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萬千心理 萬千心理圖書 收錄於話題#新書上架之家庭治療·親子系列25個
《養育從孕期開始》
★★★★★
《養育從孕期開始:胎兒期和嬰兒期的心理發展》
Thomas R. Verny,Pamela Weintraub 著
張又文,劉元宬 譯
新書火熱在售中
下單送禮享積分
編輯推薦
大部分父母都認為,養育是從孩子出生後開始的。但近期的神經科學和發展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從受孕那一刻起,胎兒大腦的發育便與母體的環境狀態相連接了。人類的情感和自我意識並非建立在出生後的第一年中,早在母親子宮裡的時期就啟動了。這就意味著,從母親懷孕開始,我們就應該開始關注胎兒所處的環境。也就是說,從受孕起,對孩子的養育便開始了。
國際公認的早期人類發展專家、美國產前和圍產期心理協會的創始人託馬斯·R.沃尼在《養育從孕期開始》這本書中,闡述了大量關於產前和圍生期環境對胎兒的影響。從胎兒的意識、感知、大腦發育、母體壓力、父母與胎兒的溝通、生產過程、母嬰聯結、經驗、早期記憶、早期照料者、創傷及暴力、同理心及利他等多個方面,近乎全面地介紹了生產前後的環境對孩子的巨大影響。並且,沃尼博士還詳細介紹了培養孩子長期的健康、情緒、性格和潛能的一系列養育方法。可以給孕期的父母、準備要孩子的父母極大的啟發,幫助父母從受孕之時開啟對寶寶的養育。
內容簡介
本書解釋了即使最普通的事件也能引起嬰兒的一系列生物變化——不僅包括大腦,還包括免疫系統和身體。孩子的每一次經歷,從嬰兒的產道之旅到他被抱或被說話的方式,都能塑造他的健康和個性。沃尼博士是國際公認的早期人類發展專家,他向父母們展示了如何利用這些新信息為他們的孩子創造一個理想的環境,提高孩子的智力和社交技能,並通過「有意識的養育」成為更好的父母。非常適合準備要孩子的父母、準父母、有新生兒的父母及早教專業人員閱讀。
作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託馬斯·R. 沃尼(Thomas R. Verny)
國際公認的早期人類發展專家,美國產前和圍生期健康心理協會的創始人。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加拿大約克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任教,在歐洲和北美進行了大量關於胎兒的演講。
帕梅拉·溫特勞布(Pamela Weintraub)
科學記者,在健康和醫學方面有20年的寫作經驗,是15本書的作者或合著者。
譯者簡介
張又文(You-Wen Chang)
畢業於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傳播系。曾任職於多家外企,並外派至矽谷負責國際市場的營銷企劃及新創募資。傳遞好孕(Trendy Birth)創辦人,美國產前和圍生期健康心理協會認證講師。
劉元宬(Yuan Cheng Liu)
畢業於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經濟系。曾任職於金融行業。傳遞好孕(Trendy Birth)共同創辦人,美國產前和圍生期健康心理協會認證講師。
名家推薦
我有一個夢想,就是希望天下的父母都成為有準備的父母,天下的孩子都是在與父母連接、充滿愛的環境中出生的孩子。《養育從孕期開始》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實現這個夢想,更能夠幫助這個社會變得充滿愛與力量!
——馬良坤
碩士研究生導師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
中華圍產醫學會青年委員
中國優生科學協會理事
目 錄
前言 養育孩子的新範式
第一章 穿越羊水的海洋
生命之初
大腦的啟蒙
神經網絡的性質
大腦的進化
性別對大腦的影響
胎兒大腦的照料和餵養
用Ω-3建構腦
哪些是重大的危險
傳染病的影響
母親的情緒和感覺
第二章 意識的曙光
感知的起點
思維和意識的開端
子宮中的聲音
語言習得
胎兒的疼痛
第三章 母體壓力和胎兒
母體壓力
應激激素和大腦
母體壓力對性取向的影響
抑鬱對孕婦的影響
懷孕和暴力
不被接納的孩子
在懷孕期間如何面對死亡
第四章 宮內教學
準備成為家長
照顧型和管理型父母
清掃心靈蜘蛛網
產前溝通
音樂課程
莫扎特效應
產前大學
增強大腦能力
第五章 出生與人格
生產過程
適合胎兒的生產過程
新生兒的滋養
生產過程中的神經激素
出生模式與人格特質
生產創傷
出生時間
自我毀滅行為與暴力
出生順序
第六章 新生兒的感知
感官大爆炸
情緒雷達
天生的技能
嬰兒的疼痛
來自母親的文獻
應激因素
新生兒重症監護室
觸碰的力量
