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加拿大人斯科特.H.楊(Scott H Young)用一年的時間自學完成了MIT公開課上正常情況下需要四年才能修完的計算機科學的33門課程,並最終通過了所有考試。在分享其學習方法的時候,他提到了費曼技巧,從此,費曼技巧進入了公眾視野。
那麼,費曼技巧到底是什麼呢?
這要從費曼說起。費曼,全名理察·費曼,美國著名物理學家,於196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在沉迷於美妙的物理世界的同時,他還熱衷於教育事業,喜歡向人們深入淺出的講解艱深的物理知識。在他的自傳裡,他提到曾糾結於某篇艱深的研究論文。他的辦法是,仔細審閱這篇論文的輔助材料(supporting material),直到他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基礎、足以理解其中的艱深想法為止。費曼技巧,亦同此理。對付一個知識枝節繁雜如髮絲、富有內涵的想法,應該分而化之,切成小知識塊,再逐個對付,你最終能填補所有的知識缺口,否則,這些缺口將阻撓你理解這個想法。
費曼技巧,也可以稱為四部學習法:
第一步 - 選擇一個你想要理解的概念
選擇一個你想要理解的概念, 然後拿出一張白紙, 把這個概念寫在白紙的最上邊.
第二步 - 設想一種場景,你正要向別人傳授這個概念
在白紙上寫下你對這個概念的解釋, 就好像你正在教導一位新接觸這個概念的學生一樣. 當你這樣做的時候, 你會更清楚地意識到關於這個概念你理解了多少, 以及是否還存在理解不清的地方.
第三步 - 如果你感覺卡殼了, 就回顧一下學習資料
無論何時你感覺卡殼了, 都要回到原始的學習資料並重新學習讓你感到卡殼的那部分, 直到你領會得足夠順暢, 順暢到可以在紙上解釋這個部分為止.
第四步 - 為了讓你的講解通俗易懂,簡化語言表達
最終的目的, 是用你自己的語言, 而不是學習資料中的語言來解釋概念. 如果你的解釋很冗長或者令人迷惑, 那就說明你對概念的理解可能並沒有你自己想像得那麼順暢 -- 你要努力簡化語言表達, 或者與已有的知識建立一種類比關係, 以便更好地理解它。
最要緊的是,對一個想法分而化之,雖然可能重複解釋某些已經弄懂的知識點。但你最終會到達一個臨界點,無法再解釋清楚。那裡正是你需要填補的知識缺口。為了填補這個缺口,你可以查課本、問老師、或到網際網路搜尋答案。通常來說,一旦你精準地定義了你的不解或誤解,找到確切的答案則相對而言更輕鬆。
讀到這,你也許會說:這不就是拼圖遊戲嗎?Bingo!恭喜你答對了,我們完全可以將對於一個事物的學習看作是一個拼圖遊戲。下面我們就現學現賣,看個例子吧。
問題:
什麼是費曼技巧?
回答:
1.費曼技巧, 是一種學習方法.
2.利用費曼技巧可以學習哪些東西?
你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習各種能夠以【什麼叫XX? 怎樣使用XX?】方式來提問的知識點, 比如對"電腦程式"而言我們可以問:"什麼是電腦程式? 怎樣使用電腦程式?"
3.那麼, 要想運用費曼技巧學習, 應該如何入手呢?
答案是:從一個你想學習的知識點開始. 比如 "費曼技巧".
4.入手以後, 下一步該做什麼?
回答是: 找到與 "費曼技巧" 有關的書籍或閱讀材料, 嘗試理解它.
5.要理解到什麼程度才算完成呢?
回答是: 要經歷一個檢驗理解程度的過程. 設想一下, 如果你要給別人講解 "費曼技巧" 這個知識點, 你能否順利地講出來?
6.如果自認為可以順利地講出來, 是不是就算完成呢?
回答是: 不要僅僅是在頭腦中假想, 直接把自己要如何向別人講解 "費曼技巧" 的過程簡要地寫下來/說出來.
7.有必要這樣做嗎?
回答是: 有必要, 在寫下來/說出來的過程中, 仔細判斷自己是順利地把 "費曼技巧" 講出來了, 還是卡殼了?
8.如果順利地講出來固然好, 但如果卡殼了, 也不是壞事.
可以反思一下為何會卡殼, 然後回到 "費曼技巧" 的書籍和閱讀材料, 專門閱讀出現卡殼的那部分內容, 直到能夠順利講出來為止.
9.如果順利地講出來了, 是否就算學會了?
答案是: 基本學會了, 但還可以試著用更簡練的語言解說, 並且儘量去掉書籍和閱讀材料中已有的詞彙, 完全用自己的話來解讀.
好了,相信你已經明白了什麼是費曼技巧,趕緊去找一個知識點去練習一下吧,不要忘了分享給你周圍的人哦!
