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區老年大學的「諸城模式」

2020-12-18 大眾數字報

  ▲昌城鎮老年人正在練習書法。

  ◆隨著我國加速邁入老齡化社會,老年教育供給不足,特別是老年教育城鄉差距明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凸顯。諸城市高度重視支持農村老年教育工作,依託自身發展特點和優勢,藉助農村社區化發展平臺,整合農村社區資源,全力打造「農村辦大學,農民上大學,民師上講臺,農業進課堂」的農村社區老年大學發展模式。
  □ 本報記者 張 鵬 宋學寶
    本報通訊員 劉廷欣

農村社區建起33家老年大學
  諸城市枳溝鎮東枳溝社區老年大學是老年人的樂園,這裡文體活動中心、圖書室、閱覽室、微機室等一應俱全。2017年5月成立時,該校是諸城市第一家農村社區老年大學,不少條件較好的社區紛紛效仿,一年多時間就成立了33家。目前,各社區老年大學共開設專業班級220多個,參與學習活動的老年人近6000人。
  為保障辦學正常運轉,農村社區老年大學所有課程全部免費向老年人開放,日常教學所需的水電、資料、器材、活動、師資等日常運轉費用全部由鎮街(園區)黨(工)委、政府(辦事處)負責解決,諸城市委老幹部局依據各社區老年大學考評等次,採取以獎代補等形式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
  「我們正在不斷擴大教學站點覆蓋,爭取到2020年實現社區老年大學教學點建成率達到70%,經常性參加教育活動的老年人佔老年人口總數的比例達到50%以上。」諸城市老年大學校長、黨支部書記趙志滿介紹說,該市一方面充分利用農村社區、站所的公共資源和自然村黨群服務站等平臺,發揮蔡家溝藝術實驗場、小展村年畫村等特色村的教育服務功能,拓展延伸教學活動站點;另一方面,積極推進家庭學習中心戶建設,通過「日記老人」管炳聖、劉光偉國防教育書屋等中心戶的示範引領,擴大老年教育覆蓋面。
老年教學有特色
  在農村社區,老年大學也講究特色教學。
  今年67歲的百尺河鎮大順河村逄振中是諸城市老年大學的老學員,兩年前他還每天騎電動車從村裡往返50多公裡到城區上課,學習書法、詩詞等課程。如今,逄振中在家門口的社區服務中心就能學習。
  逄振中學會了茂腔戲,不久前,他組建起一支白龍山老年藝術團,把上世紀活躍在鎮上的老戲班子成員召集了起來。「我們不僅在周邊的農村社區老年大學教課,還到鎮上各村義演。」逄振中告訴記者,現在自己身邊的老夥計們興趣越來越多。
  為讓老年人喜歡這個學習園地,社區老年大學開設了不少老年特色課程。在專業課程設置上,做到知識性與娛樂性、實用性相結合,除開設書法、繪畫、攝影、舞蹈、聲樂、醫療保健等常規課程外,還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設專業,並結合當地風土人情,編寫了具有濃厚地方文化特色的通用教材。百尺河的東路大鼓,昌城的諸城派古琴、茂腔,密州的黑陶等專業的設置,對於傳承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各農村社區老年大學教師的配備,除社區學院的教師外,還重點篩選考察了一批有著豐富教學經驗且有一技之長的退休教師、有絕活兒的民間藝人,針對這些「土專家」的一技之長、絕活兒,專門開設特色課程,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增強老年大學的辦學吸引力。
  趙志滿告訴記者,依託社區老年大學成立黨支部,創新開設課前十分鐘「微黨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堂。開闢第三課堂,組織繪畫寫生、攝影服務小分隊,走進春江農業生態園、蔡家溝藝術試驗場等鄉村振興示範點。石橋子老年大學專門成立「民間藝術團」,創作表演反映農村生活題材的文藝作品。一些條件好的社區老年大學還充分利用電子閱覽室開展遠程教育,豐富了學習形式。
服務農村的重要平臺
  弘揚孝德精神,建設美麗鄉村,諸城農村的「文化牆」是一道風景線。
  諸城市委老幹部局充分發揮老幹部社團和老年大學優勢,組織老年繪畫能手到社區繪製各種孝德「文化牆」。賈悅鎮退休返村的老教師王培泰看著越來越整潔漂亮的村子,感慨地說:「以前村子路兩邊的空白牆貼滿了『牛皮癬』一樣的小廣告。髒兮兮的牆壁現在被手繪『文化牆』一打扮,讓人心明眼亮,別提有多高興。」
  除了發揮餘熱,各社區老年大學還開闢農業課堂。花卉養植、蔬菜果木種植、家畜養殖等農業課程被編寫成教材,進入老年教育課堂,幫助學員解決農業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教師王世業,自費到煙臺草莓研究所學習種植知識,開闢草莓種植課程,免費傳授給老年大學學員,並把自家草莓大棚基地作為實習場所,現場予以指導。
  百尺河老年大學實施「助推出彩農家人」培養策略,把教學班辦到合作社、養殖場、田間地頭。學員沈清林利用所學,註冊成立了「諸城市肉驢養殖合作社」,帶動並指導全村20多戶家庭走上了致富道路。學員莊洪山集約土地300多畝,種植蔬菜10多種,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30多人,邊生產邊培訓,提升農業技能。這些學員都是把學到的科技知識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典型代表。
  諸城市還依託各農村社區老年大學成立志願服務隊30餘支,志願者900餘人,一年來開展環境衛生整治、黨務村務監督、文藝宣傳、科技服務、關愛幫扶等志願服務活動300餘次。一大批黨員志願者紛紛「把脈」鄉村旅遊、助力鄉村振興,單為竹山風景區建設規劃提出合理化建議就達30餘條。

