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亞研院與高校共建開放網絡平臺:用AI推動網絡研究

2020-12-24 澎湃新聞

疫情期間,網絡承載了更多的應用,比如實時通訊、會議、視頻點播、直播等,網絡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隨著5G時代來臨,未來應用會越來越多樣,網絡環境也更加複雜,實時通信需求激增,這些都對底層的網絡基礎提出巨大挑戰,將人工智慧技術用於應對這種前所未有的複雜性網絡成為大勢所趨的一種必然。

「網絡本身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共享的資源,會牽涉到參與這個網絡的群體。所以上述的這些挑戰和問題都不能說由一個人或機構單獨解決,需要整個社區去搭建一個公共的基礎設施,大家才能夠看到這些問題,才能夠有效地去解決。」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禮棟日前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稱。

在這樣的背景下,12月18日,微軟亞洲研究院宣布聯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蘭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首爾國立大學等多所亞洲地區高校,成立OpenNetLab開放網絡平臺聯盟。

OpenNetLab旨在推動人工智慧(AI)在網絡研究中的應用與發展,構建健康、可持續的網絡研究生態系統,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通用的分布式網絡測試平臺,以及真實的網絡評測數據集。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加速網絡領域研究的開發平臺,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基於現實網絡的真實數據,並能實地訓練和驗證網絡模型。

目前,AI技術在網絡領域的應用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網絡AI模型的訓練和驗證需要大量的數據,真實且有代表性的網絡數據能提升模型的準確性和適用性,但研究人員獲取大規模真實網絡數據具有較大難度;另一方面,由於網絡結構的多樣性,以及網絡設備、連接方式的異構性,如果希望一個網絡模型適用於不同的場景,那麼一次性離線訓練的模型顯然遠遠不夠,而適合於此的強化學習模型對訓練環境和場景要求很高。而OpenNetLab(http://opennetlab.org)可以應對這些挑戰。

「我覺得OpenNetLab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一個分布式的網絡測試平臺,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針對不同的應用做很多網絡方面的測試和研究。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標是創建一個真實的網絡評測數據集,像ImageNet一樣,因為對學校來說,數據有的時候非常難獲得,所以OpenNetLab第一個目標就是要做這樣的事。」周禮棟說。

現階段,微軟亞洲研究院計劃將與合作高校一起在亞洲範圍內建設40多個分布式異構節點。每個節點將由伺服器、筆記本電腦、智能設備等組件構成,同時提供有線寬帶、無線區域網和4G/5G行動網路的接入能力,數據存儲、集成、分享的標準化接口,以及適用於不同網絡環境的AI模型運行、訓練和驗證工具,幫助研究人員專注於網絡AI算法和模型。今後,這些節點將在平臺用戶同意的情況下,實時收集網絡狀態、數據包跟蹤等非隱私/非敏感數據,為各類網絡AI模型的訓練及驗證提供支持。

據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教授田臣介紹,南京大學目前就在OpenNetLab做了一個研究,關於內容分發,包括靜態內容,像網頁、文件下載,以及包括單向視頻,點播和直播的網絡擁塞控制研究。

「擁塞控制是一個比較老的課題了,而我們現在是基於用數據驅動的方式、用機器學習的方式去進行廣域網的擁塞控制,這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項目。」 田臣告訴澎湃新聞。

