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美大使:「逢中必反」的思維讓人深感憂慮

2020-12-11 澎湃新聞

中國駐美大使:「逢中必反」的思維讓人深感憂慮

胡澤曦/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4-22 09:50

人民日報客戶端4月22日報導,美東時間4月21日上午,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參加彭博創新經濟論壇研討會,同澳大利亞前總理、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院長陸克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謝淑麗,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胡謐空等就中美關係等展開討論。

崔天凱在研討會上批駁了有關中方早期處理疫情不夠公開透明的說法。他說,這次出現的是一種全新的病毒,幾個月前人們對其聞所未聞、一無所知。應對疫情是一個發現和認知病毒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時間,也遠未結束,科學家對很多方面迄未能做出定論。中方已盡力做到透明,在發現和認知病毒的同時及時同國際社會分享信息。崔天凱強調,公開透明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了解事實真相、了解科學結論,遺憾的是,當前一些政客只熱衷於推進汙名化和無端指責,一些媒體人則熱衷於臆測和散布謠言。

崔天凱指出,當務之急是中美要聯手抗疫。事實上,中方幾乎每天都在同美方政、商界和有關州長聯繫,為醫療物資運美等提供便利。截至 4月17日,中方已向美方提供了超過14億個口罩。崔天凱還提到當前輿論中的一個奇怪現象。他說,當中方最初向美國和歐洲國家提供醫療物資時,有人說中方藉此謀求地緣政治利益。當中方在幾周前為確保出口醫療物資質量和符合國際標準出臺了一些舉措,有人又開始指稱中方阻礙物資出口。這種「逢中必反」的思維讓人深感憂慮。

在回應如何看待美方指稱中方沒有分享病毒信息的目的是想在疫苗開發上搶得先機、中方視疫苗開發為零和競爭的問題時,崔天凱表示,中方同世衛組織和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醫療主管部門充分分享信息。過去兩個多月,習近平主席同川普總統進行了兩次通話,中國衛健委同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多次溝通,兩國疾控中心及專家、醫務人員通過視頻會議等保持著密切接觸,這些全是公開透明的。一些美國公司也正同中方合作開發藥物、探討防護手段及診斷方法等。

崔天凱強調,必須將那些思想狹隘、受自身政治目的驅動的人同兩國人民區別開來。進行污衊和指責遊戲的人只是少數政客,而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甚至更早時間以來,兩國民間就一直保持著非常友好的關係。尤其是這次疫情中,當中國遭受到疫情衝擊時,我們得到很多美國人民、企業、機構的理解和支持,一些美國專業人士還親往中國去和我們共同應對疫情。現在美國也遭受到疫情衝擊,中國各省市和企業也捐贈、提供了大量物資。兩國人民仍在互相幫助,展示出對彼此根深蒂固的友好情感。

崔天凱指出,過去幾年,關於中美戰略競爭及「修昔底德陷阱」等有很多討論。但無論是記者還是戰略家,鮮有人預見到今天這樣的局面,一種看不見的病毒對所有人帶來巨大影響。雙方需要對這組重要雙邊關係的根基進行嚴肅的再思考——什麼才是包括中美在內的世界各國面臨的真正威脅?人類社會的真正力量源泉和共同脆弱之處分別在哪裡?我們的共同利益是什麼?基於上述認知,我們該如何定義中美雙邊關係?希望這場疫情能讓我們受到教益,充分吸取教訓,在務實和前瞻基礎上發展中美關係。

崔天凱表示,中方始終致力於對話,對溝通機制持支持和開放態度。全力構建和提升互信應始終是中美共同努力的目標。為此,美方要認真思考一些根本性的問題。首先,中國有實現自身發展和現代化的權利,這一權利不可剝奪。其次,中國將堅持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道路基於中國自身國情,根植於中國文化,並致力於滿足中國人民的需要。第三,中國發展不是為了在國際上挑戰或取代美國,這從來不是我們發展的目的。我們對自身在經濟、軍事、科技等諸多方面與美國存在的差距有清醒的認識。中國發展從不以損害美國利益為代價,所謂中國佔了美國便宜的說法純屬妄言。

(原題為《中國駐美大使:「逢中必反」的思維讓人深感憂慮》)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全球新冠疫情,逢中必反思維,中國駐美大使

相關推薦

評論(21)

