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發生一起高三男生弒母案:爸爸去哪兒了?!

2021-02-06 家教智慧博覽

點擊領取:小學數學全十二冊236節優質微課

精彩資源免費送

可下載丨世界知名童話英語原聲動畫片105集,看完後連媽媽們都迷上了!

領取丨如何簡單讓孩子記完12000個常用詞彙,YouTube上超火的單詞記憶視頻

免費領 | 經典《神奇樹屋》全套,包括文本、音頻、配套練習和閱讀報告

低年級看圖寫話(夏天趣事+夏季花朵)| 可下載列印

限時領丨動畫電影《The Boss Baby》寶貝老闆 :超級可愛,家長和孩子都適合看!

免費領 |《哈利波特》電影全集+全套英文原版PDF+有聲書

領取丨小學1-6年級下冊星級數學口算天天練,各版本完整電子版(含答案)

限時領丨加拿大偵探動畫《忙忙碌碌鎮》英文原版51集+繪本,鍛鍊孩子觀察和分析能力!

珍藏級!350節語文特級教師公開課視頻免費領!

免費領丨104節語文特級名師作文教學視頻,都是精品!

小學精編成語填空80題,假期測測孩子的詞彙積累量 | 可下載列印

【名校密卷】人教版1-6年級數學下冊期中試卷(三)附答案 ( 可下載)

統編版語文1-6年級(下)第1-4單元基礎知識複習卷丨可下載列印

2019部編版語文1-6年級上冊生字帖(可列印下載)

部編1-6年級語文(下冊)第1-5單元精品試卷及答案丨可下載

人教版1-6年級數學(下冊)期末易錯題診斷(含答案)丨可列印

每位媽媽,都要經歷兩場劫難,至少兩場。

 

一場是,柔弱無知的自己,突然迎來一頭幼獸。

 

一場是,中年焦慮的自己,怎麼才能放虎歸山。

但這兩場劫難,又不僅僅是媽媽一個人的難關……

 

1.

江蘇17歲高三男生,

怒殺陪讀的全職媽媽。

12月13日,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發生一起兇殺案:

 

縣城一小區內,46歲媽媽徐某,在家中遇害。

 

警方迅速調查後,發現她在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上高三的兒子楊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隨即,警方展開布控,將潛逃的楊某抓獲。

 

經初步調查:

 

遇害者徐某,是一位全職媽媽,為了兒子考學,在高中旁邊租房陪讀。

 

12月12日上午,是個周六,因為學業問題,母子二人發生爭吵,後引發肢體衝突。

 

盛怒之下,兒子將母親殺害。

 

高三的兒子。

 

陪讀的媽媽。

 

弒母的慘案。

 

這不僅讓我們想起,一個月前發生在江蘇的另一起慘案,我曾以《南京17歲高三男生弒母案》(點擊藍色字體可查看)為題進行剖析:

 

11月13日,南京市玄武區警方,接到高三男生李某某的報警電話:「我殺了我媽媽。」

警方趕到李某某家中時,媽媽謝某已經死亡。

案發後,更多細節也隨之披露:

遇害媽媽謝某是一位人民教師,平日教育裡對兒子非常嚴厲,母子之間多有衝突。

案發前,她在兒子學校門口租房,陪讀多日。

兇手李某某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孩子,曾獲得年級第一名。

在同一個小區租房陪讀的知情人士稱:

 

案發之前,李某某和媽媽謝某就多有衝突。

 

有一天,這名知情人和孩子正在家中吃飯,兇手李某某眼睛發紅怒氣衝衝地敲開她家的門,手裡還拿著明晃晃的菜刀。

 

她嚇出一身冷汗,詢問之後才知道,李某某和媽媽謝某發生爭吵,謝某認為兒子學習不上心,拿出菜刀恐嚇兒子。

 

李某某非常憤怒,搶過媽媽的菜刀,跑到她家。

 

