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亞洲研究院聯合亞洲高校,共建開放網絡平臺,助力AI加速網絡研究

2021-02-15 微軟研究院AI頭條

2020年12月18日,北京 —— 今天,微軟亞洲研究院宣布聯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蘭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首爾國立大學等多所亞洲地區高校,成立 OpenNetLab 開放網絡平臺聯盟。通過為研究人員提供通用的分布式網絡測試平臺,以及真實的網絡評測數據集,OpenNetLab 旨在推動人工智慧(AI)在網絡研究中的應用與發展,構建健康、可持續的網絡研究生態系統。

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禮棟博士表示:「網絡是『新基建』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重要性日益凸顯。隨著 5G 時代來臨,應用越來越多樣,網絡環境也更加複雜,加上今年在線會議、在線教育、網絡直播等實時通信需求的激增,都對底層的網絡基礎提出巨大挑戰,將人工智慧技術用於應對網絡這種前所未有的複雜性成為大勢所趨的一種必然。因此,微軟亞洲研究院與高校共同構建了新一代的開放網絡平臺 OpenNetLab,推動『以數據為中心』的網絡新範式的研究。網絡本身的分布式架構決定了這樣的研究不可能單點進行,而是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建平臺、共享數據,才能更好地利用人工智慧提升網絡研究水平。」

如今,AI 在視覺、語音、自然語言等領域的應用如火如荼,上層不斷發展變化的各種應用,需要底層網絡架構的穩固支撐才能得以實現。如何挖掘 AI 技術的潛力來提升網絡領域的研究,是目前學術界和工業界共同關注的焦點。然而,AI 技術在網絡領域的應用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網絡 AI 模型的訓練和驗證需要大量的數據,真實且有代表性的網絡數據能提升模型的準確性和適用性,但研究人員獲取大規模真實網絡數據具有較大難度;另一方面,由於網絡結構的多樣性,以及網絡設備、連接方式的異構性,如果希望一個網絡模型適用於不同的場景,那麼一次性離線訓練的模型顯然遠遠不夠,而適合於此的強化學習模型對訓練環境和場景要求很高。OpenNetLab (http://opennetlab.org)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這些挑戰,為研究人員提供基於現實網絡的真實數據,並能實地訓練和驗證網絡模型。

OpenNetLab 開放網絡平臺通過構建分布式節點收集不同區域、形態、場景的網絡數據。現階段,微軟亞洲研究院計劃將與合作高校一起在亞洲範圍內建設40多個分布式異構節點。每個節點將由伺服器、筆記本電腦、智能設備等組件構成,同時提供有線寬帶、無線區域網和 4G/5G 行動網路的接入能力,數據存儲、集成、分享的標準化接口,以及適用於不同網絡環境的AI模型運行、訓練和驗證工具,幫助研究人員專注於網絡AI算法和模型。今後,這些節點將在平臺用戶同意的情況下,實時收集網絡狀態、數據包跟蹤等非隱私/非敏感數據,為各類網絡AI模型的訓練及驗證提供支持。

OpenNetLab 開放網絡平臺聯盟的主要發起機構為微軟亞洲研究院、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和北京大學,其它合作成員還包括蘭州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首爾國立大學、韓國科學技術院、南方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亞洲範圍內的高校。目前,該平臺已經完成了多個節點的建設及小規模部署測試,並且正在逐步進入大規模測試階段。OpenNetLab 平臺的真實數據集不僅為高校提供了豐富的實驗資源,也使得相關課程教學及實驗更加接近現實世界的網絡應用情況。多所合作高校已基於該平臺展開了相關研究。

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副教授邊凱歸表示,「網際網路的不確定性和很強的隨機性,讓研究者和開發人員很難找到某種理論或工具去描述和預測網絡中的變化。OpenNetLab 平臺不僅能夠幫助研究者準確、實時地刻畫網際網路應用在網絡服務質量、網絡體驗質量的變化規律,也為在線視頻會議、在線教育等業務應用的開發者提供了客觀的、統一的參考依據和行業標準,從而更好地優化這些應用。」

