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時間一來顯示器屏幕都是平的,不過從2014年開始,曲面顯示器開始大量出現。彎曲的屏幕既滿足了用戶追新求變的心裡,又號稱能帶來比平面產品更好的環繞感和沉浸感,使得曲面顯示器大量上市後一度成為了市場上關注度最高的產品,大有和平面顯示器分庭抗禮的架勢。
不過一直關注顯示器市場的小獅子發現,大約從去年開始,顯示器的新品當中,採用IPS屏的平面產品又重新崛起,曲面顯示器在市場上的聲量大幅降低,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方面的話題。
環繞效果難呈現
曲面顯示器所謂更好的環繞感、沉浸感,要想實現其實是有兩個條件的。首先要想獲得最佳的視覺體驗,要保證眼睛到屏幕的距離相當,就得保證眼球位於顯示器屏幕弧面所在圓的圓心位置,這個位置是由屏幕的曲率決定。考慮到顯示器都是在比較近的距離上使用,顯示器的曲率就得越小越好。
早期上市的曲面顯示器都是4000R、3000R的曲率,要求在4米、3米外觀看屏幕,這還看得清屏幕上的內容嗎?現在有產品的曲率已經提升到了1500R,基本解決了使用距離的問題。
可是還有一個條件是屏幕的尺寸。以23.6英寸顯示器和正常的使用距離(0.7m)為例,這個距離上平面顯示器和曲面顯示器的視野夾角其實是差不多的,即便是1800R這樣相對較大的曲率,夾角也差不了多少,因為顯示器尺寸太小,寬度還不到弧線所在圓周長的1/20,這麼一點點彎曲的感覺,的確帶不來什麼環繞的沉浸式體驗。而大尺寸的顯示器效果有保障了,可是價格就上去了。
曲面屏會帶來的問題
目前有關液晶顯示器背光單元的各種光學組件都是針對平面結構設計和優化的,為了達到曲面效果,廠家需要把這些元件強行「掰彎」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首先漏光自然更加難以控制,黑畫面表現就會大打折扣,靜態對比度、亮度均勻度等關鍵指標也很受影響。
液晶面板本身被「掰彎」也會影響畫質。彎曲後的玻璃物理及光學特性發生改變,一方面使得屏幕本身變脆弱,另一方面讓貼附在玻璃上的TFT薄膜電晶體在應力作用下發生位移,並且應力越大的區域位移越明顯,這樣就會出現邊緣發虛等現象。
同時,灌注在玻璃基板中的液晶分子也會由於應力作用產生形變和排列不均,導致屏幕亮度、色彩、清晰度受到影響;強制把屏幕彎曲之後,面板的光學與電氣特性也發生變化,從而影響液晶分子偏轉速度,屏幕上不同區域的動態響應速度甚至有可能會不一致。對於要求苛刻的電競玩家或遊戲發燒友來說,這種影響恐怕是不能接受了。
響應時間高無解
近幾年顯示器市場的一個發展趨勢就是產品不斷細分,其中遊戲顯示器和專業顯示器是其中關注度最高的兩個細分領域,縱觀各家主力新品都是圍繞著這兩個領域打造的。而曲面屏在遊戲和專業應用上卻存在著明顯的短板,導致其在遊戲顯示器和專業顯示器中失寵。
具體來說,曲面屏在遊戲應用上的劣勢在於響應時間偏高。因為曲面屏統一用的是VA面板,其響應時間始終是個問題。目前曲面屏顯示器的響應時間,主流水平為5ms,做得比較好的產品也才能達到4ms,在遊戲中高速變化的場景中,很有可能會出現殘影,無法清晰地顯示出場景細節。
之前IPS面板也有這個問題,但是最新的IPS面板——Nano-IPS和Fast-IPS都將響應時間提升到了1ms,達到了TN面板的水平,再加上前面提到的IPS面板在畫質上的優勢,所以IPS平面顯示器成為了遊戲顯示器的主流。
畫面畸變絕不能接受
對於專業應用而言,曲面屏絕對是一個Debuff。除了前面提到的曲面屏結構的影響,會降低畫質之外,彎曲的屏幕還會造成畫面畸變,這就會導致視覺誤差,特別是針對那些更加精確的專業CAD設計來說,這樣的視覺誤差是絕對不能容忍的。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推出的專業、辦公顯示器目前都採用平面屏的原因所在。
專業顯示器還是堅持使用平面屏
小獅子覺得曲面屏對使用體驗的提升非常有限,如果你是影音發燒友,那就可以選擇大尺寸小曲率的曲面顯示器,還是有不錯的觀影體驗的。如果你是遊戲或者專業用戶的話,那麼IPS平面產品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