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川音樂學院與美國名校展開交流
歌劇《卓文君》劇照。餘坪 攝
以「四川造」歌劇為橋
編者按
四川音樂學院攜中國歷史名人歌劇走進美國名校,用美國人熟悉的形式來傳遞四川乃至中國的傳統文化;陳巧茹領銜成都市川劇研究院10餘位演員演奏員走進美國,不僅奉上精彩表演,更為高校師生開設藝術講座,讓美國高校師生與川劇深度接觸;省川劇院演員亮相平昌冬奧會閉幕式,本土藝術在國際體育舞臺「跨界」驚豔亮相……農曆年還沒過完,我省的文藝工作者已經乘著春風帶著傳統文化再出發了。和以往不同,他們獨闢蹊徑開展文化交流,只為帶給世界一個原汁原味而又迷人的四川。本報特別推出「蜀風流韻走天下」系列報導,看四川文化怎樣在世界的舞臺上流光溢彩。
本報訊(記者 李婷)美國當地時間2月27日,美國馬裡蘭大學聖瑪莉中心座無虛席,「文化中國,華星閃耀——川音與名校對話:中國歌劇走進世界名校系列巡演」第三場在這裡舉行。歌劇《薛濤》中的一曲詠嘆調《滿目的詩稿詞箋》唱畢,全場掌聲雷動。「中國歌劇既新鮮又令人感動。」聽得入迷的美國馬裡蘭大學學生瑞貝卡說。
用歌劇這種西方藝術形式講述中國的歷史文化,這在我省對外音樂交流中尚屬首次。據四川音樂學院院長林戈爾介紹,本次赴美巡演的4部歌劇分別是《楊升庵》《薛濤》《卓文君》《杜十娘》,表現的都是中國歷史人物故事,其中楊升庵、薛濤、卓文君更是四川歷史上的文化名人。這幾部由四川音樂學院原創的歌劇作品,由四川音樂學院聲樂系師生擔綱表演,並配合相關音樂講座進行研討。
五幕歌劇《楊升庵》,以楊慎謫戍滇南三十餘年的遭遇為主線,貫穿楊慎與黃峨的愛情,表現楊升庵謫戍雲南,不甘沉淪、勤於著述,終其一生與強權抗爭的悲劇命運。歌劇把西方交響樂和中國傳統器樂融合,並適當加入了川劇、評彈、西南少數民族音樂以及地方曲藝等元素,舞臺在簡潔寫意中也點染出濃鬱的四川特色以及川滇少數民族風情。
巡演中,女高音楊婉琴演繹的《投江》深沉內斂,她把杜十娘追憶悽苦身世,哭訴命運不幸,繼而悲憤投江的層次演繹得準確鮮明。歌劇《薛濤》中,女高音張怡以獨唱形式領銜,展現了薛濤為詩而生,為情而苦,才華橫溢的人生,尤其把薛濤的訣別詠嘆演繹得淋漓盡致。每場巡演結束,臺下都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不少學生熱淚盈眶,紛紛表示非常喜歡這種藝術交流形式。
「把楊升庵等歷史文化名人帶向世界是我們的初衷。從表現形式來看我們是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把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同時兼顧中國音樂的內核,照顧了西方歌劇的形式。」林戈爾說,「事實證明,對外交流越具有專業水準、越中國就越受歡迎,我們需要民族舞蹈、川劇變臉等傳統形式與國外交流,更需要用與世界藝術院校對等的樣式進行音樂文化交流,自信地進行文化對話。」
接下來,這4部「四川造」歌劇還將前往哈佛大學、紐約市立大學、耶魯大學巡演。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