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腦轉移發生率居各種惡性腫瘤之首,資料顯示的數據不太一致,在20%—60%左右,大約10%的病人初診時已經發生了腦轉移,尤其是小細胞肺癌、肺腺癌腦轉移發生率高,其次是肺鱗癌。
腦轉移不一定都出現明顯症狀,轉移灶的位置、大小、多少以及患者年齡與症狀大小有關。轉移灶可發生在腦實質上,包括大腦、小腦、腦幹,也可在發生腦膜上,症狀多由顱內高壓及腦功能破壞引起。
顱內壓力增高,頭痛、頭暈,清晨、睡眠、休息時疼痛重一些。顱內高壓使延髓受損引起嘔吐,噁心大多輕一些,胃內容物沒有徵兆地「噴射」出來,不同於胃腸道疾病引起的嘔吐,噁心要重一些才嘔吐。
頭痛和嘔吐多相伴隨,程度也呈一致性。顱內高壓還會使視乳頭受到影響,表現為視物模糊、復視、黑朦等。
轉移灶還會破壞相應的腦部功能,比如大腦轉移灶引起情緒變化、記憶力減退、癲癇、運動、失語等,小腦部轉移灶引起眼球震顫、步態不穩、腦積水等。腦膜轉移灶引起的症狀沒有特異性,大多也是顱內高壓所產生的症狀,頭痛、嘔吐、視物模糊等。
肺癌很容易發生腦轉移,因此,若病人有頭痛、嘔吐的情況就要警惕腦轉移。
肺癌腦轉移如何發現?磁共振檢查是首選,尤其是增強磁共振,若存在磁共振檢查的禁忌症,CT也好,可發現一些較大的腦轉移灶,PET—CT也好,太貴!一般情況下不做轉移灶的病理活檢,特別的情況下才考慮。腦脊液細胞學檢查也比較少用。
腦轉移有兩個糟糕之處,一是破壞人體最重要的指揮系統,引起的後果相對要嚴重,而顱腔密閉,腫瘤佔位引起的高壓沒有多餘緩衝的空間;二是大腦有血腦屏障的保護,很多藥物進不去,而狡猾的癌細胞能進去。
肺癌腦轉移若無有效治療、自然發展,生存時間非常短,因此,治療就需要積極一些,以全身治療的基礎上、根據具體情況考慮局部治療,緩解症狀、延長生存時間為治療目的。目前,肺癌腦轉移有哪些治療方法呢?
若症狀嚴重、或有潛在危險需要很快緩解的情況,手術、放療等局部手段先用。若病情尚平穩,使用全身性治療,轉移灶縮小也可能避免手術、放療。手術、放療這多年治療變化不是太大,但新藥不斷出現,治療變化也非常大。
化療是治療肺癌腦轉移最傳統的辦法,總體效果一般,「替莫」藥入腦的濃度要大一些。若肺癌驅動基因突變陽性考慮相應的靶向治療,比如三代EGFR靶向藥物在腦內的濃度也很高。
免疫治療對一些晚期肺癌效果也很好。還有抗血管生成藥物也可以選擇。也有不同作用的藥物聯合治療方案,比如化療聯合抗血管生成藥物,化療聯合免疫治療,抗血管生成藥物聯合靶向藥物,等等。
目前,腦轉移還沒有有效的預防手段,術後規範治療、積極的康復或降低一些肺癌腦轉移發生率。科學抗癌,關愛生命!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