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離婚分家產,網友看過不少。但今天的這場分手,真的讓人有些看不懂。結婚34年的老夫妻,男方年過八旬後突然鬧離婚。離婚後9天,唯一的一套住房被偷賣掉。23天後丈夫去世死無對證…
資料圖 王金輝 製圖
離奇又絕情
這是個什麼事兒啊!
成都金牛區的劉阿婆今年79歲,和前夫共同生活了34年的她不久前尷尬地發現,他們一起居住的房子在前夫去世前20多天已經被偷偷賣掉了,而前夫的遺像此刻正掛在客廳…
劉某某展示與賴春南的結婚證劉某某展示與賴春南的結婚證
1985年,喪偶的劉阿婆經人介紹,認識了妻子也過世的賴老伯,當時雙方各有兩名小孩。
回憶起一起生活的日子,劉阿婆表示當時男方身體不好,她經常是醫院、家中兩頭跑。劉阿婆覺得,雖是再婚夫妻,但30多年來感情一直很好。
明明患難與共
為什麼到了暮年
丈夫突然就要離婚呢?
據了解,這對夫妻的家位於金牛區人民北路一段,是「黃金地帶」。
據小區居民介紹:「小區2016年就曾做過拆遷登記。」在某房地產網站上,該小區10月房價參考價為16829元/平方米。
這對老夫妻的矛盾,也是從房子要拆遷開始。
劉阿婆的弟弟劉榮忠說:「以前都好好的,說這房子要拆後,姐夫就變了。」劉榮忠覺得,是姐夫的兒女慫恿要錢!
2018年5月賴老伯又住院了,6月出院後就去女兒家住了,之後既不願回家,也不願和劉阿婆溝通,態度變化很大。
劉某某難以釋懷
2018年12月,賴老伯與女兒一起登門要求離婚,還讓劉阿婆搬出家門,老伯還瞞著她向法院提了訴訟離婚。
賴老伯的訴狀中是這樣寫的:
「婚後不久,男方發現在性格、價值觀上存在很大差異,女方是一個非常自私的利己主義者,夫妻感情一直不好。
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方越來越需要家人的照顧,但女方每天早出晚歸……完全沒有履行妻子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現非常渴望在有生之年儘快結束這段極其痛苦而不幸的婚姻。」
劉阿婆堅決不同意離婚答辯狀中她陳述:
「雙方相濡以沫30多年,如果真的行為習慣和三觀不合,怎麼可能維繫婚姻關係30多年?」
「是否男方害怕女方給他的子女增加負擔?或者是子女的意思?」「女方從沒想過要離婚,希望男方認真回想一下30多年的歷程,回歸家庭,相伴餘生。」
一審法院判決離婚後女方還提起二審上訴7月29日,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終審判決維持原判但當時夫妻雙方共同財產並未做分割
天有不測風雲8月30日 賴老伯突發腦梗後去世
而劉阿婆的代理律師也有了驚人的發現
老夫妻唯一的共同財產——房子,已於8月7日易主,「房屋所有權名字從變更為賴某茹。」
律師發現,這套成都一環路以內的64.37平方米的房屋,賣價才41萬元,每平米6369元,跟16829元/平方米的參考價相去甚遠。
房子到底歸誰?
一方單獨就能賣嗎?
