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領取:小學數學全十二冊236節優質微課
精彩資源免費送
可下載丨世界知名童話英語原聲動畫片105集,看完後連媽媽們都迷上了!
領取丨如何簡單讓孩子記完12000個常用詞彙,YouTube上超火的單詞記憶視頻
免費領 | 經典《神奇樹屋》全套,包括文本、音頻、配套練習和閱讀報告
低年級看圖寫話(夏天趣事+夏季花朵)| 可下載列印
限時領丨動畫電影《The Boss Baby》寶貝老闆 :超級可愛,家長和孩子都適合看!
免費領 |《哈利波特》電影全集+全套英文原版PDF+有聲書
領取丨小學1-6年級下冊星級數學口算天天練,各版本完整電子版(含答案)
限時領丨加拿大偵探動畫《忙忙碌碌鎮》英文原版51集+繪本,鍛鍊孩子觀察和分析能力!
珍藏級!350節語文特級教師公開課視頻免費領!
免費領丨104節語文特級名師作文教學視頻,都是精品!
小學精編成語填空80題,假期測測孩子的詞彙積累量 | 可下載列印
【名校密卷】人教版1-6年級數學下冊期中試卷(三)附答案 ( 可下載)
統編版語文1-6年級(下)第1-4單元基礎知識複習卷丨可下載列印
2019部編版語文1-6年級上冊生字帖(可列印下載)
部編1-6年級語文(下冊)第1-5單元精品試卷及答案丨可下載
人教版1-6年級數學(下冊)期末易錯題診斷(含答案)丨可列印
每位媽媽,都要經歷兩場劫難,至少兩場。
一場是,柔弱無知的自己,突然迎來一頭幼獸。
一場是,中年焦慮的自己,怎麼才能放虎歸山。
但這兩場劫難,又不僅僅是媽媽一個人的難關……
1.
江蘇17歲高三男生,
怒殺陪讀的全職媽媽。
12月13日,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發生一起兇殺案:
縣城一小區內,46歲媽媽徐某,在家中遇害。
警方迅速調查後,發現她在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上高三的兒子楊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隨即,警方展開布控,將潛逃的楊某抓獲。
經初步調查:
遇害者徐某,是一位全職媽媽,為了兒子考學,在高中旁邊租房陪讀。
12月12日上午,是個周六,因為學業問題,母子二人發生爭吵,後引發肢體衝突。
盛怒之下,兒子將母親殺害。
高三的兒子。
陪讀的媽媽。
弒母的慘案。
這不僅讓我們想起,一個月前發生在江蘇的另一起慘案,我曾以《南京17歲高三男生弒母案》(點擊藍色字體可查看)為題進行剖析:
11月13日,南京市玄武區警方,接到高三男生李某某的報警電話:「我殺了我媽媽。」
警方趕到李某某家中時,媽媽謝某已經死亡。
案發後,更多細節也隨之披露:
遇害媽媽謝某是一位人民教師,平日教育裡對兒子非常嚴厲,母子之間多有衝突。
案發前,她在兒子學校門口租房,陪讀多日。
兇手李某某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孩子,曾獲得年級第一名。
在同一個小區租房陪讀的知情人士稱:
案發之前,李某某和媽媽謝某就多有衝突。
有一天,這名知情人和孩子正在家中吃飯,兇手李某某眼睛發紅怒氣衝衝地敲開她家的門,手裡還拿著明晃晃的菜刀。
她嚇出一身冷汗,詢問之後才知道,李某某和媽媽謝某發生爭吵,謝某認為兒子學習不上心,拿出菜刀恐嚇兒子。
李某某非常憤怒,搶過媽媽的菜刀,跑到她家。
這位知情人也曾到李某某家,和媽媽謝某溝通,委婉地指出不能用如此極端的方式教育孩子,但身為老師謝某堅持認為,自己做的是對的。
誰也沒有料到,11月12日,李某某和媽媽再次發生爭吵,衝突之中,他拿起菜刀將媽媽殺害,並在同學家借宿一晚後,在班主任的鼓勵下,選擇投案自首。
從11月12日到12月12日,僅隔30天,江蘇就發生兩起弒母案:
都是高三的男生,怒殺陪讀的母親;
都是學業和教養的膠著,讓母子之間燃起熊熊戰火;
都是原本充滿希望的高考家庭,瞬間跌落家破人亡的慘景……
這些極端案例,令人心痛,更讓人反思。
關注弒母慘案,不是為了讓更多人在悲憤中,感到恐慌。
而是為了讓倖存者看見癥結和問題,覓得出路和希望。
所以,今天,我想從這兩起慘案出發,和更多父母——包括爸爸,慘案中的受害人都是媽媽,不代表家教就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只能證明女性在家務和養育中付出更多——探究事件背後,被雪藏的一個認知:
很多媽媽,在生養孩子中,都至少要挺過兩場劫難,才能完成從柔弱女孩到合格母親的蛻變。
但這兩場劫難,絕不是媽媽一個人的難關!
