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運用大數據精準查控「三非」人員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運用大數據精準查控「三非」人員 廣州堅持智慧理念打造安全有序外國人管理新環境

  不久前,廣東省廣州市公安出入境數據挖掘系統重點人群預警模型突然預警提示:某區某路段部分公寓T國中年女子入住異常增多。廣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立刻藉助大數據情況系統展開分析,並作出研判。經過市、區兩級出入境管理部門聯合摸查,最終在4個SPA按摩店查獲非法就業T國人20人。

  這僅僅是廣州公安機關通過大數據實現對在穗「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業)外國人精準查控的一個普通案例。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穗,入境目的更加多元、活動方式更加多樣、住宿地域更加分散、人員流動更加頻繁。面對新形勢、新特點,廣州市堅持智慧管理理念,在科技創新和信息化建設上尋求突破,不斷強化在外國人服務舉措、管理方法、違法查處等領域的科技應用,努力打造安全有序的外國人管理新環境。

  數據共享實行聯合辦公

  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和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外向型經濟發達,來穗外國人一直持續增長,每年登記住宿的外國人已連續多年超過200萬人次。

  在政府某部門工作的張女士,專門負責外國人來華籤證邀請函審核工作。由於相關政策對國內外貿公司的資質要求不高,對邀請來華的外國人也幾乎沒有標準要求,她在審核重點國家人員來華籤證邀請函時,因為對相關外國人情況不清楚,往往要花很長時間詢問、核對情況,加班加點也難以安心。

  2010年,廣州市建立起由44個政府部門組成的外國人管理信息共享平臺,並同時開發「廣州市外籍人員信息綜合應用系統」和「廣州公安外國人管理動態信息系統」兩個子系統,17個政府部門63項1.3億多條在穗外國人的住宿、經商、就業等各類社會信息實現共享。

  廣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長陳文洪介紹,在海量數據共享基礎上,廣州市建立了公安、外經貿、外事辦、人社、工商、稅務等部門之間聯動管理機制。通過聯合辦公方式,開展外國人入境籤證邀請函、就業申請、稅務稽查等事項跨部門網上審核。

  實行聯合辦公後,張女士可以申請對重點外國人由公安機關先對其是否曾來華、在華無有「三非」違法等情況進行前置審核,並及時網上反饋,有效提高了外國人來華籤證邀請函審核效率和安全係數。

  為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廣州市藉助數據共享平臺,制定了多項針對外國高層次人才和投資者的籤證便利措施,其中,對外國高層次人才和投資者的認定納稅額度是一項重要指標。

  陳文洪告訴記者,公安、稅務部門通過聯合辦公,強化在穗外國人納稅情況的核查共享,從2016年8月1日公安部支持廣東及自貿區發展16項出入境政策實施以來,經稅務部門向公安機關核查反饋在穗連續4年納稅達到相應額度的外國人1200多人,為外籍人才籤證籤發提供了重要依據。

  信息挖掘助力打擊犯罪

  今年3月,廣州出入境管理系統中的重點外國人聚集數據監控模型產生預警,某區某街鎮特定地點某毗鄰國家人員聚集增多。經分析研判,廣州警方精確定點為該街鎮玩具廠為該毗鄰國家人員聚集地。

  隨後,公安部門組織數十名警力對該玩具廠定點清查,一次性查獲非法入境非法就業毗鄰國家人員53人,並通過該批非法入境人員通訊信息深挖擴線,抓獲涉嫌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的「蛇頭」4人。

  針對在穗外國人違法犯罪活動特點,廣州市公安機關藉助外管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和公安大數據平臺,建立數據挖掘分析子系統,不斷強化相關涉外違法犯罪活動的信息挖掘和分析,精確指導開展涉外違法打擊查處工作。

  陳文洪介紹,信息挖掘戰法分析運用的領域十分廣泛,廣州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結合實戰經驗,設置違規中介、頻繁開房、非法家政、非法務工、重點人員聚集等多個數據分析戰法模型,通過信息挖掘分析,獲取情報線索,起到了良好的查處打擊效果。 