相關焦點

  • 國家開放大學副校長鞠傳進來諸城農村社區學院調研
    中國教育在線訊 11月26日下午,國家開放大學副校長鞠傳進帶領專題調研組一行5人,在山東廣播電視大學黨委書記劉龍海的陪同下,來諸城農村社區學院調研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諸城市教體局黨委委員吳洪傑、濰坊工商職業學院校長王傳旭和農村社區學院相關領導陪同調研。   調研組一行首先來到農村社區學院進行現場調研。
  • 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諸城模式」升級版
    可以說,在農村改革領域的「諸城經驗」,早已享譽全國。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了鄉村「五大振興」的發展理念,寄語山東要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並提到了「諸城模式」。
  • 成人學校、社區學院、老年大學「三位一體」,鄞州走出全民終身教育新樣式
    11所鎮(街)成人學校,設立教學點405個,轉型成為成人學校、社區學院、老年大學「三位一體」的學習基地,近萬名老年人在家門口就可以上老年大學。已提供128 門特色微課程、1046個學習資源,免費向市民開放,成為全國社區教育優質課程資源共享先進單位。
  • 諸城這所大學快要完工了
    「十一」假期,諸城市老年大學新校區項目建設現場,建設者們放棄休息,堅守工作崗位,加班加點趕進度,確保項目建設順利快速推進。建設單位採取專人管理模式,落實工程安全責任制,安排專人盯靠現場,提供技術指導,協調解決各類問題,並根據各工程實際,分段分類施工,交叉作業,對每道工序進行全程質量監督,確保安全施工和工程質量。
  • 霑化區第一所社區老年大學揭牌成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郭九濤 見習記者 楊長彬 通訊員 胡磊 田釗碩 濱州報導8月14日,霑化富源街道富強社區老年大學成立暨霑化區老年大學富強社區分校揭牌儀式舉辦。在揭牌儀式上,濱州市老年大學副校長朱見軍出席儀式並致辭,富源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富源街道富強社區老年大學籌備情況及辦學打算。
  •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開展示範性全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的通知
    一、工作目標提升社區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在居住環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務、養老服務、社會參與、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模式和長效機制,切實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到2025年,在全國建成5000個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到2035年,全國城鄉實現老年友好型社區全覆蓋。
  • 廣報老年大學開課啦,打通社區服務最後一公裡
    為進一步發揮黨建+健康優勢,將黨建深化覆蓋到基層治理,通過生動、活潑、有趣的健康美食課程,讓社區居民對健康美食產生興趣,願意持續來學習麵點、煲湯、中餐及其他健康烹飪方法,從而推動「健康社區」創建。12月9日,廣報老年大學健康學院首課——「健康小屋系列活動之健康點心課堂」在白雲區京溪街啟動。
  • 關於開展示範性全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的通知_其他_中國政府網
    一、工作目標提升社區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在居住環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務、養老服務、社會參與、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模式和長效機制,切實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到2025年,在全國建成5000個示範性城鄉老年友好型社區,到2035年,全國城鄉實現老年友好型社區全覆蓋。
  • 加強縣域老年大學建設的探索與思考 ——以雲南宜良縣為例
    (二)加強縣域老年大學建設是打通終身教育「最後一公裡」的關鍵所在  縣域老年大學在發展老年教育事業中處於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老年人口大多分布在社區、鄉鎮和農村,要實現《規劃》中指出的「保障權益、機會均等」的目標,就要在辦好老年人家門口的大學上下功夫。
  • 濟寧二十里舖建起有電梯有餐廳的現代農村老年公寓
    幾個村民正在老年公寓的院子裡聊天  說起農村養老模式,很多人可能一下子會聯想到普通的鄉鎮敬老院。但事實上,如今,農村養老模式也走起「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新路線。濟寧任城區二十里舖街道河東村、王府集村,建起了「聯排別墅式」,裝有電梯、配備餐廳的現代化農村老年公寓,老人們的生活更舒適。  建餐廳裝電梯 老年公寓啥都有  「俺們村建的老年公寓不比城裡的差,要啥有啥,4層樓,52個房間,能住104名老年人呢。」
  • 新莊社區老年大學秋季班下周一開學啦!
    開學注意事項1、開學時間:2020年9月14日正式開學2、為防控疫情,請學員佩戴好口罩進入社區老年大學教室上課。3、近期天氣依然比較炎熱,請學員自備水杯和毛巾,根據自身身體情況安排是否上課,有情況提前和社區工作人員聯繫。
