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必須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鮮明地指出:「必須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作為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不是一個單純的作風問題,更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其關鍵和前提是教育全體黨員尤其是黨的幹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
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基本觀點
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真假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如果不能站穩人民立場,就難以體現出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唯心史觀和英雄史觀本質上是同一個東西。在馬克思主義之前,一切社會歷史觀都是唯心史觀。社會歷史領域是唯心主義的最後避難場所。例如,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就是「半截子」唯物主義。他在自然觀上是唯物主義者,在社會歷史觀上卻是唯心主義者。唯心史觀之所以沒有看到物質生產在社會歷史中的決定作用,就在於沒有看到從事物質生產的人民群眾的決定作用。同樣,英雄史觀之所以將傑出人物看作是社會歷史的決定力量,就在於沒有看到其活動背後的物質動因尤其是物質生產在社會歷史中的決定作用。
唯物史觀和群眾史觀是統一的。由於清醒地意識到了舊唯物主義的局限性,因此,在向上提升唯物主義的過程中,馬克思恩格斯在科學實踐觀的基礎上科學地揭示出了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和社會歷史觀的主體問題的內在統一性。一方面,人類社會的歷史歸根到底是物質生產的歷史,即物質生產者的歷史。因此,從物質生產出發,也就是要從物質生產的人民群眾出發。另一方面,沒有一個生產者階級,人類社會就不能存在。生產者從事的物質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因此,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創造者的地位,也就是要尊重物質生產的決定作用。這樣,歷史唯物主義不僅將唯心主義從其最後的避難所中驅逐出去了,將唯心史觀和英雄史觀一同送進了歷史博物館,而且實現了人類理論思維發展史上最偉大的革命變革。
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觀點。群眾史觀的核心就是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承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將群眾史觀具體化為黨的群眾觀點。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這一切,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觀點。因此,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必須從教育廣大黨員尤其是黨的幹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抓起。
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在黨的建設中的集中體現和創造性發揮,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一切政黨尤其是資產階級政黨的根本標誌,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真正的共產黨都是服務人民群眾的政黨。但是,只有中國共產黨明確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確立為自己的根本宗旨。一方面,這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在黨的建設中的具體運用和實踐升華。群眾觀點表明的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只有堅持唯物史觀的這一基本原理,我們才能科學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只有按照客觀的社會歷史發展規律辦事,我們才能無往而不勝。因此,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必須自覺遵循規律,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另一方面,這也是由我們黨的性質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既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又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性質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必須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具有豐富、深刻、系統的科學內涵和要求。一是從對象來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既有嚴格的數量規定,又有明確的「質量」要求。在數量上,共產黨的服務對象是佔人口多數的「人民」,而不是社會上的少數人。在「質量」上,這裡的「人民」即「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進步起著推動作用的人們,而不是指那些阻礙社會進步的人群。二是從目的來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要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們奮鬥的一切都與利益相關,但是,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為緊要和最具有絕對性意義的利益。因此,我們黨的一切言行都必須始終從人民的利益出發,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為人民謀利益。三是從要求來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既有程度的規定,又有時空上的規定。在程度上,它堅決反對無心無意或假心假意,也反對半心半意、三心二意,而要求全心全意,即要完全、徹底和毫無保留地為人民服務。在時空上,它要求共產黨人時時、處處都要為人民謀利益,而不是將之看作是一時、一地的權宜之計。
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最大危險是脫離人民群眾。因此,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關鍵是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密切聯繫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基本規範。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以後,能否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是一個必須長期經受的根本性考驗,也是一個關係社會主義事業前途命運的長期的根本性課題。2012年12月,我們黨作出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現在,《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進一步明確將「密切聯繫群眾」確定為黨內政治生活基本規範之一。從其要求看,密切聯繫群眾,就是要通過深入群眾和深入實際尤其是通過細緻入微的群眾工作,力求做到在感情上親近群眾,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在工作上發動群眾,在生活上關心群眾,最終要團結和帶領群眾,真正造福群眾。
建立、完善和創新密切聯繫群眾的制度、機制和方法。只有將黨的優良作風制度化,才能為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提供切實保證。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相統一,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全部活動中,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相統一,真正做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自覺拜人民為師,向人民求教,向人民問策。堅持把對上負責、內部負責和對下負責統一起來,切實改變機關「門難進」、幹部「臉難看」的問題,大力改進和創新聯繫群眾方法。
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黨風廉政建設的成效直接制約著黨聯繫群眾的成效。必須堅定不移地反對和徹底剷除腐敗,尤其是要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認真解決損害群眾實際利益的問題,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不斷以反腐敗的新進展和新成就取信於民。當下,必須繼續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四風」,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更要以身作則。我們之所以要聚焦到「四風」上,就在於「四風」嚴重違背了黨的性質和宗旨,是破壞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重要根源。要真正扭轉「四風」,關鍵是把黨內監督和社會監督統一起來。在加強黨內法規建設和制度監督的同時,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群眾評議和社會監督,讓人民來評判我們的一切工作。
關注學習時報微信公眾帳號
微信頁面
通訊錄→公眾號→右上角「+」→搜索「studytimes」
文章頁面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帳號→添加關注
文章分享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二維碼
點擊下方二維碼→保存圖片→發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