這位知情人也曾到李某某家,和媽媽謝某溝通,委婉地指出不能用如此極端的方式教育孩子,但身為老師謝某堅持認為,自己做的是對的。

 

誰也沒有料到,11月12日,李某某和媽媽再次發生爭吵,衝突之中,他拿起菜刀將媽媽殺害,並在同學家借宿一晚後,在班主任的鼓勵下,選擇投案自首。

 

11月12日到12月12日,僅隔30天,江蘇就發生兩起弒母案:

 

都是高三的男生,怒殺陪讀的母親;

 

都是學業和教養的膠著,讓母子之間燃起熊熊戰火;

 

都是原本充滿希望的高考家庭,瞬間跌落家破人亡的慘景……

 

這些極端案例,令人心痛,更讓人反思。

 

關注弒母慘案,不是為了讓更多人在悲憤中,感到恐慌。

而是為了讓倖存者看見癥結和問題,覓得出路和希望。

 

所以,今天,我想從這兩起慘案出發,和更多父母——包括爸爸,慘案中的受害人都是媽媽,不代表家教就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只能證明女性在家務和養育中付出更多——探究事件背後,被雪藏的一個認知:

 

很多媽媽,在生養孩子中,都至少要挺過兩場劫難,才能完成從柔弱女孩到合格母親的蛻變。

但這兩場劫難,絕不是媽媽一個人的難關

 

我們先從第一場開始談起——

 

2.

柔弱無力的女人,

遇見喜怒無常的幼獸。

生產,並不是媽媽的災難,養育才是。

 

這是我在日常諮詢中,和很多媽媽交流後,最大的心得。

 

初當媽媽時,我們有喜悅,有期待,有收穫,但也有淚水,有勞累,有恐懼,更怕在周圍人的否定和審判中,被武斷指責為「你不夠格,你不夠好,你不配當媽媽」

 

所以,成為母親,不僅僅是一種身份的轉變,更是一場心理的考驗。

 

如果,我們有幸遇到了一個體貼的丈夫,一雙善良的公婆,一個相對和諧的家庭,那麼我們喜悅安穩的那部分會飽滿,恐慌不安的那部分會萎縮。

 

從我們子宮孕育而來的那個小人兒,也會在媽媽穩定和諧的磁場裡,獲得每個孩子都該得到的兩個禮物:

 

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在生育後,和丈夫的關係出現了問題,和公婆的矛盾日漸增多,家庭內部明戰暗戰不斷,那麼我們懼怕脆弱的那部分就會形成黑洞,甚至把我們吞噬。

 

來自家庭內部親近之人的攻擊,會讓媽媽在委屈和打擊中,情緒崩潰,流淚焦慮,對哭鬧的孩子失去耐心,甚至把對周圍人的恨意,投射到無辜的孩子身上。

 

那個和媽媽連結最深的小人兒,就會在媽媽動蕩晦暗的能量裡,弄丟每個孩子都該得到的兩個禮物:

 

沒有歸屬感,覺得自己是個累贅。

 

非常遺憾的是:

 

由於不少家庭,都在孩子出生後,撕裂出夫妻問題、婆媳矛盾和隔代養育的諸多爭端,這就意味著不少媽媽都活在疼痛裡,不少孩子都沒能得到那兩個禮物。

 

有些媽媽,甚至在周圍人「你怎麼當媽」的情感綁架裡,跌落抑鬱深淵,陷入情感孤島,做出自傷或和孩子同歸於盡的行為。

 

不信的話,想一想這些年頻繁發生的母親帶幼童跳河跳樓案。

這些極端案例,發生的概率很低,卻以尖銳的疼痛,撕裂了媽媽們集體的創傷:

 

我們,都是從一個柔弱青澀的女孩,一夜之間成為束手無策的媽媽。

 

我們愛孩子,想成為一個好媽媽,想得到周圍人的幫助和善意,想讓孩子生活在平和有序的家庭裡。

 

但柴米油鹽的瑣碎和雞零狗碎的問題,總是在用反作用力,吞噬著我們的正向努力。

 

