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兒科急診輪狀病毒患兒大增 這些常識家長需了解

2020-12-24 四川在線

製圖/鮑勇

■天府早報記者段禎

「當您家小寶寶6個月至2歲(大於4歲少見),這幾天出現腹瀉,呈打『biao槍』那種的……有可能是中『毒』了……這種『毒』就是輪狀病毒。」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急診兒科主治醫生潘異日前介紹,這段時間,兒科急診輪狀病毒的患兒大幅度增加。據相關檢測顯示,成都範圍內輪狀病毒的流行高峰總體為11月至次年1月,而最近2年的監測數據顯示2至3月也出現了輪狀病毒的流行。

初春出現嘔吐、腹瀉

需考慮輪狀病毒感染的可能

最近,輪狀病毒來了!不少孩子因嘔吐、腹瀉症狀到醫院就診。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兒童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兒科學博士熊勵晶介紹,輪狀病毒是嬰幼兒秋冬至初春季節常見的病原體,引起孩子「上吐下瀉」的罪魁禍首之一。

「我國小於5歲的輪狀病毒腹瀉兒童中,超過50%發生在1歲前,約90%感染發生在2歲前。」熊勵晶說,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兒童消化科作為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腹瀉監測的全國哨點之一,對成都地區嬰幼兒輪狀病毒引起的胃腸炎進行了長達10年以上的連續監測發現,成都範圍內輪狀病毒的流行高峰總體為11月至次年1月,而最近2年的監測數據顯示2至3月也出現了輪狀病毒的流行。「因此,初春季節孩子出現嘔吐、腹瀉,也要高度考慮輪狀病毒感染的可能。」

病毒主要由消化道侵入

持續時間5天左右極易引起脫水

熊勵晶介紹說,輪狀病毒引起兒童出現胃腸炎表現分為三個階段:急性嘔吐期、水樣腹瀉期以及恢復期。「輪狀病毒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病毒,主要由消化道侵入到人體中。」最開始,症狀表現為孩子突然開始嘔吐,反覆嘔吐,次數頻繁,嚴重影響進食,常可同時伴有發熱,急性嘔吐通常持續一兩天;當嘔吐有所緩解後,腹瀉開始出現,以解蛋花水樣便為突出表現,少許或根本沒有糞渣,次數多而水分大,水樣腹瀉通常持續3-5天,一般不會超過1周;在劇烈腹瀉有所緩解後,進入疾病的恢復期,若再次出現腹瀉或腹瀉時間遷延長於1周,則考慮恢復期繼髮乳糖不耐受可能。「輪狀病毒引起的嘔吐與腹瀉常常較重,此外毒性較強的病毒株還可引起一些心、腦等重要器官損害。」

醫生提醒,若孩子出現高熱不退;發生「抽筋」「翻白眼」「呼之不應」「手腳僵硬」等表現;無法進食及飲水,尿量明顯減少;精神差,不願意玩耍和互動,不願意下地走路,睡眠明顯增多等症狀時,應及時就診。熊勵晶說,輪狀病毒引起的胃腸炎,腹瀉量大,持續時間5天左右,因此極易引起脫水。「快速判斷是否脫水最直觀的三點:口唇乾燥、尿量減少、哭鬧時無眼淚。」

勤洗手、不喝生水

流行季節別去人多的地方打堆

熊勵晶表示,孩子持續好幾天的腹瀉常常讓家長頭痛。儘管如此,兒童消化科醫生也嚴格掌握原則:兒童發生的病毒性腹瀉,急性期堅決不止瀉。輪狀病毒引起的劇烈腹瀉,各位家長可以理解為這是一個排出病毒的過程,若這個過程被人為阻斷,無法將體內的病毒疏通出去,反而容易引起病毒在體內聚集,導致其他器官的損害。

