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農村養老保險政策推行以來,一些農民的養老意識也逐漸增強。現在一些青壯年農民都非常關注自己今後的養老問題,農民的年收入有限,除了要供養子女,還要贍養老人,維持整個家庭的基本開銷。雖然現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已經實現了全免費,但上大學的費用對很多農村家庭而言依然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在廣大農村,常常可見六七十歲的老人還在四處打零工,為家庭生活而奔波,顯得非常悽涼。
現在不少農村的青壯年已經意識到了養老保險的重要性,只要家裡經濟條件允許,都會積極參保。隨著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漸建立和完善,農村的養老保險政策也得到了農民的普通認同。現在農民們只要連續繳滿15年養老保險,到年滿60周歲以後就可以像城裡老人一樣每月按時固定領取一定數額的養老金。不過農村的養老金繳費標準分為不同的檔次,繳費越高,達到60周歲以後領取的養老金也越高。
但農村還有很多農民,他們年輕的時候還沒有推出農村養老保險政策,現在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想交養老保險了,可是到60歲仍不夠繳滿15年怎麼辦?隨著農村養老保險體系的不斷完善,現在農村養老保險又新推出了一項政策,農民可以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了。凡是不夠15年繳費年限的,都可以採取一次性補繳的方式,這樣一次性補繳之後,每個月就能領取養老金了。
不少農民表示,能一次性補繳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但具體怎麼補繳,以及補繳多少錢他們並不清楚。按照相關的政策規定,農民如果想要一次性補繳15年的養老金大概需要9萬元左右,這樣到自己60歲以後每個月可以領取1200元左右的養老金。雖然和城市老人的退休金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比農村的基礎養老金每個月75元要多多了。但是9萬元對一個農村家庭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很多農民覺得,如果有9萬元直接用來養老都足夠了,一次性補繳9萬元心裡沒有底,因為還得考慮物價上漲、年齡等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有的農民擔心,一旦錢交了之後,自己活不了幾年,那豈不是交的錢都打「水漂」了?
其實農民的擔心也並無道理,因為現在農村的養老保險政策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地方監管也有一些不到位,單靠現在的農村養老政策很難解決全國農民的養老問題。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一次性補繳的政策雖然好,但在經濟上一般都很難實現,大多數農民還是得依靠自食其力增加收入的方式來解決養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