此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也已經在平臺上開始自己的研究項目。據微軟亞洲研究院介紹,未來,OpenNetLab平臺的網絡狀態數據集將在GitHub上發布,為網絡研究提供日漸豐富的訓練數據和驗證數據。OpenNetLab平臺的節點覆蓋區域也計劃逐步擴展至亞洲以外地區。OpenNetLab開放網絡平臺聯盟面向網絡、多媒體、人工智慧等多領域的科研組織和研究人員開放,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科研工作者加入,一起推動網絡研究的發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微軟亞洲研究院聯合亞洲高校,共建開放網絡平臺,助力AI加速網絡研究
    通過為研究人員提供通用的分布式網絡測試平臺,以及真實的網絡評測數據集,OpenNetLab 旨在推動人工智慧(AI)在網絡研究中的應用與發展,構建健康、可持續的網絡研究生態系統。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禮棟博士表示:「網絡是『新基建』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重要性日益凸顯。
  • 淺談高校網絡文化共建與引導——基於高校輔導員工作視角
    網絡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加強高校網絡文化共建和引導,就要把教育要求融入到網絡空間,把文化陣地構築到網絡空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和水平。 一、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緊迫性 (一)大學生話語方式的轉變 當代大學生是在網絡中成長的原住居民,他們對待新鮮事物最敏感也最易接受。
  • 南京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籤約 共建重大創新平臺 推動...
    ■與南京大學籤署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依託共建協議■與東南大學籤署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依託共建協議■與重慶大學籤約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一室一中心」分別發布一批重大創新成果龍虎網訊 12月8日上午,我市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共同舉行共建重大創新平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會
  • 理性對待網絡亞文化 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網絡亞文化發展與...
    他認為青年人是網絡亞文化的參與者和創造者,為未成年人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要積極營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網絡生態,培育健康、文明、創新的亞文化,推動網絡亞文化的社會變遷。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方增泉分享了關於青少年媒介素養和網絡素養相關研究的數據及發現。他認為要提升未成年人網絡素養,要強化家長學校的引導角色,明確企業平臺責任,加強數據技術監督。
  • 國企要聞 | 廣哈通信與西電廣研院共建智能通信軟體聯合研究中心
    國企要聞 | 廣哈通信與西電廣研院共建智能通信軟體聯合研究中心 2020-12-10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微軟開放多項AI技術,小娜與Alexa「合體」丨AI Daily
    1、7 月起,Drive.ai 將在德州提供無人計程車服務由吳恩達擔任董事的無人車初創公司 Drive.ai 昨日宣布: 2018 年 7 月起將在德克薩斯州弗裡斯科(Firsco)提供無人計程車服務。Drive.ai 將與弗裡斯科運輸管理協會合作,共同運營該項目。
  • 高研院打造人文社科研究平臺
    為促進人文社科研究、推廣人文社科和科技的結合,澳門大學成立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簡稱高研院),致力打造跨越學院疆界的校級研究平臺,建設澳大跨學科國際水平研究團隊他表示,高研院將會統籌人文學院、社會科學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和法學院的精英研究力量,引進高端人文社科人才,開展專題研究。
  • 西電廣研院-廣哈通信共建「智能通信軟體聯合研究中心」
    12月7日,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與廣州廣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創新研究實驗室——「智能通信軟體聯合研究中心」籤約暨揭牌儀式舉辦。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軟體工程學科負責人、西安市智能軟體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李青山教授任研究中心主任,廣州廣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業全任中心聯合主任。本次儀式由廣研院執行院長沈八中主持。