這,是媽媽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關,也是每個家庭都要格外重視的第一個問題:

 

那個喜怒無常的小人兒,是被媽媽帶到的人間的,但那個女人也是第一次當媽媽。

 

她會做得不夠好,她的精力會不濟,她的信心會毀滅,她會焦慮會流淚會渾身疼痛。

 

所以,養育孩子,不是她一個人的責任。

 

孩子有問題,也不是媽媽一個人的問題。

 

家庭的每個成員,特別是爸爸,有責任把初為人母的那個女人,從養育和勞累的戰車上解救下來。

 

這樣救下來的,不僅是媽媽,還有恐懼著媽媽恐懼、安穩著媽媽安穩的孩子。

 

如果,這第一個難關,沒有得到妥善解決,那麼第二個難關,會在如期到來後,變得異常兇險——

 

3.

中年焦慮的媽媽,

碰上叛逆魯莽的少年。

所謂叛逆,皆為自我的覺醒。

 

當一個孩子,從幼童成長為少年,勢必就要迎來一場蛻變——大人們將這稱為叛逆,其實是不願直面孩子獨立。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叛逆,但不同的親子關係,不同的家庭氛圍,會影響孩子叛逆的強弱。

 

回望這些年發生的諸多弒母案:

 

從震驚全國的北大吳謝宇弒母案,到驚慌人心的湖南婁底12歲少年弒母案,再到這兩年頻頻發生的高三學生弒母案:

 

兇手,都是步入青春期的少年。

 

受害人,都是把孩子帶到人間,且為孩子付出最多的母親。

湖南弒母案中12歲的嫌疑人

 

這令人心痛的結論,說明了兩個問題:

 

媽媽們在家庭養育中,承擔了絕大部分責任,也承受著無法想像的壓力。

 

如何守望青春期的少年,在學業壓力和衝動特質中,平穩地度過叛逆期,是家庭教育最大難題。

 

那些在幼年時,沒有得到兩個禮物的少年,大都會在青春期時,展現出明顯的4種不良行為:

 

尋求過度關注——

 

故意製造事端,挑戰父母底線,用不斷犯錯不斷搞事兒,暗暗向父母訴說:

「你們忽略我太多,求求你們看見我。」

 

陷入權力鬥爭——

 

父母不讓他做什麼,他偏要做什麼,父母讓他做什麼,他偏不好好做什麼,用和父母奪權的鬥爭和衝突的較量,暗暗向父母宣示:

「不要小看我,我已經長大了。」

 

報復反擊父母——

 

毀壞家庭或學校財物,故意和同學和老師發生衝撞,用父母最恐懼的方式——自傷或犯罪,以牙還牙報復父母。

 

其實,連這些孩子自己可能也不知道,他們的極端行為,不過是缺愛:

「爸爸媽媽,救救我,不要拋棄我,我快撐不下去了」。

 

自暴自棄自毀——

 

逃避考試,厭惡學習,總是生病,沉迷遊戲和網癮,甚至患上抑鬱症。

這類孩子用消極和孱弱,表達著:

「不要再對我過度期待了,我壓力很大了」。

 

非常不幸的是,面對孩子的這些求救信號,很多父母並未察覺:

 

人到中年的爸爸忙於生計或習慣懶惰,養育和陪讀的責任,就甩給了媽媽。

 

關注吃飽穿暖的媽媽,只看到孩子表面的不良行為,看不到其背後孩子的求救信號,漠然以待,或者羞辱恐嚇孩子:

「我生了你,養了你,供你吃供你喝,你竟然這樣對我?」

 

「為陪你高考,我工作都不要了,專門租房陪你,你還有什麼不滿意?」

 

「你成績上不去,你讓我的臉往哪兒擱?到時候全家都會怪我!」

 

「你這麼搞事情,對不對得起我?你看看人家誰誰誰……」

 

中年焦慮的媽媽和青春叛逆的孩子,是這世上最糟糕的搭配,也是養育中第二大難關:

 

媽媽在焦躁愧疚中,仰面長嘆:「我捧出所有真心,為什麼變成你最恨的人?」

 

孩子在叛逆衝撞中,渴望逃離:「我怎麼會有你這樣的媽媽,看見你我就要窒息!有時真想殺了你!」

 

如何直面痛苦,找到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

 

接下來,我們一起談論一下渡過難關的4個方法——

 

4.

