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VC胡博予:「鈍感力」投資人和他的創業不歸路 l 了不起的投資人

2020-12-25 36kr

 

「了不起的投資人」是36氪的新欄目。我們對它的定位是:找到中國新一代投資人中最出色的,以最大的誠實還原他們對投資、時代、人性以及自我的理解。 我們相信:他們具有遠超同輩的卓越,他們正在定義未來。 

文 於麗麗

編輯 洪鵠

不在國貿,不在三元橋,不在望京。投資人胡博予創立的新基金XVC隱藏在北京團結湖中心的小島上,遺世獨立。一路上需要繞過湖,穿過橋,才能看到XVC影影綽綽的小白樓。幾個人,兩層樓,門口幾株櫻花樹。選址以及簡單的團隊構成,讓人覺得,這和被貼上創投圈「思想家」標籤的胡博予的宅男屬性一脈相承。

他們的公號「XVC和朋友們」也是自帶散漫,發文經常有一搭沒一搭,甚至連胡博予幾篇刷爆創投圈的文章比如《用VC的方法炒股票》,《尋找下一個騰訊:用炒股票的方法做VC》,《那些沒有說的實話》等都未收全。

大河奔騰的時代,狼奔豕突的創投圈,不慌不張的胡博予像一個孤案。變化和速度帶來的集體性的焦慮幾乎沒有落到他身上,至少沒有顯現出來。 

篤定源自他對自己「那套打法」的信心,這在此前已被市場與時間驗證。10年創業,胡博予和幾個同學創辦的信貸管理軟體公司安碩信息,在激烈的廝殺中,幾乎壟斷整個市場,最終在創業板上市。9年投資,他先後就職於金沙江、摩根史坦利、DCM、藍湖資本,投出的8個A輪和2個天使輪項目,其中就包括明星公司如快手、美菜、優信拍、51Talk,這10個項目的總估值漲了76倍,平均估值超過20億美金,且後續投資者主要是高瓴資本、軟銀、DST等「頂級接盤俠」。

2016年下半年正值資本寒冬,他卻募集了一隻近2億美金的新基金。取名XVC,寓意新基金可以像自變量「X」一樣獨立思考。

時隔多年,再次創業,胡博予覺得自己「還是有一點點理想主義,有一點點瘋狂」,在自己的博客裡,他寫到:「好像那個坐在學校機房角落裡,嗒嗒敲著鍵盤,整夜寫程序的蓬頭垢面的十九歲少年從未離開過」。

 專注的力量

胡博予在多個場合談過大學時代開始的那段創業帶給自己的影響。可以說,這段經歷不僅是他對創業者「同理心」的來源,也是他形成很多方法論的起點。

1999年,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讀會計專業的胡博予和幾個小夥伴用湊的7萬塊錢,在學校機房旁邊的一個樓梯間開始了第一次創業「安碩信息」。最初,他們做的是博物館藏品的管理軟體,很快佔據了超過80%市場份額,業務非常盈利。但他們也發現這個市場很小,天花板很低,最後決定忍痛放棄這一塊很賺錢的業務,專注在潛力更大的銀行信貸管理系統市場。

在別的公司還在依靠「關係」獲取訂單的時候,他們偏執地「相信口碑的力量」,「專注產品的優化,好到讓他們尖叫」,堅持依靠超預期的產品和服務來獲得客戶。在胡博予看來,安碩的技術並不比別人牛多少,最後能形成壟斷之勢,在於他們專注於優化產品和服務這一件事。「當整個公司如果能為一件事情做優化時,一切都會不一樣。」

就這樣,這家小公司象一葉扁舟,依靠專注的力量,一家家突破,然後藉助口碑傳播,形成燎原之勢,最終幾乎壟斷了銀行信貸管理系統市場,並成功在創業板上市。

這次創業,對胡博予來說最大的收穫是形成了三個認知:一,要找大市場,只看大機會;二,關注長期價值,做時間的朋友;三,專注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而這些認知也成為日後胡博予投資理念中最底層的那部分。

對「大機會的追求」,讓胡博予看見「美菜網」、「優信拍」、「快手」這種在萬億級別的市場中有機會在核心環節形成壟斷的公司:

農產品移動電商平臺美菜網對應的是採購額近萬億的餐飲行業;投快手的背後,是他推斷繼文字、圖片之後,視頻將是「下一個爆發性的傳播媒介」;投資優信拍(優信二手車)對應的是二手車的大市場。 

