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理髮就哭鬧?行為背後是自我意識發展不明顯的體現

2020-08-07 媽咪愛萌娃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理髮對於成年人是稀疏平常的事情,不理頭髮都會覺得很難受,但是這對於孩子來說並不輕鬆,很多孩子進入理髮店就像是要去打針似的,異常哭鬧,很多家長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孩子為什麼會那麼奇怪呢?理髮又不疼為什麼會那害怕呢?

我的孩子也是如此,理髮的時候都需要摁著他,需要我抓著他,理髮師給他理髮,十分麻煩,我怎麼說孩子都是哭鬧,怎麼哄也哄不好,我一開始覺得是自己家孩子膽小。

但是理髮師告訴我這是正常現象,很多孩子都會「護頭」,等孩子慢慢長大一點,就不會如此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小孩子為什在理髮時候哭鬧,知道孩子哭鬧的背後原因,相信家長也就不再焦慮。

孩子一理髮就哭鬧?行為背後是自我意識發展不明顯的體現

一:孩子理髮時候哭鬧的原因

人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自我意識會隨著年齡逐漸增長,孩子剛開始在理髮的時候吵鬧,可能是因為孩子還認生,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有了一定自我意識之後,情況也就發生變化。

心理學中有個著名效應「鏡子測試」,也就是說,當孩子能夠認得出鏡子裡面的人是自己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也就相對完善,根據科學家們調查發現孩子在18個月之後才能夠認得出鏡子裡面的是自己。

認生這個詞非常好理解,就是說當孩子看到陌生人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敏感,躲避,不願意與陌生人多做交流,哪怕對方看起來非常和善,其實認生的現象就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一個必定階段,絕大多數的孩子在一歲的左右就開始認生。

當人生階段的寶寶進入理髮店的時候,看到了陌生的場景,陌生的人心裡雖然十分害怕,所以就控制不住地吵鬧,但是一回生,二回熟,一歲的時候情況有所好轉,到寶寶兩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入理髮店,不再哭鬧。

還有一種原因,就是在孩子的不成熟意識中,很可能把頭髮當做自己身體中不可缺少一部分,如果頭髮被剪掉,那麼自己就是不完整的了,所以會擔心和害怕。

這都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不完善的現象。我的孩子都在第一理髮的時候,並沒有表現什麼異樣,相反還表現得十分安靜,但是到了第二次的時候卻大大相逕庭,原本安靜的孩子突然變得恐懼急躁起來,我想原因就是在第一次剪頭髮的時候給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孩子一理髮就哭鬧?行為背後是自我意識發展不明顯的體現

二,孩子有不愉快的理髮經歷

1,噪音

剪頭髮時候推子嗡嗡的,大人們都已經習以為常,不覺得這有什麼,但是在孩子的角度卻不這麼認為,孩子習慣了安靜的環境,忽然長時間的噪音很可能讓他們難以忍受。

2,掉落頭髮讓他們不開心

理頭髮時候孩子總是需要被大人們團團圍住,在這樣的注視下本身就讓孩子有些不舒服,男孩子看著自己平日的頭髮一點一點掉落在臉上,地上,心情自然有些不舒服。

3,孩子曾理髮受過傷

孩子不喜歡理髮很有可能是因為孩子曾因為理髮受過傷,這並不是空穴來風,孩子都剃過滿月頭,在這剃頭髮過程中,孩子的嬌嫩皮膚很容易受傷,孩子很不舒服,腦海中存留著對理髮有所恐懼,所以美美理髮時候總是不開心,不願意理髮。

孩子一理髮就哭鬧?行為背後是自我意識發展不明顯的體現

三,如何讓孩子在理髮過程中安靜下來

1:轉移注意力

這個辦法非常實用,在孩子剪頭髮的過程中,讓孩子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別讓孩子看到自己頭髮掉落,家長可以和孩子聊天,說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

如果不知道說些什麼呢,你也可以打開自己的手機,問問孩子喜歡哪部動畫片,然後播放給孩子,這樣孩子也就成功轉移注意力,集中精力看動畫片,他也就無暇顧忌頭髮掉落,自然安靜許多。

2:給予孩子鼓勵

就像《我的房子長頭髮啦》一樣,在故事的最後他說,看見鏡子裡面漂亮的自己,很是開心,這其實是對孩子剪頭髮所說的正向引導。

讓孩子感受到理頭髮之後的感覺,家長也可以這樣做,在孩子理完頭髮之後告訴孩子你比之前好看多了,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讚美和肯定。