孩子只有感覺好時,

才可能變得更好。

「我們很多父母,不知道從哪裡得到的荒誕想法,想讓孩子變好,必須讓他們感覺更糟。

 

其實,我們的孩子只有感覺好時,才會做得更好。

 

這是心理學家簡·尼爾森,通過大量教育案例,反覆闡述的一個觀點。

 

羞辱和體罰,只會讓孩子感覺糟糕,然後沿著父母恐懼的方向,一路狂奔。

 

陪伴和協商,才會讓孩子感覺變好,然後沿著父母期待的未來,緩慢前行。

 

怎麼透過孩子身上的問題,看見行為背後的教育密碼?

 

4個方法,和更多人探討分享:

 

①換位思考,承擔責任。

 

當我們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不良行為時,不該感到憤怒,而是學會反思:

 

孩子的問題,其實是我們責任的缺失;孩子的犯錯,其實是向我們求救的信號;孩子的叛逆,都在表達著不被理解的委屈。

 

放棄高高在上的說教,在傾聽和陪伴中,感受孩子的感受,悲傷孩子的悲傷,理解孩子的理解:

 

「你的這些問題,媽媽(爸爸)小時候也有過。」

 

「你一定很苦惱,如果你需要幫助,記得我永遠愛你。」

 

當孩子從父母那裡找到歸屬感,並覺得自己很重要時,才會停止用犯錯吸引父母的注意。

 

②放棄羞辱,學會行動。

 

抱怨,指責,控訴,羞辱,這些是媽媽們慣用的管教。

 

非常遺憾的是,這些管教,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

 

相比用嘴攻擊孩子,父母們更該做的,是走到孩子面前,在尊重和談判裡,和孩子一起制定解決方案。

 

「你這麼做一定有你的理由,你說出來讓我聽聽。」

 

「我們來一起協商制定方案,看哪個對你更有效。」

 

我們和孩子,未必時時、事事能做到相互理解,但為人父母,我們要學會在不理解的地方,保持尊重。

 

③冷靜暫停,退出鬥爭。

 

那些孩子自殺或被孩子弒殺的父母,都弄丟了教養中最關鍵的一環:

 

及時摁下暫停鍵。

一旦在某個問題上,和孩子發生激烈爭吵,父母們要學會及時摁下暫停鍵,從一爭高低的權力鬥爭中退出來:

 

「我覺得我們都需要冷靜一下,等我們都平靜了再談。」

 

「我想讓你給我一點時間,我也給你一點時間,去想想到底怎麼辦。」

 

我們任何時候,都一定要記住:

我們所做的一切,不是為贏了孩子,而是為贏得孩子。

 

④學會等待,及時鼓勵。

 

每個孩子的任何一個問題,都有很長的潛伏期。

 

我們沒有在潛伏期看出端倪,就要在爆發期學會等待。

 

對於喪失信心、自暴自棄的孩子,我們需要時間和耐心,引領他一小步一小步前行,並給予他們及時而真誠的鼓勵。

 

鼓勵,不是表揚,而是發自內心的肯定:

 

「你今天專注了30分鐘,做完了這張卷子,真好。」

 

「你出門時微笑著和我打招呼,我一天心情都美美的。」

 

「你這次的作業寫得認真工整,老師批改的時候一定賞心悅目……」

 

就這樣,在一路曲折一路肯定中,陪孩子在前行三步後退一步中,感受細水長流的力量和破繭蝶變的成長。

 

如是,即便我們的孩子,最終依然是個普通人,也是個自信陽光、熱愛生活的普通人。

 

5.

