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友人講山東故事|奧地利咖啡師Peter:感受不一樣的山東

2020-12-25 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20訊 (記者 馬文文) 36歲的Peter來自奧地利,現在是濟南一家烘焙店的咖啡師,雖然來濟南只有三年多的時間,但在咖啡領域,他已然是位「老師傅」了。14年前,Peter涉足咖啡行業,迄今已在35個國家從事過與咖啡相關的工作,並與70多個國家開展過合作。三年的時間,讓Peter帶著他的「咖啡夢」紮根在了這片齊魯大地。

以「咖啡」為媒,與山東結緣

作為一名資深咖啡師,因為工作需要,Peter曾去過中國諸多城市考察,如北京、上海、廣州等。三年前,Peter以一名資深咖啡師的身份來到濟南發展,期間輾轉去過青島、煙臺、聊城等幾座城市。

「山東給我的感覺很特別,在這裡能讓我感受到傳統與現代的融合。」Peter發現,「一方面,山東歷史悠久,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山東人對本土的文化有著天然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並深深紮根於此。另一方面,近年來山東發展迅速,經濟增長飛快,這裡的人們非常努力並踏實地工作,每個人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平衡點。」

「國外的咖啡和中國的茶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很喜歡中國的茶文化。」Peter告訴記者,他的中國同事中有一位來自日照,同事每次探親回來就會帶一些日照綠茶與大家分享,他漸漸也喜歡上了這種清新淡雅的味道。後來,他還突發奇想的研發出了一款叫「茉莉魔力」的新飲品,這款飲品是用茉莉花茶和咖啡調配製成,很好融合了茶和咖啡的優點,也體現出濃濃的中國特色,深受消費者喜愛。

一杯咖啡,一個錦上添花的社交工具

Peter剛到濟南的那段日子,幾乎每天工作完就會到一個新的地方去走一走,聽新認識的朋友講講他們的故事。走街串巷久了,他發現,濟南擁有特別的「社區文化」,在他看來,咖啡店不一定都要建在繁華的商業區中,理想中的咖啡館,應該存在於人們生活的一個個小圈子之中,這樣才能真的走進人們生活。Peter認為,每個人在咖啡館裡都有屬於自己的空間,無論與朋友見面,談工作亦或者分享彼此的故事,還是單純自己想安靜一下,都可以隨時到咖啡館裡喝杯咖啡,就像是找到一個隨時為靈魂充電的地方。

「如果你工作壓力很大或者心情不好,那就喝杯咖啡吧,讓自己慢下來。」Peter說,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咖啡已然成為很多年輕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品。尤其是對於上班族來說,每天一杯咖啡已經成了生活中的一種習慣。

此外,Peter對咖啡也有了新的認知,他認為,現如今對於世界各地的咖啡愛好者來說,除了其生產工藝和製作手藝外,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喝咖啡的氛圍。咖啡不再只是一款商品,而變為了一項體驗,一個錦上添花的社交工具。在Peter看來,咖啡擁有著一種神奇的魔力,它能很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以在不同文化之間架起橋梁。

「學好中文,了解更多山東故事。」

因為之前豐富的涉外工作經歷,使得Peter面對新環境有著天然的社交力和適應力。閒暇之餘,Peter經常會騎車穿梭在濟南的大街小巷,去大明湖曬曬太陽,去「蒼蠅小館」吃一道地道魯菜,去濟南的老街欣賞各式風情老建築,到博物館美術館欣賞各類傳統文化或藝術展覽。三年的時間,Peter正在迅速融入到這個城市,並且深深愛上這裡的風土民情。

「近期想好好學習一下中文,雖然看起來有些難度。」Peter笑著說,希望以後能用流利的中文和山東朋友「侃大山」,也希望可以結識更多有趣的山東朋友,了解更多山東故事。

