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天文學家:克卜勒一生的成就有哪些,其中光學與軌道最受青睞

2020-12-17 天文在線

百家號獨家內容。

在那個由女巫審判的時代,約翰內斯·克卜勒是理性的捍衛者。

圖解:雕刻描繪克卜勒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討論他的發現。圖源:NASTASIC / GETTY IMAGES

2009年3月,美國航天局NASA啟動了克卜勒計劃,設計了一種太空望遠鏡用於探測銀河系的一部分,以尋找太陽系外的行星。

據該機構報導,使用來自該計劃的數據,科學家迄今已確定了超過4500個候選系外行星,並確認其中1000多個是「真正的」。

「一些行星被認為是像地球一樣多巖石的(但比地球大一些),並且在它們恆星的可居住區域內進行軌道運動,其中可能存在液態水,而這是我們所知道的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國宇航局網站報導。

該計劃是以Johannes Kepler命名的,他是一位數學家,天文學家和佔星家,於1571年12月27日出生在Weil der Stadt鎮,那裡現在是德國斯圖加特地區的一部分。

來自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克卜勒首創傳記中的一些項目揭示了他廣泛的科學興趣的。

他是第一個正確解釋行星運動的人,從而成為天體力學和現代意義上的第一個具有普遍性、可驗證性和精確性的「自然法則」的創始人。

在他的書Astronomia Pars Optica中,他獲得了現代光學之父的稱號,他是第一個用針孔相機調查圖像形成的人; 第一個通過眼內屈光來解釋視力的過程的人; 第一個為近視和遠視制定眼鏡設計的人; 並且也是第一個解釋兩隻眼睛對深度感知的使用的人。

在另一本書Dioptrice中,他是第一個描述真實,虛擬,直立和倒置圖像和放大的人,以及解釋望遠鏡如何工作的原理, 他還發現並描述了全內反射的特性。

第三本書Stereometria Doliorum則構成了積分微積分的基礎。

克卜勒還認為潮汐是由月球引起的,並且太陽繞著自己的軸旋轉。

考慮到他生活的時代,克卜勒的科學成就似乎更加不同尋常。

例如,在1620年,他被迫放棄他的研究,並在一個可能持續六年的案件中保護他的母親免受巫術指控,根據2015年衛報對劍橋教授Ulinka Rublack撰寫的一本關於此事的書「天文學家與女巫」的評論:「在過去的14個月裡,她看到她的鐵鏈附著在監獄牢房的地板上。」

克卜勒本人在四年後於1630年11月15日去世。

加利福尼亞州亨廷頓圖書館的策展人丹·劉易斯在太空網站上寫道:「宗教領袖不願意放棄他們關於天堂的想法。」 「天文學家談論的天空充滿了在非圓形軌道上移動的物體以及與地心說相悖的其他現象,這威脅到了他們的信仰。」

實際上,天文物理學家Paul Sutter在另一篇space文章中說,克卜勒的動機不是讓教會感到不安。 「相反,他對哥白尼日心說的辯護不是出於物理或數學原因,克卜勒的論點是宗教性的,克卜勒說,由於上帝的兒子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心,太陽應該是宇宙的中心。」

圖解:克卜勒在《宇宙的神秘》中關於太陽系的柏拉圖式實體模型(1596年)

相關知識

克卜勒生活在一個天文學和佔星術之間沒有明顯區別的時代,但天文學(文科內部的數學分支)和物理學(自然哲學的一個分支)之間存在著強烈的分歧。 克卜勒還將宗教論點和推理納入他的工作,其動機是宗教信仰和信仰,即上帝按照可理解的計劃創造了世界,這種計劃可以通過理性的自然光獲得。克卜勒將他的新天文學描述為「天體物理學」,稱為「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的一次遠徵」,以及「亞里斯多德在天堂的補充」,通過將天文學視為普通數學物理學的一部分,改變了古代物理宇宙學的傳統。