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教授田臣表示,「OpenNetLab 平臺對促進廣域網下一代多媒體傳輸協議研究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通過真實的實驗平臺和測量數據,OpenNetLab 平臺可以極大地降低該領域新進入者的實驗門檻,並樹立一個可信的評價標杆。我們期望與微軟亞洲研究院一起為該平臺建立更多的節點,覆蓋更多的典型網絡地域和接入場景,通過為協議研究提供充分可信的資源,消弭廣域網學術研究與產業應用之間的距離。「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任豐原表示,「OpenNetLab 為不同國家及地區的高校與科研機構進行研究和教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放平臺。研究者們可以利用該平臺在真實的網絡環境中評測研究結果;同時也可以在真實網絡上組織與開展相關的教學實驗活動。我們相信隨著 OpenNetLab 平臺的不斷成長與壯大,將對計算機網絡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實踐等產生變革性影響。」

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何丙勝表示,「我希望這個開放式的研究項目能產生理論和實踐上的影響。我們希望利用 OpenNetLab 中的數據集來評估我們的開源機器學習系統,如用於圖神經網絡的 G3、用於 SVM 訓練的 ThunderVM 和用於 GBDT 的 ThunderGBM,以及研究新的機器學習系統。對網絡流量進行實時預測有著巨大的研究機會和影響。我期待著與 OpenNetLab 的研究人員進行更深入和更廣泛的合作。」 

首爾國立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 Byung-Gon Chun 表示,「OpenNetLab 對推動網絡研究將起到裡程碑式的作用。檢驗實驗室裡創意想法需要有像 OpenNetLab 這樣全球化的測試平臺。OpenNetLab 將加速全球網絡服務、協議和基礎架構的研究。此外,對於廣域網教學,OpenNetLab 將是巨大財富,學生們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部署系統,測試他們在課堂上的想法。很高興看到亞洲地區的研究員們齊心協力共同致力於推動網絡研究,我很榮幸參與其中。」

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 KyoungSoo Park 表示,「OpenNetLab 為未來網絡和系統的創新研究提供了可能。這個全新平臺讓亞太地區頂尖研究者們得以相互合作,基於真實的網絡測試平臺開展影響深遠的研究。疫情當下,無接觸的社交活動致使網絡作用愈加重要,該平臺將有助於產生許多新的方法來解決網絡計算領域的關鍵問題。此外,高校學生在這個基於真實網絡數據的平臺上測試、運行他們自己的實驗性應用,將受益匪淺。我堅信,OpenNetLab 分布式網絡平臺讓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研究者們以全新的方式展開合作,將極大提升網絡研究和教育的質量。」


未來,OpenNetLab 平臺的網絡狀態數據集將在 GitHub 上發布,為網絡研究提供日漸豐富的訓練數據和驗證數據。OpenNetLab 平臺的節點覆蓋區域也計劃逐步擴展至亞洲以外地區。OpenNetLab 開放網絡平臺聯盟面向網絡、多媒體、人工智慧等多領域的科研組織和研究人員開放,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科研工作者加入,一起推動網絡研究的發展。

