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智能客服:如何產生,面對質疑如何解決,未來何去何從

2020-12-18 職場人有話說

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已然成為前沿技術的三大核心,並且與產業有效融合,延伸出品類各異的產品。隨著自然語言處理(NLP)、語音識別(ASP)技術的日益增強,有利於智能客服產業的發展。

首先,說起客服這個並不陌生行業,客戶服務的概念來源於美國,最早由泛美航空公司在1956年推出。

直到90年代末,以傳統呼叫中心的客服模式才傳入國內,隨著這些年科技創新,尤其智能產業的發展,這些技術也引用到客服行業中,由傳統呼叫中心、在線客服延伸出智能客服的新型服務模式。

2006年,小i機器人公司推出面向政府機構的智慧機器人,這是國內最早涉入智能客服領域的企業之一。由於當時各個企業發展有限,以及對服務領域關注度不夠重視,智能客服發展和推動的資源非常有限。

直到電商行業迅猛發展,尤其淘寶商城(天貓)推出11.11活動,在活動當天,用戶的諮詢量是往日的上千倍,淘寶的人工客服難以滿足其需求。於是,淘寶趕在2016年11.11活動之前,推出其公司最新智能客服產品——阿里小蜜。

阿里小蜜果然不負眾望,2016年11.11活動當天服務人次632萬,相當於5.2萬人工客服不間斷服務24小時的量。

1

騰訊智能客服的誕生

與阿里同臺競技的騰訊,面對阿里小蜜產品的成功,是做出如何反應?當時騰訊客服團隊,還未擁有自己的智能客服產品。

迫於同行業的競爭,也迫於用戶諮詢量日益增加,騰訊客服團隊在2016年底,緊急並有序的組織新的架構——騰訊智能客服團隊,投入到智能客服產品的研製。

研製智能客服產品,其核心是服務於用戶,而懂用戶除了產品人員外,更重要的成員,是運營線的客服人員。

因此,運營團隊主要成員來自於客服。不僅騰訊如此,而且阿里智能客服團隊的組織架構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據悉所知,阿里的智能客服運營團隊,在開發、產品的團隊之間的權限更大,其話語權更有分量。

騰訊產品的理念,有個重要環節——灰度,意思就是開發一個新的產品或迭代新的功能,先開放少量用戶體驗,後續再放全量,其目的確保產品的穩定性,避免出現致命的產品、運營故障。

由於騰訊產品眾多,僅遊戲的品類,在2016年就達到200多種,更何況還有社交+增值等眾多產品。

騰訊最大的核心產品當屬微信,微信不僅是產品,而且還是富有深遠戰略性的生態。微信支付就屬於微信生態下最耀眼的業務,它對標則是阿里的支付寶。

只要智能客服接入微信支付業務,處理的好,其他騰訊產品和業務就更不用擔心解決不了。因此,騰訊智能客服團隊先從微信支付業務作為試點和灰度。

臨近2017年的春節,騰訊智能客服的架構以及後臺系統,全部落實到位。

騰訊智能客服依託微信的框架,嵌入公眾號,其對話的交互方式,全在騰訊客服公眾號完成。

2017年春節過後,騰訊智能客服接入微信支付業務試運行,其效果的數據均達標,就開始面向騰訊所有現象級、星級的產品,譬如,王者榮耀、騰訊視頻、微信功能等。

2

面對質疑,如何解決

2017年之前,騰訊客服採用人工客服解決用戶反饋、投訴的問題,與其他企業的人工+機器客服的服務模式相比,騰訊傳統服務模式效率低,很明顯就反映出來。

當然對於其他企業凡是採用傳統人工服務模式,不僅工作效率低,而且還會造成,部分更加需要人工解決的用戶,卻因其他小白用戶佔用資源,導致這些用戶難以及時或無法獲得人工服務,導致產生更多風控風險事件。

傳統純人工服務模式,帶來2種問題:

1、服務資源分配不均;

2、無法海量解決用戶問題。

以上的問題,沒有從事在這個行業的人,會異口同聲的給出解決方案:就是大量投入更多人工客服。然而,這種方案只是透過現象,沒有看到本質的問題。

在客服行業中,已統計用戶反饋問題的數據,72%的用戶反饋問題,屬於常規性問題(小白問題),這類問題相當於買了手機,手機該怎麼充電性質一樣,均可通過說明書了解清楚;28%的問題,才真正需要人工客服介入處理。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用人成本逐漸增加。一個企業要屹立在競爭激烈的風口中而不倒,需要投入更多資金在技術研發、產業創新上,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力才能得以生存。如果單憑人海戰術,是難以生存的。

就以阿里巴巴客服團隊來說,如果按傳統服務模式來定義,淘寶(天貓)雙十一活動,就需要6萬人工客服,才能服務所有用戶量,阿里的用人成本可想而知,況且阿里全球員工數才103699人。