孩子一理髮就哭鬧?行為背後是自我意識發展不明顯的體現

孩子也不例外,可能孩子還在糾結自己的髮型到底好不好看,這時候收到了你的讚揚,心裏面的猶豫自然煙消雲散,所以我希望家長都要試著鼓勵孩子,消除孩子的恐懼,加強對於孩子理頭髮時候的正向引導。

3,洗澡後理髮

這一點主要是針對於三歲前的孩子,根據《日常生活問題行為解決手冊》中提到,孩子在浴池時候心情是比較好的,相對平靜 所以對理頭髮抗拒心裡較少。

在家裡給孩子洗澡時候也好操作一些,如果在外洗澡有獨立水池也是可以理髮,我的孩子在三歲前便是自己小心剃頭,到了三歲後才去理髮店,避免孩子小時候不小心受到傷害。

孩子一理髮就哭鬧?行為背後是自我意識發展不明顯的體現

四,如何引導害怕理髮的孩子

1,讓孩子玩理髮的小玩具

家長也可以在家裡建造一些理髮店的場景幫助孩子走出心理陰影,比如說買一些理髮的小玩具,小梳子小吹風機,小剪子等等,讓孩子用這些小工具把自己寫的小玩具打扮的漂漂亮亮。

孩子在玩這些小工具的時候,心裡逐漸會改變對這些工具的看法,自然而然就會走出心理陰,並且讓孩子自主的選擇自己玩偶的髮型,也會提升孩子的審美能力,我相信在家長的細心教導下,孩子也會慢慢走出恐懼心理。

如果對理髮心生畏懼的孩子,在理髮的時候總是大哭大鬧,死活都不肯讓理頭髮,似乎理頭髮像是跟打針一樣痛苦的事情,家長也很難辦。

一邊是孩子的頭髮越來越長,不得不剪,另一邊是孩子死死的護住自己的頭髮,死活也不讓剪,家長肯定左右為難,這時候家長就要學習一些小技巧,讓孩子在剪頭髮的過程中變得平靜。

孩子一理髮就哭鬧?行為背後是自我意識發展不明顯的體現

2,觀看關於理髮的繪本

孩子對理髮的恐懼源於自己的內心,自己內心不接受這一事物,自然心生牴觸恐懼症的心理,所以思想層面的東西就要讓孩子心裏面首先接受,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開端,我的建議是讓孩子多看一些關於理髮的繪本。

例如《我家的房子長頭髮啦》,這部繪本充分的展現了作者的想像力,十分契合孩子想問題的角度,例如他把理頭髮前的洗頭說成消防車清理自己的頭髮,剪頭髮的過程是一位力大無窮的大力士幫自己拔掉頭髮。

吹風機吹頭髮的過程他說城市有一條風龍幫自己吹乾,理頭髮的過程被他說得惟妙惟肖,生動形象,這也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孩子的恐懼。

並且故事的最後說經過風龍,消防車等等,在鏡子裡面他看到了個漂亮的自己,理髮有助於自己的形象,讓自己漂漂亮亮的,當孩子們再次到理髮店剪頭髮的時候,想到這個繪本,心中也會充滿興趣,不再畏懼。

