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能給我點錢嗎?」孩子說這句話時,你的反應很重要!

2020-09-24 一名好孩子

前段時間和朋友小娜逛街的時候,她跟我聊起了一件事,氣兒不打一處來。

小娜有個兒子叫淘淘,今年7歲,是家裡的獨苗兒,備受奶奶的疼愛。

幾天前,淘淘給小娜要1000塊錢,小娜很好奇:一個7歲的男孩要1000元去做什麼?

小娜問了半天,淘淘也不肯說。

在旁邊洗菜的奶奶聽到寶貝孫子要錢,二話不說就拿出來1000塊準備給淘淘。

小娜很生氣,告訴淘淘的奶奶:「1000元對一個7歲的孩子來說確實太多了,你要問清楚他拿錢去做什麼。」

淘淘的奶奶反駁道:「他要錢肯定是有事情要做,有東西要買啊,你不給我給!」

後來,還是淘淘的爸爸及時制止了淘淘奶奶給錢的行為,並且在淘淘爸爸反覆追問下,才知道淘淘是想要1000元去買一套玩具。

最後,淘淘的爸爸答應兒子:根據期末考試的成績來決定要不要買玩具。

相信很多孩子都給家長說過這句話:「媽媽,能給我點錢嗎?」

那麼,你的反應是什麼呢?

01

金錢教育,必不可少

要說我們的孩子現在最缺乏什麼教育,我認為是金錢教育和死亡教育。

金錢教育教我們如何去謀生,怎樣去對待所得;死亡教育教我們如何去面對死亡,怎樣看待失去。

前段時間寫了一篇文章《 》,和大家談了談死亡教育,今天再來和家長們談一下金錢教育。

搜了一下,近幾年這樣的新聞屢見不鮮:

晨媽感到可怕的同時,還有深深的痛心。

原來是18歲的女兒要去留學,留學前拿走了老柴有300萬餘額的銀行卡,可是女兒並沒有去學校報到,而是拿著這張銀行卡到處遊玩,買奢侈品。

有人會問:這些孩子為什麼會花錢這麼大手大腳,難道不知道10萬、300萬對一個家庭的意義嗎?

晨媽認為,除了有家長平時的溺愛成分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孩子缺乏金錢教育。

知名的教育學家羅伯特·清琦說過:

「如果你不能及時教孩子金錢的知識,那麼將來就有其他人來取代你。比如債主、警方、甚至是騙子。」

由此可見,在孩子的教育中,「金錢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

02

金錢教育的根本——樹立觀念

三歲的孩子就可以理解基本的金錢概念了,比如交易、選擇、對價值的理解、儲蓄等等。

因此,對孩子的金錢教育在3歲後就可以開始了。

首先,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我身邊有很多家長總喜歡把「以後這些錢還不都是你的」掛在嘴邊,這種做法是很不好的。

不要給孩子一種錢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錯覺,一旦有了這種錯覺,孩子自然不會對金錢有緊張感。

其次,要讓孩子知道掙錢的辛苦。

之前看過一個段子,一個媽媽問自己的孩子:「你知道錢是怎麼來的嗎?」

孩子回答:「是從手機裡來的,因為你每次花錢的時候都是從手機裡花的。」

這個回答讓晨媽覺得可愛又可笑,原來在孩子的眼裡,大人為之奮鬥的「錢」是如此輕易可得到之物。

如果可以的話,帶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看一下,讓他看到你掙錢的方式,讓他知道你掙錢的不易。

最後,告訴孩子:錢不是萬能的。

之前我奶奶住院的時候,我帶蛋蛋去過很多次醫院,並且告訴蛋蛋:

錢雖然是很重要,但是錢並不能換來你想要的所有東西,如果沒有了健康,再多的錢都等於零。

我這麼做的目的是想讓蛋蛋知道:不要為了錢去犧牲你的健康,比錢更重要的東西還有很多,即使你不富有,還可以為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而得到精神的富足。

金錢教育,從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做起,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

03

金錢教育的核心——付諸行動

給孩子樹立了正確的金錢觀後,就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教會並帶領孩子掙錢。

掙錢的方式有很多,應該教孩子用取之有道的方式掙錢。

那麼適合孩子的「取之有道」的掙錢方式有哪些呢?

我看到過很多家長,獎勵孩子的方式是:按時做完作業,就給你錢;按時睡覺,就給你錢;把這些飯吃下去,就給你錢...

這些都是孩子應該做到的,不應該作為獎勵的標準。

正確的獎勵方式應該是:

你做了家務,我給你錢; 你去把家裡的廢品賣了,賣的錢給你; 你在生活或者學習上有了突出的表現,我給你獎勵...

讓孩子知道錢財的獲取和付出是成正比的,投機取巧的方式雖然很多,但腳踏實地才是正確的掙錢方式。

不要為了金錢出賣自己,也不要為了金錢喪失自己。

另外,除了給孩子獎勵外,還要定時給孩子固定的零花錢。

個別的孩子會有偷錢的臭毛病,這種習慣的養成,是因為缺乏穩定的零花錢來源。

有了固定的零花錢,再加上適當地獎勵,這兩個「取之有道」的方法,已經足夠孩子的日常所需。

04 教育家默克爾說:

「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如果愛孩子,就應該和他談錢。

所以,請各位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給他適時地、恰當地、充分地金錢教育,這是他們不可或缺的一課!

