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項「瘦身」、優中選優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呈現新特點

2020-12-16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月12日消息(記者朱敏 夏震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這幾天,有兩位老人刷屏了朋友圈,他們就是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我國核潛艇先驅者之一的黃旭華院士和我國著名大氣科學家曾慶存院士。事實上,除了最高獎之外,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他獎項近幾年也發生了一些新變化。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這個數字在歷年獲獎總數中並不算高。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85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0名外籍專家。那麼,今年的獲獎項目有什麼新特點?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明確規定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每年總數從原來的不超過400項減少至不超過300項。「瘦身」的背後是更加注重質量。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高洪善表示,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可謂優中選優。他介紹:「自然科學獎是側重基礎研究方面的,發明獎和進步獎是側重於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方面的。我們既有對標,自然科學獎的對標就是世界科技前沿,對標世界先進水平。我們也有一些技術的發明獎和進步獎,有些技術買也買不來、求也求不來,這些就可能是填補國內空白的一些技術。」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這個特殊年份裡,科學家這個群體更為令人肅然起敬。高洪善表示:「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中,共和國勳章總共授予了8人,其中來自於科技界的就有5人,這5人中的4人曾經獲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還有1位就是黃旭華院士今年獲最高獎。國家榮譽稱號總共授予了28人,來自科技領域的有7人,佔到1/4。」

近年來,獲獎名單中基礎研究領域的項目備受關注。今年46個獲自然科學獎的項目涵蓋能源、農業、醫學等方面。此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院士多年深耕金屬催化的有機合成反應、不對稱催化、手性藥物合成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在合成化學的前沿研究領域,周其林和他的團隊經過20年的探索,發現了高效的手性螺環催化劑,不僅拓寬了不對稱催化領域,還將手性分子的合成效率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周其林介紹:「我們做到了一個最高效率的手性催化劑,它的催化轉化數達到455萬,也就是一個催化劑分子可以創造455萬個手性產物分子。這個結果是2011年發表的,到現在為止沒有人超過。很多藥物都是從天然產物改造過來的,比如青蒿素這些分子,它的結構非常複雜,需要發展它的合成方法,然後用這些方法合成它的類似物,這樣才能找到有用的藥物分子。做基礎研究想的問題不是說幾年以後,要想一二十年以後的事,甚至是百年以後的事情。」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基礎研究領域,越來越多的青年科學家脫穎而出。高洪善指出,從今年的國家自然科學獎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齡來看,青年人才已成基礎研究領域的生力軍。他介紹:「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齡是44.6歲。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齡是52.5歲,分別比2018年都下降了2歲和2.6歲。超過60%的完成人為年齡不足45歲的青年學者,有7項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年齡不到45歲,團隊平均年齡不足45的項目有26項,佔比56.5%。今年自然科學獎獲獎最年輕的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5歲。」

今年的獲獎名單中,還有一個特別的獲獎項目。一檔著名電視欄目——《急診室故事》醫學科普紀錄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團隊第一完成人方秉華介紹,這部紀錄片用最真實的病例為觀眾普及了最有價值的急救醫學知識:「這個作品的鏡頭觸及了常人一般無法觸及的急診搶救室、急診監護室、急診手術室等那些所謂的被封閉的場合。所以這種真實的場景既具有很強的科學普及性,又有直觀性,比較生動。不迴避發生在急診病例處理當中的一些敏感問題,不預設結論,也不預導觀點,而是把鏡頭直接呈現給觀眾,讓觀眾自己去思考。」