圖解:克卜勒和芭芭拉在格拉茨附近的格森多夫(Gssendorf)的房子(1597-1599年)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JEFF GLORFELD-Jeff Glorfeld-鹿陽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克卜勒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約翰尼斯·克卜勒(Johanns Ke-pler,1571—1630),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這三大定律可分別描述為:所有行星分別是在大小不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在同樣的時間裡行星向徑在軌道平面上所掃過的面積相等;行星公轉周期的平方與它同太陽距離的立方成正比。
  • 藍少科學:細說克卜勒三大定律,感受古代天文學家的智慧
    偉大的天文學家第谷以觀測見長,他證明了彗星現象是發生在天上的,而不是一種大氣現象。但是在地心說的模型中,各個行星是在一層又一 層看不見的所謂的天球上繞著地球在運動。於是第谷就想到,既然彗星是行星際空間的東西,又可以毫不費力地穿行於哪些看不見的天球之間,那麼這些所謂的球體或許從根本上講就是不存在的。
  • 科學:天文學家發現了一種雙蝕四重恆星系統
    【科學:天文學家發現了一種雙蝕四重恆星系統】利用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太空船,一群國際天文學家發現了一種雙重吞噬,限制四極星系統。克卜勒太空行星狩獵望遠鏡在2013年失去了它的兩個反作用力輪。它的任務是改變用途,現在被稱為K2。復興太空飛行器的主要目標是對黃道中選定的場進行高精度測光。到目前為止,K2任務已經探測到300多個太陽系外世界和許多新的恆星系統。EPIC 219217635最初由K2確定為太空飛行器7號運動期間潛在的四星系統,該運動於2015年底舉行。
  • 優美和諧的數學詩歌——克卜勒三大定律的發現
    數學被稱為上帝書寫宇宙奧秘的文字,無數科學家,當然包括數學家在內,為發現、解讀這文字細探窮究,用盡了畢生的心血,同時自身也獲得了極大的快樂與滿足。用數學公式表達物理定律之開先河者,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 是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因確定克卜勒三大定律,精確描述了行星運動的真實軌跡,被時人稱為「天空立法者開。
  • 375年前誕生的絕頂天才|牛頓的一生
    在中世紀四大天文學家(哥白尼、第谷、克卜勒、伽利略)的辛勤耕耘之後,牛頓開始扮演開花結果的角色。牛頓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指的就是克卜勒和伽利略。 1661年牛頓就讀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修習數學和物理。
  • 你還記得克卜勒三大定律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回憶一下克卜勒發現的偉大定律。在1609年,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發表了第一和第二定律。第一和第二定律是克卜勒利用他老師第谷二十年的天文觀測數據,經過十年的計算,才得出的結論。一個偉大的人最重要的特質便是堅持,瞅準方向絕不回頭,十年的數據計算,想想我都頭蒙。回到主題吧!克卜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所處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克卜勒第二定律:行星和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掃過的面積相同。
  • 完美的宇宙後面藏有怎樣完美的公式?
    而第三定律又是時間單位,又是距離單位,時間和空間居然以小二(平方)和小三(立方)的關係緊緊地膩在一起,從而定下了所有星辰的一生軌跡。後人總是忍不住驚嘆,克卜勒到底是如何從億萬個數據中發現這個規律的?克卜勒一生虔誠的信仰上帝,他堅信全能的上帝所創造的宇宙一定是和諧的,完美的宇宙後面一定隱藏著完美的數學公式。
  • 「天空立法者」克卜勒,三大定律制定九重天上的秩序
    在歐洲,讓天文學成為一門系統的學科,則要源自於克卜勒,說起天文學,克卜勒的地位正如物理學中的牛頓的地位一般。克卜勒和牛頓一樣也是一個多面手,在光學、數學、物理學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微積分正是在克卜勒求積的不可分量思想和方法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 「克卜勒」又發現兩顆外星「地球」
    這個研究團隊發現的跟地球最相似的兩顆行星,分別為克卜勒438b和克卜勒442b。這兩顆行星都圍繞著紅矮星旋轉,這類恆星比太陽小一些,溫度也更低一些。克卜勒438b每35天繞著它的恆星旋轉一周,克卜勒442b則每112天完成一圈公轉。克卜勒438b的直徑只比地球大12%,據研究團隊計算,有70%的可能性是巖石星球。
  •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證明
    軌道周期的平方與橢圓軌道半長軸的長度成正比。為了紀念他,這三個定律被命名為克卜勒定律。這對當時的天文學家來說是一個驚喜,因為哥白尼模型中行星遵循完美的圓形軌道仍然被廣泛相信。我們將假定太陽受繞軌道運行的行星的引力而作的運動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這意味著行星運動是中心力運動的一個特定情況。中心力系統是力完全沿徑向作用的任何機械系統,其大小隻取決於到原點的距離:現在我們寫出極坐標系統中加速度的分量:一個點在變量上表示變量對時間的導數,兩個點表示二階導數。
