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是經常出現在魯迅先生作品中的「一類人」。對於其成因以及產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的作品已經很多很多。
一、魯迅筆下的看客
《祝福》中,祥林嫂身邊的那些人多數都是「看客」,就連柳媽和衛老婆子,也底層「看客」的典型代表,尤其柳媽,本身就不同情祥林嫂,並且給她的傷口還撒鹽,你說她有同情心?沒有,更多的是冷漠、麻木,還有一絲可惡、可憎以及可悲。
《阿Q正傳》中,阿Q也是「看客」,看完別人,再讓別人看自己的笑話,畢竟,看別人出醜,自己心滿意足;讓別人看,至少也滿足了平時沒有人與自己交流的心願與悲哀。
《藥》裡的「看客」,更是可笑得緊,文中的「看客」:「一陣腳步聲響,一眨眼,已經擁過了一大簇人。那三三兩兩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進;將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個半圓。」「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便又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後退;一直散到老栓立著的地方,幾乎將他擠倒了。」
這就是日常中的「看客」,僅僅用麻木已經無法表達他們的神情、神態,只能說「喪了良心」!
二、莫言筆下的「看客」
莫言不愧是文學大家 ,他在《檀香刑》裡,對「看客」形象進行了繼承和升華,讓「看客」在21世紀得以繼續生存,對人性的批露也更加豐富。
在《檀香刑》中,「看客」太多太多,本文僅僅以妓女被凌遲的時候,刑場上圍滿的「看客」為例,讓大家重新回味一下作品,對為什麼要拿《藥》進行對比,主要是因為《藥》裡的老栓是整個事件的目擊者,別人如何「看」,全部是從老栓這個焦點散發開來的;而在《檀香刑》裡,師傅是這個事件的焦點和核心,莫言通過對「師傅」聽覺、視覺、嗅覺的描寫,更加道出了「看客」的冷酷無情與血腥。
在師傅的心中,那個美妙無比的美人,先是被一片片地分割,然後再一片片地復原。在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師傅的耳邊,一刻也不間斷地繚繞著那女子亦歌亦哭的吟喚和慘叫,師傅的鼻子裡,時刻都嗅得到那女子的身體在慘遭臠割時散發出來的令人心醉神迷的氣味……
她的身體已經皮肉無存,但她的臉還絲毫無損。只剩下最後的一刀了。師傅的心中一片酸楚,剜了她一塊心頭肉。那塊肉鮮紅如棗,挑在刀尖上宛如寶石。師傅感動地看著她的慘白如雪的鵝蛋臉,聽到從她的胸腔深處,發出一聲深沉的嘆息。她的眼睛裡似有幾粒火星在閃爍,兩顆淚珠滾下來。師傅看到她的嘴唇艱難地顫抖著,聽到她發出了蚊蟲鳴叫般的細聲:冤……枉……她的眼神隨即暗淡無光,她的生命之火熄滅了。她在過程中一直搖動不止的頭顱軟綿綿地向前垂下,頭上的黑髮,宛如一匹剛從染缸裡提出來的黑布。
這些「看客」的共同本質是:與己無關,看殺人取樂。尤其聽聞殺的是京城名女,不光有肉體的刺激,更有感官上的渴望,還有一種「得不到、就毀掉」的極端私慾,不但以觀賞為樂,而且以後還可以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這不是一取數得的「便利」嗎?
而莫言,近乎對每個動作都給了「特寫」鏡頭,不但有劊子手的嗜血如命,而且有「看客」的麻木不仁,讓歷史的場面重現,再次叩擊國人之心:「看客從來都在我們的身邊,從沒有走出過我們的視野!」這才是《檀香刑》文本的真正意義。
三、當代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其實就是「看客」
「精緻的利己主義」的說法來自北大中文系錢理群教授的一段話:
「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汙吏危害更大。」
為什麼要把「精緻的利己主義」與「看客」劃為等號?是因為隨著時代的推進,一部分人已經脫胎了父輩的痕跡,換上了知識分子的外衣,他們躋身於「211」「985」「雙一流」,在學習生活中,他們不是以建設國家、愛國為己任,而是尋找種種理由去「愛自己」,甚至到了一種不知羞恥的地步。
眾所周知,留學生許可馨就是典型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她本科就讀中國醫科大學,畢業後去美國實習,後留學美國,但她沒有說過一句「人話」,沒做一件「人事」,竟然發表「辱國」言論,以至引起網民的「打卡討伐」!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辱國的原成員之一的美籍華人蔣逸文,因他的「辱國」言論,天津茱莉亞學院解除與蔣逸文的合同、「上海四重奏」組合也將他剔除。
對於蔣逸文的言行,他的父親、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蔣雄達也感到很氣憤,「蔣逸文的網語,不是不當言論,也不屬不端行為,而是自我膨脹(膨脹)缺少愛國之心的極端錯誤的言論。他必須向國人作誠懇的道歉……任何時候,都不能忘祖,都要懂得戀國,懂得感恩!」
同樣是人,但在湖北大學教授梁豔萍、海南大學退休教授王小妮、南昌大學教授桑園、靜婭、哈爾濱師範大學教授於琳琦……這些人眼裡,他們依舊「我行我素」,或在自己的社交軟體上發表不當言論,或在課堂面對聽課學生大放厥詞。
尤其是哈爾濱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於琳琦在微博上說,公然詆毀雷鋒、劉胡蘭,嘲笑馬克思,身為大學教授,卻發表如此言論,著實讓人想不明白,確實也印證了錢理群教授:「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汙吏危害更大」的理論。
說這些人是「看客」,是因為他們做著「利己」的事情,嘲笑著別人的貢獻;享受著國家的津貼,住著單位的公寓,酒足飯飽之後,「辱國」「媚外」……吃著共產主義的糧,砸共產主義的碗,比起《藥》和《檀香刑》裡的「看客」更壞,使壞的手段更加多樣、複雜,惡劣程序更甚!
結語:做看客、談論被看者!這是當代「精緻利己主義者」的高明手段和卑劣技倆,當然,還有一部分人,自己還算不上「精緻利己主義者」者,也擠破頭想去做「看客」,一邊看到社會的不良風氣津津樂道,一面又為自己處於底層生活而自怨,不是努力改變,而是消極應對或者自棄。
朋友們,現實生活中,隨處都有「看客」潛伏,讓我們拿起正義的筆來,討伐邪惡,主持正義,弘揚正氣!
姑且慕容:文學青年,胸有理想,終於大成。路見不平,看書寫文以記之,期待得到朋友的指點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