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和朋友小娜逛街的時候,她跟我聊起了一件事,氣兒不打一處來。
小娜有個兒子叫淘淘,今年7歲,是家裡的獨苗兒,備受奶奶的疼愛。
幾天前,淘淘給小娜要1000塊錢,小娜很好奇:一個7歲的男孩要1000元去做什麼?
小娜問了半天,淘淘也不肯說。
在旁邊洗菜的奶奶聽到寶貝孫子要錢,二話不說就拿出來1000塊準備給淘淘。
小娜很生氣,告訴淘淘的奶奶:「1000元對一個7歲的孩子來說確實太多了,你要問清楚他拿錢去做什麼。」
淘淘的奶奶反駁道:「他要錢肯定是有事情要做,有東西要買啊,你不給我給!」
後來,還是淘淘的爸爸及時制止了淘淘奶奶給錢的行為,並且在淘淘爸爸反覆追問下,才知道淘淘是想要1000元去買一套玩具。
最後,淘淘的爸爸答應兒子:根據期末考試的成績來決定要不要買玩具。
相信很多孩子都給家長說過這句話:「媽媽,能給我點錢嗎?」
那麼,你的反應是什麼呢?
01
金錢教育,必不可少
要說我們的孩子現在最缺乏什麼教育,我認為是金錢教育和死亡教育。
金錢教育教我們如何去謀生,怎樣去對待所得;死亡教育教我們如何去面對死亡,怎樣看待失去。
前段時間寫了一篇文章《 》,和大家談了談死亡教育,今天再來和家長們談一下金錢教育。
搜了一下,近幾年這樣的新聞屢見不鮮:
晨媽感到可怕的同時,還有深深的痛心。
原來是18歲的女兒要去留學,留學前拿走了老柴有300萬餘額的銀行卡,可是女兒並沒有去學校報到,而是拿著這張銀行卡到處遊玩,買奢侈品。
有人會問:這些孩子為什麼會花錢這麼大手大腳,難道不知道10萬、300萬對一個家庭的意義嗎?
晨媽認為,除了有家長平時的溺愛成分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孩子缺乏金錢教育。
知名的教育學家羅伯特·清琦說過:
「如果你不能及時教孩子金錢的知識,那麼將來就有其他人來取代你。比如債主、警方、甚至是騙子。」
由此可見,在孩子的教育中,「金錢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
02
金錢教育的根本——樹立觀念
三歲的孩子就可以理解基本的金錢概念了,比如交易、選擇、對價值的理解、儲蓄等等。
因此,對孩子的金錢教育在3歲後就可以開始了。
首先,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我身邊有很多家長總喜歡把「以後這些錢還不都是你的」掛在嘴邊,這種做法是很不好的。
不要給孩子一種錢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錯覺,一旦有了這種錯覺,孩子自然不會對金錢有緊張感。
其次,要讓孩子知道掙錢的辛苦。
之前看過一個段子,一個媽媽問自己的孩子:「你知道錢是怎麼來的嗎?」
孩子回答:「是從手機裡來的,因為你每次花錢的時候都是從手機裡花的。」
這個回答讓晨媽覺得可愛又可笑,原來在孩子的眼裡,大人為之奮鬥的「錢」是如此輕易可得到之物。
如果可以的話,帶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看一下,讓他看到你掙錢的方式,讓他知道你掙錢的不易。
最後,告訴孩子:錢不是萬能的。
之前我奶奶住院的時候,我帶蛋蛋去過很多次醫院,並且告訴蛋蛋:
錢雖然是很重要,但是錢並不能換來你想要的所有東西,如果沒有了健康,再多的錢都等於零。
我這麼做的目的是想讓蛋蛋知道:不要為了錢去犧牲你的健康,比錢更重要的東西還有很多,即使你不富有,還可以為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而得到精神的富足。
金錢教育,從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做起,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
03
金錢教育的核心——付諸行動
給孩子樹立了正確的金錢觀後,就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教會並帶領孩子掙錢。
掙錢的方式有很多,應該教孩子用取之有道的方式掙錢。
那麼適合孩子的「取之有道」的掙錢方式有哪些呢?
我看到過很多家長,獎勵孩子的方式是:按時做完作業,就給你錢;按時睡覺,就給你錢;把這些飯吃下去,就給你錢...
這些都是孩子應該做到的,不應該作為獎勵的標準。
正確的獎勵方式應該是:
你做了家務,我給你錢; 你去把家裡的廢品賣了,賣的錢給你; 你在生活或者學習上有了突出的表現,我給你獎勵...
讓孩子知道錢財的獲取和付出是成正比的,投機取巧的方式雖然很多,但腳踏實地才是正確的掙錢方式。
不要為了金錢出賣自己,也不要為了金錢喪失自己。
另外,除了給孩子獎勵外,還要定時給孩子固定的零花錢。
個別的孩子會有偷錢的臭毛病,這種習慣的養成,是因為缺乏穩定的零花錢來源。
有了固定的零花錢,再加上適當地獎勵,這兩個「取之有道」的方法,已經足夠孩子的日常所需。
04 教育家默克爾說:
「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如果愛孩子,就應該和他談錢。
所以,請各位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給他適時地、恰當地、充分地金錢教育,這是他們不可或缺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