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僑鄉記憶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在五邑大學揭幕

2020-12-11 中國僑網

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

延續城市文脈 留住僑鄉記憶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今日揭幕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文生

今天,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將在五邑大學揭幕,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同時在五邑大學揭牌, 五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運華教授將主持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揭幕儀式。

在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揭幕之際,昨日(10日),世界華人研究學會主席、廈門大學教授、暨南大學特聘教授李明歡,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張春旺,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華僑華人歷史研究》主編張秀明等專家學者以及全國各地僑批館、客家文化博物館及民間僑批收藏代表等一行50多人考察了開平自力村碉樓群、開平立園以及臺山銀信博物館、世界記憶銀信廣場等地。

推動江門與港澳合作 開展僑鄉文化研究

據了解,江門市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區位優勢突出,開發腹地廣闊。江門擁有「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人口眾多、分布全球五大洲,華僑華人與港澳臺同胞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具有獨特作用。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約7000名港澳居民在江門就業參保,約3000名港澳居民到江門創業。同時,作為全國首個與澳門籤訂金融合作備忘錄的地級市,江門與澳門的金融合作累計發生已超過800億元。

據了解,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是加快粵港澳大灣區「華僑華人文化合作交流重要平臺」建設而提出的任務。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將推動江門與港澳合作,開展僑鄉文化研究。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依託五邑大學的多學科僑文化研究力量,整合江門市、全省和國內外各方面的華僑文化資源,開展省內外、境內外合作交流,對華僑華人文化和僑鄉文化進行科學研究、活化利用,為粵港澳大灣區「華僑華人文化合作交流重要平臺」建設和江門文化強市建設提供重要的智庫支持。

開平立園裡的傳統壁畫。

華僑精神:艱苦奮鬥 愛國愛鄉

本月10日,來自世界華人研究學會等專家學者一行在江門開平市等地,考察了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群。

在開平市自力村碉樓群,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主任、教授張國雄向專家學者一行介紹了開平碉樓的情況。據介紹,開平碉樓採用了政府託管制度,碉樓的所有權屬於海外華僑(屋主),而政府對碉樓實行統一管理,這一管理制度是一個創舉,目前,政府對開平碉樓原汁原味地保護下來,海外華僑對開平市政府統管方式十分擁護,沒有一位華僑提出收取開平碉樓的門票收入。

張國雄向記者介紹,在開平碉樓以及開平立園等地,通過碉樓建築、對聯、壁畫等,可以看到當時的時代氣息及文化特色。在開平立園,張國雄向記者介紹了一副對聯:「宗功偉大興民族,祖德豐隆護國家」,他說,通過這副對聯,可以看到當時華僑的家國情懷。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華僑華人歷史研究》主編張秀明向記者介紹,通過考察這些華僑建築,能夠體現到艱苦奮鬥,愛國愛鄉的華僑精神。

昨日,專家學者一行還考察了臺山市銀信博物館。據了解,「僑」是江門獨特的城市基因,五邑銀信與潮汕僑批同為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共同銘記著一段中外文明交流融合的珍貴歷史,是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

據了解,一直以來,江門高度重視僑務工作。近期,江門舉辦了「雲上世青會」,超過100萬華僑華人在線上實時觀看,接下來,江門將認真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部署要求,加快推進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和「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建設,為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提供更多交流合作和創新創業的平臺;另外,江門將更加注重僑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積極創建國家級僑鄉文化(江門)生態保護實驗區,整體更新活化開平碉樓與村落、長堤風貌街等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築,推進臺山「海絲」申遺工作,加大五邑銀信僑批檔案保護開發力度,以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留住僑鄉記憶。並持續推動對外交流與合作,擦亮世界江門青年大會、「少年中國說」等特色活動品牌,進一步密切與海外華僑新生代的聯繫。