而對專注的看重,則讓胡博予在確定投資方向時,必須「選擇性忽略很多看起來不錯的小魚小蝦,專注於找到鯨魚,找到結構性變革中巨大的機會」。

為了要 「做時間的朋友」, XVC會把信息技術革命、醫療、教育、金融等「底層大需求」作為重要方向,而主動放棄掉一些過渡性的紅利,比如「網紅經濟、跨境電商」,「裡面可能有機會,但未必長期」,胡博予告訴36氪。而在模式上,他偏好「具有網絡效應或規模優勢的網絡和平臺,以及能夠生產數據並且利用這些數據提升核心體驗的應用。」

思維的習慣

公眾號「42章經」曾經爆料過一篇XVC的招聘筆試題目。考卷上有三道題。1. 談談對你影響最大的兩本書2. 過去幾年有哪些認知上的重要改變?3. 請給你所服務過的每一個公司提一個和你的職責沒有關係但可能有深遠影響的建議。

在洪泰基金管理合伙人彭創的調侃中,有點nerd的胡博予,是個「在所有事情上都要搭建自己模型的人」,「他有投資模型、管理模型、招人模型,無所不有」。但在胡博予看來,這份問卷考察的不過是兩個核心問題:一個人是否有良好的思維習慣 ,以及一個人是否有對創業和創業者的熱情和友善。

看創業團隊時,他同樣會有意觀察創始人的思維習慣。「一個人的判斷力,核心就是他認知世界的方法或者說思維習慣。」

「是通過一些片段記憶或經驗匆忙下結論,還是會不斷搜集與他觀點一致或不一致的信息,在所有信息基礎上再去做分析判斷,會有天壤之別。」胡博予說,「一個好的CEO,思維習慣都不會太差,他們對信息是敏感的,同時又會克制著不被自己或別人的經驗驅動,他會不斷挑戰自己認知邊界,而不是不停尋找證明自己對的信息。」只有這樣的人,才算「足夠自信,他能夠接受自己的無知和錯誤,非常坦蕩」。

2014年,在藍色港灣的Costa,胡博予第一次見到快手的宿華和程一笑。此時,快手的競爭產品「美拍」的日新增人數是快手的10倍,正位於 iOS總榜的第一名。面對兩個技術男,胡博予一開始也擔心:他們真的懂產品嗎?而當他用很多短視頻工具屬性去畢竟快手和美拍,宿華卻一句話點出,快手和其它短視頻工具的最大不同,在於只有快手「好玩」。

因為好玩,用戶才會留下不走,快手才不是工具,而成了社區。比起工具,能長留用戶的社區,會擁有強得多的防守性。胡博予自己不是快手的典型用戶,「但投資人有時候賤兮兮的,會被自己認知之外的東西打動」。

很快,他和DCM中國團隊的兩個合伙人一起把創始人堵在會議室籤下了TS。「我們當時的籌碼就是,你要什麼條件我都答應」。

3年不到,快手的日活漲了100倍,並於2017年完成3.5億美元的D輪融資。年底,快手已進入「日活過億俱樂部」。

豌豆莢這個項目是他在機場航站樓撞上的。當時,他和太太一邊吃冰激凌,一邊聊微博商業模式,旁邊湊過來搭訕的人恰好是豌豆莢的實習生。因為一直對豌豆莢有所關注,就約了創始人王俊煜見面。

在胡博予看來,最終敲定這個項目,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看到整個團隊的超強認知能力。那還是2011年,安卓手機數量不多,很多人還對它會開啟的變革無動於衷,豌豆莢團隊卻通過對安卓系統的深度認知,篤定安卓會變成手機的windows,如果這個假設發生,它將是下一代媒介的重要入口。

「他們分析得頭頭是道,每個人頭上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芒」,胡博予回憶,而他被他們的認知和判斷點燃,一回去,他就忍不住寫了封熱情洋溢的郵件發給DCM全體員工。這個推測在之後也成了既定事實。豌豆莢在成為中國Android用戶中人氣、活躍度最高的「移動內容搜索」工具後,於2016年被阿里全資收購。

群體決策與獨立思考

「創業是一條不歸路」,胡博予說,「當創業的念頭出現,就再也不會考慮回頭」。

2016年,剛從藍湖資本辭職時,胡博予並沒有十足的把握募到錢。他甚至盤算著,不行就做會兒諮詢,撞撞機會。一開始,他去找過一些機構LP,但因為資本寒冬的大環境,很多LP也都陷入集體性悲觀情緒中,募資並不順利。這個時候,他開始轉換策略,不再尋求相對保守的機構LP,改為去找「更願意獨立思考、而不容易受寒冬情緒波及的企業家LP」。

