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副教授:為何有些近郊農民不願徵地拆遷

2020-12-13 鳳凰網房產

來源: 第一財經

我們要充分反思當前一些地區的大躍進式城鎮化模式。不充分考慮當地經濟增長形勢和就業吸納能力,而大規模、快速擴張城市邊界,僅僅在數據上提高了城鎮化率。

提起徵地拆遷,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發財致富甚至一夜暴富。依此邏輯,農民都會歡迎徵地拆遷。但筆者近期在中部某市調研發現:近郊農民對徵地拆遷的態度比較曖昧,甚至有些農民很不願意。面臨即將啟動的徵遷項目,他們的態度並不積極。

具體來看,近郊青年對徵地拆遷的態度顯得曖昧。他們普遍在市區務工或做小買賣,徵地拆遷並不影響他們的生計,反而能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但反過來看,他們目前在村裡住著寬敞的樓房,有人買了汽車,出行也比較方便,住進小區後反而有些擁擠,還要交物業費。

明確表示不願意拆遷的主要是中年人和低齡老人。低齡老人普遍還在種菜,每家1~2畝菜地,一年1萬~2萬元收入。按他們的觀點,徵地每畝補償5萬餘元,很快就花完了,不可持續。對於中年人而言,雖然有些人就近務工,但因為當地企業少、就業機會少,所以大部分中年人的生計預期是逐漸從勞務市場退回到菜地,靠種菜來維持生計。

綜合各年齡段農民態度來看,近郊農民之所以對徵遷的態度不積極,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徵地拆遷削弱了近郊農民的生計優勢。如前所述,近郊農民家庭生計屬於一種特殊的「半工半耕」模式,即年輕人就近務工,早出晚歸,不會產生留守問題,家庭生活比較完整;老人務農,普遍種植蔬菜,單位面積產值高、效益好。正是基於這種生計優勢,近郊農民的家庭收入高,蔬菜自給,生活成本低,日子小康。拆遷之後,沒有了菜地,家庭收入缺了一大塊;住進小區,生活開支增加,生活水平很可能降低。

第二,徵地拆遷並沒有給農民帶來巨大財富增量。因為基層政府嚴格執行宅基地管理政策,所以從總體上遏制了農民「種房子」行為,絕大多數農戶的住房面積和家庭功能性需要相匹配。回遷房分配政策也規定了每戶面積的上限,拆遷戶在滿足自家住房需要後,很少出現剩餘多套空房情況。農戶房屋拆遷所獲補償款,在裝修完回遷房後也不會有太多剩餘。在耕地補償方面,人均面積0.3畝,戶均1~2畝,補償款總數不大。兩方面補償加起來,並未像許多人想像的那樣實現「一夜暴富」。

第三,新徵地拆遷養老保險政策引發農戶養老焦慮。按照之前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拆遷農民到達退休年齡後可以領取1000餘元養老金。但按照新政策,拆遷戶統一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府給付的一次性養老保險補償金計入居民養老保險個人帳戶。當地農民算了一筆帳,按新政策,大多數拆遷戶到時每人每月只能領取四五百元養老金。養老金水平降低,大大增加了中老年群體的養老焦慮。

可見,與媒體經常報導的城中村拆遷暴富邏輯不同,近郊農村拆遷並沒有產生普遍的、巨大的財產變現和財富增長效應。相反,近郊農民原有的生計優勢被削弱,加之養老金水平降低導致的養老焦慮,他們對於徵地拆遷的消極態度也就不足為怪了。

從根本上看,近郊農民對徵地拆遷的積極性低,並不是因為徵地拆遷補償標準太低。當地執行徵遷政策時,都是參照上限標準補償農戶,導致實際補償水平高於許多地區。這種上限補償的好處是有利於加快徵遷工作進度,壞處是增加了徵地拆遷成本,增加了資金鍊壓力,進一步後果是個別項目還遷房建設資金不能到位,阻礙工程進度,農戶拆遷3~4年還未住上還遷房。

剖析近郊農民面臨徵地拆遷的複雜心態,其現實意義在於:我們要充分反思當前一些地區的大躍進式城鎮化模式。不充分考慮當地經濟增長形勢和就業吸納能力,而大規模、快速擴張城市邊界,僅僅在數據上提高了城鎮化率。問題在於,許多郊區農民雖然可以通過徵遷成為城鎮居民、進入小區生活,但是這種沒有穩定生計能力支撐的城鎮居民身份和現代小區生活,對他們來說就不是美好生活的升級躍遷,反而隱含著生活降級風險。(作者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