相關焦點

  •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成立
    江門日報訊 (記者/黎禹君 梁佳欣) 昨日(12月11日),在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期間,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在五邑大學鶴山樓揭牌成立,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
  • 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考察團到訪開平臺山 感受僑鄉「世遺...
    今日,中國華僑歷史學會與福建省檔案館、五邑大學將聯合在我市舉行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昨天,在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主任、教授張國雄的帶領下,參加研討會的專家學者組成考察團,先後到訪開平市、臺山市,考察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以及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紀念廣場、博物館,深入了解僑鄉歷史文化,感受僑鄉「世遺」魅力。
  • 「僑校」攜手「僑鄉」,暨南大學與五邑大學譜寫發展新篇章
    南方網訊(記者/唐巧燕)為積極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加強高校間的交流合作,進一步促進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作為共同具有深厚華僑教育底蘊的暨南大學和五邑大學「喜結對子」。近兩年來,在兩校共同努力下,五邑大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教師隊伍建設、科研創新平臺建設、科研成果轉化交流、研究生招生等方面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突破新成效,兩校譜寫了「僑校」+「僑鄉」幫扶發展新篇章。
  • 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
    江門日報記者 周華東 攝活動為設在五邑大學的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揭牌。利為民表示,希望五邑大學充分利用好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這一平臺,持續辦好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將其辦成品牌,切實發揮人才優勢和學科優勢,加大對僑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力度,為我市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提供強大智力支撐。
  • 暨南大學對口幫扶五邑大學 譜寫「僑校+僑鄉」發展篇章
    暨南大學對口幫扶五邑大學 譜寫「僑校+僑鄉」發展篇章
  • 【精彩回顧】江門五邑籍華僑華人愛國故事繪本專題展閉幕式活動
    江門素有中國僑鄉之稱,江門五邑籍華僑華人歷來愛國愛鄉,他們身在海外、心繫祖國、根在五邑,不斷的往返於家鄉與居住國之間,傳播西方文化,參與祖國和家鄉的建設,為世界和中國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江門市博物館選取六位五邑籍華僑華人以繪本的形式創作關於他們的愛國故事,於10月27日在華博館展出。11月28日下午,為期一個月的《江門五邑籍華僑華人愛國故事繪本專題展》完滿落下帷幕,在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辦了閉幕式的活動。
  • 暨南大學對口幫扶五邑大學 譜寫「僑校+僑鄉」發展篇章
    高校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開展近兩年來,暨南大學針對五邑大學發展需求,明確了「1-3-5」幫扶工作思路,推動五邑大學辦學水平快速上新臺階。如今,五邑大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教師隊伍建設、科研創新平臺建設、科研成果轉化交流、研究生招生等方面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突破新成效。兩校譜寫了「僑校」+「僑鄉」幫扶發展新篇章。
  • 60名專家學者共商僑批文化保護活化 做深做透理論研究 生動講好...
    12月11日,由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廣東省檔案館、福建省檔案館、五邑大學共同舉辦的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我市舉行。活動為設在五邑大學的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揭牌。此次研討會,是「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申報世界記憶遺產成功以來,首次僑界、檔案界、文博界、學界以及政府部門與民間收藏界齊聚一堂的盛會。
  • 大學聯合共建:「僑校」+「僑鄉」聯合培養創新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討會特別增設了僑鄉文學議題。  暨南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邱向歡表示,兩校頗具「僑」特色,共同舉辦研討會,可以發揮暨南大學文學院學科平臺優勢,與五邑大學共同發掘學術增長點、策劃特色學科建設,在包括臺港澳文學、海外華文文學在內的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立足僑鄉特色文化實踐,暨南大學幫扶團隊計劃在兩校之間打造一個華僑華人研究特色學科。
