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真的是所有Baby繞不過的坎兒。
新時代的媽媽都是家庭事業兩手抓,寶寶五六個月,媽媽們就都陸續出去上班了。
全母乳的寶寶都要依靠奶瓶喝奶,更別說那些純奶粉或者混合餵養的寶寶了。
寶寶每天都要用奶瓶,如果清潔不到位,殘留的奶漬就會滋生細菌,在這樣充滿細菌的奶瓶裡衝奶,寶寶分分鐘就拉肚子給你看,可不就是「毒牛奶」嘛!
所以今天,Crystal就來跟媽媽們講講刷奶瓶的那些事。
新手媽媽刷奶瓶:
立刻把奶瓶裡的奶水倒掉——清水衝一遍——把各個部件都拆下來——倒入清洗劑——用專用刷認真刷洗——放鍋裡煮5分鐘——烘乾——完成!
老司機媽媽刷奶瓶:
把奶瓶裡的奶水倒掉——用清水灌滿——擠一點清潔劑——擰上奶瓶蓋——搖晃後放在一邊——下次衝奶時迅速倒掉——清水衝一衝——完成
懶人媽媽刷奶瓶:
把奶瓶放一邊——下次衝奶前用清水洗一下——用熱水燙一下——完成
媽媽們有沒有中槍的?
相信每位媽媽都有自己刷奶瓶的一套方法,都覺得自己刷奶瓶的方法毫無漏洞,很完美。
然而——以上三種刷奶瓶的方式都是錯的!
就上面提到的清潔方法,我們來挨個分析一下~
先說新手強迫症媽媽,新手媽媽洗奶瓶的方式看起來是非常完美的,奶瓶都是亮晶晶的,那為什麼還是錯的呢?
寶寶剛出生,新手媽媽們真是愛的不得了,那真的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手裡怕化了,用的每一件東西都要嚴格的消毒,生怕一點細菌就會傷害到孩子。
殊不知,媽媽們如此嚴格的消毒不僅讓寶寶遠離了有害細菌,也把有益菌一起殺死了。
人體免疫系統的建立,是靠有益菌促成的,免疫系統的建立更是從零開始,所以寶寶更需要有益菌的存在。
而且每天把奶瓶煮一遍,對奶瓶的損耗也很大,會加速奶瓶、奶嘴的老化,所以上面提到的新手媽媽刷奶瓶的方式是錯誤的!
老司機媽媽對洗奶瓶可以說是輕車熟路了。
寶寶快一歲了,也加了輔食,喝奶就沒那麼頻繁了,媽媽們對刷奶瓶這件事也沒有以前那麼上心了。
通常情況下就會拿奶瓶清潔劑把奶瓶泡著,有空了衝一衝,感覺也特別乾淨。
這種方法其實也不可取:
一是奶瓶清潔劑加入了大量的水,被稀釋了不知道多少倍了,清潔效果真的不敢保證。
二是奶粉裡都含有油脂,僅靠奶瓶清潔劑的浸泡,達不到消除油脂的效果,時間久了,奶瓶上就像結了一層霧,裡面也會因為油氣而發臭。
三是奶瓶蓋與奶嘴的相接處,奶瓶瓶口的螺紋處,還有那種有導管的奶瓶,都很容易堆積奶垢。
奶垢靠奶瓶清潔劑也是泡不下來的,奶垢長期在裡面發酵變質,就會產生大量細菌,衛生狀況也堪憂啊。
所以,老司機媽媽刷奶瓶,淘汰!
懶人媽媽的清洗方式,大家是不是很熟悉?
這種消毒方法應該是家喻戶曉的吧,每次去下館子總有人這樣做。
每次刷完奶瓶用熱水燙一燙感覺都很有儀式感。(至少達到了心理上的滿足)
但,即使是剛燒開的熱水,也必須要5分鐘以上才能達到消毒殺菌的效果。也就是說熱水燙一燙只能圖個心理安慰~
所以,懶人媽媽刷奶瓶的方式也不靠譜。
那有沒有什麼奶瓶清潔方法既安全又方便還能讓媽媽們忙裡偷閒呢?
可以試試奶瓶清潔片~
用它清洗奶瓶就很方便,寶寶喝完奶,用清水把奶瓶簡單衝一下,拆開扔進裝有溫水的容器中,再扔一個奶瓶清潔片進去就可以去陪寶寶玩了!
寶寶下次喝奶的時候,只需要把奶瓶撈出來衝乾淨,保證都是鋥光瓦亮的,奶垢油脂什麼的通通都消失了!
它的清潔原理呢,就是片劑入水之後泡騰,釋放出大量的活性氧粒子,消除有害細菌,同時可以消除殘留的脂類和蛋白質,達到清潔效果。
無毒無害不殘留,寶寶的牙膠,安撫奶嘴,小玩具神馬的都可以用它清潔喲!
關乎寶寶健康安全的問題,件件都是大事,媽媽們可千萬不要忽視了奶瓶的清潔喔!
最後,溫馨提醒一下各位媽媽:
奶瓶用到1歲以後記得給寶寶換杯子,最晚不要超過18個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