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為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推廣研討式教學,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副校長顧濤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主題講授形勢與政策專題研討示範課。校黨委副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齊鵬飛,黨委學生工作部及馬克思主義學院相關負責人到場聽課。
專職輔導員徐景陽、孫權、商競、程萬昕、李南、肖晶、李曉雨、張煦昀、李佳育作為助教進行導學和答疑。來自新聞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的3個班級的學生共同參與了課程的學習。此次研討示範課採用教師導學、學生發言、輔導員答疑、教師總結點評相結合的模式開展。
靳諾在課程開場導學環節,結合視頻短片,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研討主題進行整體導學,綜合分析中國所面臨的國內外形勢,並為同學們探究這一問題提供了幾種具體的思路。靳諾強調,任何個體都不能忽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大變局深刻地影響著國家和個人的前途命運,同學們要從「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和「極不平凡的一年」這個角度切入理解今天的主題,深入思考支撐當今形勢背後的「五個根本」,以及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新時代的年輕人應該有怎樣的作為。靳諾指出,這是一堂探索性的討論課,希望參加課程學習的各位同學作為思政課學習的主體,積極參與研討,與輔導員老師充分交流學習,共同構建一個教學相長的思政課堂。
隨後,公共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徐景陽、新聞學院黨委副書記孫權兩位專職輔導員分別以「百年大變局下的機遇與挑戰——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百年大變局下的國家安全形勢與輿論生態環境」為主題進行導學,帶領同學們從具體視角切入,深度探究「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青年一代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兩位輔導員的導學結束後,來自3個班級的4名學生代表分享了課前小組學習研討的收穫。4個小組的同學都在課前根據老師的布置,認真研讀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來研究認識當前的形勢政策和青年一代的責任使命。其中,新聞學院2018級本科2班陳雨隆分享了小組同學對百年大變局下的國際輿論環境挑戰的研究思考,新聞學院2019級本科2班李自然分享了小組同學對輿情治理與國家安全的關係的認識,公共管理學院2019級行政管理2班張景嶽分享了小組同學從「公共精神」視角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感悟,公共管理學院2019級行政管理2班孫宇彤分享了小組同學對「百年大變局中的青年力量」的認識。
4個小組的代表還整理並提出了同學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在場的各位輔導員都一一進行了解答,師生深入互動,不同視角觀點碰撞,加深了同學們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認識,也開闊了同學們學習的視野和思路。
顧濤對同學們的發言和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點評指導,他表示,希望同學們深刻認識國際格局演變與民族復興、現代化強國目標的疊加性、同步性、長期性,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保持戰略定力、發揚鬥爭精神,在道路、方向、立場等重大原則問題上,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新時代的浪潮中傳承紅色基因,找準自身定位,貢獻青年力量,勇做時代之問的答卷人,在建功新時代的奮進道路上書寫青春華章。
最後,靳諾對本次課程進行了總結,回答了課程開始提出的支撐我們把握大局、保持戰略定力的「五個根本」問題:根本保證在於黨的領導,根本前提在於人民立場,根本保障在於制度體系,根本方法在於協調平衡,根本支撐在於科技創新,並啟發同學們深入思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偉大理論與「兩個大局」同步交織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間的關係。靳諾還從陝北公學開設「中國問題」講座課,經常就國際國內時事舉行座談會、討論會的教學實踐談起,回顧了中國人民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歷史傳統和創新發展。她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始終走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索的前列,今天這樣一堂探索性的研討課,正是對中國人民大學「一體兩翼」思政課模式的發展和創新,對於思政課教學改革具有重大意義,希望參加此次課程學習的同學們作為課程學習的主體,就如何開好形勢與政策研討課提供看法和建議,師生合力,共同把形勢與政策研討課打造成有深度、有廣度、有創新、有啟發的思政金課。
