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是由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設立,中國科學院負責組織和評審,鼓勵科學家產出「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是我國影響力大、含金量高的重要科技獎項。
8月28日,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官網發布了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名單,高原寧、施一公、馮小明、雒建斌等多位高校科學家名列榜單。
從歷屆獲獎名單來看,除今年獲獎的多位科學家以外,還有很多來自高校的科學家摘得過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下面,高校科技進展就來盤點一下高校科學家在該獎項上的獲獎情況。
根據《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關於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的決定》,共有5位科學家獲得陳嘉庚科學獎,6位青年才俊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獲獎名單顯示,5位陳嘉庚科學獎獲獎者中,有4位來自高校;6位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中,有4位高校青年才俊。本年度,高校共有8人摘得獎項。
陳嘉庚科學獎:北京大學高原寧教授的「實驗發現五夸克態」項目,四川大學馮小明教授的「新型優勢雙氮氧配體和高效不對稱催化」 項目,清華大學、西湖大學施一公教授的「剪接體的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項目,清華大學雒建斌教授的「摩擦中微粒作用機制及超滑機理」項目,分別獲得數理科學獎、化學科學獎、生命科學獎、技術科學獎。
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北京大學共有3位青年才俊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的數理科學獎、化學科學獎、信息技術科學獎,南京大學有1位青年才俊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地球科學獎。
據了解,獲得陳嘉庚科學獎的4位科學家,均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獲得陳嘉庚科學獎的4位青年才俊,均為80後青年科技人才。
據高校科技進展統計,自1988年設獎以來,已有101位科學家獲得陳嘉庚科學獎,26位青年才俊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截至目前,高校共有55人獲得這個獎項,其中,42位高校科學家獲得過陳嘉庚科學獎,13位高校青年才俊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這些獲獎者,大都是人們廣為熟知的科技界「大咖」,比如,著名數學家吳文俊、物理材料學家薛其坤、免疫學家曹雪濤,以及「漢字雷射照排系統之父」——王選、「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唐敖慶,等等。
以時間維度進行統計,高校科學家獲得陳嘉庚科學獎最多的年份是在1997年,共有5人獲獎;1993年、1999年、2020年各有4人獲獎,1989年、1990年、2006年、2012年、2018年分別有3人獲獎,1991年、2008年、2010年、2014年各有2人獲獎,1996年和2016年分別有1人獲獎。
高校科學家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最多的年份是2020年,共有4人獲獎;2012年、2016年各有3人獲獎,2014年和2018年分別有1人、2人獲獎。
以獎項維度進行統計,陳嘉庚科學獎設立的各個獎項(陳嘉庚科學獎後來調整為六個獎項)均有高校科學家獲獎;陳嘉庚青年科學獎除了生命科學獎獎項以外,其他五個獎項也都有高校青年才俊上榜。
陳嘉庚科學獎中,技術科學獎的高校獲獎者有9人,數理科學獎、醫藥科學獎的高校獲獎者各有6人,生命科學獎的高校獲獎者有5人,化學科學獎、地球科學獎和信息技術科學獎的高校獲獎者各有4人,信息科學獎、農業科學獎的高校獲獎者各有2人。
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中,數理科學獎的高校獲得者有4人,化學科學獎、信息技術科學獎的高校獲得者各有3人,地球科學獎、技術科學獎的高校獲得者各有1人。
總體來看,高校獲獎者大都集中在數學、物理、化學、信息技術、醫藥等領域相關獎項,且獲獎人數的佔比較高。這一顯著特點,充分體現出了高校在相關領域獨特的人才優勢和強大的科研實力,以及在人才培養及隊伍建設、高質量產出科研成果等方面作出的積極貢獻。
以高校維度進行統計,陳嘉庚科學獎獲得者最多的是北京大學,共有8人;清華大學的表現同樣不錯,共有8人榜上有名;北京協和醫學院、同濟大學各有4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東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的表現出色,分別有2人獲獎。此外,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14所高校均各有1人獲獎。
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得者最多的仍是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南京大學分別有2人、3人獲獎,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各有1位青年才俊摘得獎項。
在有獲獎科學家的24所高校中,北京大學表現出了強勁實力,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南開大學、東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其他23所高校,同樣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的歷屆授獎人數嚴格限定,獎項獲得者一般都是相關獎項的「重量級」科技人才,都是在相關領域取得了重大創新成果和作出重要貢獻的傑出科學家。
據不完全統計,該獎項的獲獎者中,共有84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7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3人(有3人為「兩院」院士)。
在這84位獲獎院士中,來自高校的院士共有36人。具體來看,中國科學院院士有3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9人,「兩院」院士3人。
高校科技進展還了解到,歷屆獲獎者中,有10人曾獲得過國家科學技術獎最高等級獎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其中,有4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來自高校。
從歷屆獲獎情況來看,高校獲獎者的人數和比例持續保持著「高位運行」,尤其是青年科技獎的高校獲獎者人數越來越多。不難看出,高校在保持自身人才優勢和科研能力的同時,青年科技人才隊伍也在日益壯大,高校會在重大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的產出上發揮重要作用,作出重要貢獻。
附:獲獎者完整名單
作者:李偉
來源: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