  2014年9月30日,8名持護照報失證明及新護照的A國人到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辦理籤證,護照報失異常監控模型立即產生異常提醒。就此,一宗由境外組織者以金錢、免費旅遊為誘餌,組織外國人來華,將護照交給年貌相仿的國內人員偷渡出境的特大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案件浮出水面。後經歷時兩年的縝密偵查,廣州警方成功將3名外國組織者緝拿歸案。

  「這是我國首次破獲犯罪分子以此類手法實施偷渡的案件,該案的發現為全國同類案件的辦理和邊檢出入境管控提供了警示和借鑑。」陳文洪說。

  動態信息系統即時預警

  「嘀嘀嘀!」正在廣州出入境監控中心採訪的記者看到,系統突然發出報警:發現1名外國人籤證疑似逾期。值班民警立即向轄區派出所發出「疑似非法居留人員,請上門核查證件、居住和籤證情況」的指令。

  13分鐘後,出入境管理部門就收到了派出所的反饋。第二天,該名外國人在網上進行籤證預申請手續後,備齊資料到屬地公安分局接受過期處罰補辦有效籤證手續。

  「這是我們對疑似『三非』外國人進行核查處置的一次普通處理流程。」陳文洪介紹說,依託《廣州公安外國人管理動態信息系統》,公安部門建立起市局、區分局及基層派出所三級公安機關快速聯動機制,通過實現對在穗居住外國人逾期籤證情況即時預警等,在穗「三非」外國人問題持續好轉,查處「三非」外國人總量連續兩年下降。

  記者了解到,該系統可以根據不同時期的要求,將重點人員進行列管實時監控。通過對外管信息平臺數據的可視化研發,以及對外國人辦理籤證證件、住宿登記、案事件信息等重要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實現了外國人在穗入住、在住、常住、辦理籤證、涉外案事件等各類工作數據在各行政區域的數量分布的實時展示,便於對全市及各重點區域外國人情況全面掌握和研判分析。

  梁小姐是蘿崗區某企業涉外單位聯絡員,負責企業300多名外國職員的籤證辦理工作。一到職員籤證換發時,她要跑工商、人社、稅務、派出所等多個單位辦理外國人籤證所需材料,往往需要幾天、甚至十幾天時間。

  自廣州公安外國人管理動態信息系統上線,建立了涉外單位管理模塊,實行涉外單位網上登記備案後,像梁小姐一樣的涉外單位聯絡員得以「脫困」。

  涉外單位通過系統自行錄入單位信息和相關外國人信息,辦理籤證時由系統通過政府部門共享數據,自動獲取涉外工商登記、納稅記錄、外國人工作許可、住宿登記等情況,實現多部門數據自動比對、審核,不用再跑多個部門準備申請材料。據介紹,自系統運行以來,已累計有1.1萬餘家企業通過系統辦理相關業務。

  同時,該系統通過建立外國人籤證網上預申請平臺,將外國人籤證受理業務從前臺前移至網際網路,簡化了辦證流程。籤發籤證後,系統會對涉外單位外國人的籤證信息進行自動更新、籤證到期提醒、下發通知通告等,方便涉外單位實時掌握本單位外國人籤證情況和最新政策法規,涉外單位和外國人籤證服務管理工作日趨規範和便捷。據統計,今年1月至7月,該系統共接收2.7萬多名外國人通過網絡預申請辦理相關業務。(記者 章寧旦 通訊員 陳敬亮 楊雪瑩)

