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童其君系中國知名財經評論員
最近幾天,杭州市餘杭區的一份招聘公示在社交網絡上火了。這份長長的公示名單裡,清一色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學歷均為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8個崗位還是街道辦事處的:運河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新聞傳播學碩士、喬司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軟體工程碩士、倉前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清華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因此,不少網友質疑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去街道工作,會不會大材小用了?(8月24日《成都商報》)。
清華北大培養的人才哪裡去了?根據201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中的數據顯示,清華大學2019屆畢業生中1035人選擇出國出境留學,其中710人選擇了美國。北京大學2019屆畢業生中1155人選擇出國出境留學,其中708人選擇了美國。根據美國公布的一項數據,清華北大畢業生中,每年有86%的人留在了美國發展,僅14%的人願意回國,單單矽谷就雲集了2萬清華畢業生!對此,華為的任正非不禁感慨:在國外採辦時,很多高新科技產品都是我們中國人在外國造的!應該讓中國的雞回中國下蛋!
讓中國的雞回中國下蛋!一句話可謂振聾發聵,令人深思!
每年國家撥付大量的財力,拿出最好的人力,培養出來的人才卻走了,實在叫人痛心疾首。
不論是官方回應的街道辦很多工作也需要專業性人才,還是當事人說的基層很鍛鍊人,收入也符合預期,抑或是 「清北招聘」博研副處級待遇,碩研正科級待遇,我都是頗為欣慰的。畢竟肥水沒有外流,對不少網友質疑的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去街道工作,會不會大材小用了?我的觀點是就算大材小用起碼也還是中國的雞在中國下蛋。
清華北大是我國的一流大學,這些學生能夠出國留學,是個人的榮耀,也是國家的期望。但是,根據有關數據顯示,近年來,清華北大出國留學後,有近80%的學生選擇留在國外,而不是回來建設國家、報效祖國,這是什麼原因呢?
除一些留學生只考慮個人得失,不懂得感恩和回報之外,如此多的清華北大畢業生流失國外,借用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我認為出了大問題。」
而要讓中國的「雞」回國「下蛋」,還是應該為他們創造回國「下蛋」的環境,主要是給他們營造一個發展平臺,在待遇上、職級晉升時徹底打破按資排輩現象,只要有能力就不分年齡大小,以學術成果、以實際工作能力、以業績來決定每個人的發展方向和出路,體現公平公正競爭原則,讓體制機制能夠留住人才,使各類人才有充分施展才華的平臺,唯有這樣,中國飛出國門的「雞」才能願意再飛回國內「下蛋」,造福中國社會,使中國科技興國戰略能夠真正出成效,為振興中華民族提供強大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