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常中又出牛人!這位常州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20-12-12 中國常州網

    今天,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南京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澤山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侯雲德,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侯雲德

    年近九旬的侯雲德,是我國分子病毒學和基因工程藥物的主要奠基人,主導建立了舉國體制協同創新的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成功應對了近十年來國內和國際數次的重大傳染病疫情。 

 

    侯雲德,1929年7月13日出生於江蘇常州。自幼家境貧苦,10歲就從事家庭副業,靠半工半讀上學,又擺過攤,捕過魚,養過雞,但他發奮求學。12歲時以全校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於凱樂小學。1943年考入當時全國有名的省立常州中學。

    他在病毒學領域功勳卓著,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醫學衛生工程學部院士,1998年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令省常中百年辦學史熠熠生輝。

    「我是正宗的常州人,出生在縣學街。在省常中讀書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母校總是引導學子志存高遠,報效國家;無論做人做事,講究誠實,勇於追求真理。當然,從學術的角度說,省常中當時有一大批名師,教學水平高,這為我以後搞科研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在常僅逗留一天的侯雲德開門見山。

侯雲德院士在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大樓門口留影

    在侯雲德的記憶裡,最喜歡的老師是史紹熙。「我可不是因為他後來當校長才推崇他,而是因為他的物理教得實在是棒,邏輯性特別強,還給我們補充很多課外的內容,基礎牢見識多啊。數學老師也特別優秀,比如教幾何的金品,思路清晰,條理分明。這些老師教的可都是科學的思維方法啊。」

    高中畢業,侯雲德報考數家大學皆中,「當時家境不良,有意讓我去中紡集團屬下的一所高校就讀,記得無須學費還能有所貼補,工作也有保障。不過,我還是選擇了學制七年的同濟大學醫學院。年輕人的理想總該高遠一點吧——而且我二哥也學醫。」

    命運就這樣展開了徵程。「你了解醫學嗎?覺得醫學是理科範疇,對吧?」老人親切地向記者發問。隨之話鋒一轉:「醫學是應用科學,有很多東西要靠背,相對而言數學、物理用得比較少。但是搞科學研究,邏輯推理是非常重要的,要有一種科學態度。所以,我喜歡物理、數學,對學醫同樣有極大的幫助。比如,大學時候的考試,就給你五張病理切片,放到顯微鏡下去看,說出正常與否,不正常又當如何判斷。或者,拿一個病患的實例進行討論,給出結論,這都是非常見功力的。因為思維能力不強的人,只能抓住零碎的東西。所以,我非常想告訴現在的年輕學生,要把基礎打紮實,要多學一些東西,學習千萬不要功利。」

侯雲德院士(右一)全家福

    省常中的另一個強項是創造精神的培養。侯雲德以三年半的留蘇生涯將這一特色體現得淋漓盡致。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北京中央衛生研究院微生物系病毒室工作,1958年被選派到蘇聯醫學科學院伊凡諾夫斯基病毒學研究所攻讀副博士學位。當時在蘇聯拿到副博士學位至少要6年才能接著拿博士學位,而侯雲德卻首開蘇聯病毒研究所歷史之先例,在蘇聯醫學科學院組織的專家委員會無記名投票中,通過了各個部門答辯,越過副博士學位直接授予蘇聯醫學博士學位。

    侯雲德的傑出貢獻是發現仙臺病毒有不同的變異株,並證明它對人的致病性,發現該病毒在單層細胞培養上的急性細胞融合現象,並闡明了機理。以後,美國學者在此基礎上發展了仙臺病毒細胞融合技術,作為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雜交瘤細胞的重要技術之一。

    「你肯定想知道這個發現從何而來,我先打個比方,我們在進行比較的時候,只有當其他的要素都得到固定,那麼針對其中一個變量要素進行比較,才有可比性,比出來的東西才有價值。當時,我發現用於試驗的小白鼠出了問題,別看只只都是精心挑選的7至9克重,試驗的過程都一樣,可有的反應就是不對勁。究竟什麼是變量要素呢?我發現原因在於小白鼠來自不同的養殖場,深入探究,在其中一個養殖場送來的小白鼠身上發現了仙臺病毒。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導師給的題目根本沒做,就追蹤這個新發現。」侯雲德記憶猶新,當年的新發現果然就一鳴驚人。

