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尤其是孩子們步入小學以後,家長們簡直是精疲力盡了。不僅自己要工作,每天5點起床就要做飯、送孩子上學、接孩子放學、幫孩子輔導功課、做晚飯、還要和孩子一起熬夜寫作業!
可是越下功夫孩子學習越不出成績,反倒是那些學霸們,家長都不過多操心成績,每次成績都讓人眼紅!
我閨蜜家的女兒成績就沒怎麼讓她操心,平時不貪黑寫作業,也不像別的孩子一樣在各個補習班中奔波。老師也說這個孩子平時上課挺認真,但挺也會玩兒,成績還能保持在班級前五。
同班學生的家長都說她家孩子是個天生的「學霸」。
其實,如果孩子小時候身上要是有以下幾個特質,說明孩子是天生的學霸,家長們更要好好培養。
01:學習專注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2014年出了一個報告:家長們最期待在孩子身上看到「盡責」和「努力」。但更值得一提的數據是:擁有大學學歷的家長要比沒上過大學的家長,更在意孩子有沒有「持久性」。
簡單來說:有遠見的家長,更關注孩子的專注力!
很多孩子都被老師反映過這個情況:上課走神、開小差。
我家孩子之前也有這個情況,我還特地去班級門口觀察他上課的狀態,結果發現孩子不是自己玩就是和旁邊的人聊天,一節課45分鐘,最多只能聽進去15分鐘。而那些專注力集中的孩子,會跟住老師的思路,一節課至少有30分鐘能跟老師的思路。
所以我認為,學渣和學霸最大的差距就是專注力。
專注力是可以培養的,我給孩子嘗試過了很多方法,分享給大家:
(1)玩遊戲
其實家長們都能發現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注意力是最集中的。經研究發現,孩子玩遊戲時的專注力是平時的幾十倍。我們可以針對這點,來培養孩子專注力。
我在老師的推薦下,選擇了一些小遊戲來和孩子玩,比如:連連看、舒爾特方格、找不同、迷宮、拼圖,這些都可以讓孩子全身心投入進去。
家長們也可以選擇專業的專注力訓練遊戲,這類遊戲書更符合孩子的思維特徵,能循序漸進地提升孩子的專注力,比如我給孩子挑的《德國好奇狗 專注力訓練》。
這套遊戲書從孩子3歲可以一直玩到上小學一二年級,共有7冊遊戲書,內容也是由簡到難,400個遊戲,每個遊戲的類型都有所不同。
3-8歲的孩子也處於初步認知階段,這套遊戲書結合孩子這個特點,遊戲中結合了數學、拼音、英語、圖形、生活嘗試等方面,一邊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一遍促進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
我家孩子過渡到這套遊戲書時,剛玩很簡單,但玩了兩冊就感覺有些吃力了,但專注力提升的效果很明顯。想要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家長,都可以試試。
(2)親子閱讀
2010年,日本的兒童學專家Shohei Ohgi和同事曾經就親子閱讀對孩子的影響進行過一項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親子共同進行閱讀時,孩子大腦的前額葉部位得到刺激。
培養孩子專注力,其實對於年級較小的孩子繪本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父母可以給孩子挑選一套好的繪本,繪本裡會有一些孩子感興趣的內容和鍛鍊孩子專注力的小遊戲、題型,通過一個個故事、闖關,從而幫助孩子達到提升專注力的效果。
02:從小就有閱讀習慣
前兩天聽到一個很有趣的說法,沒讀過書的孩子看到美景會說:「哎呀,這月亮真亮真好看,大雁一會排成人字形、一會排成一字型,真美!」
讀過唐詩的孩子會下意識說出:「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閱讀和不閱讀的孩子,在知識量和眼界上都有很大的差距。
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曾說:不會閱讀的孩子,都是潛在的差生。
其實在孩子2歲左右可以培養閱讀習慣了。2-3歲的孩子我推薦圖畫式繪本;3-4歲的孩子可以嘗試拼音雙匯的繪本;5歲以上的孩子父母就可以帶著孩子逐步實現自主閱讀。
可以制定一個計劃,每天抽出一小時進行親子閱讀。
讀完以後,讓孩子闡述一下今天看的內容都有什麼,看完這個文章有什麼感觸或者得到了什麼道理。通過這樣的一個交流方式,可以開拓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在閱讀上,我推薦《魔法拼音名家經典》讀本。
匯集了沈石溪、湯素蘭、管家琪、王一梅、周銳、湯湯等8位兒童文學家的名篇作品。
其中《第七條獵狗》、《別去五釐米之外》、《笨狼的故事》等,都是小學要求的課外必讀。
排版也是按照教材的方式,能讓孩子快速適應這種閱讀方式。故事內容既能提升孩子的文學素養,又能提供一些通俗易懂的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