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處於「兩個一百年」的關鍵時期,越來越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心。目前來看,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期:全球化與逆全球化處於交鋒階段,新舊工業革命處於交替階段,新舊治理體系處於交換階段,新興經濟體興起與老牌發達國家衰落處於交匯階段……當今及未來,世界將處於一個不確定時期。面對著未來世界發展的不確定性,一切皆有可能。對於中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就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機遇是為有準備的人準備的。對國家而言,同樣如此。在歷史上,我國曾經面臨著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難得機遇,然而,都錯過了,造成國家的積貧積弱。究其原因,就是當時的教育沒有培養出與工業革命相適應的人才。可見,教育對於一個國家發展而言,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和戰術價值。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教育,把發展教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從而促進了教育的大發展、大繁榮。新中國70年,中國在參與全球化的進程中實現了彎道超越,實現了工業化和全球化,甚至成為工業文明和信息文明的世界引領者。70年,中國建立了世界上少有的擁有獨立自主的最完整的工業體系,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人類工業革命史上的奇蹟。而這一切成就背後,離不開中國教育的傑出貢獻。
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世界正處於發展紅利的轉型期,即以「以西方國家領銜的全球化紅利、以廉價勞動力為標誌的人口紅利、以基建和房地產為重心的投資紅利」正逐漸消失,而隨之崛起的是新的發展紅利,即以「一帶一路」領銜的新全球化紅利,以消費和服務為導向的人才紅利、以網際網路、智能革命為重心的技術紅利。新的紅利將帶來人才觀和人才培養模式的革命,這為中國教育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那麼,面對世界發展的不確定性和世界發展的紅利,中國教育如何抓住難得的機遇呢?筆者認為,中國教育應抓住如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發揮好基礎教育的優勢,為世界輸出中國的基礎教育模式
世界最好的基礎教育在中國。中國的基礎教育經過70年的發展,已經把傳統的重視知識學習和國家、民族的認同感教育與西方的探索、創新教育有機融合,形成了既注重知識學習,又注重經驗積累,同時又注重技術、資料和工具的使用。這種中西合璧的新基礎教育優勢,適應了當前智能時代的發展,順應了世界發展的潮流與趨勢。中國的新基礎教育模式,不僅為中國培養數千萬的人才,而且為中國的工業發展的彎道超車做出了特殊貢獻。因此,中國基礎教育的新優勢,必將引領未來世界基礎教育的新發展。
二、充分利用中國網際網路優勢,搶佔新技術高地,為世界貢獻「網際網路+教育」的中國模式、中國經驗
當前,新一輪科學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正撲面而來,中國以優良的基礎設施和完善的網際網路,搶佔了這次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信息革命的先機,目前中國教育,在區塊鏈技術、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引領下,數位化教育已經發展到一個新高度,引領世界教育的智能化發展潮流。未來,中國智能化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經驗,必將輸向全球,為中國的「軟實力」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三、充分發揮「一帶一路」的溢出效應,積極構建「一帶一路」教育帶,為「一帶一路」培養更多人才
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隨著中國國際地位和綜合國力的提升,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提出和實施,中國教育正在昂首闊步向前。如今,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與參與,「一帶一路」的溢出效應越來越明顯,從基礎建設、工業項目到文化交流、人才培養、教育國際合作等。因此,我國教育應抓住機遇,積極構建「一帶一路」教育帶,打造「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實現教育的共享共建共育,為「一帶一路」發展,培養更多的國際化人才。正如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的:「新時代新形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教育和學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抓住機遇、超前布局,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作出總體部署和戰略設計,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
總之,當前的中國教育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從橫向上看,中國教育將隨著「一帶一路」走向世界,將為新的全球治理體系和新秩序體系的建設貢獻力量。從縱向上看,從近代的西學東漸到今天的互學互鑑,中國的發展經歷不平凡的階段,我國教育的發展實踐取得了一系列寶貴經驗,不但為我國的教育發展指明了未來發展方向,也為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教育拓展了走向現代化的途徑,提供了豐富的中國經驗、中國智慧。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走向未來的中國教育,必將為世界教育提供中國實踐、中國智慧、中國模式。
【本文系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教育學]「建設教育強國的國際經驗與中國路徑研究」(VGA180002)成果】
(作者系百色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