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篇文章給予解答

2020-12-15 騰訊網

我們通常吃早飯的時候,都會加兩個蛋,補充蛋白質

在炸雞腿的時候也會用麵粉加雞蛋進行包裹

雞蛋似乎可以離開我們

而我們卻始終離不開雞蛋

那麼今天的主角就是——雞蛋

那麼你們有沒有想過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中間有什麼奧秘麼?

先要從生物起源說起

從大的角度分為五個代

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太古代

是地質發展史中最古老的時期,該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稱為太古宇。該時期延續時間長達15億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確地質記錄的最初階段。

由於年代久遠,太古代的保存下來的地質紀錄非常破碎、零散。但是,太古代又是地球演化的關鍵時期,地球的巖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命的形成都發生在這一重要而又漫長的時期,大約39億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殼,至35億年前大氣圈、海水開始形成。

2、元古代

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叫元古界,代表符號為「Pt」。元古代一詞的英文「Proterozoic"指的是」早期的生命「。"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時代。

從距今25.0億~8.0億年的漫長時期內,生物界由原核生物演變為真核生物,佔主導地位的是菌類、藻類,因此元古代也稱作菌藻時代。

元古代與太古代相比,巖漿作用明顯減少,矽鋁質陸殼的範圍擴大,地殼的厚度增加,說明地殼活動性明顯減弱,形成華北板塊、揚子板塊的原型-----原地臺。

3、古生代

古生代(Paleozoic,符號PZ)是地質時代中的一個時代,開始於同位素年齡542±0.3百萬年(Ma),結束於251±0.4Ma。古生代屬於顯生宙,上一個代是新元古代,下一個代是中生代。

古生代是顯生宙的第一個代,上一個代是元古宙的新元古代,下一個代是中生代。古生代包括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其中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又合稱早古生代,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又合稱晚古生代。

4、中生代

在希臘文中,中生代意為「中間的」+「生物」。中生代介於古生代與新生代之間。由於這段時期的優勢動物是爬行動物,尤其是恐龍,因此又稱為爬行動物時代。

中生代也是板塊、氣候、生物演化改變極大的時代。在中生代開始時,各大陸連接為一塊超大陸-盤古大陸。盤古大陸後來分裂成南北兩片,北部大陸進一步分為北美和歐亞大陸,南部大陸分裂為南美、非洲、印度與馬達加斯加、澳洲和南極洲,只有澳洲沒有和南極洲完全分裂。

中生代的氣候非常溫暖,對動物的演化產生影響。在中生代末期,已見現代類型生物群的雛形。

5、新生代

新生代(距今6500萬年,Cenozoic Era)是地球歷史上最新的一個地質時代。隨著恐龍的滅絕,中生代結束,新生代開始。新生代被分為三個紀:古近紀和新近紀和第四紀。總共包括七個世: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

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稱新生界。新生代以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為特徵,由於生物界逐漸呈現了現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現代生物的時代。

從小的角度來看又分為20個紀

1 前寒武紀

2 寒武紀

3 奧陶紀

4 志留紀

5 泥盆紀

6 石炭紀早期

7 石炭紀晚期

8 二疊紀

9 三疊紀

10 侏羅紀

11 侏羅紀晚期

12 白堊紀

13 白堊紀- 第三紀滅絕

14 始新世

15 中新世

16 冰川時代晚期

17 現代世界

18 未來世界

19 1.5 億年後

20 2.5 億年後

1.前寒武紀

前寒武紀晚期超大陸和「冰室」世界(距今 6 億 5 千萬年前)

形成於 11 億年前的羅迪尼亞超大陸這時開始分裂。前寒武紀晚期的

世界與現在的氣候十分相近,是一個「冰室」世界。

羅迪尼亞大約在 7.5 億年前分裂成兩半,形成了古大洋

2.寒武紀

古生代的開始(距今 5 億 1,400 萬年前)