相關焦點

  • 逢中必反思維下,美國密蘇裡州率先對中國提起賠償訴訟!
    2020年4月21日,美國中西部密蘇裡(State of Missouri)的總檢察長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tt) 向密蘇裡州聯邦政府提起針對中國的民事訴訟,乃是美國就新冠議題對中國起訴的第一個州。
  • 駐美大使崔天凱在《華盛頓郵報》發文:指責遊戲該結束了
    △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華盛頓郵報》網站署名文章的截圖2020年5月5日,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華盛頓郵報》網站發表題為《指責遊戲該結束了》的署名文章(5月6日刊登於該報紙質版)。全文譯文如下:今年一月以來,中國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打了一場硬仗,進展有目共睹。在史無前例的抗疫鬥爭中,為了治病救人,付出代價我們在所不惜。遺憾的是,重負之下我們還承受了一些無端的負擔,那就是為了應付「逢中必反」荒謬思維而被轉移的精力。這種思維還嚴重離間國際社會團結、損害抗疫努力。簡言之,「逢中必反」派認為中國必須是錯的,不論事實如何。
  • 「中國向美國提供超14億口罩,夠每個美國人分5個」
    4月21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接受了彭博社的採訪,並與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中國研究專家謝淑麗等人,就中美關係問題進行了討論。中方已向美方提供超14億個口罩崔天凱強調,當務之急是中美要聯手抗疫。
  • 「臺駐美大使」夢想破滅了
    目前已有100000+人關注加入我們... 對於能刷「存在感」的事,臺灣當局一向趨之若鶩。近日,臺灣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將個人推特上簡介改為「臺灣駐美大使」。在引發廣泛抨擊後,蕭美琴發推特「致歉」,但並未對簡介做出修改。
  • 安倍會見中國駐日大使孔鉉佑 希望攜手開創日中新時代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郭偉民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胡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1日會見中國新任駐日大使孔鉉佑,雙方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談」。日本政界對於孔大使的到任表示期待,希望日中關係能夠因此進一步發展。
  • 崔天凱:中國提供美國14億個口罩,意味著每個美國人可得到5個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4月21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接受了彭博社的採訪,並與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中國研究專家謝淑麗等人,就中美關係問題進行了討論。 在採訪中,崔天凱大使對美方官員指責中國「不透明」、「抗疫不力」的言論進行了批駁。
  • 高雄觀光請名人被酸開空頭支票 "藍委"諷:逢韓必反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1月22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高雄市觀光局為振興高雄旅遊產業,邀請多位名人擔任觀光大使,但外界卻有傳聞稱有被邀請人竟是在新聞曝光後才知情,韓國瑜也因此被嘲諷不如開大支票說「5月喬丹、6月梅西...」國民黨前「立委」孫大千在臉譜網(facebook)上貼文,認為對於這一群「逢韓必反」的人來說,不管韓國瑜做什麼,他們永遠都看不順眼。
  • 中國駐美大使:有些人地位很高,智商情商卻不成正比
    對此,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先生一番話可謂是耐人尋味,他表示某些人地位很高,但智商情商卻不成正比。美國新聞真假混雜崔天凱先生在接受採訪時回答了關於美國某市長在去年底美國大規模流感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抗體的新問題。
  • 新任駐美大使:深感職責重大 曾給鄧小平做翻譯
    我國新任駐美國特命全權大使周文重於當地時間3日中午抵達美國首都華盛頓履新。在赴任前,周文重大使接受了《北京少年報》的獨家專訪,就中美關係、自己的外交生涯等回答了小記者的提問。  ■赴任之際———深感這一職責的重大和艱巨  小記者:您好。
  • 中國是否藉此次疫情崛起為全球領導者?駐美大使崔天凱回應
    這也是您投入最大的事情嗎——處理在美中國公民相關事務?崔大使:一般而言,保護海外公民也許是所有政府都面臨的艱巨任務。在這方面我與美國國務院感同身受。但我們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很多華裔人士在美國有家人、工作或生意,據我了解,他們中認真考慮回國的並不是很多。我不知道接下來情況會怎麼發展。
  • 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程永華訪問砂撈越州美裡省
    2007年5月26至27日,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程永華應馬種植與原產部部長陳華貴邀請,前往砂撈越州美裡省出席伊班族豐收節慶典,參觀科廷理工大學砂州分校,並同美裡省華人社團舉行座談交流。    26日,程永華、德國駐馬大使赫波特·傑斯夫婦和中國駐古晉總領事謝福根與陳華貴部長深入伊班族祖居長屋,了解伊班族風土人情和「豐收節」傳統習俗。「豐收節」是伊班族一年一度的重大節日。大家饒有興致地參加了長屋26家同辦的祈福儀式。儀式開始後,各位貴賓首先在屋前盤坐,用樹葉包五米,撒鹽、菸絲、米酒後,由伊班族人手舞肥雞禱祝,並在樓梯前用長矛刺死活山豬,方可進入長屋內廊。
  • 中國是否考慮重開美駐成都領館?崔天凱大使回應