相關焦點

  • 「外國友人講山東故事」奧地利咖啡師皮特:感受不一樣的山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9日訊 在濟南市經四路萬達廣場的一家咖啡店內,金髮碧眼的皮特正在認真地和員工研討咖啡研磨技藝。來自奧地利的皮特從2006年涉足咖啡行業,迄今已在35個國家從事過與咖啡相關的工作,並與70多個國家開展過合作。對於咖啡,他有著近乎偏執的熱愛。「咖啡是能夠讓人快樂的一個東西,因為邀請朋友、家人一起喝咖啡,大家會敞開心扉的溝通交流,增進人們的友情和感情。」在皮特看來,通過咖啡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從而在不同文化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
  • 山東濟南蝸牛與麻布袋烘焙店正式對外營業 吸引眾多國外友人消費
    7月31日下午,山東濟南民康裡步行街上一家名叫蝸牛與麻布袋的烘焙店正式開業。它被網友成為「神奇的烘焙」,到底有多神奇?可以說,這家店是許多在濟南工作外國人常去的烘焙店之一。用姜老師自己的話來說,用了10年時間,才得到法式可頌的真傳,每一枚可頌,都需要用72小時的時間才能製作完成,難怪在華工作的外國友人排隊打卡,正宗錯不了。不光手藝好,原材料更加講究,現烤可頌選用法國進口的王后麵粉,是可以安心食用的麵粉。而法國進口的鐵塔黃油,更是黃油中的上品,二者相遇,造就了夢之可頌的神奇風味。
  • 外國友人講山東故事|天本好則:在淄博工作生活8年,投資增資優選這裡
    面對閃電新聞記者的採訪,日本友人天本好則這樣說到。52歲的他是中日合資企業艾傑旭剛玉材料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聊到淄博和這裡的營商環境,他侃侃而談。談工作:引入日本模式 激發員工主動性在淄博市博山區的艾傑旭剛玉材料有限公司的會議室裡,記者見到了天本好則。
  • 外國友人遇上中國古箏 感受「二十一弦」魅力
    中國山東網4月18日訊 (記者張元元)外國友人遇上中國古箏,會撞出怎樣的火花?4月17日,中國山東網「Touch 山東」外國友人中國傳統文化體驗活動來到位於濟南高新區的車庫音樂工作室,與外國友人一同感受中國的古箏之美。
  • 奧地利咖啡師融合東西方飲品 搭建文化橋梁
    摘要:奧地利咖啡師皮特·克雷格致力於研製中西方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的飲品,搭建起咖啡與茶的東西方文化交流之橋,並表示今後將會把眾多「咖啡茶」飲品帶到歐洲,更好地了解中國的茶文化。
  • 聚焦丨「相約上合·感知山東」 國際媒體友人開啟齊魯文化之旅
    體驗定食禮前,外國友人先要進行淨手、薰香當日晚上8時許,40餘位外國友人換上漢服整冠列隊後,在鳴贊官的帶領下靜心、沐手、薰香,然後開始體驗定食禮。記者在現場看到,客人入席後,要先後經過陳福、請箸、謝福、敬天地等步驟後,才可以開始享用食物。進餐結束後,還要行禮拜謝方可離開。
  • 外國友人入坑木工手作 感受匠心傳承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木頭是一種溫潤和有靈性的材料,天生天養,在用木頭來製作各種物件的過程中又有許多偶然性,木色、紋理、質地、造型都會影響一塊木頭應該如何去製作和加工,正是這樣不確定但是自然的屬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體驗木工製作。
  • 山東各地用好用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濟南11月28日消息(記者桂園 山東臺記者朱訓壯)山東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發祥地,自覺擔當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任,著力打造儒學和傳統文化研究傳播高地,延續中華文脈,彰顯精神標識,同時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
  • 講好山東故事如火如荼 山東哪座城市最受作者青睞
    初心不改挖掘更多精彩山東文化在山東的多個地市,文化資源多姿多彩,有物態化的山水風物、歷史遺址、民居建築等,也有著不同的節日慶典、民俗風情等,更有別具特色的地方歌舞說唱、禮儀禁忌、宗教信仰、人物傳記等,其歷史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都比較高。
  • 感受中國木工製作魅力 外國友人手工打造小板凳
    近日,來自泰國、韓國、奈及利亞的外國友人跟隨「感知山東」文化體驗活動來到磨吾木木工坊,體驗中國木工製作。木工,是一門工藝,一門獨有的技術,也是建築常用的技術,是中國傳統三行(即木工、木頭、木匠)之一。磨吾木木工坊的林宇老師和王佳閣老師熱情的給外國友人介紹了中國傳統木工使用的工具,並讓他們實際體驗了這些工具的用法。現代許多的工具設備已經能讓木工工作變得容易,不論是切割還是打磨,有了這些設備更加的安全便捷,出品也更加的美觀和精緻。但既是來體驗的,外國友人還是動手完成了部分切割,慢慢打磨。
  • 「賞花燈 猜燈謎」外國友人體驗中國民俗節日文化
