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內高校界已痛失8位院士,清華大學最多

2020-12-14 騰訊網

7月2日,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專家,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博導許其鳳逝世,這是今年我國痛失的第19位兩院院士。

在這痛失的19位兩院院士中,共有8位院士在6所國內高校裡長期工作。其中,清華大學痛失院士最多,共送別三位院士。其餘的5位院士分別長期戰鬥在北師大、華中科大、東北農大、武大、東華大學。

在國內高校界痛失的8位院士中,1月逝世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蔣洪德。蔣洪德院士不僅在清華大學工作,還是清華大學的校友,其在1968年從清華大學燃氣輪機專業畢業。2004年,蔣洪德重返清華大學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

「如果不走出自主創新的路子,這個產業永遠只能跟在GE、西門子、三菱後面打工。」蔣洪德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燃氣輪機基礎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迫切性。在回到清華大學工作後,他全身心投入到「自主研發、設計在全球具備競爭力的重型燃氣輪機裝備」事業中。

2月逝世的「高校界」院士有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北師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段正澄;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東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教授蔣亦元。

孫儒泳院士除常年在北師大工作外,還和華南師範大學有交集,在2002年他同時被聘為華南師大教授、博導。

段正澄院士1957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系,後留校工作。他長期從事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1996年,段正澄將機械科學與放療醫學相結合,研發了國際首臺全身伽馬刀,全身伽馬刀可用於腫瘤患者的治療,目前已在全國上百家醫院使用,惠及近百萬人。

3月逝世2位高校界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測量學家、教育家、武漢大學教授寧津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李道增。李道增在1947年以高分考取清華大學電機系,後師從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轉入清華大學建築系。1952年畢業後留校任教,曾擔任清華建築學院第一任院長。

李道增曾表示:「文化是建築的靈魂,是最根本的」,他堅持中國建築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形成「新制宜主義的建築觀」。清華大學校園裡的標誌性建築------新清華學堂,就是他的代表作。

4月逝世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化纖領域奠基人、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鬱銘芳。從參與研製紡出我國第一根合成錦綸6絲,到領銜開發第一根國產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鬱院士第一批投身新中國化纖事業,到老驥伏櫪擔綱上海市重大工程,在解決國人穿衣問題和國防戰略上奮鬥終身。

6月逝世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結構工程和防護工程專家、清華大學教授陳肇元。清華大學校友總會網站曾刊發文章介紹陳肇元教授,在文中陳肇元表示,「清華精神中最精華的內容就是我們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相關焦點