我們先從第一場開始談起——
2.
柔弱無力的女人,
遇見喜怒無常的幼獸。
生產,並不是媽媽的災難,養育才是。
這是我在日常諮詢中,和很多媽媽交流後,最大的心得。
初當媽媽時,我們有喜悅,有期待,有收穫,但也有淚水,有勞累,有恐懼,更怕在周圍人的否定和審判中,被武斷指責為「你不夠格,你不夠好,你不配當媽媽」。
所以,成為母親,不僅僅是一種身份的轉變,更是一場心理的考驗。
如果,我們有幸遇到了一個體貼的丈夫,一雙善良的公婆,一個相對和諧的家庭,那麼我們喜悅安穩的那部分會飽滿,恐慌不安的那部分會萎縮。
從我們子宮孕育而來的那個小人兒,也會在媽媽穩定和諧的磁場裡,獲得每個孩子都該得到的兩個禮物:
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在生育後,和丈夫的關係出現了問題,和公婆的矛盾日漸增多,家庭內部明戰暗戰不斷,那麼我們懼怕脆弱的那部分就會形成黑洞,甚至把我們吞噬。
來自家庭內部親近之人的攻擊,會讓媽媽在委屈和打擊中,情緒崩潰,流淚焦慮,對哭鬧的孩子失去耐心,甚至把對周圍人的恨意,投射到無辜的孩子身上。
那個和媽媽連結最深的小人兒,就會在媽媽動蕩晦暗的能量裡,弄丟每個孩子都該得到的兩個禮物:
沒有歸屬感,覺得自己是個累贅。
非常遺憾的是:
由於不少家庭,都在孩子出生後,撕裂出夫妻問題、婆媳矛盾和隔代養育的諸多爭端,這就意味著不少媽媽都活在疼痛裡,不少孩子都沒能得到那兩個禮物。
有些媽媽,甚至在周圍人「你怎麼當媽」的情感綁架裡,跌落抑鬱深淵,陷入情感孤島,做出自傷或和孩子同歸於盡的行為。
不信的話,想一想這些年頻繁發生的母親帶幼童跳河跳樓案。
這些極端案例,發生的概率很低,卻以尖銳的疼痛,撕裂了媽媽們集體的創傷:
我們,都是從一個柔弱青澀的女孩,一夜之間成為束手無策的媽媽。
我們愛孩子,想成為一個好媽媽,想得到周圍人的幫助和善意,想讓孩子生活在平和有序的家庭裡。
但柴米油鹽的瑣碎和雞零狗碎的問題,總是在用反作用力,吞噬著我們的正向努力。
這,是媽媽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關,也是每個家庭都要格外重視的第一個問題:
那個喜怒無常的小人兒,是被媽媽帶到的人間的,但那個女人也是第一次當媽媽。
她會做得不夠好,她的精力會不濟,她的信心會毀滅,她會焦慮會流淚會渾身疼痛。
所以,養育孩子,不是她一個人的責任。
孩子有問題,也不是媽媽一個人的問題。
家庭的每個成員,特別是爸爸,有責任把初為人母的那個女人,從養育和勞累的戰車上解救下來。
這樣救下來的,不僅是媽媽,還有恐懼著媽媽恐懼、安穩著媽媽安穩的孩子。
如果,這第一個難關,沒有得到妥善解決,那麼第二個難關,會在如期到來後,變得異常兇險——
3.