「輪狀病毒為自限性疾病,多數預後良好,病程1周左右。」潘異提醒,「但我們仍要警惕它誘發出的併發症:上呼吸道感染、腸套疊、直腸出血等,驚厥、心肌損害、代謝性酸中毒等。」總的來說,治療原則可概括為:繼續飲食、預防脫水、合理用藥、不用抗生素、治療脫水、加強護理。「家長要細心護理寶寶的臀部,避免反覆腹瀉導致的紅屁屁。」加強飲食、飲水及個人衛生,大人小孩勤洗手,不喝生水;流行季節,不去人多的地方打堆堆;接種輪狀病毒的疫苗,是預防輪狀病毒的主要方式。

相關焦點

  • 成都兒醫專家:流感要走了,輪狀病毒來了!家長鬚了解這些常識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楊丹)春天來了,橫行了秋冬兩季的流感病毒正在悄然遠去……然而,另一種病毒卻不動聲色地襲來,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急診兒科主治醫生潘異說:「當您家小寶寶6個月~2歲(>潘異說,這段時間,兒科急診輪狀病毒的患兒大幅度增加。監測:成都2—3月份也是輪狀病毒流行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兒童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兒科學博士熊勵晶介紹,輪狀病毒是嬰幼兒秋冬至初春季節常見的病原體,引起孩子「上吐下瀉」的罪魁禍首之一。「我國<5歲輪狀病毒腹瀉兒童中,超過50%發生在1歲前,約90%感染發生在2歲前。」
  • 輪狀病毒腸炎又爆發了,患兒家長必須知道這些
    最近輪狀病毒腸炎又嚴重了,無論是患兒、家長還是兒科醫生都被虐的不要不要的。上了一天班累是氣若遊絲,快扶我起來,我要做科普!1.什麼是輪狀病毒腸炎主要由A組輪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腸炎中最常見的一種,主要禍害嬰幼兒。每年10 月~次年 2 月寒冷的秋冬季節,所以又叫秋季腹瀉。
  • 兒童輪狀病毒腸炎高發,這些注意事項家長要了解
    最近又一波病毒猖狂了,兒科門診生病的小孩子又多了。這不,昨天一上午,五個孩子就有一個是輪狀病毒腸炎的。1.能不能先給我孩子看看中午10點左右,我正在給其他小孩看病,有個家長推門進來,伸著頭焦急地問我,「醫生,我孩子精神很差,能不能先給我孩子看看?」。這個問題其實挺難回答的。
  • 諾如病毒來襲兒科急診爆滿 嘔吐不要喝白開水
    最近,上海、廣州等城市進入諾如病毒高發期,廈門也未能倖免。記者昨日從第一醫院獲悉,元旦過後,該院兒科急診爆滿,平均每天接診五六百個患兒,約七成因嘔吐或腹瀉前來就診,症狀很像諾如病毒感染。先吐後瀉,諾如病毒比輪狀病毒更兇險  1歲多的阿寶(化名)嘔吐、腹瀉一天多到第一醫院兒科就診,當時已經昏迷抽搐,嘴唇乾裂,眼睛凹陷,皮膚皺皺的像小老頭。
  • 低溫來襲輪狀病毒「蠢蠢欲動」江蘇患兒增多
    低溫來襲,專攻5歲以下嬰幼兒的輪狀病毒「蠢蠢欲動」,從上周起南京市兒童醫院收治的輪狀病毒患兒陸續多了起來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蔡蘊琦上周起輪狀病毒患兒陸續增多金玉教授介紹說,從臨床表現看今年的輪狀病毒從上周開始變得活躍,兩周前陸陸續續有患兒到醫院來就診。從往年的情況看,輪狀病毒流行的高峰一般是12月、1月,「今年降溫才剛剛開始,病毒流行高峰可能要推遲一個月左右。」
  • 輪狀病毒「盯上」嬰幼兒
    近期昆明溫差較大,是幼兒腸胃病的高發季節。昆明市婦幼保健院預防保健科主任陳嵐提醒,秋冬季嬰幼兒容易感染輪狀病毒,出現腹瀉症狀,6月到24月齡幼兒又是高發年齡段,家長一定要多注意預防,最好給孩子接種輪狀病毒疫苗。「輪狀病毒屬於呼腸弧病毒科,是小兒感染性腹瀉最常見的病原體。
  • 入秋之後進入輪狀病毒高發期 患兒三成因腹瀉就診