具有硬殼的生物在寒武紀第一次大量出現。諸大陸為淺海所泛濫。超

大陸岡瓦那開始在南極附近形成。

巨神海( Iapetus Ocean)在勞倫西亞( Laurentia ,北美)、波羅地

(Baltica ,北歐)和西伯利亞( Siberia )這幾個古大陸之間擴張。

3.奧陶紀

古海洋隔開諸大陸(距今 4 億 5,800 萬年前)

奧陶紀時,古海洋分隔開勞倫西亞、 波羅地、西伯利亞和岡瓦那大陸。

奧陶紀末期是地球歷史上最寒冷的時期之一。岡瓦那大陸的南方完全

為冰所覆蓋。

巨神海 (Iapetus Ocean) 隔開了波羅地和西伯利亞大陸,古地中海

(Paleo-Teyhys Ocean) 分隔開岡瓦那大陸、波羅地和西伯利亞大陸,

古大洋 (Panthalassic Ocean) 則覆蓋了北半球的大部分。

4.志留紀

古生代海洋閉合,諸大陸開始碰撞(距今 4 億 2,500 萬年前)

勞倫西亞與波羅地大陸的碰撞閉合了巨神海的北面, 並形成了「老紅

砂巖」( Old Red Sandstone )大陸。珊瑚礁擴張,陸生植物開始覆

蓋荒蕪的大陸。

大陸碰撞導致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加裡東山脈 (Caledonide Mts.)

的形成,以及大不列顛北部、格陵蘭和北美東海岸的阿帕拉契山脈

(Appalachian Mts.) 的形成。

5.泥盆紀

泥盆紀:魚類的時代(距今 3 億 9 千萬年前)

泥盆紀時,古生代早期海洋閉合,形成「前盤古( pre-Pangea)」大

陸。淡水魚類從南半球遷徙至北美和歐洲。森林首次在赤道附近的古

加拿大生長。

植物大量生長, 形成了今天加拿大北部、 格陵蘭北部和斯堪地那維亞

的煤炭。

6.石炭紀早期

石炭紀早期盤古大陸開始形成(距今 3 億 5,600 萬年前)

石炭紀早期,歐美大陸 (Euramerica) 和岡瓦那大陸間的古生代海洋閉

合,形成阿帕拉契山脈 (Appalachian Mts.) 和維利斯堪山脈

(Variscan Mts.) 。南極開始形成冰帽,同時四足脊椎動物在赤道附

近的煤炭沼澤開始發展。

7.石炭紀晚期

石炭紀晚期:巨大煤炭沼澤的時代(距今 3 億 600 萬年前)

石炭紀晚期, 由北美及歐洲組成的大陸與南方的岡瓦那大陸碰撞, 形

成了盤古大陸 (Pangea)的西半部分。南半球大部分被冰所覆蓋, 而巨

大的煤炭沼澤則沿著赤道形成。

以赤道為中心,盤古大陸從南極延伸至北極,並將古地中海

(Paleo-Tethys Ocean) 與古大洋 (panthalassic) 分隔在東、西兩側。

8.二疊紀

二疊紀末期:自古至今最大的滅絕(距今 2 億 5,500 萬年前)

二疊紀時,巨大的沙漠覆蓋了西盤古大陸。同時爬行動物擴散到整個

超大陸。99%的生物在滅絕事件中消失,標誌著古生代的終結。

9.三疊紀

三疊紀末期,盤古大陸形成(距今 2 億 3,700 萬年前)

形成於三疊紀的盤古超大陸使陸生動物可以從南極遷徙到北極。在二

疊紀-三疊紀大滅絕之後,生命開始重新多樣化。同時,暖水生物群

落擴散到整個古地中海( Tethys Ocean )。

10.侏羅紀

侏羅紀早期:恐龍遍布盤古大陸(距今 1 億 9,500 萬年前)

侏羅紀早期, 中南亞開始形成。寬廣的古地中海將北方大陸與岡瓦那

大陸分隔開。儘管盤古大陸依然完整, 不過可以聽到大陸開始分裂的

隆隆聲。

侏羅紀中期,盤古大陸開始分裂。侏羅紀晚期,中大西洋是將非洲與

北美東部隔開的狹窄海洋。東岡瓦那大陸開始與西岡瓦那大陸分離。

11.侏羅紀晚期

盤古大陸開始分裂(距今 1 億 5,200 萬年前)

