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依戀關係關鍵期要抓住,3種類型其中一項,錯過影響孩子智力

2021-01-11 可馨育兒說

所有的父母都想擁有一個健康、快樂,又能與自己建立良好情感聯繫的孩子,看著夫妻二人複製出來的「產品」,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這種天倫之樂,別提有多開心了。事實上,寶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對親子依戀類型對號入座了。

有關人員做了標準的「陌生情境」實驗得出了一個結論,親子依戀的類型有3種區分:

1、安全型依戀

當寶寶在媽媽身邊時,內心會感受到足夠的安全,可以在完全陌生的空間裡進行積極的玩耍和探索,可以積極和陌生人接觸。一旦媽媽離開了現場,從他的外表可以呈現出不安和煩惱,想要媽媽看著他玩耍。當媽媽回來時,他才可以安心繼續平靜的玩耍和遊戲。

2、反抗型依戀

這種類型的孩子在感知到媽媽離開後,就會大聲喊叫,極力反抗。等到媽媽回到他的身邊,他表現出無所適從,左右為難的樣子,一邊想讓媽媽安撫他,又在行為上拒絕和媽媽接觸,還時不時的瞅媽媽一眼。

3、迴避型依戀

這類寶寶把媽媽當空氣,大人在不在場他都無所謂。事實上,這類寶寶沒有和父母建立起特殊的親情關係。

親子依戀關係關鍵期要抓住,3種類型其中一項,錯過影響孩子智力

三種類型裡面第1個是比較樂觀積極的依戀形式;而後面兩個就相對消極和不良了。親子依戀關係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需要母子雙方相互好感才行。

那麼,影響親子依戀關係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呢?

關鍵因素是平時媽媽和孩子交往時的態度、行為和寶寶自身的特質。如果媽媽在對待寶寶時充滿了愛心、責任心、較敏感,她的寶寶通常會歸屬到安全型依戀的範疇。否則,很容易劃到反抗型和迴避型依戀。

研究結果證實,有時候媽媽對寶寶的態度也會受到寶寶自身特質的強烈影響。寶寶平時性格樂觀,見人就微笑,也喜歡被人抱的孩子更易感染媽媽,挑撥媽媽開心的情調,獲得更多的母愛。相反,對於不太喜歡媽媽擁抱,不易接近,不喜歡讓人碰的孩子,獲取的母愛會減少。所以,媽媽對寶寶的不同的態度,使得孩子形成了不同親子依戀類型。

親子依戀關係一旦確立,寶寶常會表出積極快樂、活潑好動、樂於嘗鮮(新環境、陌生人或新事物)。寶寶會養成健康積極的情緒和情感,自信、勇敢及敢於求知探索的個性也隨之而來,能很好的促進寶寶的智能發展。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和父母加強溝通的需要,情感性依戀就很不必要了。在接觸陌生的環境或事物時,寶寶膽怯時需要父母給他們提供保障。如果要孩子缺少了對父母的關愛和依戀,就會形成寶寶得不到應對陌生環境的種種刺激,讓他對外界的相處失調,無所適從,對寶寶的健康發展起到影響,還會影響身體的免疫力,降低防病能力。

現實中,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做到滿足寶寶的需求,有些情況下還會產生誤解。當寶寶飢餓哭鬧時,父母或看護人以為這個寶寶難養,很難哄他睡覺,這會讓孩子不是太信任他們。寶寶的「需求」和「滿足」寶寶所需之間,存在一定的「代溝」是正常的現象,那麼有求必應,事事滿足,反倒對寶寶沒有太大的益處。但是,我們這裡不是鼓勵增加這種「代溝」或「分歧」,差距太大也不好,有些新手父母,不知道該如何照料寶寶,或因為工作疲憊不堪、精神(生活)壓力大,態度忽冷忽熱,無心顧及寶寶,讓寶寶內心不安,表現出啼笑、不敢嘗試新事物、新的語言表達和行動發育遲緩,不敢正視陌生人等。