    原標題:入秋之後進入輪狀病毒高發期 患兒三成因腹瀉就診 入秋之後感染病毒 患兒三成因腹瀉就診  進入輪狀病毒高發期 假期少帶孩子外出就餐  楚天都市報訊 □本報記者陳媛醫院兒科和食監部門相關專家昨日提醒,目前已進入小兒腹瀉高發季節,若能回家吃飯應儘量回家,實在回不去的一定要選擇衛生環境過關的餐館酒店。  幼兒感染輪狀病毒  因上吐下瀉,昨日上午,市民張女士抱著1歲多的兒子,急匆匆來到長江航運總醫院兒科門診。  據了解,連續兩天,張女士的兒子每天至少要拉四、五次肚子。
  • ...容易感染這種病毒 省一院兒科專家:輪狀病毒是秋季腹瀉的罪魁禍首
    又是一年落葉黃,一場秋雨一場涼,風和雨都在提醒著秋天來了,相信很多的家長都聽說過一種秋天常見的疾病——輪狀病毒性腸炎,而它正是引起寶寶秋季腹瀉的罪魁禍首!大部分五周歲以下的兒童都被輪狀病毒所禍害過。輪狀病毒為什麼這麼強悍?今天,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湯春輝來和大家說說,如何正確對抗輪狀病毒,遠離秋季腹瀉。
  • 小兒近期先吐後瀉 需警惕輪狀病毒腸炎
    入院後,消化內科醫師為奇奇行糞輪狀病毒檢測,結果為陽性,確定是輪狀病毒在搗亂。該院消化內科主任林衛東稱,最近兩周科室收治的輪狀病毒腸炎患兒呈增多趨勢。輪狀病毒腸炎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嬰幼兒腹瀉,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在秋冬季高發,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流行,是3歲以下兒童急性水樣腹瀉最為常見的病原體。「在我國90%的輪狀病毒腸炎發生於6個月至2歲嬰幼兒,希望家長重視。」
  • 輪狀病毒危害大,預防要趁早
    輪狀病毒胃腸炎,是全球 5 歲以下兒童感染性疾病死亡的第二大病因,幾乎每個 3~5 歲的兒童,都經歷過至少 1 次輪狀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感染不僅會影響患兒營養狀況,導致生長遲緩、低體重等,還可能發生心肌炎、肝損傷等腸外併發症。
  • 南京流感高發 官方要求兒科門急診24小時開診
    揚子晚報訊    昨天下午,南京市衛計委發布《關於做好近期兒童疾病高發季節醫療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出,設兒科門急診的醫療機構不得以醫生緊缺或其他任何理由暫停或減少兒科門診、急診人員,近期嚴禁兒科就診限號等限制兒童就醫的行為,同時,要保證兒科門急診24小時開診。
  • 又見諾如、輪狀病毒「搗蛋」
    天氣轉涼,醫院裡看病的孩子又多了起來,許多家長開始焦慮和擔心。記者從省直中醫院、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眼下是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的高發期,家長需要警惕。醫院嘔吐腹瀉患兒增多記者從省直中醫院兒保科獲悉,國慶節過後,兒科門診患者比較多。主要症狀是嘔吐、腹痛、腹瀉等。「兒子睡到一半,突然哼哼唧唧,然後出現噴射狀的嘔吐,短時間內噴吐了五次,弄得床上衣服上到處都是。」
  • 寶寶健康的大敵:比諾如更可怕的病毒——輪狀病毒
    我家寶寶才七個多月5天前開始嘔吐第二天就開始拉臭臭的蛋花樣便便到醫院一檢查化驗結果是輪狀病毒感染幾天下來,寶寶和大人都瘦了一圈真是急死人了作為新手爸媽,不禁要問:輪狀病毒又是什麼?為此,我院兒科一區主任吳德軍提醒各位家長:近段時間醫院多見腹瀉患兒,很多是毫無徵兆地出現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有些患兒一天腹瀉次數高達幾十次。作為父母,一定要多多了解輪狀病毒,並做好預防。輪狀病毒是個什麼鬼?早在1973年,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通過電子顯微鏡,在嬰幼兒感染性腹瀉的十二指腸標本中發現了一種病毒,形狀類似車輪,後來就命名為輪狀病毒。
