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這是徐霞客從小就給自己立下的人生目標。作為古代偉大的旅行家之一,在寫《徐霞客遊記》之前他就已經開啟了遊歷之旅。在「學而優則仕」的年代,他無意於仕途卻流連於名山大川之間。在交通如此不便利的條件下,他能走遍大半個中國,其困難可想而知。若只是遊山玩水也罷,他帶著考證、探求的目的前往每一個地方,最終寫下了《徐霞客遊記》——這是一本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的著作,詳細記載了中國地理,水利、地貌、人文的情況,被譽為十七世紀最偉大的地理著作,被翻譯成幾十國語言,流傳世界各地。
這個人 煙霞之客 當壯遊四方
明神宗萬曆年十四年,一個叫徐宏祖的嬰孩出生在江蘇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家,這個孩子的先祖就是當年與唐伯虎一起被捲入科舉舞弊案的徐經,正因為這場劫難,徐經從此對科舉萬念俱灰,以至於他並不要求後世子孫掙得什麼功名。不屑於功名之教,不拘於聖人之言在當時也可謂是另類的家風。徐宏祖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裡長大,一次,徐宏祖外出遊玩,途中受困,三天未回家,僕人們都急壞了。等到他歸來時, 父親並沒有責罵他反而大笑道:「你這小子,太像我了。你眉宇間有煙霞之氣,我看啊,你是煙霞之客,以後應當壯遊四方。」
從此,徐弘祖便叫了徐霞客。
徐霞客自寧海出西門開始了壯遊旅程
改名後的徐霞客一生足跡遍及今19個省、市、自治區。他尋訪的地方,多是荒涼的窮鄉僻壤,或是人跡罕至的邊疆地區,幾次遇到生命危險,出生入死,嘗盡了旅途的艱辛。他不畏艱險,曾三次遇盜,數次絕糧,仍勇往直前,嚴謹地記下了觀察的結果。直到他在雲南不幸身患重病才終止了大半生的遊歷,回到了江陰老家,56歲之際逝於家中。他的一生都在為年少時「朝碧海而暮蒼梧」的志向奔忙。
這條路 踏遍華夏 筆耕不輟
徐霞客的壯遊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他28歲以前,這個時期他憑藉自己的興趣遊覽太湖、泰山等地,沒有留下遊記。第二階段是他28歲至48歲的時候,在這20年中,他遊覽了浙、閩、黃山和北方的嵩山、五臺、華山、恆山諸名山。但遊記僅寫了一卷,約佔全書的十分之一。第三階段為51歲至54歲時,歷時4年,遊覽了浙江、江蘇、湖廣、雲貴等江南大山巨川,寫下了9卷遊記。
這段旅程 以軀命遊 一諾千金
在這段旅途中值得一提的是徐霞客的母親,老人家不僅支持他的壯遊,甚至還陪兒子出遊過幾次。明朝天啟四年,已八十高齡的徐母竟然陪徐霞客做了一次遊歷。本來徐霞客怕母親年事已高,不同意母親去遊歷,而徐母卻說:「向固與若言,吾尚善飯。今以身先之」,他們遊歷了宜興諸洞,一時成為佳話。
旅途中的危險是經常遇到的,一次在湘江船上遇到強盜,他的財物都被洗劫一空。朋友願意出資幫他回家,並勸他「再生不如息趾」。他卻堅定地回道:「不欲變餘去志」。後來,他用家中的田產做抵押,借到一筆路費,再次登上徵途。萬裡四十四年,他在遊黃山時,正趕上大雪,此時已封山三月,有的地方大雪齊腰深,登山石階上全是冰。但這並沒有使他畏懼,「餘獨前,持杖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鑿一孔,以移後趾」。他就是這樣用鐵尖頭的拐杖鑿冰,艱難登山前進。對於旅途中遇到的困難,他看得非常恬淡:「吾荷一鍤來,何處不埋吾骨也」,徐霞客進入「以軀命遊」的境界。
在他的旅途中,除了驚心動魄的種種,還有一諾千金的情誼。崇禎九年,徐霞客已經五十歲了,正當他打算重新踏上旅途的時候,有一個和尚找到了他邀他一起去雞足山。這個和尚法號靜聞,特別崇敬雞足山迦葉寺的菩薩,還曾刺破自己的手指寫就血書《法華經》。縱然徐霞客已經去過雞足山,可見靜聞如此虔誠,他打算陪他再走一趟。可這次的旅程並不順利,在經過湖廣地界的時候他們遇到了強盜,靜聞和尚受傷了,還沒到廣西就圓寂了。此時只剩下徐霞客自己一個人,身上的盤纏已所剩無幾,再走下去是到不了雞足山的。很多人都勸他回去吧,反正雞足山去過了,靜聞和尚業已圓寂,就沒有去的必要了。然而他說,我要繼續去雞足山。當地人不解。徐霞客答,我答應過他,帶他去雞足山,這是我對他的承諾。
「可是,他已經去世了。」
「我會帶著他的骨灰去,答應他的事,我要幫他做到。」
就這樣,他一路艱難,把自己身上所有能典當的東西全部換成錢了,帶著靜聞的骨灰翻越廣西十萬大山到達四川,越過峨眉山,沿著岷江,到達甘孜松潘。渡過金沙江、渡過瀾滄江、經過麗江、經過西雙版納到達雞足山。就這樣他把骨灰埋在了迦葉寺,兌現了自己的承諾。
雞足山
他留下的筆記有兩百多萬字,可惜只保留下來一小部分,後人編成《徐霞客遊記》。現存《徐霞客遊記》的第一篇是5月19日所作,這一天,被確定為「中國旅遊日」。《徐霞客遊記》對於地理學家是一份珍貴的地理科學報告,對普通讀者而言,它更像是一本旅遊指南,書中那一片片壯闊遼遠的風景,一座座高峻雄偉的山峰,似乎正在催動我們渴望冒險的心,在攀登中獲得樂趣,在探索中尋覓真知。
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誕生四百周年紀念郵票
————————————————
10月9日上午10點,人民日報客戶端旅遊頻道將直播《文旅大咖有話說》,我們邀請了在廣東順德青田村構建了「青田範式」的當代藝術家渠巖和當地村民劉瑞慶一起聊聊鄉村復興。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旅遊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