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在小學語文書裡,曾有一篇課文讓很多人印象深刻,那就是《我弟弟小蘿蔔頭》。
很多孩子讀完這篇課文都會被小蘿蔔這個偉大的兒童形象深深感動,也會更加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不久前,網上一則視頻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作為小蘿蔔頭生前最好的朋友兼獄友,如今已經85歲的李碧濤老人再次回到了重慶。
時隔70年,在小蘿蔔頭的雕像前,她泣不成聲地表示,我老了,走不動了,小蘿蔔頭,這是我最後一次來看你了,再見了……
這段含淚告別獄友的視頻感動了很多網友,也將我們帶回到了那個久久無法忘懷的年代。
生於監獄,嚮往自由
小蘿蔔頭大名叫做宋振中,從名字就可以看出,父母希望下一輩可以振興中華。
父母皆被捕入獄後,當時只有8個月大的宋振中也只好隨母親一起進了暗無天日的女牢。
由於監獄裡條件極差,飯菜也沒有營養,發黴變質的食物讓原本胖乎乎的小男孩沒過多久就變得面黃肌瘦。
瘦小的身體將他的頭顯得很大,大家覺得他看上去就像是個「蘿蔔頭」,於是就親切地喊他小蘿蔔頭。
進了監獄就等於失去了自由,小蘿蔔心裡渴望自由,但每天能看見的只有高牆鐵網。
女牢房裡只有一個馬桶,每天會有人來倒馬桶。
為了多看幾眼藍天白雲,小蘿蔔頭就會跟在倒馬桶的人後面,希望不被發現多走幾步,然而到了門口就會被攔住。
一次偶然,小蘿蔔頭的母親患了重病,需要外出看病,小蘿蔔頭由此獲得了此生唯一一次外出的機會。
在陪伴母親去看病的路上,他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感受到了無與倫比的幸福和渴望,雖然這種幸福只有短短一天時間。
獄中結識好友,犧牲時僅8歲
在獄中,小蘿蔔頭由於個頭小,守衛對他並不是十分嚴苛,可以允許他看書寫字。
於是在獄友老師的指導下,小蘿蔔頭有了珍貴的學習機會,那隻小小的鉛筆頭是他最為珍愛的東西。
1947年,11歲的李碧濤因為母親的原因而被騙進了監獄,她也成了小蘿蔔頭最好的朋友兼獄友。
相較於6歲的小蘿蔔頭,上過小學的李碧濤非常「見多識廣」,她常常在小蘿蔔頭的好奇發問下,為他講述外面的世界。
而這些新奇的東西常常讓小蘿蔔頭聽得興奮不已,他總愛和這位大姐姐一起玩,並幻想著自己長大後的情形。
然而小蘿蔔頭終是沒能等到渴望中的自由。
據說這個8歲的孩子在犧牲時,手機還緊握著一支鉛筆。
小蘿蔔頭犧牲後,被追為烈士,每年都有無數人前來悼念,而他的犧牲地也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現如今,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孩子前來緬懷這位小烈士,也會給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說起小蘿蔔的故事。
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① 和孩子一起參加一些與愛國相關的主題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國主義情懷,堅定愛國信念。
② 周末可以多帶孩子去博物館,讓孩子了解歷史,熟知歷史,寒暑假時,也可以多帶孩子去一些紅色革命景點參觀遊玩,讓孩子銘記歷史。
③ 多給孩子讀一些歷史類的相關書籍、繪本,讓孩子在故事中明白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兜媽寄語
歷史永遠不能被忘記,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之所以有如此幸福安定的生活,皆因這些先輩們的壯烈犧牲。
對此,作為父母,我們也應當多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孩子們銘記歷史,奮發圖強。
你被小蘿蔔頭的故事感動過嗎?你會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嗎?歡迎在評論區給兜媽留言哦!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