  • 諸城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聯姻」齊魯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近日,齊魯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周韶華、副院長何金興、團委書記韓仲秋以及泰山學者、萬人計劃專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崔波等四位專家領導組成的調研組就「實現資源共享,定向輸送專業優秀人才」、「科研成果轉化」、「人力資源服務校地合作」等合作項目蒞臨山東諸城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進行參觀調研。
  • 【老年教育】社區共學養老開拓老年教育新路徑
    會議交流環節,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成人教育中心校朱明龍、杭州市餘杭區社區學院倪貴忠、杭州市建德市新安江成校舒紹華、杭州市教科院曲連冰等在會上談了自己的學習心得,認為要從老年人生存狀況出發作細緻調查,明晰學校式教育方式已不能充分滿足老年人需求,要從實踐層面踐行共學養老理念,推進老年教育邁向2.0時代。
  • 唐山老年大學課外活動豐富多彩
    老年大學課外活動豐富多彩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趙書浩、曹大連、李菖鸝)當上晨練點的業餘教練、在社區辦起學習班……唐山市老年大學的學員們學以致用,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了更濃厚的學習興趣  一段時間以來,唐山市老年大學重點開展了第二課堂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了學員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深受學員的歡迎。
  • 百色市老年大學立足革命老區紅色教育資源  推動老年大學"紅色校園"建設
    百色市老年大學立足革命老區紅色教育資源 推動老年大學&34;建設近年來,百色市老年大學注重深入挖掘百色革命老區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不斷強化政治引領,將紅色文化融入學校教學管理、校園活動和學員作用發揮的各個方面,把老年大學建成政治思想性強、理論學習氛圍濃厚、示範引領作用明顯的&34;。
  • 浙江老年開放大學成立
    浙江老年開放大學近日在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揭牌成立。
  • 諸城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峰梅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
    11月2日,諸城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峰梅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  會議研究了「網際網路+健康食品」智能產業鏈拓展工作,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要著眼構建新發展格局,扣緊擴大內需這個戰略重點,將科技創新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引導骨幹企業積極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大力推廣新模式新業態,強力推進資源共建共享。
  • 銀川興慶區:家門口的街道老年大學開課了
    8月31日上午,寧夏銀川市興慶區鳳凰北街崇安社區、中山南街富強社區人來人往,教室裡傳來了悠揚的樂曲聲。興慶區老年大學鳳凰北街崇安分校和中山南街富強分校在經歷了前期現場諮詢、報名後正式開課了,目前開設的模特、太極、朗誦、唱歌、合唱、工筆畫、書法、形體舞蹈、民族舞蹈、葫蘆絲、廣場舞等11門課程將全部按期開課,已招收學員840餘人。
  • 社會化老年大學盼政策支持
    青島市接受老年教育的人數包含各類老年大學和社區課堂總和不足10萬人,以各種形式經常性參與教育活動的老年人佔老年人口總數的比例僅佔5%,遠遠低於20%的目標,差距很大。社會力量辦學動力不足    記者採訪發現,目前青島市以公辦老年大學為主,青島市老年大學學員約有14000人次,市北區老年大學約有9000人次,李滄區兩所老年大學人數總和約12000人次,課程多以聲樂、舞蹈、書畫、樂器等課程為主。傳統辦學模式及高飽和狀態,已不能滿足老年人需求。
  • 打造沒有圍牆的"養老院" 依託社區的居家養老模式是主流
    同時,也希望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能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捐資、捐物或提供無償服務,幫助和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  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快速增長,現代社會多元化的趨向使老年人群對養老的期望值增高,傳統的機構養老服務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老人對生活品質的高水平需求。  因此,集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優勢於一體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已成為一種必然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