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將是一座由孩子們親自設計和建造的兒童美術館,
它真實存在,且擁有美術館的各種功能,
每個館都將以參與的孩子命名,
以孩子的高度和大小而設計,
建造的材料也將融合城市更新改造的舊磚瓦,
為童真建築賦予城市的脈博,
未來,它將作為藝術裝置呈現在廣州工美港創意園內,
成為工美港舊城新改+藝術潮流的特色符號展示。
7月25日,一個與眾不同的兒童建築公益夏令營在工美港·國際數字創新中心正式開營,這是一場專屬於孩子們的童心創想之旅。參營的十位小朋友年齡從4歲到13歲不等,在一個月的營地學習中,將完成兒童美術館的設計與建造。這個兒童美術館由這十個小館組成,形狀各異,並具備使用功能,將作為一個藝術裝置放置在工美港園區內,並由此衍生出少兒藝術展覽、藝術教育課程、戲劇表演活動等內容。
兒童美術館在工美港園區落成的位置
該項目由Hope美術坊創始人陳洲、張曉靜,工美港負責人孫宏帆,著名漫畫家廖冰兄先生的女兒廖陵兒共同發起,最大程度還原孩子們的設計,鼓勵和培養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獨立性和動手能力,給孩子們巨大想像力施展的空間與平臺。
該項目也是一次創新的實踐,關於孩子如何定義美術館,他們的藝術天賦會帶來什麼驚喜,最後的建築會以怎樣的形式呈現,都是一個未知數,也是這個項目值得關注的地方。
開營儀式現場進行音樂互動環節
談及這個項目的創意,陳洲表示,「這源於他6歲的女兒小藤的一個想法:為什麼不能由孩子們來建造一個美術館呢?」。於是,在工美港的支持下,這個長期根植於他心中的想法得以落地。
開營儀式現場,參營孩子進行自我介紹
陳洲與張曉靜都有長時間留法學習藝術的經歷,並一直致力於少兒藝術教育、社區藝術項目的探索。他們認為,用感官教育法讓孩子去探索空間、光線、移動與平衡是很好的概念。父母與孩子進入兒童美術館後,能領略到幾何圖形與各種材質結合的巧妙之處。這樣的活動能夠讓更多的家庭理解從模型到建築的比例效應,同時能培養孩子在獨立完成一件事時的專注力、成就感及對藝術與大自然結合的理解。
據悉,建成後的兒童美術館將作為藝術裝置,成為工美港園區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工美港位於琶洲,前身是廣東省金屬加工廠,通過舊改成為現代化創意園區,於去年剛落成,具有濃厚的藝術基因,不僅是辦公創意空間,更是希望能打造藝術夢想的孕育之地,都市人休閒、藝術活動的目的地。此次的建築營活動將把「童心建築」與「舊城改造」融合,通過收集舊的建築材料,讓孩子們用建築的語言給大家講故事,從建築視角重新審視嶺南文化。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李巧蓉
圖片來源:主辦方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孫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