相關焦點

  • 工信部:運用大數據分析,加強疫情防控精準施策
    工信部:運用大數據分析,加強疫情防控精準施策 記者27日從工信部獲悉,工信部已召開疫情防控大數據支撐服務工作調度會,提出加強聯防聯控,運用大數據分析,支撐服務疫情態勢研判。
  • 如何運用運營商大數據,讓營銷變得更精準!
    什麼是大數據呢?依據IDC機構的界定,大數據就是指為了更好地更經濟發展更合理地從高頻、大空間、不一樣構造和種類的數據中獲得有使用價值的信息而設計方案的新一代構架和技術性,大家用它來敘述和界定信息發生爆炸時期造成的大量數據,並取名與之有關的技術性發展趨勢與自主創新。
  • 全省首家「點對點」不動產網絡查控系統正式...
    焦作中院按照全國各級法院同步推進「總對總」和「點對點」系統的建設和應用這一要求,積極建設完善焦作轄區的「點對點」網絡查控系統,於2020年10月完成了法院執行流程信息系統與焦作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信息管理平臺的數據對接,初步建成「點對點」網絡查控系統並開始試運行,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市級層面的不動產網絡查詢、控制和解凍。
  • 善用大數據讓老賴沒法賴
    廣州日報 2020-09-24  胡俊  日前,廣州網際網路法院使出對付老賴的撒手鐧——「E鏈雲鏡」智能執行分析系統,依託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深挖被執行人的網絡活動軌跡及財產線索,對其綜合履行能力來個大數據評估「畫像」,讓那些有能力卻拒不履行的老賴無所遁形。
  • 常州公安精準施策護復工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他帶領交警支隊數據研判團隊,在極短時間內搭建了3個車輛管控數據模型,第一時間為卡口民警申請升級警務通查詢權限。他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實現精準防控,不斷探索「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控、用數據決策」的科學查控模式,極大減輕了疫情防控一線民警的工作壓力。目前,這一應用信息化、大數據助力疫情防控的「常州做法」「常州經驗」,已經被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在全省推廣。
  • 廣州兩級法院以規範權力運行增強司法公信力
    「廣州微法院」微信小程序等平臺提供30餘項流程信息「刷臉查詢」、6大類節點信息自動推送,當事人可隨時掌握案件進展、實時監督司法工作。二是聚焦執行信息公開。執行信息公開平臺提供財產查控、評估拍賣等15個執行節點信息查詢,群眾反映突出的消極執行、選擇性執行等問題在陽光下「無處藏身」。三是聚焦裁判結果公開。
  • 運用大數據加強疫情防控「五大治理」
    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面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如何運用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增強治理效能,進行科學決策、思想引導和精準施策,是當前面臨的新課題。為此,基於大數據的諸多優勢,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疫情防控的「五大治理」。運用大數據實施數據治理,促進疫情防控治理網絡化、制度化和規範化。
  • 建黨節獻禮:貴陽法院率先實現不動產「點對點」司法查控,輕點滑鼠...
    貴州省不動產「點對點」網絡司法查控系統測試驗收暨貴陽法院先行試點啟動座談會在貴陽中院順利召開2020年6月30日,「貴州省不動產『點對點』網絡司法查控系統測試驗收暨貴陽法院先行試點啟動座談會」在貴陽中院召開。
  • 大數據輔助!北京是怎樣精準快速找出確診病例?
    防控精準,緣於「心中有數」。據了解,北京市建立運用傳染病動力學模型,將各區各街道感染人數、易感人群、人員流動情況等數據作為重要參數,及時對疫情形勢進行動態分析研判,為精準實施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參考。「研判疫情發展趨勢,需要綜合各方面數據和因素。
  • 全國法院利用網絡查控系統共查詢案件975萬餘件
    法制網北京3月11日訊 見習記者王澤豔 「實踐證明,最高法院網絡查控系統功效十分顯著,相比傳統人工查控模式,效率成幾何倍增長。」11日,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孟祥在法制網舉辦的兩會系列訪談中介紹了法院探索運用信息化手段破解查人找物難題的相關情況。
