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可持續發展目標 報告稱中國在5個領域研究數量居全球首位

2020-12-08 瀟湘晨報

中新網北京11月18日電 (記者 張素)2015年至2019年,中國發表的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文章數量超過69萬篇。其中,中國在以下5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發表的相關文章的數量排名全球第一,分別是: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可持續城市和社區,負責任消費和生產。

以上發現來自全球信息分析和科技醫學學術出版機構愛思唯爾18日在北京發布的中文版報告《以科研的力量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愛思唯爾方面表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設立於2015年,他們希望通過包括這份報告在內的多種形式,分享其在內容、數據和分析方面的洞見來幫助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這份報告稱,過去五年間,全球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文章數量達到了410萬篇。但直接致力於減少貧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文章數量非常有限。

報告按照文章作者所在機構的國別分析稱,美國、中國、英國在幾乎所有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發文數量上位列前三。其中,中國科研產出最高的3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分別為良好健康與福祉,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報告還以RAI相對活躍指數(一個國家某一特定可持續發展目標發文量在國家總體發文中佔比與全球平均佔比的倍數關係)來衡量一個國家在相關領域的科研活躍情況。結果表明,中國在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可持續城市和社區等方面的研究尤為活躍。

這份報告的特點更在於引入性別角度。報告撰寫者通過新的SciVal匹配方法,呈現了愛思唯爾國際科研評估中心所做的一項研究。通過對前16項可持續發展目標進行評估發現,在所有可持續發展目標研究中明顯缺乏性別維度的分析。僅在性別平等、良好的健康與福祉這兩個目標中,超過60%的文章會考慮性別因素。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體現了科學在社會發展中所起的關鍵作用,我們也一直在為全球的共同努力作出應有的貢獻。我們將通過公司內部的行動以及我們在高質量信息、數據和分析工具方面的獨特優勢來支持科研、衛生和公共政策方面的所有利益相關方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愛思唯爾執行長白可珊(Kumsal Bayazit)說。

愛思唯爾方面表示,這份報告揭示了現有知識體系中存在的不足,也包含了來自研究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的專家所提供的見解,這些或可對決策者和研究人員有所啟發。另一方面,這些目標之間並非是割裂的,報告也希望政界、學界、企業界、科研界等有關方攜手努力,「共同提升我們理解科學以及為推動這些關鍵目標需要採取的具體行動」。

愛思唯爾方面提醒,讀者可在Mendeley Data上免費獲取全部方法論文檔,包括界定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研究文獻的檢索式,並鼓勵科研界通過充分利用Scopus和SciVal的功能以及數據集來創建自己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分析項目。(完)