中年焦慮的媽媽,
碰上叛逆魯莽的少年。
所謂叛逆,皆為自我的覺醒。
當一個孩子,從幼童成長為少年,勢必就要迎來一場蛻變——大人們將這稱為叛逆,其實是不願直面孩子獨立。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叛逆,但不同的親子關係,不同的家庭氛圍,會影響孩子叛逆的強弱。
回望這些年發生的諸多弒母案:
從震驚全國的北大吳謝宇弒母案,到驚慌人心的湖南婁底12歲少年弒母案,再到這兩年頻頻發生的高三學生弒母案:
兇手,都是步入青春期的少年。
受害人,都是把孩子帶到人間,且為孩子付出最多的母親。
湖南弒母案中12歲的嫌疑人
這令人心痛的結論,說明了兩個問題:
①媽媽們在家庭養育中,承擔了絕大部分責任,也承受著無法想像的壓力。
②如何守望青春期的少年,在學業壓力和衝動特質中,平穩地度過叛逆期,是家庭教育最大難題。
那些在幼年時,沒有得到兩個禮物的少年,大都會在青春期時,展現出明顯的4種不良行為:
●尋求過度關注——
故意製造事端,挑戰父母底線,用不斷犯錯不斷搞事兒,暗暗向父母訴說:
「你們忽略我太多,求求你們看見我。」
●陷入權力鬥爭——
父母不讓他做什麼,他偏要做什麼,父母讓他做什麼,他偏不好好做什麼,用和父母奪權的鬥爭和衝突的較量,暗暗向父母宣示:
「不要小看我,我已經長大了。」
●報復反擊父母——
毀壞家庭或學校財物,故意和同學和老師發生衝撞,用父母最恐懼的方式——自傷或犯罪,以牙還牙報復父母。
其實,連這些孩子自己可能也不知道,他們的極端行為,不過是缺愛:
「爸爸媽媽,救救我,不要拋棄我,我快撐不下去了」。
●自暴自棄自毀——
逃避考試,厭惡學習,總是生病,沉迷遊戲和網癮,甚至患上抑鬱症。
這類孩子用消極和孱弱,表達著:
「不要再對我過度期待了,我壓力很大了」。
非常不幸的是,面對孩子的這些求救信號,很多父母並未察覺:
人到中年的爸爸忙於生計或習慣懶惰,養育和陪讀的責任,就甩給了媽媽。
關注吃飽穿暖的媽媽,只看到孩子表面的不良行為,看不到其背後孩子的求救信號,漠然以待,或者羞辱恐嚇孩子:
「我生了你,養了你,供你吃供你喝,你竟然這樣對我?」
「為陪你高考,我工作都不要了,專門租房陪你,你還有什麼不滿意?」
「你成績上不去,你讓我的臉往哪兒擱?到時候全家都會怪我!」
「你這麼搞事情,對不對得起我?你看看人家誰誰誰……」
中年焦慮的媽媽和青春叛逆的孩子,是這世上最糟糕的搭配,也是養育中第二大難關:
媽媽在焦躁愧疚中,仰面長嘆:「我捧出所有真心,為什麼變成你最恨的人?」
孩子在叛逆衝撞中,渴望逃離:「我怎麼會有你這樣的媽媽,看見你我就要窒息!有時真想殺了你!」
如何直面痛苦,找到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
接下來,我們一起談論一下渡過難關的4個方法——
4.
孩子只有感覺好時,
才可能變得更好。
「我們很多父母,不知道從哪裡得到的荒誕想法,想讓孩子變好,必須讓他們感覺更糟。
其實,我們的孩子只有感覺好時,才會做得更好。」
這是心理學家簡·尼爾森,通過大量教育案例,反覆闡述的一個觀點。
羞辱和體罰,只會讓孩子感覺糟糕,然後沿著父母恐懼的方向,一路狂奔。
陪伴和協商,才會讓孩子感覺變好,然後沿著父母期待的未來,緩慢前行。
怎麼透過孩子身上的問題,看見行為背後的教育密碼?