相關焦點

  • 農村徵地拆遷,土地徵收,農民上樓,對農民來說到底是喜還是悲?
    想了解三農政策,解讀三農新規,聽一聽農村故事,獲悉農民最新福利?趕緊動動手點擊上方關注吧! 編者按:現如今提到農村徵地拆遷,很多農民都有著一定的法律基礎,在協商賠償款和換購房屋的時候,也多了很多話語權。
  • 呼蘭區徵地拆遷如何補償
    呼蘭區徵地拆遷如何補償東方飯店突兀的矗立在紅瓦綠樹叢中每年過了臘八節,東方飯店的東門洞子裡就堆滿了成箱的年貨,東方麵食和東方醬貨,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領年貨,車來車往,熙熙攘攘。2007年從東方飯店樓頂拍的東方菜市東鐵營棚改項目中的榴鄉路兩側如今拆了7年有餘,對於居住在附近的國有居民已經對棚改沒啥大想法了,除了生死,已經看淡一切。
  • 徵地拆遷案件與信息公開為何如此緊密?
    徵地拆遷是非常常見的行為,而我國法律規定,徵地拆遷的主體是國家相關的行政機關,而政府是有信息公開義務的,拆遷信息也是公開的範圍,那麼徵地拆遷案件與信息公開為何如此緊密?徵地拆遷案件與信息公開為何如此緊密
  • 在農村徵地拆遷中,農民朋友有權拒絕交出土地?這是為什麼
    所以,如果責令交付土地,農民朋友應該服從嗎?在什麼前提下,農民朋友有權拒絕交出土地?今天,律師就來給大家講一講。因此,農民朋友可以拒絕交付土地。2、縣級以上有關機關和土地管理部門必須依照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規定的程序實施徵收,即程序必須要履行。在實踐中卻有很多不履行程序,沒有頒布正規公告,也沒有齊全的手續,就強制性的威脅徵收拆遷,不符合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條件。所以,農民朋友可以拒絕交付土地。3、什麼是依法獲得安置補償,什麼又是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安置補償?
  • 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徵地拆遷腐敗窩案串案剖析
    就此,遵義市新蒲新區徵地拆遷腐敗窩案串案涉案人員全部受到應有懲處。 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遵義市紀委牽頭,市、區紀委聯合對新蒲新區徵地拆遷腐敗案進行調查,一窩發民生財的「碩鼠」被一網打盡。 經查,馬應權、遵義市新區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原副總經理王永林、新蒲新區新蒲鎮政法委原書記雍崇志,新蒲鎮原副鎮長李華等多名國家公職人員,在徵地拆遷中,利用職務便利,幫助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並從中收受賄賂,大肆騙取國家徵地補償資金,觸目驚心。
  • 北京徵地拆遷劉可心:在徵地拆遷過程中為何要請律師?
    正常的徵地拆遷過程中應是公平公正、依法進行的,應保障被徵地拆遷的老百姓合法權益,是每個政府收回了土地建設了公共利益,老百姓也改善了住所環境共贏的事情,但實際在徵地拆遷過程中因巨大利益,還有一些政府官員法律意識的膚淺、公僕的服務意識較差,從而引起侵害被徵地、拆遷的老百姓權益。
  • 徵地拆遷期間,為什麼拆遷部門總是「拆違代拆遷」?有利可圖
    在徵地拆遷期間,拆遷戶和拆遷部門之間經常會有各種各樣的矛盾,而這些矛盾的核心焦點問題,總是拆遷安置補償問題,如果拆遷戶既不與拆遷部門達成不成協議,也不願意妥協退讓,那麼拆遷部門就很可能會採取違法拆遷的手段,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解下,為何徵地拆遷期間經常會出現「拆違代拆遷」的現象。
  • 農村拆遷、徵地!能給多少補償金?
    今天在這裡老道想繼續跟農民兄弟們關注縣域經濟,聊一聊《土地管理法》、土地確權為代表的土地改革成果對農業農村的一些變化。特別針對農村的拆遷、徵地老道先講一講自己的觀點!明確一個觀點:拆遷、徵地!國內不搞一刀切!老道說:最近在網絡上有很多的傳言,讓老道覺得很費解。
  • 遇到徵地拆遷,你有哪些合法權利?北京拆遷律師總結好了
    北京京坤律師事務所徵地拆遷律師團隊知情權| 國有土地上| 集體土地上根據新土地管理法相關規定,多數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對徵地補償安置方案有異議的,應當召開聽證會修改,進一步落實被徵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在整個徵地過程的知情權
  • 律師解讀:在農村徵地拆遷中,徵收方的合法主體到底該怎樣認定