孩子理髮時候哭鬧家長也不要掉以輕心,不要讓孩子的童年產生陰影,要找到孩子不喜歡理髮的真正原因,好對症下藥,孩子如今還小,對事物認識還不健全,家長要幫助孩子對事物產生正確的認識,相信在家長的正確引導,和年齡的增長終究會有所好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一理髮就哭鬧?不是孩子難受,而是自我意識發展不足的表現
    我想不少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那就是孩子在小的時候,最討厭去理髮了,每次理髮都要大哭一次,怎麼哄都不行。對於我們大人來說,理髮是一件極其正常的事情,而且理完還會覺得很舒服。可孩子為何非要大哭不止呢?鄰居小玲,家裡有一個16個月大的孩子,平時特別乖,基本上不怎麼哭鬧。可是每次當小玲要帶他去理髮的時候,他就會哭鬧不止,堅決不去理髮店。小玲哄個不停也不管用,孩子依然在那哭。
  • 為什麼孩子不喜歡理髮?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家長要知曉
    10個孩子有9個在理髮時都會又哭又鬧不配合,特別是兩三歲的孩子,頭髮堅決不讓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護頭」。很多家長可能會不明白,只是理個頭髮而已,又不疼,為啥寶寶會哭得撕心裂肺?但其實我們可以深入了解一下這種行為的成因,嘗試著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問題,可能就知道該如何糾正孩子了。
  • 為啥孩子不喜歡理髮?背後的原因你要知道,學會引導孩子乖乖配合
    可能在理髮店門前,孩子還是笑臉盈盈的,但是當孩子踏入理髮店後,孩子就會哭鬧起來,整個過程可以說是慘不忍睹。這也讓小蘭感到非常頭痛,因為她家孩子理個髮的時間,遠超其他小孩好幾倍。而且很多理髮師都不敢給她家孩子理髮,因為孩子一哭鬧起來,就會動個不停。理髮師生怕自己會不小心傷到了孩子,這也使得小蘭想要自己買一個理髮器給孩子理髮。
  • 孩子的自我意識是如何發展的呢?
    到了15月齡,孩子才懂得觸摸自己的鼻子,到了18月齡,幾乎八成孩子能夠認出鏡子裡的自己而去摸鼻子。說明,孩子到一歲半就有了行為上的「自我意識」。這個月齡的孤獨症孩子會有自我意識嗎?我沒試過,建議父母不妨試試看,權當了解孩子是否異常的一個小測試。也可參照以下標準,看看自己寶寶是否達標。
  • 每一個不聽話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自我意識在作祟
    01 自我意識的外現形式有一天一個寶媽說,孩子昨天晚上鬧了一晚上,也不為什麼,就是因為看電視,她想看小豬佩琪,我給他換了《小豬佩奇》,她還是不滿意,非要哭。 仔細追問才發現,是當時電視有點卡,遙控器按幾下才管用,媽媽嫌孩子亂按會更卡,所以拿過遙控器給孩子放了佩奇。
  • 孩子為啥拒絕理髮?不是因為怕醜,家長弄清楚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這麼多寶媽吐槽給孩子理髮難,那為何孩子都不喜歡理髮,一去理髮就嚎啕大哭呢?背後的原因有多少?>1、「認生」的發展人生是指當進入陌生環境或看見陌生的人之後,產生敏感、恐懼、哭鬧的行為,即使是溫柔美麗。所以,孩子不喜歡理頭髮,一去理頭髮就嚎啕大哭。
  • 孩子不聽話?是「自我意識發展」的必經階段,家長不必擔心
    孩子不聽話?是「自我意識發展」的必經階段,家長不必擔心在養育孩子過程中,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多多少少會產生一種「失控感」,覺得孩子越來越難以管教,過去樂於聽從父母建議的孩子有時候會對父母的看法嗤之以鼻。
  • 如何促進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4個成長方法,幫助孩子成為佼佼者
    這些變化,都反映了寶寶自我意識的萌芽發展,即有了我存在、我佔有、我需要、我想的想法。自我意識的發展,有助於孩子探索自己、認識自己、控制自己,是成長之路上的重要裡程碑。在最近熱播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中,提到以下4種方法,幫助孩子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方法1:模仿《超人回來中》本特利要戒奶嘴,但戒不掉。哥哥威廉就抱著弟弟就著自己的胸餵奶。正巧爸爸出來看見,被嚇了一跳。
  • 關於孩子哭鬧背後的需求,家長需要了解行為背後的行為動機
    嗨大家好我是潘宇軒的媽媽齊知予,這期咱們通過兒童行為心理學來給各位父母解答關於兒童行為心理背後的行為動機。可能上一秒孩子還是哈哈大笑,還沒有過幾分鐘又是各種哭鬧;有的時候也會為了和孩子爭奪玩具大打出手,又有時候可能會一個人躲在小小的角落裡自言自語,不知道在說什麼,等等。
  • 認識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幾個階段,幫助孩子擁有正確「自我意識」
    之前在教育機構工作,經常會有家長問到:為什麼有的孩子能對學習那麼有主見,我家孩子就不行呢?這其實是自我意識的發展問題。當孩子的自我發展比較完善時,他們就會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從辛巴看自我意識發展三階段1、 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是自我意識發展最原始的形態,是孩子對自己的存在有一定的認知。孩子剛出生時的自我意識還沒形成,不了解自己身體的存在,在自己的手手的時候,以為在吃別的東西。
