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用大豆蛋白幫忙製造人造牛肉:口感和真肉差不多

2020-12-23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3月31日報導英媒稱,實驗室培育的「牛肉」是通過在大豆蛋白疏鬆多孔的支架內培養奶牛肌肉細胞來製成的。以色列阿什杜德阿萊夫農場的研發人員舒拉米特·利文貝格說,這種培養肉的樣品已經通過了初步的味道測試。

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3月30日報導,培養牛肉背後的想法是,它可以像真正的肉一樣美味,但沒有動物會被宰殺。這還可能有利於環境,但這一點尚不清楚。

報導稱,在過去幾年裡,培養肉的研發取得進展,約50家公司在試圖完善培育方法。部分公司已進入製作可品嘗的樣品階段,但商店或餐館目前尚未出售此類樣品。

除了在培養皿中培養生物組織的高成本之外,另一個問題在於,肉類不僅僅是由肌肉細胞組成的。在動物的肉裡,這些細胞位於支撐細胞外蛋白質的支架內,研發人員必須仿製這種支架才能使成品的質感與真正的牛肉相似。美國華盛頓特區優質食品研究所的埃利奧特·斯沃茨說:「你需要重建和動物身上一樣的組織。」

目前,培養肉類時用到的支架通常來自牛肉明膠,這是一種通過煮沸屠宰場的動物屍體來獲得的膠原蛋白。如果素食者是你的目標市場,這會成為一個問題。

如今,阿萊夫農場或許已經找到了另一種替代品——有紋理的大豆蛋白,它是豆油生產的副產品,目前已經用於生產肉類的多種素食替代品。

研究團隊在一個大豆蛋白疏鬆多孔的支架上培育出奶牛肌肉和血管細胞,然後烘烤或油炸這些人造肉。研究人員說,3名嘗過這種培養肉的志願者稱,它仿製了「吃肉的感覺和口感」。(編譯/黎廣滔)

