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村裡養老不比城裡的差,要啥有啥」
幾個村民正在老年公寓的院子裡聊天
說起農村養老模式,很多人可能一下子會聯想到普通的鄉鎮敬老院。但事實上,如今,農村養老模式也走起「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新路線。濟寧任城區二十里舖街道河東村、王府集村,建起了「聯排別墅式」,裝有電梯、配備餐廳的現代化農村老年公寓,老人們的生活更舒適。
建餐廳裝電梯 老年公寓啥都有
「俺們村建的老年公寓不比城裡的差,要啥有啥,4層樓,52個房間,能住104名老年人呢。」昨日,王府集村黨支部書記高敬勳告訴記者,這所老年公寓總投資約為300多萬元,其中各級政府共補貼資金60餘萬元。將王府集村的老年公寓歸為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現代化公寓,這種說法絲毫沒有誇張。記者在現場看到,每個房間都有一室一廳一廚一衛,而且這座四層樓不僅有樓梯,還安裝了一部電梯。老年公寓的專屬餐廳也完成建設,等老人陸續入住公寓,專屬餐廳便能正式營業了。「我們村花這麼多錢建老年公寓,就是想讓老人們住得舒服些。按說這個樓只4層,並不算多高,不過老年人年齡大了,爬樓梯不方便,所以,當時建樓的時候就專門設計了電梯。」書記高敬勳說,最關鍵的是老人們在這兒居住,既不需要交房租費,也不需要交納電梯使用費,還不需要繳納水費,這些費用全由村集體負責。
村裡富了老人也享福 敬老院如城市高檔社區一般
王府集村建起帶電梯的新式老年公寓,而相隔不遠的二十里舖街道河東村,則蓋起了「聯排別墅」式敬老院。走進和諧社區河東村,一排排別墅、小型廣場,這個再普通不過的基層村莊宛如城市裡的高檔社區。原來,早在2012年河東村便實行整體壓煤搬遷。在新村莊裡,除了統一規劃建設的別墅群,還有由3排聯排別墅組成的獨立敬老院。在敬老院裡,每排樓有2層,每戶有兩室一廳一廚一衛,還有一個寬敞明亮的陽臺。村民王養中和老伴兒張印慧在1號樓511戶居住,算起來,已經在新家裡過了兩個春節。70歲的王大爺說:「在這兒過春節,好得很呢。原來要不是搬煤氣罐,要不是拾柴火做飯,現在這廚房裡有煤氣,方便吧。以前說是有自來水,天天得定時放水,現在這裡的自來水隨時都有呢。」
養老觀念在更新 養老模式更接地氣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農村養老模式在改變,老年公寓、敬老院及配套設施不斷改善,更為重要的是農村老人的養老觀念也在更新。70歲的王昭金老人和老伴兒共有3個兒女,他們不和子女一同居住,而是單獨住在老年公寓裡。今年大年初一,全家十幾口人聚在一起吃得團圓飯,王大爺說:「我們明白,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孩子們都孝順,經常回家來看看就行,不用非得在一起住。」
如今,王大爺和老伴兒都樂於享受「二人世界」。「這樣住更好,二孩子就在前面住,離這裡不到200米,有啥事打個電話就到了。」王大爺告訴記者,吃住不用愁,家裡的5畝地也承包出去了。養老模式更接地氣,農村老人們也找到了適合的模式。而達到老有所養基本條件,老人們也有了更多期盼,期盼能在家門口多看一些下鄉演出、多聽幾場大戲……(石晶 範文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7—3366066,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