接下來的形勢比他預想的還要樂觀。有「創業精神」的企業家甚至主動通過各種渠道找來,「一小群習慣獨立思考的LP,要勝過一大群習慣於互相觀望的LP」。 最後,XVC的第一批人民幣資金就來自7位這樣有獨立思考的企業家,這幾個人平均創辦了一家價值超過400億的公司。接著,XVC的美元基金也吸引了一些具有「創業精神」的LP,包括一些美國和歐洲的頂級大學捐贈基金、家族辦公室和母基金,他們大部分都是Sequoia、Benchmark、Accel的最大的或者最長期的LP,其中好幾家從40年前就開始投VC了。

對於胡博予的「出走」和獨立,42章經創始人曲凱最初感到驚訝,但後來他意識到「基於胡博予的研究,也只有自己做基金才能真的嚴格按照他的想法來做事情」。

在曲凱看來,胡博予的不同之處,在於他是投資人中「真正的思考和研究驅動型」。不少人對於思考有抽象的愛好,但當理論遇上實際,尤其在風險投資這樣一個變化速度如此之快的行業,真正恪守「研究的結果」,而不被風向、熱點的噪聲幹擾的投資人,「其實少之又少」。而胡博予,「他是真的用理論的結果在實踐」,思考對於他,不僅僅是愛好,「而是生活方式,已經融入了人生觀中」。

胡博予不相信「集體的智慧」。他認為,最低效的是集體思考,次之是一個人的獨立思考,最高效的,是「一群人的獨立思考」「人在集體中,會傾向於追求共識,因為這樣比較安全,但獨立思考需要你懷疑,懷疑自己,懷疑別人,它是一種冒險。

基於這樣一個觀察,XVC擯棄了集體決策制。開會在XVC是一種信息的分享,而不會是投決會。所有人都會在一線看項目,同一個項目也會幾個人一起去看,看完後,每人都要提交一份自己對這個項目觀察與判斷的memo,包括胡博予自己,最終由信息質量最好的一個人來做判斷。

「這樣一個過程其實是一種查漏補缺,你不掌握的信息或者角度都能被補全」,對於個體來說,他能保證每個人的思考被覆蓋到,而對於集體來說,它又能以一種理性的方式把一群人的思考價值最大化。 

「胡博予絕對是中國年輕一代裡最優秀的投資人之一,他追求鯨魚的投資方法論,研究型的風格,讓他在這個人民幣投資風格原來越強的市場裡,形成了一種差異化的定位。」一位同行告訴36氪,並表示如果自己做LP,絕對會把錢投給他。「賭胡博予,意味著你賭的是一個百倍回報,賭能參與到一個特別有趣而急速增長的事情裡」。

在胡博予看來,人的本性是好逸惡勞,順應直覺的,所以做投資是「反人性」的,它需要你在自己的潛意識中,埋一個信號屏蔽器,把直覺擋在外邊。

事實上,在胡博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找到類似的信號屏蔽器。我們見到胡博予時,他穿了一件白襯衫。他的同事說我們撞見了小概率事件,平時他是清一水的黑色衣服,同款的衣服會屯很多件,這樣可以免去選擇穿哪件的麻煩。在常人興致勃勃的吃這件事上,他也能做到至簡,午飯多數用三明治打發,更希望能早日發明解決飢餓感的小藥片。他在常人理所當然耗費心思的地方保持鈍感,似乎是為了降噪降耗,從而可以開動大腦,在智識世界全速奔跑。