    拿到博士學位的侯雲德自然得到蘇聯人的盛情挽留,蘇聯人給出了優厚的待遇,但他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回國。記者正想再次用省中的愛國情懷進行註解,老人卻一擺手笑著說:「回來好,回來沾光,中國改革開放,提供了多好的機遇啊。蘇聯那時的年輕人啊,後來不少都跑到美國去了,可惜了啊。」這分真純,更顯得親切感人。

    回來是更寬的天地,侯雲德1986至1996年連任三屆我國「863」生物技術領域首席科學家,1999年任病毒生物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及世界衛生組織病毒參考和研究中心主任。不過,他沒有停留於對眾多成就的表述,反倒是叮嚀了一句:「我希望現在的孩子啊,多向美國人學學,再添點創新味就更好了!」

    簡介:

    1929年7月13日 出生於江蘇省武進(今屬常州市)

    1948年 畢業於江蘇省省立常州中學

    1948年考入同濟大學醫學院

    1955年 畢業於武漢同濟醫學院

    1956~1957年 入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學習

    1958~1962年 在蘇聯莫斯科伊凡諾夫斯基病毒學研究所學習,並越過副博士學位直接獲蘇聯醫學科學博士學位

    1962年 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今屬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工作

    1973~1985年 任病毒學研究所感冒氣管炎研究室主任

    1977年 晉升為副研究員,抗病毒治療研究室主任

    1983年 晉升為研究員

    1984~1997年 任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所長

    1984年 任國家「863」高技術發展規劃生物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

    1986~1990年 任中國微生物學會副主席

    1986~1992年 任國際幹擾素和其他細胞素研究協會理事

    1988年 連任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所長

    1989年 兼任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4~1998年 任中國工程院醫學衛生工程學部主任

    1987~1996年 連任三屆中國「863」高技術研究計劃生物技術領域專家委員會首席科學家

    1996~1999年 任中華醫學會病毒學會主席

    1998年 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1999年 任病毒生物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1996~1999年 中華醫學會病毒學會主席

這位常州人也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他被稱為「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

金怡濂(1929.9.5-),原籍江蘇常州,中國高性能計算機領域著名專家,中國巨型計算機事業開拓者,「神威」超級計算機總設計師。

    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系,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現任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中國計算機學會名譽理事。

    2003年2月28日,第三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胡錦濤總書記親自主持。金怡濂院士是本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唯一獲獎者,江澤民主席向金怡濂頒發了獲獎證書和500萬元的獎金。

    半個世紀以來,金怡濂作為主要技術負責人,先後提出多種類型、各個時期居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巨型計算機系統的設計思想和技術方案,並組織科技人員共同攻關,取得了一系列創造性的成果,為我國高性能計算機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和趕超世界計算機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至此,已有兩位常州籍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來源:常報新媒體綜合

 