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作為一部優秀的科普代表作,《急診室故事》的播出引發觀眾的深入思考,也讓觀眾對醫生這個職業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相關焦點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 得主800萬獎金要交稅嗎?
    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分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據央視新聞報導,經學科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會和獎勵委員會三級評審,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兩名廣東籍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獎作為全國科技界的的重磅獎項,一直受到各界關注。
  • 樂佳善優喜獲《2019年度媽媽信賴品牌獎》
    2019年12月18日,由新浪育兒舉辦的 」2019年度育兒盛典「 活動,在北京召開。本次盛典,由環球網獨家直播,中國關愛委會、中華志願者協會等單位支持。(2019年度育兒盛典現場)樂佳善優品牌在本次年度盛典上,榮獲新浪育兒頒發的《2019年度媽媽信賴品牌》獎項。
  • 圖說|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有哪些亮點?
    圖說 |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有哪些亮點?年,上海聚焦服務國家戰略,全力打造全球學術新思想、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重要策源地,一系列重大突破呈現出「多點開花」的態勢,一批面向世界前沿或引領未來方向或補齊發展短板的重要創新成果脫穎而出!
  • 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 歷屆「最高獎」給了誰
    中新網1月10日電 綜合消息,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潛艇專家黃旭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大氣科學家曾慶存,共同榮獲本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人獎金800萬元人民幣。
  • 2019年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揭曉,聚焦服務國家戰略
    上海科技成果呈現多點開花之勢,聚焦服務國家戰略。5月19日上午,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上海展覽中心召開。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會上獲悉,2019年度上海市共評選出308項(人)授予上海市科學技術獎。
  • 國家科學技術獎出爐 上海在自然科學獎上有新突破
    國家科學技術獎最新出爐,上海這兩方面有新突破剛結束的2019年,從航天事業再到深海探索,我國的科技創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合計308項(人),授獎總數比2018年增加23項。
  • 上海52項重大科技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上海52項重大科技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經國務院批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合計308項(人),曾慶存院士、黃旭華院士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上海市共有52項牽頭或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佔全國獲獎總數的16.9%,連續18年獲獎比例超過10%。52項獲獎項目中,上海市牽頭完成26項,佔上海獲獎項目總量的50%。
  •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出爐!獲獎項目(人)有何特點?
    3月25日,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頒發了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其中突出貢獻獎2人、自然科學獎24項、技術發明獎14項、科技進步獎135項、科技合作獎4人,合計179項(人)。獲獎項目(人)特點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的總體獲獎率為28.1%,與2018年度相比,獲獎項目數量增加3項(人)。更多的優秀成果湧現,充分展示了我省大力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科技創新強省取得的突出成效。
  • 14個項目通過本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透露深圳科創秘密
    8月3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初評結果,14個深圳項目初評通過。本年度初評通過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專用項目另行公布。記者發現,初評通過的14個深圳項目中,包括5項技術發明獎和9項科技進步獎。
  • 年終回顧,2020年度優課大學榮獲中國網際網路教育平臺多個品牌獎項!
    2020年已經走到了尾聲,在今年以前,無人知曉2020年人類會遭遇如此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這場大流行病超出了所有人的認知,全球經濟皆受影響,對教育行業更是產生了無比大的衝擊,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黑天鵝」造成了空前的教育中斷,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所學校受到影響
  • 科技股有猛料: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 涉及這些股
    今天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除了評選出兩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外,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還評選出了296個獲獎項目和10名獲得國際科技合作獎的外籍專家。獲獎項目團隊中,青年人才漸漸成為生力軍,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也顯著加強。
  • 國家科學技術獎標誌性成果掃描—新聞—科學網
    1月9日,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近5年來,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大獎的總數逐年減少。特別是2015年度和2016年度,三大獎總數都控制在300項以下。 「這些項目的共同特點,都是全部依靠當地的產學研力量聯合完成,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實現了自身價值。」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 眾多獎項已獲得國際認可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屠呦呦,早已享譽全球。
  • 上海交通大學2018-2019年度院(系)研究生會優評活動舉行
    6月18日下午,由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會主辦的上海交通大學2018-2019年度院(系)研究生會優評終評活動在新行政樓B418舉行。共青團上海交通大學委員會副書記巢睿祺、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團委書記趙愷、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團委副書記陳旦玥、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團委書記邵憲一、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團學工作負責人宋逸思、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團委副書記李芳、農業與生物學院團委書記熊峰、藥學院團委書記高杏、外國語學院團委書記劉延、校研究生會主席團及各院(系)研究生代表參加此次活動。
  • 齊魯政情丨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公布,解碼山東近五年獲獎項目
    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布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和人選名單,山東省共32個項目獲獎。作為我國最權威的政府科技獎勵,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頒發,每年都是科技界的盛事。五年來,山東在獲獎數量繼續保持高位的同時,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 寧中課例獲得8個省市優課獎,1個縣級優課獎
    日前獲悉,在2019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我校老師精心準備,積極參與,所報課例獲得8個省市優課獎,1個縣級優課獎,展現了寧中教師精湛的教學藝術和獨特的課堂魅力。李青《綜合探究·走進哲學問辯人生》、賈東嬌《結構大小和形狀的影響》獲得省級優課獎
  • 教育部擬提名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公示—新聞—科學網
    教育部擬提名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公示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於
  • 2019年度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出爐
    陝西省政府辦公廳日前發布《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授予楊紹卿院士、安芷生院士、郝躍院士2019年度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根據《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規定,經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各專業評審組評審、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陝西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陝西省政府決定授予楊紹卿院士、安芷生院士、郝躍院士2019年度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新型雜化納米生物功能材料應用基礎研究」等8項成果陝西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渭河流域萬年來特大洪水事件及其氣候水文特性研究」等22項成果陝西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2019年度重慶市交通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公示
    「重慶市交通科學技術獎」是經重慶市科委同意,重慶市交通局批准設立的,由重慶市公路學會負責組織該項獎的評審管理工作,目前該獎項2019年度的評審工作已由「重慶市交通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按相關辦法和程序進行了認真評審 「重慶市交通科學技術獎」是經重慶市科委同意,重慶市交通局批准設立的,由重慶市公路學會負責組織該項獎的評審管理工作,目前該獎項2019年度的評審工作已由
  • 我省25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由我省主持和參與完成的項目有25個,其中1個特等獎、2個一等獎,涵蓋軌道交通、災害預警等多個重點產業領域今年我省再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上有所斬獲1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布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獲獎,其中由我省主持和參與完成的項目有25個,涵蓋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現代農業、軌道交通、災害預警等重點產業領域。
  • 呼和浩特市17項科技成果2名個人獲2019年自治區科學技術獎獎項
    呼和浩特晚報記者11月25日從呼和浩特市科技局了解到,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近日發布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2019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內政發〔2020〕19號)。2019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勵名單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