12.白堊紀

新的大洋張開(距今 9,400 萬年前)

白堊紀時南大西洋張開。印度從馬達加斯加分離, 加速向北對著歐亞

大陸撞去。值得注意的是, 北美仍與歐洲相連,澳大利亞仍然是南極

洲的一部分。

白堊紀時全球的氣候比現在要溫暖。恐龍與棕櫚樹出現在現在的北極

圈,南極洲以及澳洲南部。雖然白堊紀早期的極區可能會有一些冰帽

存在,但是整個中生代都沒有任何大規模的冰帽出現過。

白堊紀是海盆迅速張裂的時期。中洋脊迅速擴張導致了海平面的上

升。

13.白堊紀 -第三紀滅絕

恐龍時代的終結(距今 6,600 萬年前)

希克蘇魯伯( Chicxulub )撞擊地球。這個直徑 16千米的彗星的撞擊

導致了全球氣候變化, 恐龍和許多其他種類的生物因此而滅絕。

白堊紀晚期,海洋繼續拓寬,印度接近亞洲南緣。

14.始新世

新生代早期,印度開始撞擊亞洲(距今 5,020 萬年前)

5 千萬至 5 千 5 百萬年前,印度開始撞擊亞洲,形成了青藏高原和喜

馬拉雅山脈。原本與南極洲相連的澳洲,此時也開始迅速向北移動。

15.中新世

世界顯出現代構造(距今 1,400 萬年前)

2 千萬年前,南極洲被冰雪所覆蓋,同時北方各個大陸迅速冷卻。世

界看起來和現代相似, 不過請注意佛羅裡達和亞洲的一部分仍然在海

洋之下。

16.冰川時代晚期

過去 3 千萬年來地球進入冰室氣候(距今 18,000 年前)

當地球處於「冰室」氣候時,兩極皆被冰雪覆蓋。極區冰蓋因為地球

軌道變化(米蘭柯維奇旋迴 Milankovitch Cycle )而擴張。最後一

次極區冰蓋擴張發生在 18,000 年前。

17.現代世界

現今世界有定義明確的氣候帶

我們進入了大陸碰撞的新階段,這最終會在未來形成新的盤古超大

陸。全球氣候在變暖,因為我們正在脫離冰川時代,同時也因為我們

向大氣層中排放溫室氣體。

18.未來世界

這可能是地球 5 千萬年後的樣子(距今 5 千萬年後)

如果今天的板塊繼續運動,大西洋將會拓寬,非洲會與歐洲碰撞,並

使地中海閉合, 澳洲將會與東南亞碰撞, 加利福尼亞將向北滑移到阿

拉斯加海岸之上。

19.1.5 億年後

大西洋開始閉合(距今 1 億 5 千萬年後)

沿著北美和南美東海岸將產生新的潛沒帶, 這將消耗掉分開北美和非

洲的海底。距今 1 億年後大西洋中脊將潛沒,各個大陸將逐漸靠攏。

20.2.5 億年後

終極盤古大陸將在 2 億 5 年萬年後形成(距今 2 億 5 千萬年後)

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的海底將會潛沒在北美和南美之下, 結果產生第

二個盤古大陸——「終極盤古大陸」。這個超大陸中央會陷下一個小

洋盆。

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分為魚類,爬行類,鳥類,兩棲類,哺乳類等五大網類。

無脊椎動物中包括:原生動物,軟體動物,蠕蟲,昆蟲,甲殼動物等門類。

這些動物類都屬於有性生殖

而他們有和雞又有什麼關係?