據了解,這套房子是在婚後1996年通過房改政策取得的,當時雙方只能選擇在一方單位把工齡相加共同買房,所以定在男方單位買,所以男方就一直認為屬於男方一個人。
如今,劉阿婆還住在這套唯一的房子裡,她的女兒已在國外定居,兒子因為工作原因也不能常伴左右。阿婆表示,「如果房子被賣了,真不知道自己還能住哪裡?」
低價買房的人到底是誰?男方女兒:熟人買的
記者聯繫上了賴老伯的女兒,她表示女方在幾十年的婚姻中一分錢不拿,「早年給過錢是為了讓我爸把她女兒送出國……她甚至沒有給我和弟弟買過一根紗。」
賴某霞說:「在我爸病重的時候仍然在外面早出晚歸,根本就不管我爸死活……」
低價賣房的原因男方女兒賴某霞表示:
「我爸突發腦梗,他肯定知道要用大量的錢,不賣房子能怎麼辦?買家要看房子,劉某某住在裡面,肯定賣不掉!」
周邊老鄰居們都覺得不至於要離婚
記者來到該小區,隨機找幾位居民詢問情況,6位居民中有4位都認識賴老伯,還知道他在去世前打了離婚官司。
小賣部大爺回憶:兩人大部分時間都分開走,但具體關係不好說。
胡婆婆則表示夫妻兩人是AA制,關係一般但不至於離婚。
小區一位周婆婆說,他們夫妻以前關係很好,老伯以前住院都是老伴跑上跑下送飯等。
跟賴老伯同一單位的婁大爺表示,公正客觀地說,夫妻兩人關係還是可以。但是,男方對自己的財產問題,可能早就想讓孩子繼承。
那該房屋是否是夫妻共同財產?劉某某有無權分割呢?
律師表示:本案中,案涉房屋系劉某某和賴春南二人婚後通過房改政策所得,實際上該房屋屬於夫妻共同財產,離婚後尚未分割前,仍屬於二人共同共有財產。該案賴老伯以其名義擅自出賣給第三人,屬於無權處分。
延伸閱讀: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 對夫妻共同財產制度進一步斟酌完善
10月22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分組審議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在分組審議現場,有不少委員都關注到了夫妻共同財產制度。
對夫妻共同財產制度
進一步斟酌完善
草案三審稿第840條之一規定,夫妻雙方共同籤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夫妻一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建議進一步斟酌完善夫妻共同財產制度」,曹建明副委員長說。
他說,草案條文將夫妻一方事後追認也作為共同意思表示的一種形式。司法實踐中,這類情形非常複雜。如果僅從形式上只要一方籤字就認定是共同債務,也容易發生將複雜問題簡單化處理的情形。
「如在實踐中,也常有夫妻一方自己個人或自己個人舉辦的企業舉債,最後故意或被迫把債務推到另一方的情形。同時還存在強迫另一方追認的情形。如一方因個人債務被採取強制措施或準備強制執行,有關機關或債權人要求其配偶追認為共同債務,並明示暗示不籤字有更嚴重後果。其配偶為自己或雙方免於強制措施或強制執行等後果,事後違心被迫籤字追認。」
邱勇委員說, 上述條文所討論的債務類型,都是有可能共同籤字或事後追認的債務。
「但實際生活中發生了很多不是合同關系所產生的債務,比如侵權行為引起的債務。不是因合同關係引起的債務,到底怎麼處理?建議考慮增加相關內容。」
陳鳳翔委員說,「根據這一條的規定,債權人如果想讓自己的債權能夠獲得償還的保障,那麼他就應該讓夫妻共同籤字,或者讓另一方事後追認。但是我們也都很清楚,能否做到這一點債權人完全是沒有把握的。」
他說,債權債務一般除了借貸以外,更多的是來源於各式各樣的合同,在特別的商務活動中,立法要求夫妻事先共同籤字很難做到。
他建議,上述條款修改為「夫妻雙方或者夫妻一方,在關係存續期間,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夫妻一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所負的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是確有事實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這樣修改減輕了債權人的義務。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孫憲忠認為,「夫妻共同債務是可以客觀認定的,你沒有籤字、沒有認可的,也還是共同債務,法律也應該裁判夫妻共同承擔。要確認這個理念。」
他建議,在「夫妻雙方共同籤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裡面,在「夫妻一方事後追認」這裡應該加一個字,就是「另一方」的事後追認,「這對於消除誤解是很必要的。」
子女八周歲以上
離婚撫養問題應徵求其意見
杜黎明委員就撫養權問題提出了建議。
婚姻家庭編草案三審稿第861條第3款規定,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
杜黎明說,為了尊重孩子的權利,建議該款增加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應當徵求子女意見。」