4個方法,和更多人探討分享:
①換位思考,承擔責任。
當我們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不良行為時,不該感到憤怒,而是學會反思:
孩子的問題,其實是我們責任的缺失;孩子的犯錯,其實是向我們求救的信號;孩子的叛逆,都在表達著不被理解的委屈。
放棄高高在上的說教,在傾聽和陪伴中,感受孩子的感受,悲傷孩子的悲傷,理解孩子的理解:
「你的這些問題,媽媽(爸爸)小時候也有過。」
「你一定很苦惱,如果你需要幫助,記得我永遠愛你。」
當孩子從父母那裡找到歸屬感,並覺得自己很重要時,才會停止用犯錯吸引父母的注意。
②放棄羞辱,學會行動。
抱怨,指責,控訴,羞辱,這些是媽媽們慣用的管教。
非常遺憾的是,這些管教,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
相比用嘴攻擊孩子,父母們更該做的,是走到孩子面前,在尊重和談判裡,和孩子一起制定解決方案。
「你這麼做一定有你的理由,你說出來讓我聽聽。」
「我們來一起協商制定方案,看哪個對你更有效。」
我們和孩子,未必時時、事事能做到相互理解,但為人父母,我們要學會在不理解的地方,保持尊重。
③冷靜暫停,退出鬥爭。
那些孩子自殺或被孩子弒殺的父母,都弄丟了教養中最關鍵的一環:
及時摁下暫停鍵。
一旦在某個問題上,和孩子發生激烈爭吵,父母們要學會及時摁下暫停鍵,從一爭高低的權力鬥爭中退出來:
「我覺得我們都需要冷靜一下,等我們都平靜了再談。」
「我想讓你給我一點時間,我也給你一點時間,去想想到底怎麼辦。」
我們任何時候,都一定要記住:
我們所做的一切,不是為贏了孩子,而是為贏得孩子。
④學會等待,及時鼓勵。
每個孩子的任何一個問題,都有很長的潛伏期。
我們沒有在潛伏期看出端倪,就要在爆發期學會等待。
對於喪失信心、自暴自棄的孩子,我們需要時間和耐心,引領他一小步一小步前行,並給予他們及時而真誠的鼓勵。
鼓勵,不是表揚,而是發自內心的肯定:
「你今天專注了30分鐘,做完了這張卷子,真好。」
「你出門時微笑著和我打招呼,我一天心情都美美的。」
「你這次的作業寫得認真工整,老師批改的時候一定賞心悅目……」
就這樣,在一路曲折一路肯定中,陪孩子在前行三步後退一步中,感受細水長流的力量和破繭蝶變的成長。
如是,即便我們的孩子,最終依然是個普通人,也是個自信陽光、熱愛生活的普通人。
5.
媽媽是孩子的母體,
但不該是教育的祭品。
行文至此,讓我們再復盤一下,養育中每個媽媽都要歷經的兩個難關:
一場是,孩子0-6歲時,我們給他親密的照顧。
讓他在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中,長得健康明媚,安全富足。
一場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我們適時得體退出。
讓他在被尊重和被共情中,擁抱力量,覓得出路。
媽媽是孩子的母體,但不該是家庭教育的祭品。
愛護每個家庭的媽媽,就是呵護孩子的源頭,也是善待孩子的未來。
媽媽們都要挺過的兩場難關,不僅僅由媽媽一個人承擔,需要全家人抱團取暖:
總是在場的爸爸,陪伴辛苦養育的媽媽,才配擁有身心健康的孩子。
良好的夫妻關係,和諧的家庭氛圍,擰成一股繩的一家人,是孩子頭頂的明月,也是孩子足底的清風。
謹以此文,和每個走在修行路上的父母分享。
這不是一篇輕鬆的文字,感謝你們讀到最後。
願我們都能挺過難關,迎來晴天。
也願你們點個【贊】+【在看】,【分享】出去,和更多人一起成長。
閒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80後老女孩,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能寫親情愛情故事,會寫親子教育熱點,被讀者稱為「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介紹:提供0-18歲孩子教育經驗與智慧,分享各科學習資料,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李玫瑾育兒智慧,班主任和家長都在關注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