中國人民大學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採取馬克思主義學院和黨委學生工作部協作的組織模式,通過集體備課、協同教學等機制設計,著力推進領導幹部、思政課專職教師和專職輔導員在思政課教學中全面協同、各展所長,是學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此次專題研討示範課的教學模式,是中國人民大學「形勢與政策」專題研討課改革探索設計的教學模式之一,主要應用於需要系統性、多角度深度分析研討的教學主題,由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前通過文獻材料學習和分組小課題研究討論對研討主題進行深入思考,並在課堂上通過導學、分享、點評、答疑等形式引領學生建構思維框架,建立正確認識,深化理解辨析。此外,學校還設計有工作坊式教學、座談研討式教學以適應不同研討主題的需要。研討課將普遍採用40人以內的小班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到研討之中,得到老師有效的指導。
陳雨隆在課後表示,這是一節生動的思政課,跟以往以講授為主的思政課不同,在這個課堂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參與者。在課前,孫權老師布置了課前預習任務,比如閱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習近平關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論述摘編》等參考文獻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讓我們小組在閱讀學習基礎上,針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先進行了討論與思考,在課堂上由我代表同學們把小組的理解和疑惑與在座老師和同學進行了分享。在老師們的導學講解和答疑中,我感覺自己對這個主題有了更深的認識。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讓我感受到知識的傳授不再是從上至下,而是有交流有溝通的平等分享,作為學生,我們對於課程的參與度會更高,老師也能夠了解到我們認識的深度,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通過這樣一堂課,我對正在發生深刻調整的國際格局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這對我們當代青年人非常重要。
張景嶽表示,這次形勢與政策課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我有兩點體會,一是思政課的形式是可以更為活潑的,靳諾書記在課上講,中國人民大學的思政課有著改革探索的優良傳統,這堂公開課就是一個生動活潑的案例,老師與同學共同探索知識,平等交流溝通,實現了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提升了更多同學的參與感;二是形勢與政策課的思政性,很感激靳諾書記和老師們詳細回答了我們小組的問題,從她們高屋建瓴的回答中,我們既對這個問題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也在不知不覺間提升了自己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覺悟,對待一個問題,我們除了應該從專業的角度剖析問題本身,也應該適時跳出問題的框架,審視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和視野。
裴若言表示,新的教學模式給了我新的體驗,課前我們閱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講話,充分的預習讓我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主題有了充分的認識,也能夠更加理解課堂上老師講解的內容,小組討論的過程中也能夠激發頭腦風暴,大家集思廣益,在解決困惑的過程中也提出了新的困惑,讓我對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主題理解的更加深刻。到了課堂上,導學老師的講解讓我梳理了思路,輔導員老師們的答疑解答了我們小組共同的困惑。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讓我在課堂上不再僅僅是一個傾聽者,而是作為一個參與者與老師同學們進行交流和探討,共同探索。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洞察時代和世界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作為青年人,面對這種局面要不畏艱險、衝鋒在前;作為人大人要傳承紅色基因,緊貼時代脈搏、順應時代進步、引領時代發展,勇做時代之問的答卷人。」
孫雪文表示,這堂探索性的思政課,在我的心中留下了兩個關鍵詞:形式新穎和內容深刻。這堂課的授課形式與眾不同,學生和老師之間平等交流,教學相長,老師更像是一位引導者,而不是單純的講授人,在這堂課中,我真正地去思考、討論,在自己學習掌握的知識中歸納觀點,在小組的思想碰撞中發現問題,這樣的形式,是一種模式的改革和突破,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我認為這種課程模式在倡導獨立思考、勇於表達的大學環境裡是非常值得推廣的。這次討論課的內容充實而深刻,我從中收穫頗豐。如今中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應該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面對國際不利的輿論環境,我們應該如何反應?青年人應該作出怎樣的擔當?同學們和老師們都對這些切合實際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和解答,對於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我們而言具重要的意義,令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大變局,也使我更清晰的認識到人大人身上應有的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