要知道無論是卵生還是胎生

其本質都是有性生殖

卵生只不過是讓受精卵在體外發育

所以卵生生物可以說是不太負責任的生物——其中爬行卵生動物最不負責。

而少部分兩棲類和大多數鳥類最為負責——其中就包括了【雞】

雞屬於鳥類,想必大家都知道

鳥類又是部分恐龍的後代

這是有所證實的

但是中國科學家們所發現的始祖鳥和中華龍鳥不是鳥而是恐龍

即使是霸王龍其實也是有羽毛的

除了現在的哺乳動物和鳥類,很少能看見身上有毛的動物那是因為萬物生於海洋,魚類變為兩棲類也是沒有毛的,兩棲類變成爬行類才開始有毛,而且毛很少,因為當時的氣溫比現在還要高,基本上沒有冰川也沒有南極洲。

話說回來這也是恐龍為什麼滅絕的原因,因為體型太大,有沒有保暖措施,所以根本控制不了體溫。

恐龍時代的終結(距今 6,600 萬年前)

希克蘇魯伯( Chicxulub )撞擊地球。這個直徑 16千米的彗星的撞擊導致了全球氣候變化, 恐龍和許多其他種類的生物因此而滅絕。白堊紀晚期,海洋繼續拓寬,印度接近亞洲南緣。

讓你不長毛還長這麼大,遭罪了吧。

大家都知道,體型越大,面對衝擊波的接觸面積越大,越扛不住風暴,而且當時的植被大部分都是蕨類並不是那麼高大,無處躲避,又因為隕石灰遮天蔽日,連站都站不穩,再加上體型大,需要吃的食物鏈又大,面對一個完美的生態系統只要有一種恐龍滅絕,那就會造成鏈式反應。而恐龍在生活上沒經歷過什麼大風大浪,所以根本無法面對緊急情況,而同時期的蟑螂等昆蟲反而沒什麼大影響。

這些恐龍類和翼龍類都屬於爬行類,和當時的烏龜蜥蜴同級別,但是遠古蜥蜴和烏龜要比恐龍古老。

他們都是和一樣屬於卵生

卵是什麼?

是雌性和雄性生殖細胞的結合體

它們有著自主發育能力

完全脫離母體

雖說胎生沒有完全脫離母體

但是胎兒身上的血和肉並不屬於母體,而是屬於其自身

胎兒只不過利用胎盤「寄生」在母體,通過母體汲取營養

所以【你是媽媽身上掉下的一塊肉】是錯誤的,胎兒身上除了一半的基於和原始細胞屬於母體,其他部分全部都是自身所發育而成。

對於胎生其實細思極恐,很多母親會因胎兒的情況影響自身健康,甚至導致SI亡。

但是在這個地球上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卵生和胎生

而是存在無性生殖

無性生殖的過程中會發生基因突變,物種進化的基礎必須依賴於基因重組和基因突變。

有了新基因才能產生新性狀————生物體表現出的 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性和行為方式統稱為性狀

當然基因可以突變但是性狀不能突變

不能說魚直接突變為兩棲動物。

我們都知道兩棲動物幼體保持著魚類的特徵【用鰓呼吸】,而成體又有著爬行動物特徵【用肺呼吸】,所以兩棲動物的發育過程從側面體現了生命的進化歷程。

如果把一個物種在地球上生活一千萬年看作是視頻的一幀。

那麼地球生命就一共就有300多幀。顯然300多幀是無法構成一個流暢的進化動圖的

所以把十萬年看作一幀,那麼地球生物共走過了30000幀。

所以一個生物到底存不存在,由其基因決定,基因決定了是卵生還是胎生。

只有不斷的產生新基因才能成就生物進化

而一切生命的起源源於海洋單細胞生物

換句話說,單細胞生物由何嘗不是卵呢。卵又何嘗不是蛋呢。此時單細胞生物又何嘗不是雞呢。都屬於個體。單細胞生物就是由自己生出自己,要是不經過基因突變,那麼兩個個體之間就相當於克隆關係。

對於雞和蛋而言,一個是產生延續生命的原因,一個是產生延續生命的生命的原因,但是在遠古的海洋時代,他們本身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總結

