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春秋文刊]籤約作家張青林佳作>>>
《也談和而不同》
(原創首發)
文/張青林
題記:今天是高考第一天,願天下莘莘學子開門紅,金榜題名。看到江蘇作文考卷,突發作文激情,遂作文《也談和而不同》。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原指同樣的聲音能產生共鳴,同樣的氣味相互融合。也指人們總是關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被同類的信息所環繞所塑造。其實,比喻受環境影響的詞語很多,諸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沆瀣一氣」、「臭味相投」等,都是說明這一意思。但我更崇尚「和而不同」。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說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有不同,沒有必要苟同於對方,而小人習慣於在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取悅別人的心裡,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在內心深處卻不真的抱有和諧友善的態度。特別是當今網際網路時代,信息滿天飛,「頭條」「抖音」充斥耳目,應接不暇。環境對人的影響更大。
網際網路原是美國統治世界的工具。
在當今國際,風雲變幻,世界並不太平。
一些國家仍處在水深火熱的戰火之下,飽受在貧窮和飢餓之中。
網際網路已成為美國霸權主義對我國實行顏色革命的工具,如洪水猛獸,在吞齒著我們的美好生活和家園。
但令人遺憾的是,有多少人還在沉溺之中,沒有覺醒。
美國強力幹預香港國安法,英國、加拿大和法國等國聞風而動,如趨若鶩,美國將新冠病毒政治化,花式甩鍋。
而後,西方一些國家蜂擁而至,突顯了其險惡用心和粉飾太平的「狗哨政治」的本質。
無論網際網路可以把白的說成黑的,還是把黑的說成白的,但是非顛倒不了的,縱然「同聲相應」,但真理越辯越明。
中國面對美國的污衊誣告和花樣翻新的甩鍋,展現了大國擔當和大國風範。繼續發揚國際主義精神,不遺餘力地支援和救助美國等西方國家疫情。但在事實在真理面前,挺身而出,堅決鬥爭和亮劍,受到世界大部分國家的支持和尊重。
和而不同是一種境界,是國格,更是人格。「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這是寓言「三人成虎」的故事,用來作為對現在昏庸領導不調查研究,偏聽佞言的諷刺。在古代,為求和而不同,避免一言堂,專門設立了諫官,雖然各朝諫官下場無不悲慘,但在歷史上發揮了推進時代發展的積極作用。做人也是這個道理,生活中不乏隨風附雨之輩,做人兩面派、陰陽臉,不堅持真理,罔顧事實,人云亦云,亦步亦趨,牆頭草兩邊倒。做官不是為了人民,而是為了做官保烏紗帽。聽不進不同意見,排擠打擊忠誠、敢于堅持原則的不同聲音。已受得當今主流民意的不齒和憎恨。
和而不同,是文明的進步體現,是文明的精髓。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關於文明互鑑的新文明觀。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文明的包容、文明的薪火相傳和守護,更需要我們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畏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
「同風千裡,不隔絲頭。
脫盡情塵消息在,蘆花江上月明秋」。
祝願世界能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籤約作家簡介】
張青林 1969年2月出生,祖籍山東。愛好文學,喜愛古詩。《詩詞春秋文刊》籤約作家。現在中國石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