相關焦點

  • 大豆蛋白製成人造肉美味又健康
    人造肉分為兩種,其中一種人造肉又稱大豆蛋白肉,人造肉主要靠大豆蛋白製成,因為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質和少量的脂肪,所以人造肉是一種健康的食品。另一種是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出的人造肉。大豆蛋白肉實際是一種對肉類形色和味道進行模仿的豆製品。
  • 星巴克人造肉產品開賣!比肉貴,有大豆味
    本周三,星巴克正式推出5款人造肉產品,最低59元,最高79元。相對真正的肉類產品來說,價格並不便宜。新品推出後,不少消費者前往試吃。有網友在上海星巴克購買含有「人造牛肉」的食品後發現,人造牛肉缺乏嚼勁,並且有很濃的大豆味兒。
  • 兩種「人造肉」,植物蛋白和動物細胞,你支持哪種?
    由活牛提取的幹細胞產生的牛肉漢堡人造肉分成兩種,第一種是「素肉」一樣,由大豆等植物蛋白加工而成,比如9月份即將上市的中國「人造肉」月餅。它由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與植物肉品牌合作研發,號稱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其口味與真肉接近,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和豌豆蛋白。美國最大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8月13日也宣布,下周開始售賣包括大豆漢堡、肉丸、香腸和肉餡等一系列以大豆為基礎的素肉產品。
  • 業內解釋"人造肉":如何把大豆等植物變得像肉
    更具挑戰的是,現在又流行起一種叫「人造肉」的食物,那是什麼東西?隨著國外的人造肉漢堡和國內的人造肉月餅相繼問世,人造肉的掃盲科普工作迫在眉睫。事實上,現在國內已經有一些科研人員盯上了這一領域,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李健是其中之一。李健除了在學校的實驗室裡搞研發,還為深圳一家人造肉企業研究產業解決方案。
  • 星巴克在中國推出人造肉菜單,人造肉真的能代替肉嗎?
    人造肉的製作方法人造肉其實分為兩種,一種是肉的仿製品。我們都知道肉其實就是蛋白質和脂肪的組合體,仿製肉就是利用花生大豆蛋白來製作的,所以又被稱為蛋白素肉。它擁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少量的脂肪,其蛋白質為普通肉類的兩到三倍。肯德基的植培黃金雞塊就是由大豆蛋白、小麥蛋白及豌豆蛋白構成的。
  • 比真肉還貴!人造牛肉麵59元,是智商稅還是大勢所趨?你會買單嗎
    人造肉進軍國內市場上了,聽著「人造肉」這個名字,好像不是很貴的樣子。但是星巴克推出的一款人造牛肉意面,價格高達59元/份。網友不禁反問:這是來扶貧的還是來「割韭菜」的,有這錢為什麼不買真牛肉?什麼是人造肉?人造肉的出現也是因為素食主義的興起,基本的製作方法也就是把大豆、小麥等植物蛋白作為加工原料,擠壓完水分後就像肉的拉絲狀態,在加點調料製作成肉類,簡單來說就是豆製品。
  • 科學家使用大豆蛋白作為骨架 在實驗室內種植牛肉
    對於人造肉世界來說,2019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Impossible Foods與快餐業巨頭漢堡王(Burger King)合作推出了人造肉漢堡。在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這樣的公司尋求以植物為基礎的肉替代品, 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在實驗室裡種植牛肉。
  • 人造肉、人造魚、人造蝦……這個行業居然成了「香餑餑」!
    不過「人造肉」這個概念還沒有完全普及,人造雞蛋、人造蝦、人造三文魚就已經迫不及待地上線了。「以素當葷」啥感覺?日本朝日電視臺主持人:現在出現了很多用大豆等糧食製造的代替食材,不只有大豆製造的人造肉,還發展出了人造雞蛋、人造蝦、人造三文魚等各種食材。
  • 真香?鄭州人造肉素食餐廳生意火爆 專家:未來會出現越來越多人造肉...
    人造肉的口感如何「以假亂真」?可以長期食用嗎?人造肉口感如此像肉,大豆等植物是如何變成「肉」的?人造肉可以長期食用嗎?高鬥亮解釋:「所謂植物肉,事實上就是想辦法把大豆、豌豆等植物,變得越來越像肉,整個過程就像我們平時洗麵筋一樣。
  • 2020,人造肉市場原料持續創新:比起大豆蛋白,豌豆蛋白更受歡迎
    從2019年開始,素食肉製品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關注和接受,這種飲食方式不再只是一種時尚,而逐漸發展為一種趨勢。 2020年,替代類食品領域還將持續加速增長,同時產品的覆蓋範圍還將從去年的主力——植物性人造漢堡和牛肉製品延伸至素雞肉,素魚肉或素豬肉等。
