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一定是未來,我非常確認。」 Mosaic 聯合創始人劉宿莽說這話時沒有半點猶豫。當時,他正在矽谷辦公室中與雷鋒網新智駕暢聊他的創業故事。
Mosaic 是一家語音助手創業公司。如果一定要類比,這家公司與國內已經上市的科大訊飛,同為創業公司的出門問問、思必馳、雲知聲和驀然認知等從事著非常相似的業務。
劉宿莽並不否認這些競爭對手存在的事實,不過他也表示,「我們真正關注人們在出行過程中所需要的語音交互。」所以更為精準的描述是,Mosaic 做的是「基於地理位置(Location Based)的語音助手」,這也是他所認為的 Mosaic 的最大特色所在。
具體而言,Mosaic 將人們出行過程中的位置信息作為一種語境(Contextual),而語境則是自然語言理解(NLU)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語音助手需要明白在什麼樣的狀況下該說什麼樣的話,在什麼樣的場域(Domain)裡該執行什麼樣的操作。
既然是面向出行領域,那麼汽車行業便順勢成為了 Mosaic 最重要的一塊市場。今年上半年,劉宿莽拿到了國內某著名車企在矽谷的風投機構的投資,同時也開始了與一些國內外車企展開接觸與合作,準備將其語音交互技術落地到他們的下一代車型中去。劉宿莽透露,Mosaic 目前對電動車型非常感興趣,已經有兩家電動汽車領軍企業與其成為深度合作夥伴。
實際上,Mosaic 走上開發車載語音助手的道路,並非一蹴而就的。
劉宿莽本身是做地圖出身,本科在武漢大學,學的是地理信息科學,畢業時還拿到了地理信息界的著名獎項「王之卓獎」。2010 年赴美進入田納西大學讀碩士,學的依然是地理信息科學,兩年後正式畢業。2012 年 12 月,他加入蘋果公司,在蘋果的 Geo Team 擔任數據科學家,幫助建立了蘋果地圖的後端數據處理流程以及數據質量標準體系。
從這一系列的經歷來看,也難怪他在描述 Mosaic 的最大特色時,特別強調的是「Location Based」。
時間來到 2015 年,劉宿莽當時還在蘋果地圖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矽谷參加了朋友組織的有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出席的交流活動。活動結束之後,很多想創業的年輕人團團圍住徐小平,表達自己的訴求,當時劉宿莽就站在邊上看。那晚,等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徐小平開始逐個詢問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幾個年輕人,了解他們是做什麼的以及想做什麼。問到劉宿莽時,因為他原本就沒什麼訴求,便回答徐小平:「我還沒想好,就不跟你說了。」這勾起了徐小平的好奇,也讓他記住了劉宿莽這個年輕人。
後來,在另一個酒會,劉宿莽又見到了徐小平,徐小平當時主動向劉宿莽問起,「現在想好(要做什麼)了嗎?」劉宿莽答,「我想了一些東西,我們聊聊吧。」
具體聊了些什麼,劉宿莽並未向雷鋒網新智駕透露太多,但聊完之後的結果是,徐小平決定投錢給他。劉宿莽坦承,那個時候他自己的想法也不完全明確,更沒有想到要聚焦到語音助手這個領域中。「他只是覺得我們比較有意思,而且背景還不錯,就投了我們錢。」
拿著徐小平幾十萬美元的天使投資,劉宿莽與他的合伙人開始摸索創業方向。
那之前的 2014 年,亞馬遜 Echo 智能音箱橫空出世,智能語音助手開始成規模地走向普通家庭。整個 2015 年,Echo 的出貨量達到 250 萬臺,成為現象級的智能硬體,也正是在這一年,在合伙人的強烈推薦下,劉宿莽開始深入體驗 Echo 智能音箱,並且廣泛收集和分析網絡上針對 Echo 的評論。經過長時間的體驗和調研後,那一年的 7、8 月份,他們終於得出結論,認為 Echo 雖然沒有 iPhone 那樣驚豔,但具備 iPad 誕生時那樣的影響力。Echo 從真正的需求層面解決了一些問題,「我自己也感受到了(它的)好處。」劉宿莽說。