你對親子依戀關係的建立有什麼看法?你的寶寶屬於哪個類型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可馨育兒,一個有溫度的自媒體。喜歡我們的內容,記得收藏關注分享哦。圖片來源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孩子和父母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得重視
    在這種情感聯繫中,產生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就成為了他們的情感連接,從而形成了親子間的依戀關係。 那麼這種依戀關係,主要分為三種類型,有的類型是比較正向的,有的則屬於不安全型關係。 第3種:焦慮迴避型依戀關係 焦慮迴避型依戀關係,其實是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表現得異常緊張,但是當父母離開的時候,同樣會表現得非常緊張。 所以這種依戀關係是比較矛盾的一種,他們既希望父母可以成為自己的安全中心,又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照顧。
  • 「三歲看老」孩子對母親的4種依戀類型,影響未來婚姻和親子關係
    這些不同的反應,稱之為不同的依戀類型。第一種是安全依戀型的孩子,第二種叫做迴避型依戀,第三種叫做矛盾型依戀。那麼父母到底做了些什麼,會讓孩子有不同的依戀風格呢?這些不同的依戀模式對孩子的未來有哪些影響?
  • 如何度過寶寶智力發育關鍵期?早教問題要了解
    寶寶早教關鍵期一般來說,寶寶早期教育的關鍵時期主要有:親子依戀敏感期敏感期也被稱為關鍵期,這一時期,寶寶會對某種知識或行為感到十分敏感,學習起來很容易,如果錯過這個時期,可能會錯過寶寶的最佳學習期,有時候可能會影響終生。 這也就說明了,敏感期是寶寶獲得某種能力的最佳階段。 0至6歲的寶寶是依靠一個接著一個的敏感期來實現自我發展,在這一階段對寶寶進行早教,來使寶寶的身體和大腦同步運行,對寶寶的智力發展非常重要。
  • 錯過親子陪伴「關鍵期」,再彌補也白搭
    ,可還是導致了小王和兒子親子關係的塌陷。「關鍵期」,再彌補也白搭親子陪伴「關鍵期」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一歲之前的親子關係第二點:錯誤難以彌補有些事情或教育一旦錯過關鍵期,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甚至將永遠無法彌補,孩子的內心是非常稚嫩的,傷害往往更加深沉。
  • 「依戀類型」決定孩子未來,家長別錯過「安全依戀」培養關鍵期
    "依戀類型"的四種模式"依戀類型"最初是由鮑爾比提出的,在鮑爾比看來,依戀系統在實質上是要"詢問"這樣一些根本性問題:所依戀的對象在附近嗎?他接受我嗎?他關注我嗎?如果孩子察覺這個問題的答案為"是",則孩子會感到被愛、安全、自信,並會從事探索周圍環境、與他人玩耍以及交際的行為。
  • 0-3歲是建立「安全依戀模式」的關鍵期,關係孩子的成長和幸福
    不得不說,現在很多父母都忙,既要面對工作生活等現實壓力,還得把孩子撫養、教育好,培養他們長大成才。雖然這麼忙碌,但還是有很多過來人建議,孩子能自己帶就自己帶,這是為什麼?其實,幼兒時期是孩子建立&34;的關鍵期,無論是生活環境的頻繁變動,還是看護人的忽視,都可能導致孩子性格壓抑,關係到成長和幸福。
  • 嬰兒的依戀類型
    培養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他能夠有能力離開父母去過自己的人生。嬰幼兒階段平衡依戀與獨立的關係比較重要。缺乏依戀的(對父母、教師與夥伴)要培養依戀,依戀是合作能力的情感基礎。缺乏獨立的要培養獨立能力,獨立是獨處能力與獨立人格的基礎。獨立是生存基礎,合作是發展基石。
  • 父母與孩子在關鍵期建立「安全型依戀」關係,能讓孩子受用一生
    二,依戀關係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安全感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依戀研究指出:親子關係對孩子與同齡人的相處、接觸外部世界時的安全感、抗壓能力、情緒調節能力、理解和分析生活的能力以及將來與他人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 想讓孩子成為「小天才」,抓住0-3歲關鍵期,選對方法前途無限
    這個實驗也是在告訴我,當孩子的月份越小,那麼他們的頭腦開發的空間就會越大,智力發展也就越迅速。其中0-3歲是孩子大腦發開的關鍵期,如果想讓孩子大腦得到就一定要抓住以下這2點。孩子小的時候特別喜歡聽父母講的故事和繪本,而且不管聽故事還是看繪本都可以很好的訓練到孩子的觀察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父母每天晚上睡覺前可以給看看繪本,講講故事這對孩子的大腦開發時非常有利的,而且還能增加親子關係。
  • 早期的依戀關係影響孩子一生:4種依戀關係,養出4種孩子
    二、4種依戀關係,判斷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安全感說到底是一種心理感知,它無影無蹤,讓人摸不著頭疼,身為父母,我們該如何迅速了解並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提高其自信心呢?這4種依戀關係,幫助你識別幼兒安全感強烈與否並了解其中的區別。
  • 如何建立孩子安全感?依戀關係才是關鍵,最理想的依戀類型是這種