  • 人類食物革命:人造肉第一股上市,為什麼比爾·蓋茨也看好
    而當前市場的熱點主要是植物肉和實驗室培養肉。「植物肉」主要利用大豆、豌豆等植物蛋白質,生產類似動物肉品的口感、味道或外觀的食品;「實驗室培養肉」是從動物體內的肌肉組織進行細胞分離,提取少量幹細胞,放在營養液裡培育,用糖、胺基酸、油脂、礦物質和多種營養物質「餵養」幹細胞,繼而生長分化為「人造肉」。
  • 肯德基推出人造肉炸雞,高熱量食物吃不胖不再是幻想
    8月27日,肯德基與Beyond Meat合作製造的人造肉炸雞——「素食炸雞」在亞特蘭大的一家肯德基試銷售,當地許多食客慕名而來,餐廳營業之前門口就已經排起了長隊,反響非常熱烈。這種「素食炸雞」在味道上幾乎嘗不出與真正雞肉的差別,僅僅在口感上會有一點不同,而且攝入的脂肪和膽固醇會大大減少 ,甩開膀子吃高熱量食物不在充滿罪惡感,可以盡情享受吃炸雞的樂趣~人造肉如此受追捧,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基於消費者的獵奇心理,之所以研發人造肉是為了減少牛肉等紅肉的食用,在不影響口感的前提下降低脂肪攝入
  • 解析投資:素食時代的追風者——「人造肉」
    素肉又稱大豆蛋白肉,主要靠大豆蛋白製成,因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質和少量的脂肪而被眾多營養師認同的一種健康食品。培育肉則是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出來的一種人造肉。簡而言之,大豆蛋白肉是一種對肉類形色和味道進行模仿的豆製品。而動物幹細胞製造的人造肉是研究人員用糖、胺基酸、油脂、礦物質和多種營養物質等「餵養」幹細胞製造出來的。
  • 「無轉基因、無膽固醇、不含抗生素」的人造素肉月餅,你敢吃麼
    9月4日晚,雙塔食品公司和珍肉食品科技公司宣布今年將推出人造素肉月餅,欲模仿老上海鮮肉月餅,差別是用100%植物蛋白替代傳統的豬肉餡和其他肉餡。 這款月餅致力於實現口感、嚼勁、色、香、味、聲音等5D仿真人造肉,根據研究團隊反饋,這款月餅在口感和嚼勁上還沒有100%達到傳統肉類月餅的食感,他們只能給這個人造仿真月餅打70分。
  • 美國在實驗室中成功培育出人造肉,這種人造「真肉」離餐桌還多遠
    美國在實驗室中成功培育出人造肉,這種人造「真肉」離餐桌還多遠人造肉顧名思義是指人為製造的肉類食品,在中國,人造肉其實早已是餐桌上的美食,最經內的做法就是大白菜炒人造肉,這種人造肉指的是大豆產品,加上麵筋混合製成的模擬肉感的「素肉」,其本質只是經過人為簡單加工混合製成的類肉產品
  • 「人造肉」概念大熱,大豆蛋白素肉對動物性肉類替代有限
    「人造肉」概念大熱,大豆蛋白素肉對動物性肉類替代有限 「人造肉」是素食主義潮流發展的結果,伴隨食品加工技術進步發展起來,一大批國外企業推出了素肉漢堡、素腸、素肉餅等產品,這給國產大豆蛋白產業發展帶來了啟示
  • 麥當勞也有了人造肉,國內風氣漸盛,進軍人造肉行業能發財嗎?
    如果按照這麼一個趨勢發展下去,可能再過30年很多人都再沒資格吃得上肉了,而科學家們研究出來的解決辦法就是製造人造肉。試吃的內容就是讓他們反饋一下這種肉類的口感跟真肉是否一致,不過又有很多人會有先入為主的觀點,就是我知道這是人造的假肉,所以往往會直接做出潛意識的判斷,就是說這不是真肉,於是商家們又推出盲吃試驗,讓用戶吃到真假兩種肉來分辨哪種是真的,而最終能夠成功判斷出真肉的用戶只有20%,這也意味著這種人造肉跟真肉口感已經相差無幾,因為也許成功判斷出來的那些傢伙都是瞎猜。
  • 國產素肉漢堡素肉月餅來了,「人造肉」成創業新風口
    最近一段時間,國內外多家企業相繼宣稱將上市各類「人造肉」食品,即將端上中國人餐桌的「人造肉」迅速登上微博熱搜,這也將成為國內市場中利用先進植物蛋白技術製作的新一代「人造肉」食品。國產人造肉即將上線鮮肉月餅是老上海在中秋佳節的傳統美食。
  • 肯德基的「人造肉」雞塊,1.99元能買5塊,用的原材料確實挺廉價
    和以往的產品不同的是,肯德基這次是以大豆、小麥和豌豆的蛋白為原料製作成的健康「雞塊」,不過有網友調侃說:用的原料確實挺廉價的,但既然沒有雞肉那就別叫「雞塊」了。事實上,肯德基的「新能源」雞塊是用植物蛋白技術,製作成有雞肉味的「肉」,通俗來說就是「人造肉」。原料雖然廉價,但成本卻不低,科技含量頗高。
  • 植物肉(人造肉)產業發展與生產技術
    人造肉是指未採用養殖動物獲取動物蛋白的方式,而是採用植物蛋白改性或細胞培養等方式生產出的,質地接近動物肌肉的一類蛋白製品。按生產技術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通過植物性蛋白改性生產的人造肉;另一類是用動物幹細胞培育出的人造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