不過 ,每每和創業者在漫咖啡聊到深夜,走到寂靜的大街上,他又會由衷覺得愉快。「你看,其實人又無法離開集體,因為會特別享受那種一起打仗的感覺。」


相關焦點

  • 胡博予 - 胡博予_投資人_投資界
    投資人介紹 胡博予先生現任XVC合伙人。
  • XVC胡博予:做投資,挺反人性的
    題圖:XVC合伙人 胡博予先生 曾投中美菜網、快手、51talk等企業的胡博予先生,對投資這件事有著獨特的認識,過去我們常說創業是一件反人性的事,實際上在他看來投資和創業一樣,也是一件很反人性的事,因為要不斷糾正人性當中常識性的誤區。
  • 山行資本徐詩:偏向虎山行|了不起的投資人
    36氪對「了不起的投資人」的定位是:找到中國新一代投資人中最出色的,以最大的誠實還原他們對投資、時代、人性以及自我的理解。我們相信:他們具有遠超同輩的卓越,他們正在定義未來。楊浩湧和徐詩2012年就認識,那時他們是中歐商學院的同學。當時正是趕集和58同城仗打得最辛苦的時候,楊浩湧每次來去匆匆,但他一直堅持跑步,連記者採訪他都約著一起跑,這讓徐詩覺得楊浩湧「有很強的戰鬥感,抗壓抗挫,價值觀很正,經歷了大風大浪人很從容,整個人散發著創業者的光芒」。
  • XVC胡博予:資本助推共享單車發展 但無法創造需求
    徐百姿認為,共享領域的創業有最主要的三個根本:一是對用戶來說能讓他以更低的價格享受更好的服務或產品;二是對社會有價值的,可以提高某個東西的使用效率;三是這個業務模型要跑得通,能夠有經濟效益。這個結構性變化就是移動網際網路和行動支付的通暢,過去這幾年大家都有了智慧型手機,我覺得跟租車大戰把行動支付打通有關,大家掃碼就可以支付,讓千千萬萬居民都把支付打通,看到一個碼他就想掃(笑)。
  • 別光聽投資人的,他說的不一定都對……Why?
    別光聽投資人的,他說的不一定都對……Why?總小編 |2016年06月29日 15:21評論() 【編者按】創業者融資時,少不了投資人會給許多的建議。投資人的建議該不該聽?這篇文章說:別光聽投資人的,他說的不一定都對!
  • 投資人葉東東:找到大願力創業者,投進去
    他認為:每個系統,在剝離了具體的表象之後,都存在著一個不能被刪除或違反的邏輯基點,這是整個系統存在的前提,它就是「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也是混沌大學創辦人李善友教授所倡導的基礎思維模型。他給2017年混沌創投營的投資人學員們布置了作業:尋找自己的投資第一性原理。
  • 《鈍感力》:「遲鈍」是一種讓你獲得快樂的智慧
    渡邊淳一的作品《鈍感力》一書中,對此現象做了解釋。在很多人際關係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鈍感力。受到領導批評,同事排擠;朋友之間觀點不合;夫妻之間發生矛盾,有鈍感力的人不會因一些瑣事鬱鬱寡歡,而是用積極開朗、從容淡定的態度對待工作和生活。
  • 《福布斯》"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榜":吳家驎居首
    《福布斯》中文版日前正式對外宣布首次推出「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榜」,該榜評選出了20位「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榜」評選指標:在《福布斯》中文版首次推出的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調查中,力求找出那些真正執掌風險基金的靈魂人物。候選風險投資人涉足投資項目的時間長短及對被投企業介入程度的高低成為影響排名的重要因素。越早進入投資項目,越能代表該投資人的判斷力和眼光,對初創型公司的幫助也是最珍貴的。
  • 創業融資時,怎麼和投資人談金額和股份比例?
    在先前的分享中,我說過一次創業者、尤其是第一次融資的創業者,別擔糾結企業的估值,和投資人談談看,早期項目的估值很多算法都是無效的,有網友就給我留言,希望我分享一下和投資人談融資金額和股份比例的談判方法,這其實是一個大問題,企業估值、融資金額、股權比例這是一體的。
  • 嚴伯鈞:投資人不賞識我是他丟掉機會
    如果您沒有關注,移動領袖商學院公眾號?就會少一個提升學習的通道關注移動領袖商學院公眾微信號:yd_sxy?我們一起聯手打造中國最大的免費閱讀平臺,免費空中商學院?嚴伯鈞的發言具有鮮明的90後特色,他喜歡研究星座,交過三個天秤座的女朋友,在美國讀博期間退學創業。嚴伯鈞的創業決心非常堅決,他表示,畢業證書對創業者來說沒什麼用,而且退學創業才能證明對所從事的事業是真愛,而且創業時機只有一次,不能錯過。90後目前受到的關注很多,針對他們的吐槽也很多,對此嚴伯鈞認為,作為一個創業者最基本的素質,是不能玻璃心。
  • 資深投資人談3800萬對賭事件:成就創業者是投資人的宿命