你也許還想看

相關焦點

  • 微軟亞研院與高校共建開放網絡平臺:用AI推動網絡研究
    「網絡本身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共享的資源,會牽涉到參與這個網絡的群體。所以上述的這些挑戰和問題都不能說由一個人或機構單獨解決,需要整個社區去搭建一個公共的基礎設施,大家才能夠看到這些問題,才能夠有效地去解決。」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禮棟日前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稱。
  • 微軟亞洲研究院落滬 它會成為上海AI人才的黃埔軍校嗎?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微軟亞洲研究院落滬,它會成為上海AI人才的黃埔軍校嗎?1998年,微軟在北京設立美國本土以外規模最大的研究機構——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目前研究院組建了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組、計算機系統組、創新工程組和學術合作部,研究方向包括圖神經網絡理論及其應用、基於增強學習的預測與優化、非監督的異常檢測與診斷、面向商務應用的智能推薦算法與平臺、基於人工智慧的資源調度和管理、以及面向金融、醫療健康、新能源等行業的 AI 賦能場景。
  • 十九年來,從微軟亞洲研究院走出了他們-虎嗅網
    三年後,最初的微軟中國研究院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李開復組建團隊之初就頻頻受阻,說服海外精英歸國並不容易,何況是在電話和網絡還未普及的年代。但其中也不乏熱血青年,張亞勤的加盟成為打開僵局的契機。這位31歲,1997年就獲得IEEE Fellow的天才少年曾被一度傳位佳話。
  • 江山代有才人出 | 微軟亞洲研究院建院二十周年
    孫劍——前微軟亞洲研究研究首席研究員,現曠視首席科學家、曠視研究院院長;王海峰——博士畢業後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究自然語言處理,現百度高級副總裁,AI技術平臺體系總負責人,百度研究院院長,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權威專家;
  • 培生攜手微軟亞洲研究院以AI賦能個性化學習
    培生與微軟亞洲研究院戰略合作籤約儀式現場 1月31日,繼上一年成功發布英語學習應用「朗文小英」後,培生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宣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深化合作。 據介紹,2017年9月,培生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合作,聯合開發了朗文小英這一基於微信平臺、以人工智慧(AI)為驅動的交互式英語學習應用。截至目前,朗文小英已推出第一套課程《新朗文小學英語》,並為全國100多所小學的20多萬學生使用。利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AI技術,朗文小英提供了包括詞法星球、聽讀魔法屋和語音加油站在內的關鍵模塊,搭載了口語評測和自然語言處理兩項關鍵技術。
  • 微軟亞洲研究院:20年20人-虎嗅網
    2005-2008,湯曉鷗在微軟亞洲研究院擔任視覺計算組負責人,期間門下實習者,後來成為了中國頭部AI視覺公司的核心創始人。湯曉鷗於2014年以創始人身份創辦商湯科技,其學生徐立、楊帆等出任聯合創始人。目前商湯科技整體估值超60億美元,是全球估值最高的AI初創公司之一。商湯還承建了智能視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是當前5大國家平臺中,唯一由創業公司承辦的平臺。
  • 微軟亞洲研究院發布「微礦Qlib」:AI量化投資開源平臺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2月11日報導,近日,微軟亞洲研究院正式發布了業內首個 AI 量化投資開源平臺「微礦 Qlib」。用戶可以通過 Qlib 平臺提供的多個工具模塊,更加輕鬆地應用 AI 算法來輔助解決量化投資的各個關鍵問題(例如 Alpha 預測、風險預測及市場動態性建模)。此外, Qlib聚齊AI三大要素:數據、算法和算力。
  • 微軟亞洲研究院用「朗文小英」告訴教育領域,誰才是AI技術真正的...
    昨天,微軟亞洲研究院與培生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時正式發布雙方聯合開發的一款基於微信平臺、以人工智慧為驅動的交互式英語學習應用——朗文小英。這標誌著微軟人工智慧技術首次「普及」教育領域。
  • 微軟亞洲研究院走過20年:從選一塊新地毯到開創一個新天地
    微軟亞洲研究院的成功有目共睹,不僅僅是基礎研究,在技術轉化方面也是如此。可以說在幾乎所有微軟產品領域都有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烙印,從桌面PC時代的Windows、Xbox遊戲平臺,到「智能雲、智能邊緣計算」時代的Micorsoft Azure、Microsoft 365,再到微軟小冰、微軟Bing搜索、HoloLens 混合現實平臺等等。
  • 北大、微軟亞洲研究院:高效的大規模圖神經網絡計算
