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手剎,左腳離合,掛檔,慢松離合同時踩油門,看著前方道路,方向盤控制好方向。」
「換擋要先松油門,踩離合,換擋之後再慢松離合。」
「停車先松油門,踩離合再踩剎車。」
上面3句話,是關於汽車駕駛技術的所以基礎知識,開自動擋還更簡單。請問記住這3句話之後,離拿駕照獨自開車上路還差多遠?
答案很簡單,知道這3點知識跟拿駕照開車上路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因為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司機,你需要練車。
同樣,即使你聽了最好的英語老師給你講解了各種英語知識點,這距離你學會英語還無限遠。因為要學會英語,你需要去練聽、說、讀、寫。
所以,你可以發現英語高手在分享個人經驗的時候,不是在講他們上了什麼課,老師講得怎麼好,自己怎做了比較,他們往往是在談論自己怎麼練的聽力,怎麼背的單詞。因為他們的成功來源於英語訓練,也可以叫自學。
英語不是聽課聽來的,英語是練出來的。自學英語就是訓練聽、說、讀、寫,自學不是為了省錢,而是學會英語的真正捷徑。
但是,這條捷徑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走通。
我之前有個學員,是個天生的重度visual-learner,即視覺學習者,對聲音信息非常不敏感,看的東西一下能記住,聽到的東西記不住,明顯症狀就是唱歌跑調嚴重。
她之前在網上看了一個英語大神介紹了通過聽寫練習聽力的方法,然後自己堅持練了大半年,結果聽力還是不行,聽英語永遠只能聽懂前3-5個單詞,後面就跟不上了。
我問她是不是現在聽英語會本能的在腦子裡打出字幕,然後看字幕理解?她連聲稱是。
這是很典型的聽力視覺化症狀,造成的聽力反應慢,跟不是語速。她做了大半年聽寫,沒有解決問題問題,反而強化了聽力視覺化過程。
後果就是,她最終花了普通學員4倍的時間來解決聽力問題,還算幸運,這種情況很多都無藥可救。
還有很多人練英語喜歡造句,今天學了一個單詞,一個表達方式,然後就去造句,甚至通過寫英文日記等方法,所謂的邊學邊用。
我們看下面幾句話:
我學中文在師範大學。
我養一些寵物,一個貓和一個狗。
這是三點,我是熬夜。
我7天起床,我室友先洗,以後我洗。
這些是在中國學漢語的外國留學生寫的,可笑吧?你寫英語比這個還可笑,你寫的東西根本不是英文,就是字母化的漢語,你還把這些錯誤的表達方式練了一遍又一遍,練得根深蒂固難以忘記,方法不對啊!
高手基本上都是自學來的,自學肯定沒問題,但是自學不是閉門造車。現在網上方法太多了,材料太多了,但是陷阱更多,先練什麼後練什麼,哪些訓練方法可以用,哪些方法不行,都要搞清楚。
你最好找一個英語高手幫助你規劃訓練流程,定製訓練計劃,然後在訓練過程中指導你,當然你得殷勤點,經常請人吃飯。如果身邊沒這種英語又好,又有耐心幫助你的人,那最好就去參加教練式英語培訓來獲得專業的指導。
你說不找高手幫忙,也不參加教練式英語培訓,自己能不能摸索出來一條路,當然也能。但是為啥河上有橋你不走,非要下去摸著石頭過河呢?唯一的考慮就是這要花點錢,雖然不多,但也要花錢。
但是摸著石頭過河是否真的省錢了?不見得吧。免費的東西往往都是最貴的。
自學英語的多數都是東搞一下,西搞一下,兩三個月就中斷了,然後水平很快就退回之前,努力全部白費,浪費幾百小時;買了一大堆各種英語資料,熱情過了就扔在那積灰,這不是浪費錢?自己練花3年,別人指導你練花1年,英語學失敗,唯一的方式就是放棄,時間越長越容易放棄。時間就是金錢,一點都不假。
如果你打算學好英語,記住了,英語高手不是聽課聽來的,是自學出來的,自學肯定是省很多錢的,但是自學的目的追求效率,不是追求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