媽媽是孩子的母體,

但不該是教育的祭品。

行文至此,讓我們再復盤一下,養育中每個媽媽都要歷經的兩個難關:

 

一場是,孩子0-6歲時,我們給他親密的照顧。

 

讓他在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中,長得健康明媚,安全富足。

 

一場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我們適時得體退出。

讓他在被尊重和被共情中,擁抱力量,覓得出路。

 

媽媽是孩子的母體,但不該是家庭教育的祭品。

愛護每個家庭的媽媽,就是呵護孩子的源頭,也是善待孩子的未來。

媽媽們都要挺過的兩場難關,不僅僅由媽媽一個人承擔,需要全家人抱團取暖:

 

總是在場的爸爸,陪伴辛苦養育的媽媽,才配擁有身心健康的孩子。

 

良好的夫妻關係,和諧的家庭氛圍,擰成一股繩的一家人,是孩子頭頂的明月,也是孩子足底的清風。

 

謹以此文,和每個走在修行路上的父母分享。

 

這不是一篇輕鬆的文字,感謝你們讀到最後。

 

願我們都能挺過難關,迎來晴天。

也願你們點個【贊】+【在看】,【分享】出去,和更多人一起成長

閒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80後老女孩,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能寫親情愛情故事,會寫親子教育熱點,被讀者稱為「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介紹:提供0-18歲孩子教育經驗與智慧,分享各科學習資料,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李玫瑾育兒智慧,班主任和家長都在關注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又發生一起高三男生弒母案:爸爸去哪兒了?
    江蘇17歲高三男生,怒殺陪讀的全職媽媽。12月13日,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發生一起兇殺案:縣城一小區內,46歲媽媽徐某,在家中遇害。弒母的慘案。這讓我們想起,一個月前發生在江蘇的另一起慘案,11月13日,南京市玄武區警方,接到高三男生李某某的報警電話:「我殺了我媽媽。」警方趕到李某某家中時,媽媽謝某已經死亡。
  • 又一起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爸爸去哪兒了?!
    江蘇17歲高三男生,怒殺陪讀的全職媽媽。12月13日,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發生一起兇殺案: 縣城一小區內,46歲媽媽徐某,在家中遇害。 這不僅讓我們想起,一個月前發生在江蘇的另一起慘案,南京17歲高中生持刀殺死母親: 11月13日,南京市玄武區警方,接到高三男生李某某的報警電話:「我殺了我媽媽。」警方趕到李某某家中時,媽媽謝某已經死亡。
  • 江蘇高三男生殘忍弒母:那些殺害媽媽的兒子背後,是爸爸在遞刀
    11月12日,同樣發生在江蘇。 南京市第十三中學的高三男生李某,晚上10點下課回家寫作業,遭到母親說教、辱罵。 三起少年弒母案件,三個家庭從此支零破碎,三位母親死不瞑目。 它們聳人聽聞,卻又真真實實地持續發生。
  • 南京高三學生弒母:真正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
    近日,網絡上有一則令人扼腕的消息:11月12日晚上十點半,南京一所高中的高三男生李某某難忍母親的說教辱罵,持菜刀將其殺害。該男生在一名同學家借宿一晚之後,第二天到學校向班主任交代情況,並打電話向警方自首。根據媒體消息,該男生的母親是一名老師,在學校附近的小區租房陪讀。
  • 南京高三男生因管教嚴殺母案引發深思,家長請改變態度