  • 河南社旗:「大數據 巡察」工作模式 精準又高效
    11月24日,在比對過村組幹部提交的「兩表」(兩委幹部家庭成員及近親屬登記表、村組幹部家庭收入經營財產表)信息後,練就了「火眼金睛」的河南省社旗縣委第六巡察組工作人員周紅星,通過下窪鎮糧食直補發放底冊發現,有幾個幹部領取的補貼款是家庭人口的四五倍。他反覆核對並拿起紅筆圈點後,立即向組長李文峰做了匯報。「決不能放過任何蛛絲馬跡,馬上核實!」
  •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財政局:運用「大數據」強化內控建設
    為強化內控建設、實施財務精細化管理,成都高新區以高新公安分局為試點,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財政信息一體化系統,推動警務保障工作與財政預算管理密切結合,實現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調整、績效評價全過程、全鏈條、全流程信息化監控,進一步了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 武宣法院:不動產查控平臺獲國家軟體著作權
    近日,武宣縣人民法院喜獲國家版權局頒發的「武宣法院不動產查控平臺V1.0」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這是該院在「智慧法院」建設道路上的一座裡程碑。為消除這一瓶頸,武宣法院與武宣縣自然資源局、武漢聯成政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了不動產查控平臺,並於2019年10月7日開發完成後投入使用,率先在廣西法院系統實現對被執行人不動產的極速查控。該平臺的建立,打通了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數據開放共享。
  • 基於大數據的精準教學模式探究
    隨後,文章從教學目標確立、教學過程框架設計、教學評價與預測等三個維度,構建了基於大數據的精準教學模式。最後,文章針對教學主體關係、數據倫理、安全保障等問題,對基於大數據的精準教學進行了反思。文章的研究,推動了大數據技術在精準教學領域的應用,有助於激發精準教學的活力,進一步提升精準教學的有效性。
  • "老賴"別跑 支付寶納入法院查控財產範圍
    原標題:"老賴"別跑 支付寶納入法院查控財產範圍   省人大常委會會上還透露,全省底線民生保障資金執行率已近九成  省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昨日下午開幕。省高院院長鄭鄂在向大會作關於全省法院民事執行工作的報告中透露,為了破解案件「執行難」問題,全省法院強化網絡信息技術運用手段,將查控財產逐步擴展到支付寶、餘額寶等網際網路金融領域並向網路遊戲裝備等虛擬財產覆蓋。
  • 建行省行做好大數據運用 提升小額無貸戶貢獻度
    營業部高度重視小額無貸戶管理工作,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挖掘、運用,提高全行小額無貸戶精準營銷水平。主要工作措施如下: 一是專人負責,專業專注。各支行指定專人接收數據,熟練掌握「新一代數據安全組件」操作流程,使用「辦公沙盒」下載數據,並對數據安全保密性負責。
  • 甘肅探路智慧扶貧 大數據導航精準脫貧
    新華社蘭州12月26日電(記者 張欽)打開大資料庫,一張可視化的扶貧地圖出現在眼前;進入分析模塊,輸入關鍵詞,圖文並茂的數據分析很快生成;每一戶人的收入來源、致貧原因,對應的幫扶措施和扶貧進展,一覽無餘……這樣「高大上」的場景,是甘肅省正在為貧困角落的窮人們做的一件大事:精準扶貧大資料庫。
  • 什麼是大數據精準營銷?大數據精準營銷的利與弊?
    什麼是大數據精準營銷?大數據精準營銷的利與弊?精準網絡營銷,就是將我們的營銷內容,在正確的時間、合適的地方,以恰當的方式傳遞給我們需要且合適的客戶群體。而大數據精準營銷,就是在擁有了海量的數據後,將人群進行分類,也就是常說的用戶畫像/用戶標籤,把數據按照年齡、性別、興趣愛好、行業等屬性進行分類和組合,從而在進行營銷活動時,我們可以把產品信息投放給適合的人群,有效提升轉化率,節約營銷費用。
  • 百融雲創:大數據賦能提升金融機構精準營銷能力
    同時大數據應用在金融行業愈加廣泛,而且不斷湧現出大數據營銷方式。由於大數據營銷相比傳統營銷更有優勢,許多金融機構開始運用大數據來進行獲客以及精準營銷。   今年,由於疫情使得銀行業務受到了明顯的衝擊,即使在節後恢復速度也較去年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