相關焦點

  • 「媽媽,能給我點錢嗎?」孩子說這句話時,你的反應很重要
    小娜問了半天,淘淘也不肯說。在旁邊洗菜的奶奶聽到寶貝孫子要錢,二話不說就拿出來1000塊準備給淘淘。小娜很生氣,告訴淘淘的奶奶:「1000元對一個7歲的孩子來說確實太多了,你要問清楚他拿錢去做什麼。」淘淘的奶奶反駁道:「他要錢肯定是有事情要做,有東西要買啊,你不給我給!」
  • 「媽媽,抱抱我!」當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你的反應很重要
    一邊磨蹭一邊回頭,還說:其實可以買其他的蛋糕。最後孩子跑到我面前,張開雙手對我說:媽媽,抱抱我!我抱著他,他把小臉埋在我的肩膀上,很明顯很感覺到孩子的不開心。但是在趴了一會之後,孩子又抬起頭和我們分享今天在公園看見的小青蛙。媽媽的擁抱具有治癒的效果!
  • 「媽,能給我點錢嗎」?當孩子開口要錢時,這3種回答最傷人
    導讀:「媽,能給我點錢嗎」?當孩子開口要錢時,這3種回答最傷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能給我點錢嗎」?當孩子開口要錢時,這3種回答最傷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你什麼時候死」:孩子說這句話時,你的反應很重要!
    而事後黃雨蒙的父親的一番話,更是讓天下無數父母揪心,他說:作為失去摯愛孩子的父親,此時此刻我和孩子媽媽萬分悲痛。但是,我們依然想呼籲所有的家長們,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好好珍惜他、愛護她、保護她,讓這種類似的悲劇不再重演。
  • 「媽媽,我怕鬼」,當孩子說我怕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孩子經常說:「媽媽,我怕,有鬼。」這個時候,第一時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值得信任」,比對孩子:「說不怕,沒有鬼。」重要得多。3~6歲的孩子的想像力豐富,會有想像中的「朋友」。孩子可以跟這位「朋友」互動,有時候會看到孩子,自言自語,跟這個「朋友」玩得很開心。民間有一種說法「小孩子能看見鬼」其實這都是孩子的想像力豐富,欠缺理性的認知能力。側面說明孩子的想像力天馬行空,不受約束。
  • 「媽媽你什麼時候死」:孩子說這句話時,你的反應很重要
    作為父母,我們當然希望孩子能夠一生平安,正如黃雨蒙父親所說的一樣,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應當好好珍惜。但世事無常,我們無法守護在孩子身邊一輩子,又該如何避免類似的悲劇呢?這就造就了孩子在死亡教育方面的空白,他們對死亡毫無概念。記得朋友和我說過這樣一件事:孩子問她:「媽媽,你什麼時候死啊?」朋友聽見十分生氣,不由分說地揍了他一頓。
  • 「臭媽媽,我打死你!」當孩子說狠話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她重重地拍打著鍵盤,一邊拍一邊放著狠話:「我要打死你的電腦!」我更煩躁了,脫口而出「你敢打死我的電腦我就打你!」她的眼淚很快湧出來了,可依然倔強地說:「壞媽媽!我以後再也不陪你玩了!也不跟你親親了!也不跟你睡覺了!也不讓你吃我的零食了!
  • 「臭媽媽,我打死你!」當孩子說狠話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孩子說髒話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很重要。針對「你對孩子說髒話的行為會怎麼做?」有調查顯示:高達86%的家長,選擇嚴厲懲戒;只有7%的家長覺得,應該讓孩子遠離不文明語言環境。盧梭在《愛彌兒》中說:「教育兒童必須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徵,否則就會導致不良後果。」教育孩子,絕不能靠單純的懲罰。
  • 「臭媽媽,我打死你!」當孩子說狠話時,家長們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隨著網絡用語的流行,很多孩子年紀小小就已經會說"網紅語言"了,然而這些語言裡面不乏一些低俗惡趣味的話,讓家長聽了很是不爽。尤其是當孩子學著大人的模樣放狠話時,都會把家長給震驚住。但有的家長會選擇充耳不聞,認為長大了孩子就會慢慢改掉。然而並非如此,教育孩子要講究時機,那麼當孩子說狠話時,家長的第一反應非常重要。
  • 轉:「臭媽媽,我打死你!」當孩子說狠話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媽媽,你看我今天屙了什麼形狀?」有一次,我正在修改一個方案,女兒又過來搗亂,我隨手推了她一下。這下可捅馬蜂窩了!她重重地拍打著鍵盤,一邊拍一邊放著狠話:「我要打死你的電腦!」我更煩躁了,脫口而出「你敢打死我的電腦我就打你!」她的眼淚很快湧出來了,可依然倔強地說:「壞媽媽!