企業不斷在發展、強大,其用戶量隨之增加,服務團隊人數也在增加,但是對於一家上億級用戶量的企業,投入更多的客服人員是治標不治本。因此,智能客服的應用迫在眉睫。

現在眾多大型企業,譬如,阿里巴巴、網易、京東、招商銀行等,應用智能客服來解決用戶的小白問題,涉及到技術性、複雜性的問題才會分流至人工客服處理。

這才能高效率解決用戶的問題,合理分配用戶的服務資源,避免用戶尋求客服幫助的等待之苦或尋求不到客服的無奈。

來自螞蟻金服&埃森哲的2019年新客服白皮書報告,2017年智能客服為平安人壽節約3000萬人力成本,每天處理用戶60多萬人次,解決率達到90%。

這種大環境下,騰訊智能客服其背後擁有優秀的研發團隊,依託於多年穩定的用戶服務數據,深度結合前沿技術應運而生。

騰訊智能客服的投入使用,其效果收益可觀,有效的解決用戶的常規性問題,以及合理分配用戶的服務資源。

然而,對於任何一家大型企業在處理問題出現偏倚,很容易被推向風口浪尖。

雖然自然語言理解技術逐步在增強,但是人類語言的複雜性,尤其博大精深的中文,語言處在不同的語境時,容易造成理解的誤差。

譬如,」這個蘋果不大好吃「,這個短句加上逗號或者空格,就形成多種不同之意,」這個蘋果,不大好吃「,就變成蘋果不好吃;「這個蘋果不大,好吃」,則變成蘋果好吃。所以,智能客服理解人類的語言是基於技術層面,它難以跟人類豐富的邏輯思維能力相媲美。

然而,我們對智能客服寄託太大期待,少了應有的理解和包容,總認為智能客服其理解能力就應當跟人類一樣,往往抱著這樣的想法,只會讓我們更快失去耐心,對智能客服產生排斥感。

更重要事情,通過數據可知,人們與智能客服交互過程中,習慣把一句話的意思,分開兩句話來表達,這給智能客服的理解能力帶來莫大挑戰。這類問題,是當前智能客服所遇到難點之一,也是亟待攻破的上下文交互理解技術。

再加用戶大部分說話的習慣方式,表達一個問題或觀點,總習慣先鋪墊一大堆細節原因,再說核心問題點。以致於用戶還沒描述到問題點,用戶就失去耐心,斷章取義的認為智能客服根本無法解決問題。如果用戶直接表明問題點,對於智能客服而言,是能輕而易舉幫其解決的。

所以智能客服上下文理解能力的弊端,就容易被用戶吐槽和質疑,甚至還會被用戶發到微博、知乎、資訊網站進行批評。

新型產業的誕生和推廣,總會遭受非議和質疑。就如當年火車第一次進入中國,冒出煙霧,發出轟隆的聲音,清廷貴族視為邪物,將其拆卸。然而,火車的應用是推動世界進入現代社會最大發明技術之一。

不僅騰訊智能客服受到非議,而且其他大型企業應用智能客服也受到眾多的質疑。

智能客服的技術目前還處於探究階段,但其市場價值還未完全被深挖,來之鯨準研究院報告,2018年智能客服市場規模達到300億人民幣。未來更多新興產業的迸發,以及金融產業日漸成熟,智能客服的市場需求會越發重視,其價值還會持續上升。

智能客服的技術有待提高時,為了更好解決和服務好每位用戶的反饋問題,騰訊智能客服除了應用技術外,也在運營方面下注重心。

3

未來的使命

騰訊智能客服與用戶是通過文字形式交互,因此,文字內容和排版格式尤其重要,同時對話的交互套路設計更加擬人化,處理用戶問題才能更具以人為本,不斷改變以往智能客服冰冷冷的交互方式。

面對非議和質疑,騰訊智能客服始終不忘初心,以用戶為本,高效解決用戶問題為使命,正如其口號,「有問題,找小Q」,雖然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達到人為的水準還任重道遠,但是騰訊智能客服始終沒有放棄,在技術和運營能力持續不斷的投入中。