這樣的認知給了他和他的合伙人初步的創業方向。
那以後,他們開始在 Echo 音箱的語音服務平臺 Alexa 上開發應用技能(Skills)。Mosaic 作為他們的第一個 Skill 作品,迅速在 Alexa 平臺上俘獲諸多用戶的心,這個 Skill 的精髓在於,允許用戶使用一個語音指令控制多個動作,形成某種連串反應。
Mosaic 作為 Alexa 平臺上的一個 Skill 大獲成功之後,2016 年,作為一個創業團隊和一家創業公司的 Mosaic 也接到了全球知名孵化器 Y Combinator 伸出的橄欖枝。進入 YC 之後,Mosaic 面對的現實環境是,Alexa 平臺上的開發者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 Skill 也都蜂擁而上,這就導致開發者本身的價值大打折扣,同時金錢的回報方面也得不到任何保障,因為「任何好的東西可能最終都會被變成 Alexa 的一部分」,而這並不是長久之計。
劉宿莽和團隊在 YC 給出的建議的基礎上,開始進行各種各樣的嘗試,最終,他們選擇了語音助手這條道路,因為那時候 Mosaic 團隊已經擁有了一套在自然語言理解(NLU)方面較為成熟的技術。
當然,如果只是做語音助手,很難將其做成大生意,還需要行業的助力。正在發生巨變的汽車行業成為他們看到的大機會,新的語音技術,加上足夠大的汽車行業平臺,劉宿莽期待的獨角獸最有可能誕生。
從確定做車載語音助手,到拿下國內車企方面的投資,Mosaic 與車企的結合速度,正在不斷加快。劉宿莽表示,他們與車企的合作,車機將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形態。想得更遠一些,汽車一級供應商也是他們非常好的合作對象,而這要等到與車廠的合作慢慢成熟之後。
遺憾的是,雷鋒網新智駕目前還沒有看到任何 Mosaic 的實車測試 Demo。劉宿莽解釋稱,保持低調的風格是因為他們希望對外保留自己的技術實力,之後針對具體的信息會作統一的發布。
雖然 Mosaic 起源於矽谷,但是其視野絕對不限於矽谷。面對中國這一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Mosaic 的進入在劉宿莽看來是「必然選擇」。從情懷層面,他是中國人,將企業帶向中國市場無可厚非;而且,Mosaic 還和很多國內車企建立了合作關係。
(預告一下:2018 年 1 月 16 日,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將在美國科技大本營矽谷舉辦 GAIR 矽谷智能駕駛峰會,將有近百家自動駕駛產業鏈公司在現場交流。詳情請訪問 https://gair.leiphone.com/gair/gairsv2018。)
那麼,這也意味著 Mosaic 將面對的是如林般的競爭對手。
不過,在劉宿莽看來,「(國內的競爭對手們)都處於一個狀況,就是在技術層面進行 PK,這不是我們最關注的點,我們關注的是用戶想用(語音助手)幹什麼。」這個問題當然很難,還沒有企業能解決得很好,劉宿莽目前也沒法透露 Mosaic 是如何去做的,但他強調,「並不是說技術不重要,而是某一些技術,其實在某一個時間點上是更重要的,我們比較關注這類技術。」
如前文所述,Location Based 是 Mosaic 語音助手最大的特色,那麼與位置信息有關的技術將會成為其核心能力。而在這一能力的實現上,目前,Mosaic 與很多地圖廠商展開了合作。
當然,要談更遠的未來,現在還不是最好的時機。
現階段,Mosaic 擁有 10 多人的團隊,多數具備蘋果、谷歌、Facebook 的大公司背景,內部實行「一帶一」的人才發展模式,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員工帶經驗欠缺的 PhD,團隊還在擴張。而在資金方面,劉宿莽透露,整個天使輪,Mosaic 總共拿到了數百萬美金的投資,而這些資金目前足夠支撐公司的運作。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