  • 「我要打死你!」孩子說狠話時你的反應很重要
    媽媽仍然拒絕她,最後,洋洋狠狠地說,「你再不給我吃,我就去死!」那天,爸爸用電腦工作,洋洋也去湊熱鬧,要玩爸爸的電腦,爸爸阻攔,洋洋就氣急敗壞地說:「你再不讓我玩,我就把你打成肉餅吃!」爸爸媽媽納悶極了,實在不明白自己溫和的女兒為什麼突然變成了兇狠的大灰狼?父母們大概都有這樣的經歷,就是孩子有的時候很容易因為自己的心情不好而對父母說一些惡毒的話,這也讓父母們大吃一驚,甚至還會覺得自己辛苦養出了一個逆子,但其實真的是這樣嗎?
  • 「臭媽媽,我打死你!」在孩子說狠話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女兒不聽,還來了一句:「討厭,臭媽媽,我要打死你。」王女士一下子就生氣了,說:「你再說一次試試,看我打不打你?」女兒一下子就被媽媽嚇哭了,搞得王女士也是既無奈又內疚。於是,他們會用語言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渴望得到更多的回應,這也被叫做「詛咒敏感期」,孩子只是需要自己的媽媽來聽聽他,看看他真實的樣子。
  • 「你走開,我不要你了」,當孩子對父母說狠話時,第一反應很重要
    你要是不聽話,我媽就不要你了!""你要是調皮,我就打你!"這樣的話你熟悉嗎?當孩子聽到這些話的時候,你有沒有觀察過他的第一反應,是哭還是一個人默默地走到角落裡不理任何人?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永遠記住,語言是會傳染的,而且是極其強大的。它可以充滿正面的鼓勵,也可以充滿負面的破壞力。
  • 當孩子說「媽媽,我怕」時,你的回答很重要
    前幾天晚上,臨睡前小亮亮跟我說,「媽媽,有時候晚上我醒來會感到害怕。」「你害怕什麼呢?在家裡不要害怕,爸爸媽媽一直在你身邊的。」「比如我那個上面有外星人的箱子。」我當時聽見後,笑了笑,然後在房間掃視了一遍,並沒有看到它。
  • 「媽媽,我討厭你!」孩子說狠話時,父母的回應很重要
    你家孩子說過狠話嗎?前兩天遇到一位寶媽,就遇到了這個問題。這位媽媽的女兒3歲多,前幾天到睡覺的時間了,可還是還是想要接著玩遊戲,媽媽不答應,抱著孩子回臥室。結果孩子卻使勁拍著媽媽的手:「臭媽媽,我不喜歡你,討厭死了!」聽到孩子這樣說,這位媽媽真的非常非常的難過,甚至覺得她「狼心狗肺」,自己辛辛苦苦每天照顧她,卻得到了她的一句「討厭」。
  • 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敢」,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小謝爾頓非常害怕割草機、汽車發出的聲音,還有狗叫聲,以至於當他的媽媽讓他去玩的時候,他只是簡單推了一下掛在樹上的輪胎,就逃之夭夭了。小謝爾頓還非常怕尖嘴動物,在他高一開學的前一天,經常欺負的鄰居小朋友比利抱著一隻雞來找他。這隻尖嘴公雞突然一叫,小謝爾頓就嚇得瞳孔放大,大叫一聲「媽媽」,倉皇而逃。
  • 當孩子說「我要打死你」,媽媽的反應是度過詛咒敏感期的關鍵
    導讀:當孩子說「我要打死你」,媽媽的反應是度過詛咒敏感期的關鍵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能借我點錢嗎?」:讓孩子學會拒絕有多重要
    「能借我點錢嗎?最近手頭有點緊,過兩天還你。」「周末陪我去逛街吧,我想要買條褲子。」「你去吃飯嗎?幫我帶一份吧?」,這些哪能比得上中國的父母好;中國的爸媽有錢省給孩子,有力幫助孩子,有房留給孩子,有車接送孩子,歲月獻給了孩子,時間獻給了孩子,只有一樣東西,永遠不會告訴自己的孩子,那就是他們心中的苦。
  • 「臭媽媽,我打死你!」你的孩子說狠話時,父母的第一反應該如何
    文/泡沫媽媽談育兒你家的孩子現再多大了呢,平時會不會說「臭媽媽,臭爸爸」,「壞媽媽,壞爸爸」,「我打死你」….等等一些類的髒話或者是狠話。這時候父母的第一反應真的很重要,要如何做,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呢。首先你要知道,孩子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進入了詛咒敏感期,其次你要知道她為什麼會這樣。最後你就能解決孩子的這個問題了。
  • 「臭媽媽,我打死你!」當孩子開始說狠話,家長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34;當孩子開始說狠話時,你的反應是關鍵嚴女士的女兒5歲,在讀幼兒園大班,在家時也比較讓媽媽放心,但是女兒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那就是時不時喜歡說狠話。前些天女兒要嚴女士陪自己去商場逛街,嚴女士本來要去見一個客戶,可是女兒苦苦相求,她只好改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