音樂的力量
對於有關嬰兒知識的抗拒
第七章 親密的鍊金術
聯結的要素
早期的研究
依戀激素
哺乳的聯結
母嬰的調頻
社會神經系統
互動與刺激
親密的課程
不安全感的陰影
忙於事業對依戀關係的挑戰
親自養育
第八章 領養和對身份的追尋
領養的相關研究
嬰兒的親生母親
養父母
領養和依戀
最具挑戰性的領養
尋根
更合時宜的領養模式
第九章 經驗才是真正的大腦建築師
影片記錄
積極措施
大腦的建構
感官知覺
情緒窗口
母親情緒傳遞
協調同步
探險:社交窗口
語言窗口
風格和實質
第十章 早期記憶的奧秘及力量
記憶開關
記憶的起源
細胞永遠不會遺忘
身體記憶
從廣闊無垠的空白到自我認知
出生記憶
嬰幼兒的記憶
我們的記憶及原因
錯誤記憶或完整記憶
家庭時間
第十一章 陌生人的照料
日託中心面臨的困境
選擇日託中心
合格的保姆
育兒和電視
工作和生活:兩者兼顧
第十二章 出現問題:傷心的孩子、憤怒的孩子
攻擊性兒童
暴力的起源
暴力的循環
暴力和大腦
關於創傷、虐待和忽視的生理學
暴力養育
情緒重創
認知剝奪與暴力
心理疾病的根源
預防及幹預
第十三章 培養基本的善良:如何增強同理心、同情心和利他心
利他主義的本質
三重腦
同理心之始
從同理心到利他心
道德兒童
第十四章 覺知教養
規則一:面對你的心魔
規則二:你不可能擁有一切
規則三:孩子知道你的感受
規則四:不要對孩子持有刻板印象
規則五:調整和解決育兒過程中出現的內部衝突
規則六:父愛與母愛同樣重要
批評的腐蝕作用
體罰孩子的真相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穿越羊水的海洋
我們對人類大腦的理解發生了巨變,現在我們已經知道,與環境互動不僅是大腦發育的一個有趣特徵,更是一個必要條件——從受孕的瞬間開始,植根於大腦從一個細胞成長為上億個細胞的過程中。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州精神病研究所的神經科學家邁倫·霍弗(Myron A.Hofer)說,正是大腦構建的這一必需條件解釋了為什麼從懷孕的早期開始就有如此頻繁的胎兒活動。通過活動與環境互動,胎兒產生了大量的經驗,這些經驗為他提供了大腦形成的基礎。我想沒有人會懷疑母親的飲食對於胎兒身體發育的重要性,但是今天霍弗等人的研究,提出了對胎兒的身心發育更具有影響力的因素:未出生的胎兒,在黑暗的環境裡體驗著最原始的生命世界,沉浸在通過母親的行為、感覺、情緒和想法所傳遞的信號中,這一切,都在源源不斷地引導著大腦的發育。
生命之初
當精子與卵子結合時,一個新生命便產生了。女性的卵巢大約每個月會排出一枚卵子,卵子包含著繁衍後代所需要的遺傳基因。卵子從卵巢排出,經由輸卵管進入子宮。
儘管卵子的數量非常稀少,但是精子的產量卻很驚人(每一次射精,精子的數量可多達3億顆)。精子進入子宮頸,通過輸卵管去尋找卵子。但是最終往往只有一個精子能夠贏得這場比賽,與卵子結合,產生生化連鎖反應。在9個月後,會有一個全新的小生命降臨這個世界。
人類的生存本能與個性啟蒙,從生命這一最初階段就已經開始了。在受孕前,每顆精子為了與卵子結合,彼此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雖然大部分精子以每小時10釐米的速度遊向卵子,但是總有幾顆精子在短短的5分鐘內就完成了整個旅程。事實上,生物學家告訴我們,精子細胞分為兩類:戰士和浪子。戰士組成守衛隊,阻止其他男人的精子幹擾受孕過程。
不久之前,有專家認為,在受孕時,精子頭部的酶像炸藥一般,炸開卵子的外殼,進入卵子內部。然而今天我們已經明白,在這一配對過程中是卵子主動選擇匹配的精子,在個體的一生中做出第一個不可撤銷的重大決定。的確,卵子並不是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而是主動打開外殼,把吸引自己的精子接納進來。
當父母的基因在單個細胞中結合時,這個具有獨立生命的「受精卵」就誕生了。在接下來的幾天中,受精卵會一次又一次地分裂,先成長為桑葚胚,然後成長為囊胚。
7天後,囊胚會沿著輸卵管下沉,然後貼在子宮後壁上。但由於囊胚中一半的遺傳物質來自父親,母親的免疫系統會將囊胚識別為外來物質,就像對抗病毒一樣對它發起攻擊。因此,許多早期的胚胎就夭折了,沒能誕生到這個世界上。然而對於那些成功渡過這一關的倖存胎兒,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已經擁有了屬於他的第一個「記憶」。
大腦的啟蒙
當囊胚成功植入後,細胞會繼續生長分化,慢慢形成最初的骨骼、腎臟、心臟和肺。在受孕後的第17天左右,可以看到胎兒大腦形成的第一個跡象,沿著還在生長但微小的胚胎,已經可以看到「神經溝」的浮現。到第21天,神經褶會逐漸沿著神經溝發展。到第27天,神經褶會包裹整個神經溝,初步形成神經管,這是脊髓和大腦的雛形。