  • 孩子總抱著毛絨玩具?別急著剝奪,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識」的體現
    每個小孩子的小時候都至少會擁有一個毛絨玩具,那個玩具就像是他們的小夥伴一樣,可以在父母不在的時候給他們帶來安全感,但是有的孩子卻會一整天都抱著玩具不撒手,這就讓父母有些擔心孩子是不是有戀物情結了。她的媽媽跟我一樣待在監護區,看著自己家的孩子寧願抱著毛絨玩具在那裡坐著看別的孩子玩水也不願意下水的情況,深深的嘆了口氣。因為都是孩子父母,所以我們很快的就聊了起來。她跟我說,自己家的孩子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十分的喜歡抱著毛絨玩具,之前也沒有這種情況。你一把她的玩具拿走了吧,她絕對會哭得讓你還給他。
  • 這些行為都是寶寶自我獨立意識的體現,請家長不要強迫孩子
    寶媽納悶,這個孩子怎麼不願意當眾表演了呢?寶寶到了2歲的時候,自我意識飛速發展,使得寶寶對「你」、「我」很敏感。然後,把自己的東西拿開,不讓別人動。這個時候,很多媽媽懂得不強行動寶寶的東西,以讓寶寶充分體會到「我」的意味,以促進寶寶很好地把自己與這個世界分離開,從而很好地建構自我、走出自我,成為一名社會人。可是媽媽有的時候也會犯一個錯誤,那就是不理解寶寶在建構自我的過程中,也需要自我感覺不受打擾。
  • 挑食、常夜醒、喜歡哭鬧,原來孩子"問題行為"背後藏著這樣的真相
    但在美國兒科醫生克勞迪婭•M.戈爾德博士看來,這所有&34;的背後,都隱藏著孩子不被理解的感受。他們有的哭鬧不停,有的叛逆不講理,還有的失眠焦慮。憂心忡忡的父母束手無策之下,只能尋求醫生開藥物治療,但這些藥物治標不治本,只能暫時緩解症狀,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克勞迪婭沒有像大多數的兒科醫生那樣,草率的就給出診斷並且開出藥物,而是通過和孩子父母聊天,了解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和父母養育孩子的過程,從而確定孩子真正的問題在哪裡。
  • 孩子一不如意就哭鬧,為什麼反倒是進步?
    就是我在前面說過從秩序敏感期到執拗敏感期,也就是孩子從堅持到執拗這個升級,孩子的關注點從生活秩序延伸到了心理秩序,這個規律在樂樂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接下來我就為你做個分析,到了執拗敏感期階段兒童已經逐漸形成了自我,從對環境秩序的要求上升到了自我意識層面,這是什麼意思呢?
  • 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
    近教師招聘正處於積極備考的階段,而且很多考試都出現了主觀題的考點,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下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一、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是隨年齡增長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的。在整個小學時期,小學生的自我意識不斷發展,但不是直線的、等速的,既有上升時期,也有平穩發展時期。
  • 孩子缺乏安全意識背後有深層原因
    最近,上海齊家教育的網絡微課,圍繞「熊孩子」的一次「過馬路」事件展開了深入討論,讓我們通過事件,看到孩子的安全意識缺乏背後的深層原因,思考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從危險的自我中心中走出來,學會遵循規則,敬重「愛的權威」,建立真正的生命安全意識。
  • 10個孩子9個怕剪髮?學會3個超好用的小妙招,讓孩子配合你理髮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除了給孩子洗澡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之外,讓孩子理髮比洗澡更麻煩。很多孩子一聽到理髮就開始不耐煩,整個人都變得異常煩躁。其實孩子不願意理髮背後是有原因的,家長們要學好妙招,讓孩子愛上理髮。
  • 孩子說「不」其實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一開始,我十分不理解,認為她不聽話,無理取鬧。這就是所謂的「自我意識」的覺醒。3歲至7歲這一期間,屬於孩子人生發展的第一逆反期,孩子會要求行為活動自主和實現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這是發展中的正常現象。
  • 寶寶不滿足就哭鬧怎麼辦 如何糾正孩子這樣的行為
    哭鬧行為說明2歲以後,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不斷增強,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在不斷加強。喜歡哭鬧往往不是因為自身面臨痛苦,更多的時候是因為自身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企圖嘗試用各種方式來與外界相處,引起外界的注意。
  • 孩子有「自我意識」是好事,經歷這4個層面的發展,心智會更成熟
    其實,孩子進入叛逆期、與父母的意願反著來,表面看起來是孩子變得不聽話、不接受管教,但卻也是一件好事,這究竟是怎麼說呢?因為孩子變得叛逆、不願意按照父母的想法來做事,這些行為都表示孩子開始出現自我意識,這是孩子有了自主意識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