你可以把費曼技巧應用在以下地方:
1. 弄明白你還沒有完全搞懂的東西
2. 記住那些你已經了解但一到用時就忘掉的知識
3. 作為考試複習或臨場使用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只要花20分鐘就能比別人花一個晚上的時間要懂得多,記得牢。
你可以用費曼技巧解決以下問題:
這個費曼技巧被實踐過數百次,我們確信它能應付各種各樣的學習情境。然而,由於學習情境各有特點,它需要靈活變通。
一、對付你完全摸不著頭腦的概念
對此,我仍堅持使用費曼技巧,但翻開書本,找到解釋這個概念的章節。我先瀏覽一遍作者的解釋,然後仔細地摹仿它,並也試著用自己的思維詳述和闡明它。如此一來,當你不能用自己的話寫下任何解釋時,「引導式」費曼技巧很有用處。
二、對付各種過程
你也能通過費曼技巧去了解一個你需要用到的過程。審視所有的步驟,不光解釋每一步在幹什麼,還要清楚它是怎麼執行的。我常這樣理解數學的證明過程、化學的方程式、與生物學的糖酵解過程。
三、對付各種公式
公式,應該被理解,而不只是死記硬背。因此,當你看到一個公式,卻無法理解它的運作機理時,試著用費曼技巧分而化之。
四、對付需要記憶的內容
費曼技巧,也可以幫你自查是否掌握非技術類學科那些博大精深的知識概念。對於某個主題,如果你能順利應用費曼技巧,而無需參考原始材料(講義、課本等),就證明你已經理解和記住它。
五、形成更深刻的直覺(Deeper Intuition)
結合做習題,費曼技巧能幫你剝開知識理解的淺層表皮。但它也能幫你鑽研下去,走得更遠,不只是淺層的理解,而是形成深刻的知識直覺。直觀地理解一個想法,並非易事。它看似有些許神秘,但這不是它的本相。一個想法的多數直覺,可作以下歸類:
類比、可視化、簡化
類比:你理解一個想法,是通過確認它與某個更易理解的想法之間的重要相似點;
可視化:抽象概念也常成為有用的直覺,只要我們能在腦海為它們構築畫面,即使這個畫面只是一個更大更多樣化想法的不完全表達;
簡化:一位著名的科學家曾說過,如果你不能給你的祖母解釋一樣東西,說明你還沒有完全理解它。簡化是一門藝術,它加強了基礎概念與複雜想法之間的思維聯繫。
你可以用費曼技巧去激發這些直覺。對於某個想法,一旦你有了大致的理解,下一步就是深入分析,看能不能用以上三種直覺來闡釋它。期間,就算是借用已有的意象喻義,也是情有可原的。例如,把複數放到二維空間裡理解,很難稱得上是新穎的,但它能讓你很好地可視化這個概念,讓概念在腦海中構圖成型。DNA複製,被想像成拉開一條單向拉鏈,這也不是一個完美的類比,但只要你心裡清楚其中的異同,它會變得有用。
六、學得更快的策略:
學習有三個階段:知識面、練習、與自省。但這可能讓你誤解,錯以為它們總在不同的時期被各自執行,從不重疊或反覆。實際上,隨著不斷地深入理解知識,你可能會周而復始地經歷這些階段。你剛開始讀一個章節,只能有個大概的膚淺印象,但做過練習題和建立了直覺以後,你再回過來重新閱讀,又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即溫故而知新。
鑽研吧,即便你不是學生:
這個過程不只是適用於學生,也同樣有助於學習複雜技能或積累某話題的專業知識。學習像編程或設計的技能,大多數人遵循前兩個階段。他們閱讀一本相關的基礎書籍,然後在一個項目裡歷練。然而,你能運用費曼技巧更進一步,更好地鎖定與清晰表述你的深刻見解。積累某話題的專業知識,亦同此理;唯一的差別是,你在建立知識面以前,需要搜集一些學習材料,包括相關的研究文章、書籍等。無論如何,只要你弄清楚了想掌握的知識領域,你就鑽研下去,深入學習它。
來源:網絡
【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若涉及侵權,煩請留言我們及時處理^-^】
除了直接從底部菜單進入相應板塊外,您還可以隨時回復「目錄」調出本平臺主要資源目錄。
回復「技能、體格檢查、護理、急救、胸穿、吸氧、血氣、胃管、CPR、手衛生、引流、診刮、四步診、輸液、鋪床、導尿、清創、病歷、溝通」等關鍵詞可快速調出相應內容。
回復「搜索」或「百科」可進行更廣泛的搜索。
回復「查詢、翻譯、天氣、快遞、訂餐、購物、交通、訂票、電話、外匯、掛號、健康、測三圍、安全期、聽歌、遊戲」等關鍵詞可進入生活服務、醫療健康、吃喝玩樂等頁面。
醫學教育正在發生什麼?
醫學生需要什麼?
請關注「華科協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