相關焦點

  • 《AI交互與智能客服的變革與發展》報告發布:智能客服將推動經營...
    面對傳統客服中心人力成本高、運營管理難、數據沉澱和利用難的痛點,智能客服利用AI能力,以SaaS形式提供場景化、個性化的用戶服務,實現人機協同、數據打通,輔助企業的數位化升級。 以騰訊雲小微AI助手為例,在BERT基線模型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數據,通過任務優化、模型優化、領域優化、模型融合等步驟遷移訓練出符合多樣需求的智能客服模型,將準確率保持在95%以上的水平。在語義理解和交互方面,智能客服需要藉助對話引擎來解決快速構建行業知識庫、理解複雜、靈活問法的問題。
  • 誰說騰訊沒有人工客服,找準竅門30秒接通!
    撥打客服電話也是一樣,都是毫無感情的機器語音客服,要求用戶根據語音提示回複數字操作,不論怎麼操作,都找不到人工客服。有人說,騰訊人工客服是這個世界上最「神秘」的組織,常人根本找不到;也有人說,騰訊人工客服只為土豪用戶服務,不充錢無法享受人工客服服務。事實究竟如何,小黑並不清楚,但有一點幾乎是公認的,騰訊客服非常難找,甚至連明星也找不到。
  • 如何聯繫上騰訊微信上的人工客服?看這裡
    1、如何聯繫騰訊人工客服?相信有過聯繫騰訊客服經歷的朋友,一般過程都不太順利,因為要麼你聯繫客服就是一直有個機器人跟你瞎周旋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氣的人只想摔手機,或者聯繫上了讓你一直等啊等,等啊等,最後等到自動掛斷也沒等到人工客服,想想那些年,聯繫上騰訊人工客服真是太難了。
  • 一場疫情,如何照出智能客服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學習知識、用語料訓練算法,錄入常見問答,服務特定的場景——從文字到語音,智能客服在疫情防控中完整地展現了自己。被疫情推向高光時刻,為何凸顯「智能客服」越發強烈的平臺化屬性?原本智能客服主要應用在商業活動中,例如京東數科就是用智能客服解決方案,解決客戶在京東金融APP使用場景中的常見問題。
  • 竹間智能推出以人為本的AICC+,引領傳統客服中心的變革|騰訊AI加速...
    只能發現一個問題,就開發或採購一個系統、服務,以打補丁的形式來解決,IM只做即時通訊,CRM只做客戶關係管理,質檢工具做質檢工具的事,堆疊式的增長只會讓原有服務模式變得更臃腫,反而增加員工負擔,增加IT系統運維成本,也降低了客戶體驗。 客戶服務人員,面對繁雜又各自獨立的系統,多系統間跳轉很難快速找到合適的信息來支持工作。
  • 面對騰訊和阿里,小紅書的未來到底何去何從?
    比如被稱為「種草神器」的小紅書APP就通過大量明星入駐來獲得流量,在今年5月的時候,小紅書的註冊用戶已經突破了1億大關,這也讓小紅書得到了阿里巴巴以及騰訊的關注。一開始社交電商以「平臺+達人分享」的模式來吸引用戶,但是隨著行業競爭越發激烈,流量明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重點。
  • 智能客服:看環球易購如何解決「時差、語言、人員」三大跨境客服難題
    對於環球易購智能客服產品來說,它不但能模仿人工客服進行對話,還能用8國語言根據多個業務場景進行個性化和標準化的答覆,能解讀用戶情緒和進行安撫回答,好評率達到了人工水平。智能客服並沒有取代人工客服,卻給予了客戶人員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高效處理工作,這一切皆得益於環球易購自主研發的智能客服系統。
  • 客服如何變為盈利中心?環信要把精準營銷融入雲客服
    客服如何變為盈利中心?環信要把精準營銷融入雲客服客服如何變為盈利中心? 客服如何變為盈利中心?環信智能客服機器人為客戶提供機器人客服,客戶聲音基於全渠道客服產生的大量非結構化數據做客戶旅程的透析,環信機器人智能質檢會應用在一些特殊行業比如保險、金融等監管要求比較高的行業,做全員智能質檢,現在基本能檢出80%的內容,很大程度上代替人工質檢。Q:做好客服機器人的關鍵在於?A:我把機器人在客服行業的落地分為幾個層面。
  • 國內的智能客服發展到哪一步了?這裡有份追蹤報告
    面向多領域端到端的對話系統主要研究如何將已有的對話生成模型快速遷移到一個數據量有限的新領域場景中,騰訊雲小微使用混合微調訓練技術取得了第一名。 以騰訊雲小微為例,看對話式 AI 智能客服在多個場景中的應用 智能客服解決方案在在線教育、線上會議、智慧導覽等多種場景中得到應用。該報告選取了多個重點案例,例如雲小微助力騰訊企點打造線上大會智能客服。
  • 騰訊客服:複雜業務背後的多重角色與艱難挑戰
    2首先,我們看阿里、京東等網際網路企業,這些企業都是交易型的電商企業,它們的客服需求較為清晰,主要是用戶在交易中產生的質量分歧,這些客服工作必須要人工介入才能解決,所以它們的客服以人工為主。很多用戶的客服需求是因為不熟悉網際網路操作或不熟悉產品本身而產生的功能類諮詢,這種功能類的諮詢數量巨大,遠非電商平臺的客服量可相提並論。這就給騰訊客服團隊帶來了全行業最龐大的客服工作量。以2019年全年為例,騰訊客服服務的用戶數接近3億,服務次數超過8億次,月均服務用戶數近2500萬。