  • 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江門召開 隋軍出席並講話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強僑批文化研究,弘揚華僑精神,12月9日—11日,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廣東省檔案館、福建省檔案館、五邑大學在廣東省江門市舉辦「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華僑歷史學會會長隋軍出席會議並致辭。
  • 「華僑華人研究」成為熱詞 研究成果日益豐碩
    圖片來源:南方網  中國僑聯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中國僑鄉文化研究中心、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海外文獻收集聯絡點……近年來,全國湧現出一批華僑華人研究領域的專業機構。這些專業機構結合自身的特點,就華僑華人研究領域的某一分支進行深耕,收穫了新的研究成果。
  • 五邑大學董事會主席吳榮治:願做華僑文化篤行者
    原標題:五邑大學董事會主席吳榮治--願做華僑文化篤行者  離家逾20載創下家業,始終惦念家鄉,於是他最終回到開平辦廠;在商界馳騁多年,心中的文化情結始終令他難以釋懷,於是他創辦「在園」,志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發展僑鄉教育事業,他爭取各界支持,支持五邑大學的建設……  他熱愛文化教育事業,無私奉獻,
  •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開館 講述華僑歷史故事
    12月11日,暨南大學「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開館儀式在暨南大學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簡稱「世華館」)舉行。該展覽館以「僑連四海,華章遠揚」為主旨,力圖「活化」華僑華人歷史文獻,講述好華僑華人與中國、華僑華人與世界的故事。
  •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開館
    12月11日上午,暨南大學「益海嘉裡文化展覽館」揭牌暨「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開館儀式在石牌校區圖書館六樓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簡稱世華館)舉行。益海嘉裡集團捐資3000萬成立暨南大學「世界華僑華人文獻館建設基金」。
  • 華南本科院校,五邑大學和賀州學院,虎鬥龍爭
    五邑大學,位於廣東省江門市;而賀州學院,位於廣西自治區賀州市,兩所學校都位於華南地區。兩家高校都是公辦高校,並且辦學層次都是本科高校,兩所學校都是綜合性高校,區別在於五邑大學以理工為主;而賀州學院則是以文理為主的高校。
  • 暨南大學幫扶五邑大學打造大灣區腹地高水平理工人才培養基地
    近日,暨南大學對口幫扶五邑大學工作獲廣東省委教育工委幫扶工作中期檢查組高度肯定。高校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開展近兩年來,暨南大學針對五邑大學發展需求,明確了「1-3-5」幫扶工作思路,推動五邑大學辦學水平快速上新臺階。如今,五邑大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教師隊伍建設、科研創新平臺建設、科研成果轉化交流、研究生招生等方面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突破新成效。
  • 暨南大學幫扶五邑大學打造大灣區腹地高水平理工人才培養基地
    近日,暨南大學對口幫扶五邑大學工作獲廣東省委教育工委幫扶工作中期檢查組高度肯定。高校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開展近兩年來,暨南大學針對五邑大學發展需求,明確了「1-3-5」幫扶工作思路,推動五邑大學辦學水平快速上新臺階。
  • 僑鄉青田打造「華僑經濟文化之窗」 引「僑元素」回歸
    中新網麗水12月2日電(見習記者 胡丁於)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素有僑鄉之稱,當地人旅居海外已有300多年歷史,現有華僑華人33萬,遍及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僑務部門通過「僑海通」跨境視頻服務中心與海外僑團負責人連線研判疫情。
  • 「僑校」+「僑鄉」!暨南大學助力灣區腹地高水平理工人才培養
    近日,暨南大學對口幫扶五邑大學工作獲廣東省委教育工委幫扶工作中期檢查組高度肯定。高校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開展近兩年來,暨南大學針對五邑大學發展需求,明確了「1-3-5」幫扶工作思路,推動五邑大學辦學水平快速上新臺階。如今,五邑大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教師隊伍建設、科研創新平臺建設、科研成果轉化交流、研究生招生等方面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突破新成效。
  • 【基層統戰力量匯】浙江麗水:僑鄉青田打造「華僑經濟文化之窗...
    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素有僑鄉之稱,當地人旅居海外已有300多年歷史,現有華僑華人33萬,遍及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海外僑胞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利用好「僑資源」,推動「僑元素」回歸,服務當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