  • 哈佛大學與省產研院、溧水區共建適老社會科技創新中心
    12月8日上午,由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牽頭,哈佛大學和南京市溧水區共同合作建設的省產研院適老社會科技創新中心項目落地溧水經濟開發區。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省產研院院長劉慶共同為科創中心揭牌。哈佛大學副校長馬克·歐立德線上致辭。
  • 北京外國語大學網絡教育學院院長唐錦蘭:以教學研究引領外語網絡...
    北外網院積極支持北外資源向社會開放。疫情期間,我們負責的北外網課平臺免費開放課程達200門,除大中小學課程外,還有法意日韓等多語種課程以及職場進階課程和藝術素養課程。截至2020年5月14日,北外網課網站瀏覽量達1059.3萬次,用戶量為164.5萬人,高峰時有6萬人同時在線學習。
  • 微軟亞研院副院長周明:口語機器翻譯在未來肯定會完全普及
    微軟想把知識圖譜納入到傳統的神經網絡機器翻譯當中,來規劃語言理解的過程。其中的一個假設就是雖然大家的語言可能不一樣,但是體現在知識圖譜的領域上可能是一致的,就用知識圖譜增強編碼、解碼。具體來講,就是對於輸入句子,先映射到知識圖譜,然後再基於知識圖譜增強解碼過程,使得譯文得到進一步改善。
  • 點融首批籤約中國法研院 共建網際網路徵信體系
    點融首批籤約中國法研院 共建網際網路徵信體系 2018
  • 7 Papers & Radios | 微軟亞研麻將AI「Suphx」技術細節
    機器之心機器之心 & ArXiv Weekly Radiostation參與:杜偉、楚航、羅若天本周的重要論文有微軟麻將 AI 研究團隊公布 Suphx 所有技術細節,以及港中文聯合商湯科技推出的特徵級通用時序金字塔網絡
  • 1+4+X 中科大先研院的故事
    為了徹底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最後一公裡」,照明科技成果轉化的前行道路,打破政產學研用「各拉各車」的局面,萬眾期待中,一個四方共建的中科大先研院於2012年在合肥市高新區應運而生,被寄予了各方深切厚望。然而,中科大先研院該走一條怎樣的道路呢?
  • KubeSphere容器平臺:服務600+ 高校,紅亞科技的秘密武器
    在線教育需求隨著疫情的到來而爆發,2019年剛上線的青椒課堂也不例外,作為IT實訓教學輔助平臺,提供了標準的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疫情期間支撐了100多所高校的線上教學任務。這個創新型的課堂背後是已服務全國 600 多所高校的北京紅亞華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亞科技」)。紅亞科技是一家聚焦信息技術發展,為教育從業者提供優質教育服務的創新型科技公司,面向國內本科及職業院校提供信息安全、大數據、網絡工程、軟體工程及人工智慧等專業建設服務、師資建設服務、實訓基地建設服務及校企共建服務。
  • 北京外國語大學網絡教育學院院長唐錦蘭:以教學研究引領外語網絡教育變革
    北外網院積極支持北外資源向社會開放。疫情期間,我們負責的北外網課平臺免費開放課程達200門,除大中小學課程外,還有法意日韓等多語種課程以及職場進階課程和藝術素養課程。截至2020年5月14日,北外網課網站瀏覽量達1059.3萬次,用戶量為164.5萬人,高峰時有6萬人同時在線學習。
  • 國網聯研院將以三型兩網推動世界一流能源網際網路企業建設
    聯研院將主動承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狠抓公司「十四五」科技發展戰略、能源網際網路技術框架研究以及2020年科技項目指南重要機遇,努力補短板、強弱項、填空白。 加強智能電網關鍵裝備研發。
  • 阿里達摩院官網今日上線,5 大研究領域、14 個實驗室全公開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對達摩院的發展提出三個要求:「活得要比阿里巴巴長」、「服務全世界至少 20 億人口」、「必須面向未來、用科技解決未來的問題」。目前,達摩院官網已經上線,在上面可以看到關於達摩院的最全介紹,覆蓋達摩院五大研究領域、兩大合作生態以及人才儲備和需求。
  • 百度超級鏈開放網絡白皮書:用「開放、賦能、共贏」連結信任
    百度致力於推動開放網絡的規模建設,同時聯合外部合作夥伴共同構建一個開放、共贏的區塊鏈網絡生態,推動區塊鏈普及,推動行業發展,讓全社會共享區塊鏈技術成果。開放網絡將成為「連結信任」的基礎設施隨著國家戰略和政策傾向,區塊鏈在國內受到廣泛關注,技術研究和應用落地都進入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 重慶大學唯一在異地建設的研究(生)院落戶南京市浦口區
    12月8日上午,南京市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共同舉行共建重大創新平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精神,研究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共商校地融合發展。12月8日上午,南京市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共同舉行共建重大創新平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