所以蛋就是雞雞就是蛋,他們無先無後

好了,這就是我分享的內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懂,別忘了點讚收藏喲

最後來祭奠一下我們的祖先始祖獸吧

相關焦點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千古謎題科學家終於給出了解答!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千古謎題科學家終於給出了解答!先不說世界上的一些十大未解之謎,像外星人法老王這樣的問題了,就像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最簡單的一個問題,到底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這一問題,到現在都沒有得到一個明確的回覆,這個問題究竟該怎樣定論呢?關於這個問題似乎已經進入了一個死循環,如果先有雞,那麼雞是怎麼來的?雞是蛋生出來的,那麼蛋是怎麼來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千古謎題科學家終於給出了解答!
  • 萬元懸賞:尋找到底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最佳解答
    到底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不僅困擾大眾,而且難倒不少世界知名的哲學家和生物學家。今天我也來湊熱鬧解答一下這個世界級難題,同時我還準備了一萬元賞金,誰解答得比我更好,這一萬元賞金就歸誰。遊戲規則只有一條:一旦發現誰的解答觀點比我有創意且更有說服力誰就是最佳解答,那麼誰就能拿到這一萬元賞金,不然等於默認我的解答觀點是世界最佳。
  • 生物進化史:先有蛋還是先有雞,有了答案!
    前幾天寫了一篇文章《恐龍從未滅絕?進化成了它,還走上了人類的餐桌!》,有網友評論說先有蛋還是先有雞,這個其實是一個歷史性的問題,很多人都對此進行了分析,也並沒有一個完整的標準答案或者答案並不能讓人信服,那麼我們今天從生物進化史來研究這個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進行探討。
  • 科學分析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就聽過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但始終沒有形成統一意見各位認為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在分析之前我先拋出我的觀點,我認為是先有「雞」先別急著噴我,看圖說話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出現了一些單細胞生物至於有機物是怎麼變成細胞的我也不知道總之一定是出現了一個細胞
  • 不要再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了
    昨天在高中的同學群裡閒聊,老同學們問我說:「大連,你是學生物的,那你給大家說說到底是先有的雞還是先有蛋?」在生活中,常識讓大家知道雞是蛋孵化出來的,而蛋又是雞生出來的。於是就自己陷入了一個不可破解的謎團,甚至有時會產生一種好似自己能質疑世界的錯覺。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思考回答時間超過0.1秒,我的解答意義不大
    (佔比0.1%)這是我們經常遇到的一類經典問題。好像世代輪迴沒有答案。用一般普通的看法有以下可能:子: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問題即是答案。寅:先有雞。梁宏達有一段小斷頻專門解釋。先有雞。可以百度搜索或其他搜索一下,作為參考除了增加知識點,對於答案意義不大。卯:先有蛋。
  • 科學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答案是什麼?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可謂是大大的悖論,無論是誰都難以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但這並不代表它沒有答案,在現如今,我們可以從現有的科學理論中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 雞生蛋、蛋生雞,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別打架!來看答案
    到底是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為何這個話題可以困擾人類數千年之久?即便現在已經有了正面的回覆,但還是有無數學者在爭論這一話題,難道真像真有那麼複雜嗎?如果你也對此感到疑惑,記得一定要看到最後,因為這裡將會有你想要的答案,大家好,我是小橙,今天跟大家聊雞蛋。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看看兩個最明智的回答,嘆為觀止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千百年來人們茶餘飯後喜歡討論的一個問題。這也確實是一個問題,而且一直困擾著我們,怎麼回答都好像在兜圈子,兜不出來。先看看大哲學家老老實實的回答。有一天,古希臘一個年輕人自以為自己比大哲學家蘇格拉底還聰明,匆匆地找蘇格拉底爭辯問題,要蘇格拉底先向他發問。蘇格拉底問年輕人:「世上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歷史人物早有答案?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個哲學一樣的問題。蛋是雞下的,雞是蛋孵的。沒有雞就沒有蛋,沒有蛋就沒有雞,至少很多人陷入了這樣一個矛盾的怪圈。 那麼,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哲學家和科學家給出相同的答案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問題的提出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拿這個問題去問哲學家,肯定得不出什麼有建設性的回答,可能哲學家會給你分析好多,可依然沒有證據能夠充分說明,但是好歹有個答案。