    親子之間不同的依戀關係,會養育出3種依戀類型的孩子什麼是依戀關係?依戀是社會化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表現,是嬰兒與主要撫養者(通常是媽媽)之間最初的社會性聯結,也是嬰兒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誌。一般發生在嬰兒經常接觸、關係最密切的人之間。
  • 抓住娃智力發育四個關鍵期,開啟寶寶「智力開關」,讓娃更聰明
    寶寶們的智力發育除了遺傳爸爸媽媽,注重寶寶的早期發育也很重要,抓住這幾個黃金時期,讓寶寶在同齡人中出類拔萃。 寶寶出生0到12個月研究顯示,寶寶大腦的成長由神經細胞連接的「突觸」形成,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和「突觸」有很大關係。
  • 四種親子依戀關係 養出四種孩子(二)
    親子依戀關係中,扮演主角和佔主動地位的,當然是爸爸媽媽。想要建立好的親子依戀關係,父母分工,各有不同。法國心理學家瓦隆指出,孩子對大人的依戀對於他們自身的心理發展是必需的。孩子的社會化發展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依戀的形成。如果沒有這種依戀心,寶寶就會感到驚慌和恐懼,甚至精神萎縮,這種影響會阻礙寶寶未來愛好、志向、人格等的建立。因此,孩子在0~3歲的嬰幼兒期與父母建立良好依戀關係非常重要。
  • 如何抓住智力開發的「關鍵期」,讓孩子變聰明?哈佛教授這樣說
    科學研究表明:要開發孩子的智力,3歲以內是黃金時期。美國人類潛能開發專家葛蘭道門教授認為,每個正常的嬰兒,出生時都具有像莎士比亞、莫扎特、愛迪生、愛因斯坦那樣的潛能,聰明和愚笨同是環境的產物。根據這種種的研究與事實證明,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否聰明並不在於他的天賦如何,而是取決於家長是否能夠抓住大腦智力開發的關鍵期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但是大多數父母對聰明都有一個錯誤的理解,覺得聰明是天賦從小遺傳的,所以無一例外,忽略了孩子智力開發的關鍵期!
  • 親子依戀關係如此重要?你的孩子是屬於哪種類型?
    什麼是依戀關係?依戀就是嬰幼兒跟他的撫養者通過長時間廣泛的接觸和互動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親密的感情連接。由於嬰幼兒的撫養者大部分都是父母,尤其是母親更多。所以,我們又稱之為親子依戀。這一理念是由英國精神分析師鮑爾比提出。
  • 寶寶看到媽媽離開大哭,不是不懂事,而是在建立「安全依戀關係」
    美國心理學家Ainsworth將嬰兒和照顧者之間的關係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安全型、迴避型和反抗型,後兩種類型都是不安全依戀類型。安全型的孩子和母親感情融洽,和母親分離時悲傷,積極尋找母親,而與母親重聚時能很快緩解悲傷和不安,並能重新積極地玩耍和探索。
  • 建立健康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從孩子出生開始
    媽媽們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親子依戀關係有三種,安全依戀型的親子關係,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1、短暫不安後能自行平靜,這種親子依戀關係也叫安全型依戀關係這個類型的孩子在父母準備離開時會表現出戀戀不捨,並在離開後的初期表現出難過的情緒。
  • 如何建立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這將影響孩子一生~
    如何建立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嬰幼兒時期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尤其是形成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對一個人一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至關重要。怎樣的嬰幼兒親子關係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如何才能培養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寶寶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有什麼表現?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應對?
  • 解析《芳華》:探究「親子依戀關係」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及現實意義
    《芳華》之所以能引發觀眾共鳴,不僅是因為他們的青春故事真實動人,而且還因為我們能從中看出個體和周邊人物和外界環境的深層關係。其中,主角何小萍是《芳華》"親子依戀關係"層面的核心人物。原生家庭影響她的性格、交際和處事習慣,負面"親子依戀關係"的陰影一直延續到她加入文工團後。
  • 親子關係對兒童腦認知發展的影響——北師大兒童大腦發展實驗室
    今天著重講述:語言發展兒童的發展與成人的互動,交流中形成的,親子關係對兒童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語言發展,從心理學的觀點講,離不開其他方面的發展,要說話,先要聽,聽力的的發展,說要用發音器官去說,在另外一個發展來說,除了基因,還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