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
最近,一則重磅消息讓量子科技踏上風口。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集體學習量子科技。這使得原本小眾的「21世紀尖端科技」走入公眾視野,36隻概念股總市值一天增加200億元。
可能隔壁阿姨要說了,嗨啥子嘛!量子算命、量子鞋墊、量子速讀……我們家早就用上了!
這些「偽科學」沒有科學文獻的支撐,沒有任何能證明效果的實驗數據。郭光燦、潘建偉等院士紛紛闢謠。
那到底什麼是量子?
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教授周強從事量子研究12年。他說,「說起量子,大家總有一種『不明覺厲』的陌生感。」事實上,我們熟知的分子、原子、電子、光子、離子等物理系統都是量子。
它就是一個物理量不可分割的最小單位,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無處不在,就連人體本身,也由量子構成。
中學物理課本上,經典力學理論幫助我們掌握了宏觀世界物體的運行規律。但量子是微觀世界的「小傢伙」,並不受宏觀世界規律的支配,經典力學理論在這裡驟然失效。
不僅如此,支配這些「小傢伙」的運動規律和我們熟悉的經典力學理論,甚至生活經驗相違背。
比如,量子物理世界中存在「量子糾纏態」。兩個處於糾纏狀態的量子物理系統,無論它們相隔多遠,一個狀態發生變化,另一個也會「不問青紅皂白」地相應「瞬變」。愛因斯坦將其稱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此外,量子世界的量子系統態疊加、不可克隆原理、不確定性原理等都是人們莫可言狀的物理規律。這些內容和量子糾纏一樣正在不斷被物理實驗所證實,並成為新興科技成果的基本要素。
量子力學,超越了人腦對世界的理解,開拓了人類的眼界。現在,隨著人類探索世界的「手眼」不斷進步,我們終於可以像搭積木一樣,去搭建人類的量子帝國。
正是得益於過去100多年來人們對微觀物理世界的認識,人類才擁有了雷射、半導體、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技術基礎。周強說,這是「第一次量子革命」,已經成為科技圈的共識。
而「第二次量子革命」,使命則是發展服從量子物理規律的信息獲取、傳遞、處理、存儲和應用等信息技術。
周強說,在這個階段,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量子傳感等量子科技的主要創新應用,將改變人類社會的格局。而建成「量子網際網路」是該階段的最終目標,也將是世界各國競相爭奪的核心關鍵。
話說回來,量子科技將改變人類生活,但肯定不是從量子鞋墊兒開始的!
一件產品量子不量子,看什麼?郭光燦院士曾在媒體上給過判斷方法:「判斷一個商品是不是量子的,就是要看它有沒有用到量子的相干性、疊加性,如果沒有用上,它就不是量子。」
別讓「蹭概念」傷了真正的新科技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