  • 腦筋急轉彎: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看到答案我笑趴了!
    腦筋急轉彎: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看到答案我笑趴了!大家對腦筋急轉彎感興趣嗎?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十篇腦筋急轉彎讓大家樂一樂!1、家在北京的老王想去上海,要花多少錢?4、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5、一個老大爺住在一棟18層的房子了,但他天天都不用電梯?為什麼? 6、一個男人到醫院去檢查,醫生告訴他說:你懷孕了。你說為什麼?
  • 困擾人類幾千年的問題: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來看看它的標準答案
    生活中有些喜歡逗趣或者愛抬槓的人,總是會提起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說起來這個問題好像很不好回答,因為如果說先有雞,那麼雞卻是從蛋裡面孵出來的,如果說是先有蛋,然而但卻又是雞下的,這樣的一個循環讓人無法說清楚到底是先有了誰?因此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了人類幾千年。
  • 辨別: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如果筆者問您: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當筆者問及許多學生這個問題時,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還是研究生,他們或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邏輯循環而不可解或認為「先有雞,後有蛋」或認為「先有蛋,後有雞」當筆者問持後一種答案的學生為什麼「先有蛋」時,他們大多數都不能給出科學合理的解釋。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最初的電腦是先有硬體還是系統
    很有趣的問題,這就好比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爭論,要知道世界上第一臺電腦是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人發明的,而這臺電腦是個龐然大物,重30餘噸,佔地約170平方米,在機器內部裝有18000隻電子管,6000個開關,7000隻電阻,10000隻電容,50萬條線,耗電量140千瓦。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什麼梗?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答案是什麼?
    南古所 供圖中新網南京11月28日電(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8日發布消息,該所殷宗軍副研究員和朱茂炎研究員,與英國布裡斯託大學、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及瑞士光源的同行合作,在中國貴州甕安生物群——一個距今6.1億年的特異埋藏化石庫中找到了一類名叫「籠脊球」的化石,為回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提供了新思路。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終於有答案了!
    TOP3: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無論是神話傳說還是還是史料記載,都讓人們相信是先有的蛋。直到英國科學家在雞蛋裡研究找到的OC-17蛋白,它是加速蛋殼生長的催化劑。沒有雞卵巢裡的OC-17蛋白,雞蛋的外表就無法結晶形成蛋殼!而在2004年,美國華盛頓大學威爾遜博士領導的一個遺傳學小組,首次成功測繪出雞的基因組序列草圖,這也是迄今完成的首張禽鳥類物種的基因組序列草圖。他們驚奇地發現,雞,這種不起眼的家禽,竟然是恐龍的直系後代。
  •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英國教授給出了答案
    科學研究,雖然聽起來十分高大上,但是有一些課題聽起來就十分接地氣了,甚至有的課題會讓人感覺到十分得無聊,比如在學界,一直有著「先有雞後有蛋」還是「先有蛋後有雞」的討論,甚至許多科學家們為此進行了長年累月的科學研究,就只是為了證明到底雞和蛋哪個最先出來。
  • 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像我這種有辯證論述臭毛病的,就忍不住想用科普的角度出一個定論。結論:先有雞。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只不過大多數人不喜歡去思考罷了。不過雞作為一個物種出現的同時,這個物種的繁殖方式就確定了。也就是說,用蛋來繁殖在第一隻雞出現的同時已經確定了。我們可以理解為先雞後蛋,但是蛋並不落後於雞。有點拗口,且聽下面分解。
  • 世界上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傳說,諸葛亮赴東吳商討抗曹大計時,周瑜問諸葛亮「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諸葛亮回答:「雞蛋,雞蛋,先雞而後蛋,當然先有雞了。」周瑜不認,說這是「饒舌之言,算不得答案」。諸葛亮於是就解釋說:「雞蛋分兩種,一種是能孵化出雞仔的蛋,一種是孵不出雞仔的蛋,叫謊蛋,又稱笨蛋,歇後語二十一天不竄尖——笨蛋,即此謂也,倘若世界上第一個蛋正好是笨蛋的話,雞族豈不是絕後了嗎? 」周瑜竟無言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