    據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網站12月5日消息,12月3日,崔天凱大使應邀出席中美研究中心2020年年會,就未來中美關係與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阿利森進行視頻對話。對話由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史蒂夫·歐倫斯主持,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為年會致開幕詞。
  •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願意考慮重開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
    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說,如果美國對華展現出善意和誠意,中國願意考慮重開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  央視7月24日在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附近進行直播  據中國駐美大使館官網報導,崔天凱上周四(3日)在中美研究中心年會上,通過視頻與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歐倫斯(Steve Orlins)對話時,談到上述內容
  • 高雄綠議員高閔琳:綠年輕世代不會「逢中必反」
    臺海網4月10日訊 民進黨新世代,現年33歲,最年輕的高雄市議員高閔琳9日接受中評社專訪認為,民進黨新世代對於中國大陸的態度與兩岸的未來是開放且富想像的。既然政治上有許多現實必須考量,就需以務實的態度面對。臺灣擁有自己的土地、人民、「政府」、「主權」,甚至是「中華民國」「國號」,這些一樣需要正視。
  • 綠營批臺北故宮南院展「統戰獸首」 暴其「逢中必反」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魏允平 環球時報記者 吳薇】剛開幕的臺北故宮南院,因展出香港藝人成龍捐贈的「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藝術品,被綠營批評為展出大陸的「統戰工具」。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29日對《環球時報》稱,綠營的質疑暴露了他們一貫的「逢中必反」的政治邏輯。
  • 推特改名的臺「駐美代表」承認,「駐美大使」不是美國官方承認的稱謂
    【環球網報導 記者趙友平】在推特改名為「駐美大使」引發關注後,臺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深夜在臉書發文承認,她在推特的簡介上用「Ambassador」(大使)不是美國官方目前所承認的稱謂,「駐美代表」仍是她對外的正式職銜。
  • 臺「駐美代表」深夜發文承認:「駐美大使」這一稱謂美官方不承認
    在推特改名為「駐美大使」引發關注後,臺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深夜在臉書發文承認,她在推特的簡介上用「Ambassador」(大使)不是美國官方目前所承認的稱謂,「駐美代表」仍是她對外的正式職銜。臺灣「聯想合新聞網」報導截圖據臺媒9月20日報導,臺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最近在推特的簡介上改為「臺灣駐美大使」(「Taiwan Ambassador to the US」),引發關注,連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都被媒體問到此事。
  •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給張文宏寫了封感謝信!原來他也是阿拉上海人!
    今天一封來自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的親筆信引發關注這封信是寫給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的崔大使代表在美華人華僑向張文宏教授致謝信件全文:尊敬的張文宏教授我謹代表所有在美同胞,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謝!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這次抗擊疫情對於我們所有人都是一次大考。我們的醫護人員、基層社區工作者、志願者表現出來的家國情懷、仁愛之心和專業素養,令人難忘。就像歌裡唱的「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的感動」。您親率黨員上一線的行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 美駐澳大使剛上任就批中國,啥意思?!
    來源:環球時報資料圖 (圖源:東方IC)美國新任駐澳大利亞大使卡爾弗豪斯13日在上任後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就把火力對準中國,稱中國為在太平洋地區施加影響力,正在實施「發薪日貸款」外交。近年來,「債務陷阱」一直是澳大利亞和美國用來對抗中國在太平洋地區影響力增長的外交辭令。但是,關於來自中國的貸款是否為這一地區帶來真正威脅,仍有激烈爭論。ABC引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學者史密斯的話報導稱,許多太平洋國家確實擔心債務問題,但這名大使的說法未免「太過火」。
  • 蕭美琴自封「駐美大使」?蔡英文:最好的溝通狀態
    文|快樂天使 審丨暗藍9月20日,據海外網報導指出,近期有臺媒爆料稱,臺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近期將自己社交媒體帳號上的個人簡介由「駐美代表」改成了「臺灣駐美大使」,結果被島內網民們嘲諷和指責。蕭美琴簡介改為「駐美大使」惹眾嘲據悉,披露該消息的臺媒還表示,臺灣當局的駐外機構在「非友邦」的國家中,一般都是稱為「代表處」,或者是「辦事處」。而此次蕭美琴將自己社交媒體簡介改為「臺灣駐美大使」後,甚至有綠媒將其無知行徑稱為「臺灣『外交』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