    」也就是說,在農村徵地拆遷中的具體實施單位,最低也應該是縣級行政機,而在實踐中,縣級國土部門也會成為徵收土地的實施主體。二、村委會為何不能成為農村徵地拆遷中具體實施徵收的主體看過我以前文章的朋友們,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該會很了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全國農民組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既不同於企業法人,又不同於社會團體,也不同於行政機關,自有其獨特的政治性質和法律性質。改革開放後演變為村民委員會(即是俗稱村委會)和村民小組。簡單來說,村委會的前身就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 在徵地拆遷中,降低拆遷戶原有生活水平應當視為違法徵收
    我最近在接待諮詢的過程中,經常有當事人問我,什麼樣的徵地拆遷能視為合法徵收?我在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一愣,因為在徵地拆遷中,大多數被徵收人都認為徵收方不使用違法行為迫使被徵收人籤署補償協議,完全按照法律規定的拆遷順序進行徵地拆遷就能視為合法拆遷,但這真的是合法拆遷嗎?其實我並不這麼認為,我認為只有不降低被徵收人原有生活水平的情況下,才能視為合法拆遷!
  • 律師總結:在徵地拆遷中可以提高拆遷補償的幾個方法
    拆遷是指徵收單位根據城市建設規劃要求和政府所批准的用地文件,依法拆除建設用地範圍內的房屋和附屬物,將該範圍內的單位和居民重新安置,並對其所受損失予以補償的法律行為。但是在實踐中,徵地拆遷就好像是徵收方和被徵收人的博弈,徵收方為了能減少使用資金給付被徵收人恰到好處的拆遷補償款,而被徵收人為了能夠獲得理想的拆遷補償款,苦於與徵收方的周旋之中。
  • 在徵地拆遷中,拆遷補償有什麼標準嗎?律師:有啊
    徵地拆遷一直是我們關注的熱點問題。拆遷補償標準因地而異。那麼,當為了公共利益需要拆遷的時候,拆遷房屋的國家補償是多少?拆遷律師表示,使用時遇到的問題及時維護自己的利益的法律武器,那麼,在拆遷的時候,我們必須知道以下的底線。6、拆遷之後現有生活發展水平不能有效降低徵地拆遷的基本要求是要確保被徵收人的現有的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生活的現行標準是對被徵收拆遷補償措施。
  • 在徵地拆遷中怎麼與徵收方協商拆遷補償?律師:只協商別動手就行
    在徵地拆遷中,那些覺得拆遷補償款過低或者不滿意的被徵收人在拒絕籤署補償協議後,可能就不知道怎麼辦了,即使徵收方的工作人員找上門來協商補償協議,他們可能也會以為是逼自己籤署補償協議,從而拒絕協商,趕走徵收方的工作人員,這麼做的下場無非就是被徵收方迫使籤署補償協議或者由徵收方下達《房屋徵收補償決定
  • 西寶客運專線徵地拆遷啟動 拆遷補償標準出臺
    全長138.044公裡的西安至寶雞鐵路客運專線工程徵地拆遷工作已正式啟動。日前召開的「西安至寶雞鐵路客運專線徵地拆遷暨建設環境保障動員大會」透露,該條專線的整個建設工期為3年半。  據悉,該項工程建設徵地拆遷工作由省國土資源廳代表省政府統一組織,西安、鹹陽、寶雞三市政府和楊凌示範區管委會密切配合,沿線各縣(市、區)政府及國土資源部門具體實施。
  • 2020年徵地程序大變,農民籤補償協議一定要躲開兩個「新」坑
    這樣一來,農民朋友們如果都不願意被徵地,都不肯籤字,那批准機關看到這種情況,就要思量一下這個徵地是不是能批准了。這就意味著,即使徵收方來和你協商籤約了,也不代表徵地一定會被批准和實施。看到這,農民朋友們應該都會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吧——不管實際生活中它能實現到什麼程度,起碼農民朋友的意願,能對"會不會徵地"產生一定影響了。
  • 律師解讀:為什麼棚戶區改造與徵地拆遷不一樣
    在徵地拆遷中,棚戶區改造工作作為「領頭羊」,我相信有不少被徵收人都參與過。在我所代理的案子中,我曾經問過被徵收人是否了解棚戶區改造與徵地拆遷的差別,被徵收人回復我說不知道。這裡我需要提醒廣大被徵收人需要注意的是,棚戶區改造與徵地拆遷其實是不一樣,不能完全只想著拿拆遷補償款,如果不了解這兩者的區別的話,那被徵收人很有可能會吃虧。
  • 北京拆遷律師:徵地補償原則裡的「居住條件有改善」,如何理解?
    北京京坤律師事務所徵地拆遷律師團隊新土地管理法中,針對農村宅基地上房屋拆遷補償方式作出了規定,不僅要求「先補償後搬遷」,同時要求了「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補償,以此來保障被徵地農民的居住權
  • 在徵地拆遷中徵收方需要滿足這些原則,才能被認定為合法拆遷
    在實踐中,不管是城市拆遷還是農村拆遷,都會經常發生被徵收人因拆遷補償問題不與徵收方籤訂補償協議,從而使用一些違法行為來迫使被徵收人籤署補償協議的案件。我在代理案件的時候發現,有個別徵收方會抓住被徵收人不懂法的原因,給付被徵收人「不合理、不合法」的拆遷補償。在這裡我提醒廣大被徵收人,如果在徵地拆遷中,徵收方沒有滿足以下拆遷原則的話,咱們可以選擇不籤署補償協議。
  • 集體土地上企業拆遷流程 拆遷前必須發布擬徵地通告
    集體土地上企業拆遷的流程首先要發布能夠讓集體村民能夠知曉的公告,然後再徵求集體村民的意見,再根據村民的意見來制定相應的拆遷流程,之後在補償然後再進行拆遷撤離等。那麼集體土地上企業拆遷流程是什麼呢?接下來就有的小編為大家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