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作者 Vishal Harnal,原文標題 3 Insights from Doing 200 Deals in Southeast Asia
過去的五年間,有近500 家創業公司在東南亞迅猛發展。我們這個只有20人的小團隊先後投資了8個國家的200多家企業。
回頭看來,我們非常自豪能為眾多初創團隊在其早期發展階段提供一臂之力:Grab(新加坡打車租車服務供應商)、Carousell(新加坡二手電商平臺)、Kudo(印度尼西亞電子商務初創公司,被 Grab 收購)、Viki(線上視頻網站,被日本樂天 Rakuten 以2億美元收購)、Gilmour Space(太空科技初創公司)和 Revolution Precrafted(菲律賓預製房屋公司)等。
舊金山到新加坡的飛行時間為17個小時,我最喜歡在這段時間回顧我們在東南亞所創造的一切。總會驚嘆於過去兩三年間東南亞市場的發展速度,以及這裡與矽谷在對待初創企業、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不同之處。
近年來,亞洲VC行業風起雲湧,投資人越發看重地區之間的差異和活力性。2016年,亞洲有超過390億美元的資本投入科技行業,風投規模首超美國。東南亞坐擁7億人口,順理成章地成為資本衝鋒陷陣的主戰場和聚光燈下的主角。
在與創業者和投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我逐漸了解到在東南亞與矽谷投資的不同之處以及互通之處。以下是一些個人感想:
創新體現在執行中,而非技術概念
創新是一個生態系統獨特性的展現。在東南亞,專注於開發先進專利技術的初創企業很少(現在逐漸增多),這並不令人意外。大多數技術創新都來源於某領域研究項目和人才相對集中的區域。現階段,這些區域多分布於美國東海岸和西海岸,以色列和中國緊隨其後。
最成功的東南亞初創企業更多地將創新力應用在執行層面。這些企業在深入了解當地文化和客戶需求後,對已經在其他市場獲得成功的技術或平臺加以改進,並以驚人的執行力迅速推廣,從而實現企業的成功。
Grab 即是其中一個典範。它在極短的時間內確立了在東南亞打車領域不可動搖的領先地位,並成長為該地區最具價值的獨角獸公司。儘管現在 Grab 同樣走在技術創新的前列,但其成功的根本在於對當地消費痛點的理解(為消費者匹配計程車),並針對該需求提出的解決方案。由此,我們可以認為在執行中創新是在東南亞市場投資成功的基礎。
投資決定只需建立在少量信息的基礎上
舊金山同事為做投資處理的數據量,總是讓我大為震驚。這些評估創業者及其公司的數據來自(但不僅限於)Crunchbase(企業服務資料庫)、AngelList(在線創業融資平臺)、矽谷生態系統、大學校友網絡、比較案例和基準數據。
而東南亞的投資市場則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局面。這裡的大多數創業者都是初創企業的新手,沒有任何經驗,因此他們對於創投生態的考察幾乎沒有參考價值。他們不會使用 AngelList 或者 Crunchbase,而且該地區也不存在上述平臺的替代品。由於東南亞市場迥異於矽谷,因此基準和比較案例也無用武之地。
我們曾經投資過一家Cambodia線上視頻網站 Mediaload,性質類似於美國的 Buzzfeed(新聞聚合網站)。Mediaload 的創始人是Cambodia本國人,曾在國內大學就讀。他此前從未與該地區的創業生態系統產生過真正意義上的聯結。況且,我們此前從未在Cambodia進行過投資,因此對當地的創業生態系統知之甚少。
幸運的是,我們在理解並正確評估這位創業者的才華和潛力後,作出了明智的投資決定。現在,Mediaload已經成為Cambodia第三大最受歡迎的網站(僅次於 Google 和 Youtube),並順利將市場擴展到緬甸和越南。信息不足也沒有對我們的投資產生影響。
投資人應幫助創業者規避霸王條款
資本的匱乏和新興市場不公平的投資條款往往使創業者處於劣勢。四年前的2013年,我們進軍東南亞市場時,這一現象普遍存在,儘管得到明顯改善,但直到今日仍未完全消除。
當地投資人向創業者索要個人擔保、優先清算權及特別贖回權的情況屢見不鮮。雖然這些條款對投資人有利,但我們更鼓勵創業者們延遲(有時甚至拒絕)與這類投資人合作。
投資人期望從風險投資中收回本金,這樣的想法是對資產類別的判定出現了根本性偏差。風投的高回報是以高風險為代價的。如果投資人缺乏損失本金的心理預期,就不該進行投資。同時,將風險完全轉嫁創業者、讓他們在創業失敗後一蹶不振,也不利於整個創投生態的成長和發展。
基於此,我們對矽谷廣泛應用的 500 KISS(Keep It Simple Security)Documents 進行了本地化,使其適用於東南亞的投資生態系統。該文件現已成為當地的行業標準。
值得自豪的是,我們在東南亞地區的投資體量和一直堅持的那些利於創業者的投資條款,共同改善了東南亞當地的投資環境。
KrASIA出品,編輯:深沉的大白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