    2月28日,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外國友人體驗活動來到東營區第一中學校園內,3位來自國外的青年友人一起在這裡欣賞了中國這一美輪美奐的傳統風俗文化。   活動中,孫老師和外國友人聊到,過春節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傳統,其中看花燈了又是從唐宋時期開始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校園內的元宵燈會共有4000盞花燈會被點亮。整整3天時間裡,東營市民、學生家長都可以徜徉在這片燈海中,賞花燈,猜燈謎。說到這,幾位外國朋友也都仔細端詳起了孩子們寫的字謎來。
  • 外國友人迷上中華國粹 濟南扎出別樣「社火臉譜燈籠」
    近日,4名來自不同國家的外國友人,跟隨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外國友人體驗活動走進濟南天橋區萬盛社區居委會,師從濟南市非遺傳承人侯志新,扎了一個原汁原味的燈籠,過了一把「臉譜癮」。手繪京劇臉譜感受別樣山東「一筆筆勾描,一點點誇大,一張張臉譜美佳佳!」
  • 外國友人講山東故事|韓國駐青島總領事樸鎮雄:加大新興產業合作...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2日訊 (記者 李真) 10月22日, 「山東與世界500強連線」韓國專場暨山東省-韓國經貿合作交流會在山東濟南、韓國首爾圓滿舉行。山東作為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一直與韓國地方保持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
  • 在企業園區逛博物館 「工業旅遊」吸引外國友人
    6月4日,來自巴基斯坦、肯亞、坦尚尼亞、馬來西亞等國家的20餘名外國留學生走進力諾智慧園,參觀了力諾展覽館、力諾瑞特生產車間、宏濟膠莊、宏濟堂博物館等,深入了解中國當代工業、經濟和文化發展,感受旅遊業融合發展的豐碩成果。
  • 外國友人用沙畫描繪心境 體驗轉瞬即逝的美好
    近日,8名旅居山東的阿富汗、韓國、葉門、東帝汶、查德、南蘇丹友人跟隨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外國友人體驗活動來到山東省圖書館尼山書院,首次觸電這種神奇的藝術創作——沙畫,通過沙畫描繪當下心境,用作品溫暖自己與他人。這一次,「感知山東」外國友人體驗活動再次來到了古色古香的尼山書院,並有幸接受了沙畫師馮景老師的指導。在體驗之初,馮老師向大家介紹了沙畫的歷史淵源以及傳承發展。
  • 七旬老人在景區賣誰講英文,外國友人狂點讚,網友:自愧不如!
    七旬老人在景區賣誰講英文,外國友人狂點讚,網友:自愧不如!提到英語,估計會讓很多人感到頭痛。仿佛英語就是很多學生命中注定的剋星一樣,明明對它恨得咬牙切齒,可偏偏還得待它如初戀,因此也有一部分學生在高考時紛紛栽在了這上面。於是就有人對此現象提出了各種的分析,有人覺得是老師的問題,有人覺得是學生自己的問題,也有覺得是環境的問題。其實環境問題還是起著很重要的影響的,試想如果每天生活在一個只講英文的環境下,那麼自己的英文水平定會有所提升的。
  • 濟南華僑城微電影摘得2020講好中國故事山東分站賽桂冠
    12月23日,2020「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山東分站賽結果揭曉,由濟南華僑城報送的微電影《讓文物活起來》經過激烈角逐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第一名。據悉,此部微電影將在齊魯壹點平臺進行持續展播,並與榮獲山東分站賽一、二等獎的作品一同代表山東分站賽參與全國大賽總評審。
  •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美姑」
    講好山東故事,慶祖國70華誕 ——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詳情請點擊約稿函:來,妙筆生花寫起來,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邀您不見不散「修——理——風——箱——啦——」美 姑小說故事美姑爽快地一笑,大大方方說:「你吃就是了,沒毒,藥不死的。過意不去,趕明兒給俺修修風箱。」漢子一臉木訥,憨憨地道:「行,行。」就把那湯喝得山響,一瓣粉白的槐花落在碗裡,也呼嚕一聲喝進肚裡。從此,每到飯時,美姑就給漢子送一卷煎餅、一碗湯。
  • 「講好山東故事」社會組「梨鄉行」
    講好山東故事,慶祖國70華誕 ——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詳情請點擊約稿函:來,妙筆生花寫起來,第三屆「講好山東故事」徵文大賽邀您不見不散順著下山的路,自行車像離弦的箭,我們一頭扎進了梨的海洋梨鄉行散文作者 / 劉明才
  • 山東做好「雲」文章應對「後疫情時代」國際合作發展
    蔡先金介紹說,雖然過去「面對面」的對外交往因疫情影響按下了「暫停鍵」,但山東外事交往不但沒有停止,反而呈現出愈加活躍態勢。線上「雲外事」發揮了格外重要的引領作用,線上「雲外事」、線下「快捷通道」等措施,破解制約人員往來現狀,創新推動交往模式轉變,確保了「人員往來不止步、對外交流不停歇」,有力促進各領域對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