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活到100歲,但若不好好養護你的膝關節,它的壽命只有60年。
35歲以前,你的膝蓋處於完美狀態,你幾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35歲以後,膝關節的磨損開始顯現負面效應,常常會感覺酸痛。50歲以上,關節炎開始成為你最大的困擾,上個樓梯都覺得膝蓋疼。如何保養膝關節呢?骨科醫生李貴山一次性告訴你7個絕招。
1、保持理想的體重
肥胖是損害膝關節的一大殺手。有數據顯示,每超重1磅(約0.45公斤),膝蓋將會增加6倍的負擔,比如,超重5公斤的人,膝蓋將會增加30公斤的負重。想像一下將大卡車的車身架在小駕車輪胎上的情形。研究表明,60歲以上老年肥胖者患膝關節炎的機率達64.5%。
2、運動是好事,但不要用力過猛
經常進行高強度運動的人群容易膝蓋疼痛。跑、跳、投最傷膝蓋。膝關節損傷很容易發生在急轉身或起跳落地時,如果不是前腳掌著地或不採取屈膝等姿勢,就很容易連累膝蓋受傷。
遊泳對膝關節的負重最小,是膝關節損傷者最理想的運動方式。在水裡人體是與地面平行的,各個關節基本不負重。其次,散步、騎車對膝關節也無太大的影響。在美國,水中健美操是最流行的運動項目,原因就在於它大大減輕了體重對膝蓋的壓迫,使膝蓋受傷率降低。
3、運動前一定要熱身
專家建議,為了防止肌肉關節過勞傷,最好在運動前熱身5—10分鐘,運動後做5—10分鐘整理動作。如果長期忽視熱身和拉伸,那麼伴隨你的就可能是常年的傷病。
4、警惕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運動、做家務或其他活動的過程中或者之後,如果出現肌肉關節疼痛不適,則應放慢動作,或適當休息調整。疼痛2周還不見好轉,則應去看醫生。
5、50歲以後就不要爬山鍛鍊了
爬樓爬山是「最笨的運動」。 因為爬樓梯或爬山屬於負重運動,腰部以下的關節都要承受自己身體的重量,尤其膝蓋受力最多。當身體爬階向上時,膝蓋負擔的重量會瞬間增為平常的4倍左右。而且,這種磨損是不可修復的!磨損如果過度嚴重,只能夠置換關節。
6、注意膝蓋保暖
關節炎症對溫度變化反應敏感,寒冷的刺激容易使關節周圍軟組織水腫,所以注意四肢末梢的保暖非常重要。必要時要戴上護膝、手套、帽子等,只有避免關節和周圍神經受到寒氣侵襲,才能減少發病。
7、選擇合適的鞋子
一雙合腳的鞋子太重要了,它不僅可以讓你走路舒適,還可以減少運動時膝蓋承受的撞擊與壓力。鞋子不宜太重,鞋底不宜過軟,而且要有點厚度。少穿高跟鞋,鞋跟以3~4釐米為宜。腳背部分必須能與鞋子緊密貼合,寬窄、長度均合適,能正確保持足弓的弧度。鞋底最好有防滑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