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知識點關於氧氣歸納總結
一.氧氣(O2)
1.氧氣性質
1.1物理性質
(1)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2)密度略大於空氣
(3)不易溶於水
1.2化學性質降溫降溫
(1)來源:植物的光合作用 CO2+H22+C6H12O6
(2)實驗P31
a.木炭+
現象:空氣中保持紅熱狀態;純氧中發出耀眼的白光。都放出大量的熱,生成時石灰水渾濁的氣體
b.蠟燭++水
現象:空氣中發出黃光,純氧中發出白光
c.鐵+
現象:空氣中不燃燒;純氧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注意:①鐵絲捲成螺旋狀,為了增加受熱面積②下端系火柴,為了引燃鐵絲③集氣瓶底放水或鋪細沙,防止產物炸裂瓶底
d.硫+
現象:空氣中微弱的淡藍色火焰;氧氣中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兩者都放出大量的熱,生成有刺激性氣味。
2.氧化反應:物質與氧氣的反應
類型:①劇烈氧化:快,有明顯的現象②慢,無明顯現象
3.氧氣的製備
1)工廠制氧:分離液態空氣N2(沸點低,先汽化)②O2
2)實驗室制氧高錳酸鉀法實驗P35
a.藥品:高錳酸鉀,紫黑色固體,溶於水成紫紅色
b.KMnO+二氧化錳+氧氣2MnO4+MnO2+O2
c.裝置:固固加熱型
d.收集:①排水法(不易溶於水)優點:純缺點:不乾燥②瓶口向上排氣法(密度大於空氣)優點:乾燥缺點:不純
e.檢驗: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內,若復燃,則為氧氣 驗滿: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若復燃,則已滿
f.實驗順序:連——查——裝——定——點——收——移——熄
g.注意:①導管不能伸入試管太長,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於排出氣體。②試管內的藥品要平鋪試管底部,均勻受熱③鐵夾要夾在試管的中上部(離試管口約1/3處④試管中的導管口塞棉花,防止高錳酸鉀小顆粒堵塞導管。⑤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對準藥品的部位加熱;加熱時先將酒精燈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讓試管均勻受熱,然後對準藥品部位加熱。⑥用排水法集氣時,集氣瓶充滿水後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導管伸到瓶口處即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集氣瓶正放,導管口要接近集氣瓶底部。⑦用排水法集氣時,應注意當氣泡從導管口連續、均勻地放出時再收集,否則收集的氣體中混有空氣。當集氣瓶口有氣泡冒出時,證明已滿。⑧停止反應時,應先把撤導管,後移酒精燈(防止水槽裡的水倒流入試管,導致使館破裂)。⑨收集滿氧氣的集氣瓶要正放,瓶口處要蓋上玻璃片
3)實驗室制氧雙氧水法實驗P36
a.原料:雙氧水和二氧化錳
b.H2O二氧化錳+氧氣2O+O2
c.裝置類型:固液不加熱型
d.催化劑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