  • 男童半夜狂吐,嚇壞家長……病毒傳染性極強!
    就在近日廈門一4歲男孩也感染了這種病毒大半夜突然驚醒嘔吐被子床單滿是嘔吐物把同床的家長給嚇壞了!據廈門市第五醫院兒科主任任敏介紹說:「從上個月開始,因嘔吐、腹瀉前來就診的患兒,相比平時確實增加了不少,目前該院每天接診類似的患兒十來例。
  • 與輪狀病毒「戰鬥」,預防很重要
    對於嬰幼兒來說,這個時節,除了感冒,有一種疾病讓人更加擔憂害怕,那就是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可別小瞧了聽起來很稀鬆平常的「拉肚子」,腹瀉病是造成 5 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全球每年約有 52.5 萬名 5 歲以下兒童死於腹瀉病[1]。
  • 警惕輪狀病毒「逞兇」
    瀋陽市衛生健康服務中心副主任醫師杜玉表示,隨著天氣轉涼,許多傳染病也到了高發期,特別是「大名鼎鼎」的輪狀病毒伴著秋風又回來了。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是嬰幼兒急診和死亡的第二病因。因此,寶媽們要特別注意寶寶的衛生與個人防護。
  • 輪狀病毒高發寶寶又吐又瀉 目前尚無特效藥
    寶寶又吐又瀉目前尚無特效藥,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陳佳嘉核心提示近期,除了流感讓不少兒童中招,另一種兒科常見疾病——輪狀病毒也在攻佔南寧市多家兒科門診。李女士說,因為擔心孩子病情,當晚她就把孩子送到了醫院,經過大便檢測,兒子被確診為輪狀病毒感染。2日,記者從廣西民族醫院了解到,近兩周該院兒科門診迎來感染輪狀病毒患者就診小高峰,門診量比平時增加了1/3,病房中1/3的床位住著輪狀病毒患者,主要是2歲以內的孩子。
  • 又到輪狀病毒秋冬高發季,家長需警惕病毒侵襲寶寶健康
    秋冬季節,臨床多發嬰幼兒秋季腹瀉,而輪狀病毒是引起兒童重症腹瀉的最重要病原。但許多家長對輪狀病毒腹瀉還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只是普通的拉肚子,往往因此延誤治療時機。近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新生兒科主任吳斌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輪狀病毒的主要感染人群是嬰幼兒,6個月的孩子到2歲、3歲以下的孩子,年齡越小,輪狀病毒感染所造成的損害越大,危及全身臟器。
  • 警惕輪狀病毒「逞兇」
    瀋陽市衛生健康服務中心副主任醫師杜玉表示,隨著天氣轉涼,許多傳染病也到了高發期,特別是「大名鼎鼎」的輪狀病毒伴著秋風又回來了。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是嬰幼兒急診和死亡的第二病因。因此,寶媽們要特別注意寶寶的衛生與個人防護。秋天裡的兒童。
  • 全省兒科門診都「爆棚」了·杭州日報
    昨天,記者去各大醫院打探了一下,發現目前全省兒科門診都處於「爆棚」狀態:近一周,浙大兒院日均門診量達10018人次,非預約、非急診看病,需排隊超4小時。市一醫院兒科門診量同比增加10%-15%,主要集中在季節性流感、輪狀病毒感染、皰疹性咽峽炎和合胞病毒感染等。兒科醫生都處於「白加黑」「5+2」的工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