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城鎮老年人正在練習書法。 |
◆隨著我國加速邁入老齡化社會,老年教育供給不足,特別是老年教育城鄉差距明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凸顯。諸城市高度重視支持農村老年教育工作,依託自身發展特點和優勢,藉助農村社區化發展平臺,整合農村社區資源,全力打造「農村辦大學,農民上大學,民師上講臺,農業進課堂」的農村社區老年大學發展模式。
□ 本報記者 張 鵬 宋學寶
本報通訊員 劉廷欣
農村社區建起33家老年大學
諸城市枳溝鎮東枳溝社區老年大學是老年人的樂園,這裡文體活動中心、圖書室、閱覽室、微機室等一應俱全。2017年5月成立時,該校是諸城市第一家農村社區老年大學,不少條件較好的社區紛紛效仿,一年多時間就成立了33家。目前,各社區老年大學共開設專業班級220多個,參與學習活動的老年人近6000人。
為保障辦學正常運轉,農村社區老年大學所有課程全部免費向老年人開放,日常教學所需的水電、資料、器材、活動、師資等日常運轉費用全部由鎮街(園區)黨(工)委、政府(辦事處)負責解決,諸城市委老幹部局依據各社區老年大學考評等次,採取以獎代補等形式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
「我們正在不斷擴大教學站點覆蓋,爭取到2020年實現社區老年大學教學點建成率達到70%,經常性參加教育活動的老年人佔老年人口總數的比例達到50%以上。」諸城市老年大學校長、黨支部書記趙志滿介紹說,該市一方面充分利用農村社區、站所的公共資源和自然村黨群服務站等平臺,發揮蔡家溝藝術實驗場、小展村年畫村等特色村的教育服務功能,拓展延伸教學活動站點;另一方面,積極推進家庭學習中心戶建設,通過「日記老人」管炳聖、劉光偉國防教育書屋等中心戶的示範引領,擴大老年教育覆蓋面。
老年教學有特色
在農村社區,老年大學也講究特色教學。
今年67歲的百尺河鎮大順河村逄振中是諸城市老年大學的老學員,兩年前他還每天騎電動車從村裡往返50多公裡到城區上課,學習書法、詩詞等課程。如今,逄振中在家門口的社區服務中心就能學習。
逄振中學會了茂腔戲,不久前,他組建起一支白龍山老年藝術團,把上世紀活躍在鎮上的老戲班子成員召集了起來。「我們不僅在周邊的農村社區老年大學教課,還到鎮上各村義演。」逄振中告訴記者,現在自己身邊的老夥計們興趣越來越多。
為讓老年人喜歡這個學習園地,社區老年大學開設了不少老年特色課程。在專業課程設置上,做到知識性與娛樂性、實用性相結合,除開設書法、繪畫、攝影、舞蹈、聲樂、醫療保健等常規課程外,還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設專業,並結合當地風土人情,編寫了具有濃厚地方文化特色的通用教材。百尺河的東路大鼓,昌城的諸城派古琴、茂腔,密州的黑陶等專業的設置,對於傳承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各農村社區老年大學教師的配備,除社區學院的教師外,還重點篩選考察了一批有著豐富教學經驗且有一技之長的退休教師、有絕活兒的民間藝人,針對這些「土專家」的一技之長、絕活兒,專門開設特色課程,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增強老年大學的辦學吸引力。
趙志滿告訴記者,依託社區老年大學成立黨支部,創新開設課前十分鐘「微黨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堂。開闢第三課堂,組織繪畫寫生、攝影服務小分隊,走進春江農業生態園、蔡家溝藝術試驗場等鄉村振興示範點。石橋子老年大學專門成立「民間藝術團」,創作表演反映農村生活題材的文藝作品。一些條件好的社區老年大學還充分利用電子閱覽室開展遠程教育,豐富了學習形式。
服務農村的重要平臺
弘揚孝德精神,建設美麗鄉村,諸城農村的「文化牆」是一道風景線。
諸城市委老幹部局充分發揮老幹部社團和老年大學優勢,組織老年繪畫能手到社區繪製各種孝德「文化牆」。賈悅鎮退休返村的老教師王培泰看著越來越整潔漂亮的村子,感慨地說:「以前村子路兩邊的空白牆貼滿了『牛皮癬』一樣的小廣告。髒兮兮的牆壁現在被手繪『文化牆』一打扮,讓人心明眼亮,別提有多高興。」
除了發揮餘熱,各社區老年大學還開闢農業課堂。花卉養植、蔬菜果木種植、家畜養殖等農業課程被編寫成教材,進入老年教育課堂,幫助學員解決農業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教師王世業,自費到煙臺草莓研究所學習種植知識,開闢草莓種植課程,免費傳授給老年大學學員,並把自家草莓大棚基地作為實習場所,現場予以指導。
百尺河老年大學實施「助推出彩農家人」培養策略,把教學班辦到合作社、養殖場、田間地頭。學員沈清林利用所學,註冊成立了「諸城市肉驢養殖合作社」,帶動並指導全村20多戶家庭走上了致富道路。學員莊洪山集約土地300多畝,種植蔬菜10多種,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30多人,邊生產邊培訓,提升農業技能。這些學員都是把學到的科技知識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典型代表。
諸城市還依託各農村社區老年大學成立志願服務隊30餘支,志願者900餘人,一年來開展環境衛生整治、黨務村務監督、文藝宣傳、科技服務、關愛幫扶等志願服務活動300餘次。一大批黨員志願者紛紛「把脈」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單為竹山風景區建設規劃提出合理化建議就達30餘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