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是在父權的體系內尋找身份和位置;第二是在女權的譜系裡尋找位置。第三是在性別關係裡尋找位置。把這三個少女心結,放在整個網絡女平文學的脈絡裡面,就會看到三條脈絡裡面的起承轉合。
莊庸,中國青年出版社副編審,著名評論家。
《羋月傳》以小兒女日常小心結,寫大爭之世和大歷史,為如何縫補這個撕裂的時代,提供了一個思想。
《羋月傳》一個非常重要的創作特點就是,問題倒逼講故事的邏輯。我把它概括成羋月三問,羋月一輩子都在問三個問題:當父權,當男人撐不起來的時候,女人怎麼辦;女人的道路是不是要像王一樣,然後鯤鵬展翅;到底是寫個人化的逍遙遊,還是鯤鵬即實力。
我們把講故事分成三個脈絡去考察的話,第一個脈絡是作品自身的脈絡,你會看到它是打了三個小姑娘才會打的結,但是這個結有狠勁兒,支配著一個大歷史的邏輯。
我把它概括成少女成長的三個心結。第一是在父權的體系內尋找身份和位置;第二是在女權的譜系裡尋找位置。第三是在性別關係裡尋找位置。這就構成了羋月的三個少女心結。如果我們把這三個少女心結,放在整個網絡女平文學的脈絡裡面,就會看到三條脈絡裡面的起承轉合。
《羋月傳》,蔣勝男 著。
第一條脈絡是隨波逐流到一代均勢。《羋月傳》傳承了2003年到2007年,整個網絡女平文學裡女性文學向大歷史文學爭取話語權的脈絡,並且在2015年重新接續,轉移落地又接續傳統文脈。
第二條脈絡是放到從《金枝玉孽1》到《金枝玉孽2》裡面來看,這兩部港劇相隔十年,並且中間以《甄繯傳》作為橋梁。《羋月傳》在10年的宮鬥史中,完成了從尊愛到遵從,再到爭取女性自我獨立和夢想的一個轉折和鋪敘。
第三條就是從淑女攻略到無長兄,《羋月傳》基本上是濃縮了網絡文學的性別革命、重建女性自我歷史、兩性關係和女性族群認同的一個歷史,並推出了一個時代,推到了一個時代的拷問。這個拷問需要我們回到時代的脈絡裡,從《羋月傳》到21世紀,羋月背後的當代女性生存困境和時代哲學,基本上也可以分成三個來解剖。
第一就是羋月是一隻W概念股,W概念股,就是女性概念股。21世紀以來,女性成為最重要的一個商業單元,當下的超級IP熱裡面,女性題材的作品,幾乎佔領了大半壁江山。但是這個超級IP,滿足了女性的欲望導向,而沒有文學精神的訴求,《羋月傳》的探索,給了我們一個啟示。
第二個就是,我認為蔣勝男是一個俚語,俚語是什麼?就是在網絡女性作家文學裡頭出現了一大批,高知的女性群體。比如說新婚姻法出來以後,她可以重新探尋女性的財產。但是蔣勝男在知識考古和重建知識體系中,從「女柴」變成了「女才」,這是個重要的轉折。
還有《羋月傳》在整個女性的運動裡面,提出了一個強烈的對時代的拷問,不能低估女性自身的少女成長心結,對於縫補這個撕裂的時代的重要性。
當下一系列的鳳凰男、孔雀女、社會問題的背後,都跟女性的少女成長有關。所以我認為這個少女情節小可以安家,大可以安邦。(文/莊庸,整理編輯:馬小鈺)
本文是騰訊文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華文好書」微信公眾號ID:ihaoshu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