  • 如何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問題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中國人民銀行等24個部門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對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工作做出安排部署。
  • 智能的客服中心什麼樣?聯想的也許就是未來
    在北京海澱區創業路6號的聯想集團老辦公樓,我們也許見到了客服中心的真正未來形態: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1-2月,這套被命名為「魔方」的智能客服系統頂住了超過平時10倍的消費類產品客服諮詢量。按照聯想集團的介紹,在2008年之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基於即時聊天軟體的文字客服成了客服系統的重要部分。
  • 騰訊到底有沒有客服?
    那麼,騰訊到底有沒有客服?前兩天,主持人謝娜的微信登不上去了。百般折騰無果後,去新浪微博發帖求助,並 @了微信團隊。她的經歷,基本復刻了其他用戶遇到類似問題時找客服解決的心路歷程。對於客服來說,面對這兩個產品和同一個人,實際上需要提供兩次服務。如果用這個視角來看騰訊的用戶體量,那是非常龐大的。以至於投入的客服資源不足以覆蓋那麼大用戶體量的客服請求。因此,不是不能做,而是做不到。
  • 騰訊雲助力中國銀行上線新一代智能客服系統,問答準確率達90%
    【來源:證券時報】3月12日消息,中國銀行新一代智能客服系統目前已完成全國上線推廣,正在為用戶提供「零接觸」式的金融服務。據介紹,這套系統提供在線智慧機器人和智能外呼兩大功能模塊,通過應用騰訊雲人工智慧最新技術成果,大幅提升智能化服務能力,能夠為中行客服與外呼工作提供更加高效的技術支持,助力中行個人金融業務的數位化轉型。
  • 英飛凌與騰訊雲攜手共推智能樓宇系統解決方案
    智能樓宇控制是近年來的一個熱點話題,而深圳騰訊濱海大廈就是其中一個典範。日前,英飛凌與騰訊雲在騰訊公司深圳總部的濱海大廈共同籤署了智能樓宇系統解決方案合作協議。EDN受邀出席這個活動,了解了智能樓宇的構成要素與實現方式,並現場領略了智能樓宇系統的優越性。
  • AI開啟「泛在智能」時代:《2020騰訊人工智慧白皮書》重磅發布!
    2020年已臨近尾聲,即將到來的2021年以及近未來,將成為全球經濟重建和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而其中人工智慧必將成為核心驅動力。在此背景下,未來人工智慧產業將如何發展?會帶來哪些機遇與挑戰?企業如何才能更好地抓住機遇實現智能化轉型?或許重新梳理2020年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與變化能夠找到問題的答案。
  • 竹間智能客服:為零售巨頭減65%坐席人力,解決85%用戶問題!
    某零售巨頭的智能客服項目中,這是竹間智能交出的成績單://365*24小時在線智能客服, 85%的問題通過在線智能客服即可解決//AI工單助手和涵蓋呼入呼出的AI語音機器人實現縮減65%坐席人力//服務覆蓋售前諮詢、產品比較、維修服務、服務預約
  • 微信聊天圖片太多如何管理?騰訊手機管家微信整理助手幫你智能分類
    微信作為高頻應用,帶來了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同時也讓大家開始思考:當微信接收的信息越來越多,如何實現高效管理?  近日,騰訊手機管家上線了Android7.10版本,在智能清理緩存文件的基礎上新增「微信整理助手」功能,對微信中接收的圖片和文件進行精準分類,方便用戶快速查找管理重要文件,實現微信文件的智能與高效管理。
  • 從「狗日的」到「全民公敵」:騰訊攜程在質疑中長大
    馬化騰在面對一家上海媒體專訪時曾經坦言,自己根本不擅於,也不喜歡面對外界進行溝通。但是,「整個團隊需要如此,我就要開始學習。」那一次,他手持天文望遠鏡,拍攝封面的時候,居然因為緊張拿反了。在中國網際網路業,馬化騰以不擅社交著稱。他不像張朝陽那麼熱心時尚,也不像馬雲那麼熱衷宣講自己的野心。
  • ...辦公樓墜亡或因「微信被封申訴無門」 記者實測騰訊人工客服...
    記者發現,微信在上述頁面羅列了用戶可能遇到的各種熱點問題,但只對問題提供了固定格式的圖文解答,並未給用戶提供與人工客服直接溝通、解決個性化問題的渠道。同時,這種固定格式的圖文解答,對於文化程度稍低或年齡較大的中老年用戶,通過這一頁面獲取疑難問題的解決方案,可能會存在較大障礙。  此後,記者進入騰訊官網,在騰訊客服頁面進行問題諮詢,但也只有機器人客服能及時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