三審稿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杜黎明說,在司法實踐中,離婚夫妻經常就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應如何行使探視權發生爭議,但相關法律卻對此沒有明確而具體的規定,「建議對該條進行細化,應包括探視方式、探視頻率、探視主體、探視權的中止等內容。」
保障雙方權益
增加收養關係冷卻期制度
田紅旗委員建議增加收養關係冷卻期制度,即自收養登記機關收到收養登記申請之日起九十天內,任何一方不願意收養的,可以向收養登記機關撤回收養登記申請。
他說,增加收養關係冷卻期制度有利於保障雙方的權益。收養是身份關係的形成,但由於種種原因,收養並不能達成感情的收養,增加冷卻期制度有利於保障收養關係雙方的權益。收養冷卻期制度是國際收養制度中通行的制度,缺乏冷卻期制度,不利於國際收養關係的形成。
劉修文委員也關注了收養問題。
他說,建議增加關於收養後監管的法律規定,建立收養後評估機制和糾錯機制,發現不利於被收養人健康成長的情形時,幫助被收養人解除收養關係。「同時,處理好事後監管與保守收養秘密的關係。此外,建議進一步細化涉外收養相關規定。」
對非婚同居關係
作出原則規定
草案三審稿第831條規定,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婚姻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
韓梅委員建議,對非婚同居關係作出原則規定。
「目前,非婚同居的現象呈快速上升趨勢,與此相伴,產生的糾紛也大幅增加,比如財產繼承問題、孩子的問題等,亟須立法來解決,建議考慮當今社會婚姻家庭生活日趨複雜化的現狀,在立法中作出適當回應。」
張伯軍委員說, 建議明確「同居期間所取得的財產」中「同居」的法律含義。因為同居缺乏法律界定,在司法實踐當中認識不一,判決尺度難以把握,影響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明確執行規範
完善離婚冷靜期制度
韓梅委員建議,進一步完善離婚冷靜期的制度。
草案三審稿第854條規定,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前款規定期間屆滿後三十日內,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發給離婚證;未申請的,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韓梅說,實踐中,由於離婚登記手續過於簡便,輕率離婚的現象增多,不利於家庭穩定。為此,草案二次審議稿規定了一個月的離婚冷靜期,在此期間,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申請。
但離婚冷靜期應補充明確具體的執行規範,如應當把弱勢群體的保護放在維護婚姻穩定之上。建議在第854條中增加「但一方有家暴、虐待、吸毒、賭博等情形,或者嚴重威脅另一方生命安全的除外」的相關規定。
同時韓梅建議,在「家庭關係」一章中增設有關人工授精子女的法律父母的認定規則,明確相關法律關係。
「如今,人工輔助生殖技術已經非常普遍了,有很多夫妻選擇人工輔助生殖技術繁育後代,然而我國法律在這方面的規定仍屬空白。隨著通過人工輔助生殖技術生育子女的夫妻越來越多,他們與子女的關係如何認定、權利如何保障、義務如何履行,婚姻家庭編立法不應該迴避這一問題。」
婚前如實告知的「重大疾病」
應該作出限定
草案三審稿第830條規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不如實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者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
「關於重大疾病的問題,確實是很重要的問題,但什麼樣的重大疾病才應該在婚前告知?是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要告知?要有界定。」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委員孫憲忠說。
他說,建議限制在不適合契結婚姻或者有可能在婚後生活造成重大損害疾病上。
陳竺副委員長也關注到了這個問題。
他說,建議第830條增加一款,雙方在結婚登記前,應接受當地公共衛生部門免費提供的重大遺傳病婚前檢查和遺傳資訊以及重大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指導。
另外,將原來的第830條第1款「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另一方」,修改為「一方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將當期患病情況如實告知另一方」。
「在結婚之前有可能一方在青少年時代患過疾病,也有可能是很大的病,但後來治癒了,治癒的情況不一定要列為法定要求進行告知,能夠告知當然好,但是不告知也不一定就觸犯法律。」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成都商報 北京青年報
流程編輯:TF021