  • 克卜勒452b行星與地球相似指數0.98 在1400光年外
    天文學家稱,這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孿生星球」,有可能擁有大氣層和流動水。 目前,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已發現1000餘顆類地行星和3000餘顆行星候選者,它們的軌道和尺寸各異,其中也包括一些處於適宜生命生存區域內的行星。科學家不斷從這些行星中進行篩選,最新確定了12顆行星位於適宜生存區內。 天文學家稱,這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接近地球的「孿生星球」,有可能擁有大氣層和流動水。天文學家表示,這個跟地球的相似指數為0.98。
  • 第四篇 克卜勒三大定理的產生
    公元1601年,秋,克卜勒的老師快要去世了,他叫來最看重的助手。「老師,我來了。你怎麼了,怎麼突然一下就……」克卜勒說著,已經是泣不成聲了。第古輕輕地擺了一下左手,示意克卜勒別哭,聽他說話,克卜勒強忍住抽泣,注視著第古。
  • 最牛光學望遠鏡建設遇阻,天文學家與夏威夷原住民搶「聖山」
    它將使天文學家看得更深、更遠、更清晰。一臺肩負重大科學使命的望遠鏡為何頻頻被攔截?如果TMT的興建一直推遲將帶來哪些影響?「下一個時代的主宰」卻屢遭推遲TMT是一臺地基、光學—紅外的望遠鏡,其臺址選定於夏威夷莫納克亞山。「TMT將是開創望遠鏡下一個時代並主宰未來數十年光學天文觀測的望遠鏡之一。」
  • 開啟天文學新篇章: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克卜勒第一定律:橢圓定律克卜勒第一定律解釋了行星是以橢圓形的軌道繞太陽運動。從太陽到黃道軌道上的任意一點的假想線將在同等時間掃出同等面積克卜勒第三定律:調和定律它將一個行星的軌道周期、軌道半徑和其他多個行星的軌道周期、軌道半徑進行比較。
  • 小小望遠鏡,是一個國家光學工業的縮影
    同一時期,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也開始研究望遠鏡,在《屈光學》裡提出了另一種天文望遠鏡,由兩個凸透鏡組成,但他並未投入實際製造中。到了1613年,沙伊納將克卜勒的構想付諸於現實。他製造了八臺望遠鏡,用於觀察太陽,全部都能見到相同形狀的太陽黑子,因此否決了人們認為黑子可能是透鏡上塵埃的錯覺,證明了黑子的真實存在。
  • 186光年外,天文學家發現一個奇特的「π地球」
    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奇特的系外行星——它的大小與地球相當,公轉周期為3.14天,該數值恰好約等於圓周率π,因此喜提「π地球」的光榮稱號。據介紹,天文學家對K2-315b的探測可以追溯到2017年,美國宇航局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執行第二次擴展任務時首次注意到它的蹤跡。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搜尋系外行星採用的是最常見的凌日法。凌日法的原理很簡單,即當行星從恆星前方掠過時,會導致恆星的視覺亮度出現輕微下降,且這種變化具備周期性。
  • 37%最優決策原則有多厲害?它幫大科學家克卜勒搞定了擇偶問題
    這個理論最著名的例子,可能就是同為大科學家的克卜勒的二婚問題了。克卜勒畫像作為史上最偉大的天文學家之一,克卜勒在科學上的成就斐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在光學、數學領域有重大貢獻,更是傑出的物理學家、數學家。然而,饒是這麼驚才絕豔的人物,也為擇偶問題傷透了腦筋。當時,他的第一任妻子因病去世。出於找個女人撫養孩子、管理家務的想法,克卜勒開始給自己物色第二任妻子。
  • 他被稱為「天空立法者」,細說克卜勒行星三大定律
    在科學前進的道路上,人類收穫了一棵棵碩果,克卜勒行星三定律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顆,克卜勒也被稱為「天空的立法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克卜勒行星三定律。我們的地球是時刻圍繞著太陽旋轉的,在太陽系的大家庭中,像地球這樣比較大的行星還有七顆,它們像八個兄弟姐妹一樣環繞著太陽這個共同的母親。可是你知道這八大行星的運動規律嗎?
  • NASA發現新地球 飛到克卜勒442B需要1584萬年
    ——「克卜勒-452b」,號稱與地球相似程度達到98%。這一發現,也將天文學家收錄的已確認系外行星的數量增加到1030顆。20年前的1995年,人類確定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飛馬座51b」,它距離地球50光年,是一顆巨大的「熱木星」(體積大,距離恆星近,公轉周期短)。雖然這顆行星不適宜生命的生存,但是它的發現確認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像太陽系這種擁有行星的恆星系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非常普遍,這大大振奮了天文學家搜尋地外生命的動力。
  • 數學家克卜勒的努力
    克卜勒從任職起就意識到:要想出類拔萃、事業順利,不僅要成為一個能夠解讀宇宙的著名學者,還要有說服統治者的口才和出色的動手能力。懂得這些道理非常重要。早在 1598 年,當時格拉茨已經禁止路德宗在當地傳道,所以克卜勒意識到很難說服奧地利統治者支持自己修建路德宗的天文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