    該創業者自述被投資人趕出公司,三年後公司失敗,投資人卻拿著對賭協議要求他賠3800萬元。一時之間對賭又成為眾矢之的,創業者與投資人之間的矛盾也再次被熱議。在喧囂的輿論中,圍觀者多站在「弱勢」的創業者一邊,而作為「強勢」一方的投資人則成了抨擊的對象。那麼,投資人自己究竟是如何看待對賭的呢?
  • 夫妻和諧相處,需要一些「鈍感力」!
    Part 01什麼是婚姻「鈍感力」——鈍感力是夫妻相處的「潤滑劑」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有一部作品《鈍感力》,其中他指出:鈍感力就是要對眼前事情鈍感一點,不要什麼都往心裡去,其實,鈍感力就是一種才能,一種能讓人們對才華開花結果、發揚光大的力量。婚姻中,有的夫妻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情發生爭吵,甚至鬧離婚。
  • 《鈍感力》:百般計較,不如一顆單純的心
    直到我讀到日本作家渡邊淳一《鈍感力》這本書,才明白這一切都是因為我的鈍感力太弱,遇事過於敏感,這才嚴重影響到身心健康質量。渡邊淳一曾是醫學博士,後來棄醫從文成為了著名作家。在《鈍感力》這本書中他延用了大量醫學依據來解釋鈍感力是如何影響人的身體機能與心理狀態的。
  • 熊貓資本李論:一個中年投資人的「中二病」|36氪投資人特寫
    文 l 於麗麗編輯 l 洪鵠到了被社會輿論封上「中年」的年紀,70末投資人李論不是沒有尷尬。幾乎就要躲著「油膩」倆字走了,依然無法阻擋公司裡做公關的姑娘發來合伙人合照,以及愛心提示:你看看,就你的坐姿松垮,另外,減肥那事兒…「我改,我改」,中年投資人特別認。1個月後,他被告知坐姿「迭代」成功。「所以我沒有中年危機」。
  • 過得好的人生,是懂得在敏感力和鈍感力之間切換自如
    科裡人都怕他,雖然我只是個實習生。但在那時,我很害怕和他一起配合搶救。每次和我的老師一起工作配合他的搶救工作的時候,我總是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在我看來,他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爆炸一樣。作為科室裡的副主任醫師,也是一位博士生導師。李醫生在手術室裡幾乎是每臺手術都要配合主任做。
  • 金沙江創投羅斌:成為獨角獸獵人之前 | 了不起的投資人
    這種苦悶感對羅斌來說並不陌生。自他一年多以前轉做VC以來,雖然看過大量的項目,最終出手的並不多。「團隊整體比較保守,」羅斌並不諱言,他和華光在投資理念上存在差異。甚至於,他在2013年做到僅次於老大的VP後,還是決定離開。而後,他短暫供職於另一家投資機構,卻發現這家機構「更傾向於後期投資」,這又有悖於他「早期投資」的初衷了。直到,羅斌遇到了朱嘯虎。
  • 鈍感力—對牛彈琴
    其實這就是性格使然,這是被總結為一種情商以外的能力—鈍感力在生活中,工作上也有這麼種人,他們憨厚,遲鈍,不掙不搶,他們看起來絕對不精明,但是你發現在每一個關鍵情況下都會有他存在,有人說這是貴人語遲,這是天生的性格,這能塑造麼?
  • 從投資人到創業者,「創業帶給我極大愉悅感」 | 紅布林Plum徐薇
    徐薇,曾任創新工場投資總監,2017年創辦紅布林PLUM。因為工作的對象是這個社會上最具有創見和實幹精神的人——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和CEO,可以跟他們探討前瞻性的問題,並能間接參與到一些巨變過程中。但對於我個人來說,還是有不合契的地方。投資人的工作不能讓我達到終極滿足,甚至越是站在近距離觀察的角度,我越能夠意識到內心深處的渴望,並不想做一個評判者,而是想做一個創造者。我更享受那個創造的過程,以及由此帶來的更飽滿豐富的人生體驗。
  • 【TC 十分之約】商業相親會,「撩」動投資人
    十分之約現場在創業領域中,千裡馬常有,伯樂也常有,但搭線的 「鵲橋」 卻不常有。很多好的初創項目苦於無人發掘以一展身手實現抱負,野心勃勃的投資人遺憾於不能訪盡天下好項目。「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TechCrunch 國際創新峰會 2017 上海站的十分之約系列在 27、28 日下午火熱開展。數百名創業者和一百多位投資人參與這個 「商業相親會」。
  • 在東南亞投資200多家創業公司後,500 Startup 投資人分享了三點洞察
    總會驚嘆於過去兩三年間東南亞市場的發展速度,以及這裡與矽谷在對待初創企業、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不同之處。近年來,亞洲VC行業風起雲湧,投資人越發看重地區之間的差異和活力性。2016年,亞洲有超過390億美元的資本投入科技行業,風投規模首超美國。東南亞坐擁7億人口,順理成章地成為資本衝鋒陷陣的主戰場和聚光燈下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