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58年,法國勢力開始滲透進入越南,1897年,法國為統一管治越南(被分為東京、安南和交趾支那三部分),又設立了法屬印度支那聯邦。到1945年的時候,法國在越南的殖民管治已經持續87年。
二戰開始後,法國政府投降,而其在印度支那的統治則被日本人替代。在最初幾年,日本允許法國殖民政府繼續存在,充當統治印度支那地區的傀儡。然而1943年起,日軍在太平洋上屢遭失敗,而1944年英美盟軍成功解放法國本土,新成立的戴高樂政府很可能會取得印度支那的控制,這對日本極為不利。
1945年3月9日,駐越南日軍發動「三九事變」,用一天的時間就徹底清理掉法國殖民政府,然後說服阮朝保大皇帝出面充當傀儡,建立了所謂的越南帝國,實際上則是日本人直接主導。
隨著根深蒂固的法國勢力退出,日軍的統治還尚未牢固,保大皇帝缺乏威望,越南出現了權力真空時期,各地的民族主義運動風起雲湧。4月,越共總書記長徵於河內主持會議,宣布將各類追求民族獨立的越盟武裝編為「越南解放軍」,由武元甲指揮。
8月13日,越南全國起義委員會成立,號召發動全國性總攻擊。15日日本宣布投降。16日委員會宣布成立臨時政府,胡志明擔任主席。17日開始,大批呼喊獨立口號的群眾衝擊各地殖民機構。19日,越盟成功接收河內的保安隊、警察署等政府機關,許多保安隊和警察也都見勢投靠越盟。對於親日政府和即將崩潰的日軍,則是採取旁觀角色、進行一些消極的抵抗, 大批法國前殖民官員還在被監禁,使得越盟在各大城市行動時如入無人之境。
8月23日,胡志明致電首都順化,要求保大帝退位。25日,保大帝宣布退位。8月30日,保大帝在順化皇宮的午門前舉行了退位儀式,將象徵權力的國璽和寶劍交給越盟代表。9月2日,胡志明在河內巴亭廣場宣讀《獨立宣言》,正式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