神經管在第27天關閉,從這時起,其前端的細胞開始迅速地分裂,每1.5小時細胞數量就增長一倍。在分裂的同時,這些細胞也進行著分化,慢慢開始呈現出大腦的主要結構——左右半球、小腦、間腦、中腦、腦橋和延髓。在妊娠的早期階段,原始腦細胞會一直持續快速地分裂。這些細胞會從神經管前端的「增生區」往大腦的邊緣區域遷移。
正是在這次腦細胞遷徙的過程中,大腦被人們至今還不甚了解的「化學信使」引導著,開始建立真正的網絡。因為在這段時間裡大腦正在迅速地生長,這一過程又是如此複雜,所以一旦接觸不恰當的激素和毒素,或是受到外部幹擾的刺激,這個過程就會受到破壞性的損害。胎兒的大腦若在這一脆弱的時間段受到威脅,可能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
在胚胎的早期機制中,原始細胞組成了現在科學家稱為「皮質階梯」的部分。神經細胞通過這些「階梯」,從增生區攀爬到大腦皮層的外部區域,這個區域是思想的中心。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受到阻斷,神經細胞可能會卡在皮質階梯上,堵住其他神經細胞的通路,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發育異常。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中心腦科學研究所前主任、神經生物學和精神病學教授阿諾德·沙伊貝爾(Arnold B.Scheibel)認為,兩種突變的白鼠就是由於這種類型的發育異常,而出現了古怪的行為。在人類中,類似的問題會導致精神分裂症、顳葉癲癇、閱讀障礙和某些類型的性格障礙。初步的研究表明,最難控制的反社會人士可能在大腦發育的「階梯」階段受到了阻斷。
但是「攀爬階梯」只是胚胎期腦細胞所面臨的挑戰之一。在大腦網絡的初期發育階段,神經元必須與大腦遠端區域專門的「靶細胞」建立連接。如果這些靶細胞在此時尚未發育,那麼大腦遠端的區域將會生產出替代細胞。可是,如果沒有靶細胞或替代細胞,神經元就會移動到錯誤的位置或衰弱致死。當然這是最糟糕的情況,如果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那麼替代細胞就會消失,真正的靶細胞會在大腦的結構中找到它們正確的位置。
「在這一非凡的過程中,靶細胞會替換替代細胞,最終建立永久的連接,但這一過程很容易出錯。」沙伊貝爾說,「而這些錯誤會導致個體在生活的不同階段,出現大量嚴重或輕微的認知和情緒障礙。目前,我們只是初步了解了這些複雜的現象,但是我們認為,在皮質連接改變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能會導致某些類型的閱讀障礙。」
神經網絡的性質
終於,神經細胞遷移到目的地之後,就會長出樹突,開啟複雜的神經聯網過程。接著,樹突將信息通過細長的軸突傳遞給其他接受細胞。
一般在懷孕的第5個月左右,即妊娠中期,精巧的神經網絡得以建立。軸突以及繁茂的樹突開始經由突觸建立聯繫,傳遞信息。突觸並不是兩個神經細胞的連接點,事實上這兩個神經細胞之間有著微小的間隙。細胞間通過突觸傳送化學信使(即神經遞質)來溝通。第一個細胞釋放的神經遞質會激發第二個細胞產生動作電位,如果動作電位足夠強烈,就會導致第二個細胞釋放神經遞質,將這一信號繼續傳遞下去。單個神經元就可能具有數萬個突觸連接。目前我們已經發現,在一個未出生嬰兒的大腦中,就有大約150種獨特的神經遞質和數萬億的突觸連接。
原始神經元的產量非常豐富:在子宮內每秒可以生產至少5萬個細胞。因此,這龐大的數量使大腦構建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大腦的重量雖然只佔我們體重的2%,但是我們至少一半的基因組(所有染色體上的人類基因,攜帶著控制生長發育的全部遺傳信息)都貢獻給了大腦的建構。
人類大腦的複雜性遠遠超過了基因的指導能力。畢竟,一個成年人的大腦大約包含一千億個神經元(或稱神經細胞),這些神經元嵌在一萬億個神經膠質細胞(或稱支持細胞)組成的支架中。雖然基因可能會為大腦的發育提供一個基本的藍圖,但是神經元的最終位置、通路和相互之間的關係,很大程度上是由早期的環境決定的,包括營養狀況、母親的健康狀態、是否接觸過香菸或酒精等毒素、外界持續的聲音或動作、母親的情緒和與之相關的神經遞質,以及母親子宮內的狀況(如是否懷有雙胞胎)等。對於每個未出生的孩子來說,在子宮內的經驗都是截然不同的。這就像我們的基因一樣,決定著每個胎兒與生俱來的獨特個性,也正是如此,世界上才有豐富多彩的性格特點。
購書途徑
長按識別小程序碼
購書享積分
重磅預告
《臨床心理督導綱要》
萬千心理
微信:wanqianxinli1998
專業 心理 | 深度 悅讀
原標題:《新書上架 | 養育從孕期開始:胎兒期和嬰兒期的心理發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