    北京大學、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研究人員近日發表論文,提出NGra,這是第一個支持大規模GNN的系統。GNN(圖神經網絡)代表了一種新興的計算模型,這自然地產生了對在大型graph上應用神經網絡模型的需求。此外,這些模型不容易在並行硬體(如GPU)上有效地加速。近日,北京大學、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多位研究人員在arXiv上發布了一篇新論文,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案。
  • 「中科大-微軟亞洲研究院 教育部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簡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軟亞洲研究院 教育部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微軟亞洲研究院聯合發起的關於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探索
  • 微軟亞洲研究院的新理念「數位化轉型即服務」是什麼?
    據其官方介紹,成立創新匯,「旨在以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頂尖科研智慧和微軟豐富多樣的創新技術為基礎,與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現實需求接軌,打造一個借科技之力幫助企業和機構提升生產力和商業價值,並推動行業實現創新發展的平臺。」
  • WMT 2019國際機器翻譯大賽:微軟亞洲研究院以7項第一成為冠軍
    在本屆 WMT 2019 大賽中(http://www.statmt.org/wmt19/translation-task.html),共有來自全球的 50 多支隊伍參加,包括微軟、Facebook、百度、字節跳動、平安、日本情報通信研究機構(NICT)等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
  • 培生攜手微軟亞洲研究院 以人工智慧技術賦能個性化學習
    北京2018年1月31日,繼上一年成功發布英語學習應用「朗文小英」後,培生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共同宣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深化合作。  培生與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緊密合作始於2017年9月,雙方聯合開發了朗文小英這一基於微信平臺、以人工智慧為驅動的交互式英語學習應用。
  • 微軟亞洲研究院牽手培生 用AI技術賦能教育
    【IT168 資訊】1月31日消息,繼上一年成功發布英語學習應用「朗文小英」後,培生與微軟亞洲研究院今日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深化合作。未來, 該項合作將可能惠及數百萬中國及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學習者。
  • 微軟亞洲研究院/工程院 交大訪問日程
    出訪人員: 沈向洋 博士 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 首席科學家 張益肇 博士 微軟亞洲工程院 副院長 李航   博士 微軟亞洲研究院自然語言組 研究員 校友 鄭海濤 博士 微軟亞洲研究院無線網絡組 研究員 校友 黨映農 博士 微軟亞洲研究院多通道用戶界面組 副研究員 校友 鄒靜   碩士 微軟亞洲研究院高校關係部 高校合作專員
  • 微軟亞洲研究院公布12項頂級研發成果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微軟最新資訊 > 正文 微軟亞洲研究院公布12項頂級研發成果
  • 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周明離職,將加入創新工場AI工程院
    12月1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周明近期已經從微軟離職,加入由李開復創辦的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擔任首席科學家。1999年從清華加入微軟之際,曾立下兩個心願。1、和微軟同事一道建立一流的NLP研究組,2、與學術界同仁一道幫助中國和亞洲大幅度提升NLP(編註:自然語言處理)研究水平並進入世界前列。現在似乎這兩個目標實現了。感謝各位老師、各位同事和同學的一道努力。我下一步將加入創新工場以一種新方式尋求學術界和企業界合作之路。今後請各位朋友繼續支持。
  • 微軟亞洲研究院在西安交大設立「微軟小學者」獎學金
    日前,微軟亞洲研究院與西安交大籤署合作協議,面向學校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試驗班、錢學森實驗班和少年班學生設立「微軟小學者」獎學金項目,獲獎者除獲5000元獎學金外,還將參加當年的微軟暑期夏令營。首批「微軟小學者」獎學金評選近日揭曉,曹彬、竇竟銘、馬賢忠3位同學獲獎,同時,韓思陽等5名同學獲得參加2013年微軟暑期夏令營的機會。
  • 亞洲第一高校新加坡國立大學兩江新區打造四大研發平臺
    9月11日,界面重慶從兩江新區獲悉,新加坡國立大學(重慶)研究院正式籤約落戶兩江新區。該研究院作為新加坡國立大學(簡稱新國大)在中國西部唯一的對外合作窗口和運營總部,將打造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產學研一體化開放平臺。據界面重慶統計,目前至少已有15所國內外頂尖高校及研究機構落戶兩江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