【編輯:白嘉懿】

【來源:中國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90期:中國機器人數量居世界首位,超出...
    中國機器人數量居世界首位,超出日本兩倍多全球最大製造業國家——中國,在2019年新引進機器人數量和總保有量均位居於世界第一。中國去年新引進了140,500臺機器人,相當於全球新引進數量的三分之一,是同期美國引進數量的4倍多。根據World Robotics發布的報告,中國工廠的機器人保有量在2019年增長了21%(14萬臺),達到78.3萬臺,是排名第二日本的兩倍多;後者2019年新增機器人4.9萬臺——增長了12%,總庫存達35.5萬臺。在中國,有71%的新機器人是從國外供應商提供的。
  • 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發布瑞典可持續發展傳播報告 斯道拉恩索排名首位
    斯道拉恩索在近期發布的瑞典可持續發展傳播報告中獲得了最高分。這項研究涵蓋了納斯達克斯德哥爾摩大型股指數(Nasdaq Stockholm Large Cap index)的所有72家上市公司,旨在探索與評價企業對於可持續發展的傳播效果。
  • 山東檢驗檢測機構數量超3600家 數量居中國首位
    山東檢驗檢測機構數量超3600家 數量居中國首位 2020-12-11 20:08:44     山東省人民政府1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該省2020年檢驗檢測領域監督管理情況。
  • 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 IPv6地址數量居全球首位
    第44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發布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 IPv6地址數量居全球首位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30日在京發布的第44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
  • 研究報告稱中國成為全球第四大車企研發首選地
    中新網上海4月21日電(記者姜煜)普華永道21日發布《2015年全球創新1000強》汽車行業數據分析報告稱,2015年中國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企業研發首選地。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則首次進入全球創新汽車企業前20強。
  • 可持續發展169個具體目標解析及案例(29)
    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涵蓋17項目標,第四項為「優質教育」,即: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解讀點此)在這一大項下面,有13個具體目標,第一個是:到2030年,確保所有男女童完成免費、公平和優質的中小學教育,並取得相關和有效的學習成果。●  現狀教育能夠提升社會經濟地位,更是擺脫貧困的關鍵。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大部分國家宣布臨時關閉學校,這對全球91%以上的學生造成影響。
  • 聯合國大學——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事業出謀劃策
    自此,聯合國大學的首批重點項目領域得以確立,涵蓋世界飢餓、自然資源以及人類和社會發展等。在隨後的三十多年中,這些重點領域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逐漸形成了聯合國大學如今開展的五大專題組:和平、安全和人權;發展治理;人口與健康;全球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科學、技術和社會。
  • 《全球工程前沿2020》報告發布 新冠病毒研究入選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12月18日)上午,中國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2020》報告在京發布。報告圍繞信息與電子工程、醫藥衛生等9個領域,遴選出年度工程研究前沿93項和工程開發前沿91項。記者注意到,在醫藥衛生領域,「新型冠狀病毒及潛在新發高致病病毒的全球研究」入選前十名。
  • 建言「十四五」:將可持續發展目標納入績效考核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副所長、研究員張煥波表示,「從長遠來看,我們希望將可持續發展指標納入地方政府、企業績效考核系統。」可持續發展需要均衡發展儘管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可持續發展指標的應用仍然處於早期階段。
  • 報告稱我國科技人力資源規模居世界首位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2020中國科技智庫論壇上,中國科協發布了《中國科學技術與工程指標(2020)》報告。報告提到,從總體上看,中國科技創新投入產出規模已居世界前列,科技人力資源規模居世界首位,研發經費投入規模與美國的差距不斷縮小。不過發達國家的科技創新實力和影響力仍具顯著優勢。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科技人力資源已達10154.5萬人,位居世界第一。
  • 2020 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排行榜公布,泰國排名東協第一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華輿訊 據泰國頭條新聞援引泰媒報導,英國劍橋大學公布2020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以及202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SDG)排名,泰國在全球166個國家的202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排行中排名第41,在東協排名第一。
  • 可持續發展169個具體目標解析及案例(35)
    (解讀點此)在這一大項下面,有13個具體目標,第七個是:到2030年,確保所有進行學習的人都掌握可持續發展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具體做法包括開展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生活方式、人權和性別平等方面的教育、弘揚和平和非暴力文化、提升全球公民意識,以及肯定文化多樣性和文化對可持續發展的貢獻。
  •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9》發布
    5月24日,《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9》(中英文版)在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報告》從全球形勢、創新環境、科研突破、經濟發展、社會應用、人才支撐、區域格局等視角,對過去一年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總體情況進行了回顧,力圖客觀反映《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規劃啟動實施以來的落實推進情況,揭示未來發展所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挑戰。
  • 西電人工智慧領域基礎研究持續領跑
    數據顯示,西電2018-2020年國家自然基金人工智慧領域獲資助項目數共計51項(含面上項目、青年項目和重點項目等類別),居各高校之首。據不完全統計,大連理工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和中山大學近三年獲批項目數量也都在25項以上。
  • 中國可持續發展報告發布: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廣東位居前五
    12月1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阿里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可持續發展藍皮書: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直轄市和東部沿海省份可持續發展排名靠前,從城市層面來看,珠海連續三年排名首位。
  • 聚焦可持續發展願景 德勤中國發布2020財年社會影響力報告
    12月10日,德勤發布《德勤中國2020財年社會影響力報告》,圍繞德勤可持續發展願景,從業務、人才、社區、環境等多個維度披露德勤中國為推動社會共同進步和發展所做出的持續貢獻。這也是德勤中國首次全面推出影響力報告。
  •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發展迅速,基礎層仍相對薄弱
    5月24日上午,由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國內外多家機構,組織編寫的《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9》(中英文版)在浦江創新論壇上發布。《報告》分析結果顯示,美國、中國、英國在人工智慧發展方面表現突出,其它國家也各有特點。美國人工智慧論文引文影響力(FWCI)、PCT專利數量、企業數量和融資規模等指標都居全球第一,整體實力領跑全球。中國人工智慧論文發文量居全球最高,企業數量、融資規模居全球第二,但引文影響力指標(FWCI)相對落後。
  • 可持續發展169個具體目標解析及案例(33)
    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涵蓋17項目標,第四項為「優質教育」,即: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解讀點此)在這一大項下面,有13個具體目標,第五個是:到2030年,消除教育中的性別差距,確保殘疾人士、土著居民和處境脆弱兒童等弱勢群體平等獲得各級教育和職業培訓。●  現狀國際篇新冠疫情加劇弱勢群體的教育損失
  • 中國居全球第四!自然指數首次聚焦AI研究產出
    (AI)領域的研究排名,中國2015~2019年科研產出增長最快,但AI領域自然指數文章總份額前50強機構中,歐美研究機構居主導地位。 12月10日出版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增刊首次聚焦全球人工智慧(AI)領域的研究排名。在最新榜單中,2015~2019年,美國的AI研究產出高居榜首,英國、德國緊隨其後,中國位居第四位,但發展勢頭強勁。
  • 全球可持續發展領域權威受聘清華大學客座教授
    12月7日晚,全球可持續發展領域權威、美國康奈爾大學Johnson管理學院教授Stuart L. Hart受聘為清華大學客座教授,並在清華經管學院發表題為「以綠色跨越戰略實現可持續繁榮」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