  • 院士蔣亦元逝世,中國今年已痛失9位院士,近2天3位大師離世
    延伸閱讀:中國今年已痛失9位院士 近2天3位大師離世大師遠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周同惠,因病於2020年2月23日在北京友誼醫院逝世,享年95歲。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公路工程領域著名專家,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沙慶林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2月23日20時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兩天內,共和國痛失三位兩院院士。2月14日和15日,也先後有兩院院士離去。
  • 兩天內,中國痛失三位院士!
    兩天時間內,中國痛失三位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蔣亦元逝世享年92歲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農業大學教授蔣亦元,因病於2020年2月24日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2歲。蔣亦元,1928年11月出生於江蘇省常州市。
  • 校友會2016-2019中國大學兩院院士排名,清華大學第1,中科大第3
    2016-2019年,中國哪所大學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人數最多?哪些高校躋身校友會2016-2019年中國大學兩院院士排行榜20強?值得關注的是,最近4年來,昆明理工大學有2位學者當選中國兩院院士,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超過眾多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躋身全國前15強,為衝擊下一輪國家「雙一流」建設計劃奠定紮實基礎。
  • 高校排名「大洗牌」,從2019院士增選和優青名單看!
    今年入選國家優青項目的共有600人,從國家優青的博士培養單位來看,2019年國家優青博士畢業於國內高校的就有372人,佔比達到62%;還有很多來自國內的科研機構,少部分畢業於國外大學。國內高校中,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入選者最多,多達28人;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北京大學的佔了第2、3名,分別是23人和22人。
  • 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9位兩院院士
    今年以來,已有29位兩院院士永遠作別。10月9日,北京師範大學官網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清華大學6位教師8位校友新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李景虹、醫學院教授董晨、生命學院教授謝道昕和航天航空學院教授鄭泉水共4位教師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建築學院教授莊惟敏共2位教師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此外,還有8位校友分別獲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 【緬懷】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
    2020年以來,共和國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 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 這個獎,有84位院士、10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獲獎
    8月28日,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官網發布了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名單,高原寧、施一公、馮小明、雒建斌等多位高校科學家名列榜單。下面,高校科技進展就來盤點一下高校科學家在該獎項上的獲獎情況。今年,高校8人,院士4人根據《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關於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的決定》,共有5位科學家獲得陳嘉庚科學獎,6位青年才俊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 哪所大學培養的化學院士最多?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通常院士的產生是非常嚴格的,首先,這位教授必須是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然後想要評選院士,還需要資格提名,條件通常是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最後還需要經過大概三輪評選才能成為院士。因此一個學校培養院士數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本科和博士都畢業於哪些高校?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為不超過71名,最終當選名單預計將在今年12月份公布。 雖然候選院士還不是最終院士,但候選院士一般都是各個單位比較牛的學者,而且他們也將是未來院士增選的後備力量,對他們的個人履歷進行分析對我們了解院士群體是有一定價值的。
  • 北大4位新生代表什麼來頭?院士親自祝賀,看完以後網友服氣了
    北大4位新生代表什麼來頭?院士親自祝賀,看完以後網友服氣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我國最頂尖的兩所高校,令無數學子魂牽夢繞。但是,兩所高校每年合計招收本科生僅有七八千人,每個省份最多有二三百人能考上這兩所高校。因此,考上清華北大的考生無一不是各自省份內最出類拔萃的考生,天賦與努力缺一不可。
  • 又一位院士仙去!「中國的霍金」金展鵬逝世,今年已隕落35位巨星
    什麼是兩院院士兩院院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統稱。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兩院院士均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組織院士開展戰略諮詢研究、為國家決策提供支撐服務是中國工程院的主要職能和中心工作之一,是建設國家工程科技思想庫的核心。兩院院士每2年增選一次。2019年,中國工程院共選舉產生75位院士和28位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院士和20名外籍院士。
  • 國內高校3位校友當選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
    近日,加拿大皇家科學院(RSC,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宣布已評選出今年的新增院士。其中有四位華人當選,分別是張大鵬、陳掌星、蔣敬、王睿。其中張大鵬是北京大學校友;陳掌星是南昌大學校友;王睿是濰坊醫學院77級校友。
  • 清明哀思:悼今年逝去的13名兩院院士,清華大學最多,有3人
    今年國家發生了大事,不少人失去了生命,他們雖然平凡而偉大,沒一個平凡的生命,都有偉大的靈魂。除了一些平凡的人意外,也有一些真正偉大的人,湖北14名一線犧牲人員被評為首批烈士,他們都是偉大的人,值得永遠緬懷,另外在科技界,2020年以來,我國已痛失13位院士。他們也是偉大的人,也是平凡的人。
  • 盤點中國傑出校友最多的八大高校,北大居首,個個都是名校
    校友目前已經成為各大高校的一個有利資源,而傑出校友更是高校的一大筆財富,校友越來越影響著一所高校的知名度、影響著高校的發展。那麼我國哪些高校的傑出校友最多呢?今天筆者就為大家盤點下國內傑出校友最多的八大高校,看看這八所高校的校友天團到底有多強大。
  • 本年度國家傑出青年入選者分析:北大最多,深大成「黑馬」
    8月2日,2019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發布。今年的「傑青」上榜人數比去年大幅擴容,從往常的200人增至300人。雖然按照往年經驗,最終仍會有一兩人被刷下,但總體上大局已定。科學網對2019年「傑青」入選者進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 北交大原校長意外逝世 今年已痛別十三位兩院院士
    (原標題:共和國今年已痛失十三位兩院院士) 澎湃新聞記者6月14日下午從權威渠道獲悉
  • 【陳肇元院士去世 2020年已送別17位院士】清華大學官方公眾號發布...
    2020-06-27 02:24:32來源:FX168 【陳肇元院士去世2020年已送別17位院士】清華大學官方公眾號發布消息,2020年6月2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土木工程教育家、土木結構工程和防護工程專家、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陳肇元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 清華大學吳建平教授入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英國皇家工程院9月30日宣布,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主任吳建平教授當選2019年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被當選皇家工程院被視作是英國工程師的最高榮譽,其每年接納的新院士最多不超過50位。同時,皇家工程院每年會從海外選出幾位有非凡貢獻的外籍工程師,邀請他們成為外籍院士。今年共有41位英國籍和4位外籍專家入選皇家工程院院士,吳建平院士是其中唯一的中國籍專家。吳建平院士長期從事計算機網絡技術研究,是我國網際網路工程科技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和學術帶頭人之一。
  • 2021QS大學排名:四所國內高校進入前50,其中清華大學世界排名15
    在2021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國內有四所高校進入前50,其中清華大學排名第15名,北京大學排名第23名,其次是上海的兩所大學,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這四所大學在這次的排名中進入了世界50強,在全球的高校中也得到了認可,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這四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