    江蘇高三男生殺害陪讀媽媽,南京高三生因管教嚴殺母近日,一則關於江蘇鹽城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三學生將陪讀母親殺害的消息,在全網引起了轟動。無獨有偶,前不久,也就是11月中旬,在南京也發生一起類似的悲劇,一高三男生李某因管教嚴殺母。據悉,該男生李某的母親是一名老師,在學校附近的小區租房陪讀。由於母親管教嚴格,而李某又沉迷於網路遊戲,母子經常發生爭執,事發當晚,李某在寫作業,又再一次遭到了母親的辱罵,這一次他沒有忍住,直接拿著刀向母親砍去,引發了這場悲劇。
  • 高三學生殺死陪讀母親,弒母悲劇再次上演,究竟為何?
    近日,江蘇鹽城阜寧觀湖書院發生一起命案,一高三學生在和母親的爭吵中把母親殺死。據悉,17歲男孩楊某就讀於阜寧縣第一高中,今年高三,其母親徐某,今年46歲,是一位全職媽媽,她在觀湖書院租房陪讀。12月12 日上午,楊某與母親徐某因管教問題發生爭執,進而發生肢體衝突,最後導致徐某死亡,12月13號19時許,潛逃的楊某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就在上個月12號,南京也同樣發生了一起殺母的案件,也是一個高三的學生殺死了自己的母親。
  • 比起看似深刻的「制度論」,追問阜寧弒母案細節更有意義
    近日,關於江蘇阜寧男生弒母案討論中,我們似乎又能看到這樣的傾向。有評論認為這是「高壓應試教育的必然結果」,也有聲音呼喊「我們的教育只有知識的教育,沒有人的教育,更沒有關於生命的教育」。這種富有感染力的語句很具迷惑性,但仔細揣摩後就會發現,它非但不深刻,而且很膚淺。確實,我們的教育制度存在著一些問題,但這個和弒母悲劇的本身有多大關係呢?
  • 鹽城高三學子「弒殺」陪讀媽媽,一個月兩起「弒母」,引人深思
    導讀:近日,一則關於江蘇鹽城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三學生將陪讀母親殺害的消息,在全網引起了轟動。12月13日,當地宣傳部門已經證實,確有此事,警方已經介入其中。據爆料,案發於當地名為「觀湖書苑」的小區,死者是一名高三陪讀媽媽,正在就讀高三的孩子在逃中,有重大嫌疑。首先我們希望兇殺另有其人,而非這位高三學子。但種種跡象已經把犯罪苗頭指向這位高三學子,不得不讓眾人往最壞的方向去想。
  • 江蘇一小區發生弒母事件,高三學生殺死陪讀媽媽,警方已經介入
    弒母、自殺,年輕孩子怎麼了?思想品德教育不是虛無縹緲的,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十分重要,這是做人最起碼的品行。家長、老師要擔負起孩子思想教育的重任,讓孩子能獨立思考、明辨是非、承受挫折。
  • 高三學子不堪學業負累持刀弒母
    據了解,這名高三學生名為楊某,楊某放學回家後在做作業,因為還有半年的時間就高考了,他有著很大的壓力,每天基本上都生活在母親的辱罵中,事發當晚,楊某在寫作業,又再一次遭到了母親的辱罵,這一次他沒有忍住,直接拿著刀向母親砍去。看到這則新聞,真的很讓人心痛。
  • 《一起出發吧》開播,它竟然是《爸爸去哪兒6》改名的
    《爸爸去哪兒》是湖南衛視引進韓國MBC電視臺《爸爸!我們去哪兒?》推出的大型親子戶外真人秀節目。由村長李銳擔任主持,每季邀請幾位明星爸爸進行72小時戶外體驗,並且單獨照顧子女的飲食起居,共同完成節目組設置的一系列任務。
  • ...吳謝宇:媽媽像死前林黛玉 北大吳謝宇弒母案將擇期宣判弒母原因...
    近日吳謝宇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件案一審開庭。被捕一年半後,12月24日,涉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的吳謝宇走上被告席,接受審判。「在福州中院第二法庭的庭審現場,這位曾經的北大高材生展現了自己高智商的一面:引經據典、邏輯清楚,對多個小說、影視劇中的細節如數家珍,連續20分鐘發言幾乎不停頓。」