相關焦點

  • 祖國恩澤重於山——記王澤山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8日電 題:祖國恩澤重於山——記王澤山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新網記者 張素  82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澤山步履矯健、精神矍鑠,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起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
  •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 歷屆「最高獎」給了誰
    中新網1月10日電 綜合消息,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潛艇專家黃旭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大氣科學家曾慶存,共同榮獲本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人獎金800萬元人民幣。
  • 這個獎,有84位院士、10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獲獎
    陳嘉庚科學獎中,技術科學獎的高校獲獎者有9人,數理科學獎、醫藥科學獎的高校獲獎者各有6人,生命科學獎的高校獲獎者有5人,化學科學獎、地球科學獎和信息技術科學獎的高校獲獎者各有4人,信息科學獎、農業科學獎的高校獲獎者各有2人。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中,數理科學獎的高校獲得者有4人,化學科學獎、信息技術科學獎的高校獲得者各有3人,地球科學獎、技術科學獎的高校獲得者各有1人。
  • 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去世 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去世 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6-02-21 03:44:56  昨天早晨8點12分,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謝家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 德音孔昭示我周行——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 題:德音孔昭,示我周行——記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新網記者 張素86歲的屠呦呦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過證書,成為首位獲得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女性科學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屠呦呦並不陌生。
  • 武漢大學劉經南院士獲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6月12日,2019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武漢大學獲35項2019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其中,劉經南院士獲突出貢獻獎(全省僅1人);我校以第一完成單位獲獎29項,包括特等獎1項(全省2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15項、三等獎7項,獲獎總數穩居全省前列。
  • 德音孔昭,示我周行——記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 題:德音孔昭,示我周行——記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新網記者 張素  86歲的屠呦呦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過證書,成為首位獲得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女性科學家。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屠呦呦並不陌生。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 得主800萬獎金要交稅嗎?
    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分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據央視新聞報導,經學科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會和獎勵委員會三級評審,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兩名廣東籍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獎作為全國科技界的的重磅獎項,一直受到各界關注。
  • ...2020春運正式啟動 黃旭華、曾慶存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售票量最高日發生在1月3日,售2月1日(正月初八)的票,全渠道售出1637萬張,其中鐵路12306網售出1443萬張,佔全渠道售票88%。詳情點擊>>黃旭華、曾慶存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10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
  •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這才是我們要追的星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10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分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眼含淚花說:「人們常說忠孝不能雙全,我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黃旭華院士在辦公室查閱資料(2017年12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在核潛艇極限深潛試驗中,黃旭華親自上艇參與試驗,成為當時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侯雲德:60年織就防病健康網
    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名單公布後,對這位鮮少在媒體上露面的科學家,不少人都發出了好奇的一問。  同樣的問題,60年前也被人問過。當時,前蘇聯《病毒學雜誌》的編輯特意詢問:「侯雲德是誰?他是什麼樣的人物?他的論文怎麼會發表這麼多?」
  • 山東調高省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最高獎300萬全部歸個人
    15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為貫徹落實《山東省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方案》(魯科字〔2018〕124號)精神,充分發揮省科學技術獎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激勵作用,釋放各類人才創新活力,經省政府同意,山東對省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進行調整。
  • 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 李華軍、劉佔傑獲市科技最高獎
    △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現場。韓星 攝今天上午,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大會共表彰2019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獎155項。其中,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劉佔傑被授予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現場還頒出自然科學獎10項、技術發明獎6項科技進步獎132項、國際合作獎5人。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
  • 獎項「瘦身」、優中選優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呈現新特點
    央廣網北京1月12日消息(記者朱敏 夏震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這幾天,有兩位老人刷屏了朋友圈,他們就是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我國核潛艇先驅者之一的黃旭華院士和我國著名大氣科學家曾慶存院士。
  • 2017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頒給了這倆人!
    5月17日上午,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濟南舉行。海軍航空大學信息融合研究所的何友院士、山東省眼科研究所的史偉雲教授獲得2017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在上午的大會上,除了何友院士和史偉雲教授獲得2017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 訪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曾慶存
    來源:新華網新華網北京1月10日電 題:科研報國永不悔 攀上珠峰踏北邊 ——訪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曾慶存新華網記者 陳聽雨2019年12月30日,北京正是數九寒天。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一間普通的會議室,座無虛席。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科學家手模牆」亮相中國科技館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小謨院士、趙忠賢院士,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中國科協黨組成員、中國科技館館長殷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高洪善出席。
  • 我省25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由我省主持和參與完成的項目有25個,其中1個特等獎、2個一等獎,涵蓋軌道交通、災害預警等多個重點產業領域今年我省再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上有所斬獲1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布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獲獎,其中由我省主持和參與完成的項目有25個,涵蓋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現代農業、軌道交通、災害預警等重點產業領域。
  • 從德宏大山裡走出的「玉米人」,獲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7月9日上午,2019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昆明召開。大會對在全省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和組織給予獎勵。▲雲南日報記者 黃喆春 攝根據《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經組織專家評審、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省科技廳審核,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番興明雲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番興明:大山裡走出的「玉米人」在番興明的工作室裡,有一個「玉米塔」,上面一層一層擺放著他和團隊選育的玉米品種
  • 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基知識點:2019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基知識點:2019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計劃報考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的考生們已經在備考階段了,在備考的同時大家一定要把握好知識點的輕重,因為三支一扶考試內容涵蓋面廣,涉及到時事、政治、法律、經濟、管理、扶貧、科技、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