  • 兩起「弒母案」的警示: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01「北大學霸」吳謝宇殺母藏屍案這個案件曾轟動一時。2015年上半年,北大學生吳謝宇(時年21歲)因「父親不在了就沒有家的感覺」「覺得母親活得也很累」,遂產生殺害母親謝天琴(歿年48歲)的念頭,併網購了刀具等作案工具。同年7月10日,吳謝宇在家中將母親謝天琴殺害,並用塑料布包裹屍體、放入活性炭防臭。
  • 南京高三學生弒母案的背後:合格的老師不一定是一名合格的父母
    11月12日晚,南京市第十三中學高三男生李某,在家寫作業時,遭到媽媽的嚴厲說教和言語辱罵。 盛怒之下,李某拿起菜刀,砍殺了媽媽。 媽媽倒地後,李某換衣出門,到同學家借宿一宿。第二天上學後,他主動向班主任坦白罪行,並在老師的鼓勵下,報案自首。 警方趕到時,媽媽已經死亡。
  • 評論:「爸爸去哪兒」與「如何做父親」
    評論:「爸爸去哪兒」與「如何做父親」 >   最近,湖南衛視熱播節目《爸爸去哪兒》,觀後讓我想起魯迅先生1919年在「破除舊思想、開啟新文化」的背景下,寫的《我們現在如何做父親》。
  • 爸爸去哪兒了?
    爸爸去哪兒了?爸爸媽媽給我起了個好聽的名字:麟兒。可是,我一直待在媽媽身邊,爸爸去哪兒了?我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那個熟悉的聲音就一直和我說話,現在我準備好和你見面了,你在哪兒呢?媽媽告訴我,老爸去「打怪獸」了,好厲害啊,好想快點見到英雄老爸!爸爸的心裡話麟兒,你好,我是你的爸爸,黃逸欽。
  • 17歲男生疑弒母已被抓獲警方:不服管教起爭端,衝突中致母親死亡
    【17歲男生疑弒母已被抓獲警方:不服管教起爭端,衝突中致母親死亡】12月13日,網傳江蘇鹽城阜寧縣一陪讀媽媽在出租房內死亡,讀高三的兒子被警方帶走調查。當地宣傳部門向@九派新聞 證實,確有此事,警方已介入。12月14日據「鹽城阜寧公安微警務」微信公眾號通報,13日,某小區一46歲居民徐某死於家中。
  • 《爸爸去哪兒》重回螢屏!換名《一起出發吧》繼續播出
    提到近幾年的娛樂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絕對是不容忽略的一檔節目,它是真人秀節目的鼻祖。《爸爸去哪兒》之前一共播放過5季,從2013年播放至今,收到了觀眾良好的口碑。特別是那一首當年由林志穎領銜郭濤等聯合主唱的《爸爸去哪兒》歌曲,將這檔娛樂節目帶得更火。那首耳熟能詳的旋律,仿佛至今還索繞耳旁。參與過錄製的小演員們,仿佛也見證了《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的成長,記得那時候萌翻的王詩齡,如今已經長成了一位漂亮的大姑娘。之前,王詩齡爸爸在社交媒體曬女兒照,獲媽媽李湘誇讚「可愛我妞!」
  • 一個月內發生兩起高三學生弒母案!是誰把孩子變成了殺人犯?
    這兩天,「南京高三生弒母案」佔據熱搜頭條,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12月12日,南京阜寧一名高三學生楊某因不服家庭管教,與母親發生爭吵,在肢體衝突中致母親死亡。無獨有偶,就在一個月前的11月12日,南京玄武區高三學生李某也因家庭管教問題失手將母親殺死。弒母者同樣是高三學生,兩位母親都當過教師。如出一轍的悲劇,令輿論一片譁然。
  • 滕華濤談《爸爸去哪兒》電影版:三觀正確
    電影《爸爸去哪兒》成為今年電影市場的一匹黑馬,該片上映5天累計票房已達4.23億元,突破5億大關指日可待。票房飄紅的同時,《爸爸去哪兒》也飽受外界質疑,有人認為這片根本不算電影,還有人明確表示,5天就拍完肯定是粗製濫造。日前,該片監製滕華濤接受了記者的電話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